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羚羊木雕》说课稿
尊敬的名位领导、老师们:
大家上午好!首先感谢大家给我这次学习的机会,让我有幸和这么多的老师在一起探讨《羚羊木雕》的教学。下面我就将我所执教的《羚羊木雕》一课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分折
依据新课改精神,我选择《羚羊木雕》进行教材整合。《羚羊木雕》是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本单元要求“要在整体感悟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注意语言的积累和写法的借鉴。”强调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同时这篇课文有大量的人物对话描写,可以当作写作范例来训练学生语言表达的能力,于是我从中选择了一点——“人物对话的描写训练”来进行教学。以课文为载体,又超出教材,让学生通过学习课文内的语言描写,最终掌握刻画人物对话描写的方法,赋予教材生命的活力。
二、说学情分析:
本课面对的对象是刚升人中学的学生,一方面,他们小学时写了许多的人物作文,如写自己的父母、自己的朋友等,有人物写作的基础;另一方面,他们对刻画人物的写作技巧还没有掌握牢固,有必要在教学中强化。
三、说教学目标
针对学生写作忽视人物对话描写的弊端,借助课文前半部分语言描写成功的特点,特将教学目标设置为三个:即“分析人物性格,品味语言描写,尝试片段写作。”教学重难点是,运用所学的写作方法把人物对话写具体、生动,突出人物的性格。
四、说教学方法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中段学生在习作起始阶段 “重在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和信心”,于是这堂课我贯穿“读写结合,以读促写”的教学方法。在朗读中悟方法,在写作中用方法。
五、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
一天、下着弥天大雪。一位升迁赴任的官员,一位进京赶考的秀才,一位已饿了三天的乞丐,还有一位刚吃了酒宴的财主,四人同避风雪于一茅舍中。看着纷纷扬扬的大雪,(?)说:“窗外大雪纷飞。”(?),随口接了一句:“全是皇家福气。”(?)也对了一句:“再下三年何妨?”(?)听了,脱口而出:“睁着眼睛说瞎话。”
由“四人写诗”的小故事导入(此环节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初步感悟语言和人物的关系,明白语言能够体现人物形象。)
(二)、整体把握 了解情节
此环节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整体感悟课文内容,了解课文中的人物关系以及事情的原委
(三)、朗读课文---感知人物
学生分角色进行朗读,此环节设计的目的是以读促悟、激活体验。通过品读让学生进入课文情景,体会每个人物的性格。
之后进行语言对比,通过改变我和妈妈的语言内容,让学生分析人物形象随着语言内容的改变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此环节设计的目的是使学生明白人物对话的语言内容是人物的灵魂,写作时,人物的对话一定要真实、符合人物的性格,做到闻其声如见其人。
(四)、合作交流——分组讨论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讨论第一部分(1——15段)的内容,分析除对话内容的描写,还有哪些地方体现了妈妈、爸爸和我的性格。
此环节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懂得写作时加入人物说话时的神态、动作以及巧妙的标点符号,不仅可以避免文章干巴、乏味。还可以让人物形象更加饱满生动。
(五)、总结:
语言描写要注意的三个地方 以及写好人物对话的好处。
【1】语言描写的内容要符合人物个性相结合。
【2】标点符号的恰当使用可以润色人物性格
【3】神态动作 的描写可以突出人物性格。
写好语言描写有何好处?——可以将人物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
此环节设计的目的是总结本课的学习要点,加深学生对语言描写的认识,为下面的写作环节做好铺垫。
(六)、写作实践。
展示学生的成果,评讲学生作文。此环节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学有所得,将写作技巧真正地运用到作文中。
(七)、总结
写在细微处 作于生动时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1 页 (共 29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共19张PPT)
第22课 羚羊木雕
21世纪教育网新人教版语文
七年级上册教学课件
羚羊木雕
□ 张之路
www.
