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必修二第7章第2节 隔离与物种的形成与共同进化——共同进化和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生物必修二第7章第2节 隔离与物种的形成与共同进化——共同进化和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2.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1-06-12 21:28: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2张PPT)
共同进化和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动物学家对生活在非洲大草原奥兰治河两岸的羚羊进行研究时发现,东岸的羚羊群的奔跑速度比西岸的羚羊每分钟竟快13米。为何差距如此之大?
  经过观察和科学实验,动物学家终于明白,东岸的羚羊之所以强健,是因为它们附近有一个狼群,生存时时处于危险之中。
捕食者的存在是不是对被捕食者有害无益呢?
捕食者所捕食的大多是被捕食者中年老、病弱或年幼的个体,客观上起到促进种群发展的作用。
捕食者所捕食的大多是被捕食者中年老、病弱或年幼的个体,客观上起到促进种群发展的作用。
“精明的捕食者”策略:
  捕食者一般不能将所有的猎物吃掉,否则自己也无法生存。
捕食者所捕食的大多是被捕食者中年老、病弱或年幼的个体,客观上起到促进种群发展的作用。
“收割理论”:
“精明的捕食者”策略:
捕食者往往捕食个体数量多的物种,这样就会避免出现一种或几种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占绝对优势的局面,为其他物种的形成腾出空间有利于增加物种的多样性。
  捕食者一般不能将所有的猎物吃掉,否则自己也无法生存。
在自然界,一种植物专门由一种昆虫传粉的情形很常见,昆虫传粉的专门化对植物繁衍后代有什么意义?
  可提高效率,避免无谓消耗,使共同进化的双方共同获得生存优势。
(1)
不同物种的生物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
(2)
生物和无机环境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
(1)
不同物种的生物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
一、共同进化
(2)
生物和无机环境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
(1)
不同物种的生物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
一、共同进化
  通过漫长的共同进化过程,地球上不仅出现了千姿百态的物种,而且形成了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也就是形成了生物的多样性.
(2)
生物和无机环境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
(1)
不同物种的生物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
二、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二、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1、内容:
2、形成生物多样性的原因:
3、研究生物进化的主要依据:
二、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1、内容:
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
2、形成生物多样性的原因:
3、研究生物进化的主要依据:
二、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1、内容:
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
2、形成生物多样性的原因:
长期自然选择与共同进化
3、研究生物进化的主要依据:
二、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1、内容:
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
2、形成生物多样性的原因:
长期自然选择与共同进化
3、研究生物进化的主要依据:
化石
最早的生物化石——古细菌(35亿年前)
异养厌氧型的单细胞原核生物
30多亿年前原核生物
20多亿年前蓝藻自养型
10多亿年前真核生物
6亿年前藻类和低等无脊椎生物
4亿年前原始蕨类植物、
原始两栖类
3亿年前蕨类植物、两栖类
2亿年前裸子植物、爬行类动物、哺乳类
四五百万年前人类
从原核生物到真核生物,
从无性生殖到有性生殖,
由简单到复杂,
由水生到陆生,
由低等到高等。
三、生物进化理论在发展
中性突变理论
物种爆发式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