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8张PPT)
古诗三首
部编四年级上册教学课件
第三单元
第2课时
9
一、复习导入
我会认读
暮江吟
瑟瑟
逊色
输赢
侧成峰
残阳
可怜
只缘
根据意思写词语
只是因为。
(只缘)
面貌
,这里指庐山的风景
。
(面目)
评议。这里指评议梅与雪的高下。
(评章)
可爱。
(可怜)
不及,比不上。
(逊)
二、品读课文
诗人白居易离开京城,到杭州任职的途中,心情非常地愉快,写下了这首《暮江吟》,大家课前已经预习了,谁来朗读一下这首诗?
朗读指导
朗读古诗时不仅要读准字音,有感情,还应有节奏,我们根据画好的停顿朗读这首诗,要读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暮
江
吟
[唐]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
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
露似/真珠/月似/弓。
说一说:诗歌前两句是什么意思?想象一下,描写了怎样的景象?
一道残阳铺水中,
半江瑟瑟半江红。
这两句诗描写了一幅夕阳西沉、晚霞映江的绚丽画卷:夕阳的余晖斜照在江面上,江水有一半是青绿色的,有一半是红色的。
残阳:夕阳。
瑟瑟:青绿色。
由于作者自愿远离京城,这首诗也渗透了他的喜悦之情。
说一说:诗歌后两句是什么意思?作者发出了什么感慨?
可怜九月初三夜,
露似真珠月似弓。
可怜:可爱。
九月初三,这深秋的夜晚是多么可爱呀!(你看)露水像珍珠一样发亮,月牙像弯弓一样。
比喻,使对露珠和月牙的描写更形象可爱,具有更强的画面感。
诗人心情愉悦
感慨
从首诗里我们感受了夕阳下晚霞绚丽的美和新月初升的景色的可爱。也可以从中体会到诗人喜悦的心情和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下面,我们继续学习后两首古诗,进一步感受大自然的美。
题西林壁
【宋】苏轼
大声朗读古诗,思考:1.古诗题目的意思。2.在诗中你看到了什么景象?3.这首诗蕴含了怎样的哲理?
题西林壁
【宋】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朗读指导
有节奏
有重音
有感情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横看庐山成了连绵起伏的山岭,侧看庐山则成了高耸入云的山峰。
横看
连绵起伏的山岭
侧看
高耸入云的山峰
远
近
低
高
各不同
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庐山的样子都各不同。从这两句古诗中我看到了一幅移步换形、千姿万态的庐山风景。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意思:认不清庐山的真面目,只是因为自己就在庐山之中。
思考:要想看清庐山的真面目,应该怎么办?
只有远离庐山,跳出庐山的遮蔽,才能全面把握庐山的真正仪态。
你还知道哪些事情需要我们客观全面地去了解事物?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有时候,有些人对自己所处的环境或正在做的事情反而不及旁人看得清楚,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宋朝诗人苏轼在《题西林壁》中的诗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说的就是这个朴素的道理。
蕴含的哲理:
雪梅
【宋】卢钺
大声朗读古诗,思考:
1.整首诗的意思是什么?
2.这首诗借雪梅的争春,告诉我们什么?
朗读指导
雪
梅
〔宋〕卢钺
梅雪/争春/▲未/肯降,
骚人/阁笔/▲费/评章。梅须/▲逊雪/三分▲白,
雪却/▲输梅/一段▲香。
有节奏
有重音
有感情
梅雪争春未肯降,
骚人阁笔费评章。
梅和雪两种事物
对
比
梅花和白雪相互争春,彼此各不相让,谁也不肯认输,连诗人要评论它们二者的高下,也需要搁下笔来好好地想一想,煞费一番心思。
梅须逊雪三分白,
雪却输梅一段香。
梅花在颜色的洁白上要比雪差三分,而雪在气味的芳香上,却要输给梅花了。
比不上
各有所长
三、课文回顾
1.
《暮江吟》中,作者描写了江南江边傍晚的美景,让我们体会到大自然的美丽,抒发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美好感情。
2.
《题西林壁》这首古诗不仅是对庐山雄奇壮观、千
姿百态景象的赞美,更包含了“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的人生哲理。
3.《雪梅》这首诗告诉人们既有晶莹洁白的雪,又有暗香浮动的梅,才组成了冬天最美的景,才是最美的报春使者。更包含了我们每个人各有所长的道理。
四、拓展延伸
卜算子·咏梅
毛泽东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这是毛泽东于1961年创作的一首词。词的上阕主要写梅花傲寒开放的美好身姿,描写梅花的美丽、积极与坚贞;下阕主要写梅花的精神风貌,表现了梅花坚强不屈,不畏寒冷,对春天充满信心和谦虚的风格,塑造了梅花俊美而坚韧不拔的形象,鼓励人们要有威武不屈的精神和革命到底的乐观主义精神。
《题西林壁》的作者是_____代诗人__________。
前两句写了诗人从________、________不同的
角度,站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
同位置观看____________时看到的景象
,既表达
了作者对大自然的_____之情,更蕴含了_________
___________的哲理。
五、当堂检测
宋
苏轼
横
竖
1.读句子,完成练习。
远
近
高
低
庐山
赞美
“当局者迷,
旁观者清”
2.