一天,下着弥天大雪。一位升迁赴任的官员,一位进京赶考的秀才,一位已饿了三天的乞丐,还有一位刚吃了酒宴的财主,四人同避风雪于一茅舍中。看着纷纷扬扬的大雪,( )说:“窗外大雪纷飞。”( )一听,随口接了一句:“全是皇家福气。”( )也对了一句:“再下三年何妨?”( )听了,脱口而出:“睁着眼睛说瞎话。”
秀才
官员
财主
乞丐
整体把握 了解情节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述课文内容。
朗读课文---感知人物
一、分角色朗读课文1——15段。
二、感知不同人物的性格。
持重、沉稳、威严、重财轻义
固执、严厉、急躁,重财轻义
珍重友谊、软弱
爸爸:
妈妈:
“我”:
“那只羚羊哪儿去啦?”妈妈突然问我。
“爸爸把它给我了,那就是我的东西了,你无权过问!”我说。
“我知道送给你了,可是现在它在哪儿?”妈妈说。
“你真罗嗦,好了!我把它送给我的好朋友万芳了。”
“你现在就去把它要回来!”妈妈坚定地说,“那么贵重的东西怎么能随便送人呢?要不我和你一起去!”
“妈妈,你太小气了!我是不会把它要回来的,那是我的东西,我愿意送给谁就送给谁。”
妈妈的语言:
“那只羚羊哪儿去啦?”妈妈突然问我。
“我知道送给你了,可是现在它在哪儿?”妈妈的目光紧紧地盯着我。
“放在哪儿了?拿来我看看。”妈妈好像看出我在撒谎。
“送给谁了?告诉我。”妈妈把手搭在我的肩膀上。
“咦?宝贝,前些天爸爸送给你的羚羊木雕放在哪里了?妈妈怎么没有看见它了。”妈妈疑惑地说道。
“爸爸不是说给我了吗?”
“妈妈知道给你了,可是那么贵重的羚羊木雕突然不见了,妈妈心里很担心。”妈妈忧虑地说着。
“我送人了。”
“送给谁了,宝贝,可以告诉妈妈吗?”妈妈拉着我的手问道。
“我送给万芳了,她是我最好的朋友。”
合作交流——分组讨论
讨论第一部分(1——15段)的内容,分析除对话内容的描写,还有哪些地方体现了妈妈、爸爸和我的性格。
“那只羚羊哪儿去啦?”妈妈突然问我。
“爸爸不是说送给我了么?”我小声地说。
“我知道送给你了,可是现在它在哪儿?”妈妈的目光紧紧地盯着我。
“我把它收起来了。”我站在那儿一动不动,低着头不敢看她。
“放在哪儿了?拿来我看看。”妈妈好像看出我在撒谎。
“要说实话……是不是拿出去卖啦?”妈妈变得十分严厉。
“没有卖……我送人了。”我觉得自己的声音有些发抖。
“送给谁了?告诉我。”妈妈把手搭在我的肩膀上。
“送给万芳了,她是我最好的朋友。”
“你现在就去把它要回来!”妈妈坚定地说,“那么贵重的东西怎么能随便送人呢?要不我和你一起去!”
“不!”我哭着喊了起来。
爸爸走了进来,听妈妈讲完事情的经过,他静静地点燃一支烟,慢慢地对我说:"小朋友之间不是不可以送东西,但是,要看什么样的东西。这样贵重的东西不像一块点心一盒糖,怎么能自作主张呢?"爸爸的声音一直很平静,不过带着一种不可抗拒的力量。
“您已经送给我了。”
“是的,这是爸爸送给你的,可并没有允许你拿去送人啊!”
总 结
思考:
用语言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应注意哪些问题?
写好语言描写有何好处?
