(共28张PPT)
爬山虎的脚
部编四年级上册教学课件
第三单元
第2课时
10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课文每个自然段的意思,谁能说说课文介绍了爬山虎的哪些方面?
(叶子,脚的样子,怎么爬的和脚的变化。)
二、品读课文
带着对爬山虎的喜爱之情,朗读第1自然段,思考:爬山虎长在哪?
学校操场北边墙上满是爬山虎。我家也有爬山虎,从小院的西墙爬上去,在房顶上占了一大片地方。
爬山虎长在墙上和房顶上。
爬山虎生长的位置
朗读第2自然段,找出表示爬山虎叶子变化的词语,思考:
1.爬山虎的叶子在生长过程中有什么变化?
2.课文重点写的是什么时候的叶子?从哪个词语可以看出来?
3.长大了的叶子有什么特点?
爬山虎刚长出来的叶子是嫩红的,不几天叶子长大,就变成嫩绿的。
嫩红
嫩绿
爬山虎的嫩叶,不大引人注意,引人注意的是长大了的叶子。那些叶子绿得那么新鲜,看着非常舒服。叶尖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儿空隙。
重点描写的是“长大了的叶子”
静止时的美丽姿态
一阵风拂过,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好看得很。
风拂过时的美丽姿态
齐声朗读第3自然段,思考:
1.用横线画出描写爬山虎的脚的句子。
2.这几句话写出了爬山虎的脚哪些方面的特点?
以前,我只知道这种植物叫爬山虎,可不知道它怎么能爬。今年,我注意了,原来爬山虎是有脚的。
朗读指导
读这两句时,要带着发现爬山虎是有脚时的激动和惊喜的感情读,读出美感来。
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这些细丝很像蜗牛的触角。细丝跟新叶子一样,也是嫩红的。
位置
形状
颜色
比喻
把爬山虎的脚比作蜗牛的触角,使句子形象生动,使人更易懂。
叶圣陶爷爷观察得真仔细
!
默读第4自然段,思考:
爬山虎是如何一脚一脚往上爬的?用“▲”画出表示爬山虎在墙上爬的动作的词。
爬山虎的脚触着墙的时候,六七根细丝的头上就变成小圆片,巴住墙。细丝原先是直的,现在弯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茎拉一把,使它紧贴在墙上。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
把“一脚一脚地往上爬”换成“一步一步地往上爬”,行吗?为什么?
作者观察得好仔细啊!
爬山虎并不像动物那样用脚交替着一步步地往上爬,而是长出一只“脚”就巴住墙,就往高处爬一步,爬得越高,就需要不断地长出更多的新脚。这样就更生动地说明了爬山虎到底怎样往上爬的。
不能
如果你仔细看那些细小的脚,你会想起图画上蛟龙的爪子。
把爬山虎的脚比作蛟龙的爪子,更加形象生动。
比喻
我也会说比喻句
1.那雪,就如白玉,铺满了大地,让你感觉来到了天界。?
2.树上的苹果像灯笼似的又大又红。
默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思考:
这一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文中哪句话说明了爬山虎的脚巴住墙很牢固
?
爬山虎的脚要是没触着墙,不几天就萎了,后来连痕迹也没有了。触着墙的,细丝和小圆片逐渐变成灰色。不要瞧不起那些灰色的脚,那些脚巴在墙上相当牢固,要是你的手指不费一点儿劲,休想拉下爬山虎的一根茎。
爬山虎脚的变化
这句话说明了爬山虎的脚巴
在墙上相当牢固
不要瞧不起那些灰色的脚,那些脚巴在墙上相当牢固,要是你的手指不费一点儿劲,休想拉下爬山虎的一根茎。
说明爬山虎的脚巴住墙很牢固。这也是这一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三、课文回顾
作者观察真仔细,并且用准确、生动的语言描写,使爬山虎旳脚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们都要向他那样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
四、拓展延伸
我发现仙人掌头上的红刺越来越长了,有些地方还长出了新刺刺儿呢!新的刺刺儿雪白雪白的,并且又细又柔软,摸起来一点儿也不扎手。刺刺儿长在一个土黄色的小圆盘上,而这个土黄色的小圆盘长在茎上,这样就吸收了仙人掌柄上的营养,让新的刺刺儿长大。刺刺儿就围绕着那个土黄色的小圆盘长着,大约有12~15根。
五、当堂检测
爬山虎的脚触着墙的时候,六七根细丝的头上就变成小圆片,巴住墙。细丝原先是直的,现在弯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茎拉一把,使它紧贴在墙上。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
1.爬山虎是如何往上爬的?找出句子抄下来。
二、照样子写句子。
1、爬山虎的脚要是没触着墙,不几天就萎了。
要是……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今年,我注意了,原来爬山虎是有脚的。
?