哪句诗说明“各有所长”这个道理?
梅须逊雪三分白,
雪却输梅一段香。
六、布置作业
1.背诵《暮江吟》《题西林壁》《雪梅》这三首古诗。默写《题西林壁》。
2.说说“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的意思。
3.说说“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的意思。
认不清庐山的真面目,只是因为自己就在庐山之中。
梅花在颜色的洁白上要比雪差三分,而雪在气味的芳香上,却要输给梅花了。
七、结构梳理
暮江吟
夕阳西下
新月初升
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喜悦之情
雪梅
雪白
梅香
热爱大自然
道理:各有所长
题西林壁
横
竖
远
近
高
低
看
景(赞美)
只缘身在此山中
悟理(共28张PPT)
古诗三首
部编四年级上册教学课件
第三单元
第1课时
9
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我们学过的古诗当中,有一些是写景的,你还记得都有哪些诗吗?对了,《草》《梅花》这些都是写景的诗。
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再来欣赏三首写景的古诗。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代表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作者简介
苏轼: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是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传世。
卢钺:字威仲,号元庵,闽县(今福州市永泰县)人,是南宋末年著名的官宦和诗人,官至户部尚书。擅长诗文,著有《卢威仲文集》。
资料袋
赋得古原草送别
(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梅花
[宋]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二、课文朗读
认真听老师范读,圈出不认识的字,画出难读的句子。
三、生字新词
我
认
会
暮
瑟
缘
降
骚
逊
输
mù
sè
yuán
xiánɡ
xùn
sāo
shū
我
写
会
暮
吟
题
侧
峰
庐
缘
降
费
须
逊
输
多
字
音
降
xiáng
(投降)
jiàng
(降落)
造句:执行突袭任务的空军伞降(jiàng)部队很快就降(xiáng)服了敌军。
生
归
字
类
上下结构
左右结构
暮
费
吟
侧
峰
缘
降
须
输
半包围结构
题
庐
逊
识
方
字
法
加一加:
是+页=题
弗+贝=费
口+今=吟
傍晚,太阳落山的时候。
暮
甲骨文
金文
篆文
楷体
暮
yín
书写指导:左面的“口”要写得小一些,右半部分写得宽一些,“今”的第一笔书写要舒展。
部首:口
组词:吟诗
吟诵
音序:Y
吟
重
字
点
指
导
书写指导:左中右书写要匀称。
部首:亻
组词:侧脸
左侧
音序:C
侧
cè
书写指导:偏旁“广”写得要舒展一些。先写“广”
,再写“户”,注意笔顺。
部首:广
组词:庐山
香庐
音序:L
庐
lú
词
理
语
解
暮江吟:黄昏时分在江边所作的诗。
残阳:快要落山的太阳。
瑟瑟:这里形容未受到残阳照射的江水所呈现的青绿色。
可怜:可爱。
真珠:这里指珍珠。
题:书写,题写。
西林:西林寺,在今江西庐山脚下。
不识:看不清
。
只缘:只是因为。
面目:面貌
,这里指庐山的风景。
身:自己。
此山:指庐山。
降:服输。
骚人:诗人。
阁:同“搁”,放下。这里读gē。
评章:评议。这里指评议梅与雪的高下。
逊:不及,比不上。
四、整体感知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了解古诗的主要内容。
《暮江吟》全诗构思妙绝,摄取了两幅优美的自然界的画面,一幅是
西沉、
霞映江面的绚丽景象,一幅是
初升
的朦胧夜色。《题西林壁》是
游观庐山后的总结,它描写
山变化多姿的面貌,并借景说理,从中揭示一种生活哲理。《雪梅》是一首咏物说理的
绝句。
七言
庐
苏轼
月亮
夕阳
1、形近字组词。
峰
(
)
暮(
)
输(
)
锋
(
)
暑(
)
愉(
)
五、当堂检测
愉快
输赢
暑假
暮色
锋利
山峰
2、解释下列词语。
逊:(
)
题:(
)
瑟瑟(
)
不及,比不上
书写,题写
这里形容未受到残阳照射的江水所呈现的青绿色
六、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三首古诗,读出对景色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3.借助注释,试着说说诗句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