注意语言内容符合人物个性
语言描写时要做到写谁像谁,我们应根据人物本身的特点写出个性化的语言。
注意说话时神态动作的辅助
在语言描写中,添加人物说话时的神态、动作,既能生动准确地突出人物性格,又能避免写作的干瘪和乏味。
注意标点符号的润色
对话描写时,可以借助标点符号,使说的话符合当时情景,独具人物个性。
我来露一手
1、周末,“我” 打算趁妈妈出门的时间偷偷上会儿网,然后再做作业的,哪想到妈妈半路杀回来,把我逮了个正着。根据这个情景完成对话。
2、你和好朋友之间发生误会的一个经历 ,请用生动的语言描写再现出当时的情景。
3、自己选一个生活中的片段,进行对话描写。
写在细微处 作于生动时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羚 羊 木 雕》 教 学 设 计
田家炳中学初中语文组
指导教师:梅莉、杨驰,全组语文教师。
一、教材分折
依据新课改精神,我选择《羚羊木雕》进行教材整合。《羚羊木雕》是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本单元要求“要在整体感悟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注意语言的积累和写法的借鉴。”强调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同时这篇课文有大量的人物对话描写,可以当作写作范例来训练学生语言表达的能力,于是我从中选择了一点——“人物对话的描写训练”来进行教学。以课文为载体,又超出教材,让学生通过学习课文内的语言描写,最终掌握刻画人物对话描写的方法,赋予教材生命的活力。
二、学情分析:
本课面对的对象是刚升人中学的学生,一方面,他们小学时写了许多的人物作文,如写自己的父母、自己的朋友等,有人物写作的基础;另一方面,他们对刻画人物的写作技巧还没有掌握牢固,有必要在教学中强化。
三、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通过分析语言,了解人物性格。明白语言描写在人物形象塑造中的作用。
3.进一步掌握语言描写的技巧,积累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
分析人物形象,品析语言描写。
【教学难点】
运用所学的写作方法把人物对话写具体、生动,突出人物的性格。
【教具准备】
电子白板、实物展示架
四、教学方法
1、读写结合,以读促写。
2、自主合作探究。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
一天、下着弥天大雪。一位升迁赴任的官员,一位进京赶考的秀才,一位已饿了三天的乞丐,还有一位刚吃了酒宴的财主,四人同避风雪于一茅舍中。看着纷纷扬扬的大雪,(?)说:“窗外大雪纷飞。”(?),随口接了一句:“全是皇家福气。”(?)也对了一句:“再下三年何妨?”(?)听了,脱口而出:“睁着眼睛说瞎话。”
(此环节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初步感悟语言和人物的关系,明白语言能够体现人物形象。)
(二)、整体把握 了解情节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述课文内容。
(此环节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整体感悟课文内容,了解课文中的人物关系以及事情的原委。)
(三)、朗读课文---感知人物
1、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1——15自然段。
(此环节设计的目的是以读促悟、激活体验。通过品读让学生进入课文情景,体会每个人物的性格。)
2、进行语言对比,通过改变我和妈妈的语言内容,让学生分析人物形象随着语言内容的改变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此环节设计的目的是使学生明白人物对话的语言内容是人物的灵魂,写作时,人物的对话一定要真实、符合人物的性格,做到闻其声如见其人。)
(四)、合作交流——分组讨论
讨论第一部分(1——15段)的内容,分析除对话内容的描写,还有哪些地方体现了妈妈、爸爸和我的性格。
(此环节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懂得写作时加入人物说话时的神态、动作以及巧妙的标点符号,不仅可以避免文章干巴、乏味。还可以让人物形象更加饱满生动。)
(五)、总结:
语言描写要注意的三个地方以及写好人物对话的好处。
【1】语言描写的内容要符合人物个性相结合。
【2】标点符号的恰当使用可以润色人物性格
【3】神态动作 的描写可以突出人物性格。
写好语言描写有何好处?——可以将人物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
(此环节设计的目的是总结本课的学习要点,加深学生对语言描写的认识,为下面的写作环节做好铺垫。)
(六)、写作实践。
提供三个和学生紧密相关的生活情景判断,请学生写作。
1、周末,“我” 打算趁妈妈出门的时间偷偷上会儿网,然后再做作业的,哪想到妈妈半路杀回来,把我逮了个正着。根据这个情景完成对话。
2、你和好朋友之间发生误会的一个经历 ,请用生动的语言描写再现出当时的情景。
3、自己选一个生活中的片段,进行对话描写。
(此环节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学有所得,将写作技巧真正地运用到作文中。)
(七)、板书设计:
语言内容要个性
神态动作相结合
标点符号巧使用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2 页 (共 3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