原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要是明天不下雨,我们就去爬山。
我不知道原来他是这样的人。
六、布置作业
1.找出文中你觉得描写准确、生动的句子,抄一抄。
2.参考课后资料袋中两种观察日记的记录方式
,把你自己的观察所得写下来。
爬山虎
的脚
:鲜绿;排列均匀;好看
脚
1.位置、形状、颜色
2.怎么爬:触
变
巴
拉
贴
3.两种结果
叶子
触着墙的
牢固
没触着墙的
萎
七、结构梳理(共26张PPT)
爬山虎的脚
部编四年级上册教学课件
第三单元
第1课时
10
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喜欢猜谜语,今天就请大家来猜猜这个谜语吧:?
1.上搭架,下搭架,条条青龙藤上挂。
2.上搭架,下搭架,串串珍珠藤上挂。
(丝瓜和葡萄)
丝瓜和葡萄向上爬都是靠的什么?爬山虎一步步向上爬靠的脚又是怎么长出来的呢?
今天我们就跟随叶圣陶爷爷的脚步,一起仔细地观察观察爬山虎的脚吧!
叶圣陶(1894-1988):
现代作家、儿童文学作家、教育家。原名绍钧,字圣陶。江苏苏州人。著有小说《隔膜》《线下》《倪焕之》,散文集《脚步集》《西川集》,童话集《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等。
作者简介
资料袋
爬山虎,又名捆石龙、枫藤、小虫儿卧草等,属葡萄科植物。爬山虎是多年生大型落叶木质藤本植物,夏季开花,花小,为黄绿色,浆果则呈紫黑色。爬山虎常常攀缘在墙壁或岩石上,它原产于亚州东部、喜马拉雅山区及北美洲,在我国各地广泛种植。
二、课文朗读
认真听老师范读,圈出不认识的字,画出难读的句子。
三、生字新词
我
认
会
均
柄
蜗
曲
萎
jūn
bǐng
wō
qū
wěi
多
字
音
曲
q
ū
q
ǔ
弯曲
歌曲
我家门前有一条弯曲的小路。
妈妈很喜欢听流行歌曲。
我
写
会
操
占
嫩
虎
均
叠
隙
茎
柄
萎
瞧
固
顺
生
归
字
类
上下结构
左右结构
占
叠
茎
萎
操
嫩
顺
均
隙
柄
瞧
全包围结构
固
半包围
虎
识
方
字
法
加一加:
口+古=固
木+丙=柄
土+匀=均
重复的意思。
叠
叠
小篆
楷体
cāo
书写指导:左面的“扌”要写得窄一些,右半部分要写得宽一些。“木”的最后一笔书写要舒展。
部首:扌
组词:操场
做操
音序:C
操
重
字
点
指
导
书写指导:左中右书写要匀称。
部首:女
组词:嫩绿
鲜嫩
音序:N
嫩
nèn
书写指导:先外后内再封口“古”写得偏上一些。
部首:囗
组词:牢固
坚固
音序:G
固
gù
引人注意:指的是行为、举止等吸引别人的注意力。
词
理
语
解
空隙:指中间空着的地方。
触角:昆虫、软体动物或甲壳类动物的感觉器官之一,生在头上,一般呈丝状。也叫触须。
蛟龙:古代传说中指兴风作浪,能发洪水的龙。
四、整体感知
默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爬山虎的脚》这篇课文细致地描写了
(
)、(
)、
(
)以及
(
)。
爬山虎生长的地方
爬山虎的叶子
爬山虎脚的形状和特点
它是如何一步一步往上爬的
五、当堂检测
1、给标红的字选择正确读音,用“√”画出来。
枯萎
(wéi
wěi)
均匀
(yún
jūn)
叶柄
(bǐnɡ
běnɡ)
蜗牛
(wō
guō)
√
√
√
√
丙(
)
瞧(
)
须(
)
柄(
)
焦(
)
顺(
)
2.形近字组词
丙烯
叶柄
瞧见
焦急
触须
顺手
六、布置作业
1.找出不理解的词语,查一查,把意思写下来。
2.朗读课文,找出作者观察仔细的地方,在文中画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