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8张PPT)
东海之大乐
—《庄子》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掌握本章的实词、虚词及特殊句式 。
过程与方法:
掌握阅读、赏析古文的方法,提高阅读水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庄子散文想象奇特的特点。
2、追求高尚境界,谦虚谨慎,不断提高个人修养。
古今异义:
百川灌河
东面而视
始旋其面目
古义,特指黄河。
今义,天然的或人工的大水道,泛指河流。
古义:脸朝东。
今义:方位词,东面。
古义,脸,面部。
今义,脸的形状,相貌。
重点词句
古今异义:
至于北海
见笑于大方之家
子之难穷也
至于:古义,到了。今义,表示达到某种程度,或表示另提一事。
北海:古义,北方的大海,指东海的北部;今义,常指我国一部分海域。
大方:古义深明大义的人,或专通某种学问的人。今义:①不吝啬;②自然,不拘束;不俗气。
穷:古义,尽;今义,贫穷。
古今异义:
拘于虚也
而吾未尝以此自多者
且夫擅一壑只水
虚:同“墟”,处所,所居之地
多:赞许,称赞,推崇
擅:占有,据有
词性活用:
1秋水时至
2顺流而东行
3东面而视
4我常闻少仲尼之闻
5而轻伯夷之义者
(名词用作状语,“按季节”)
(方位名词用作状语。“向东”)
(方位名词用作状语。“面向东面”)
(形容词的意动用 法,“以之为少”—“小看”)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之为轻”—把…看轻—“轻视”)
固定句式
1、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
(“非……则”,表示假设,
译为:“不是…… 就……” )
2、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
(“且夫……”,再说,而且,用于承接上文,引出 另一层 意思。)
3、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者,……也, 表判断)
4、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以……为……,是古汉语常见的固定格式,可译为“认为……是” )
特殊句式
以为莫己若者
我之谓也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又奚以自多
莫吾能若也
宾语前置
宾语前置
被动句
宾语前置
宾语前置
河伯为什么洋洋自得,欣然自喜?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辨牛马。”
河伯面对黄河的广阔,觉得天下之美尽在这里,因此欣然自喜
河伯后来为何又望洋而叹呢?
“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
面对波澜壮阔、无边无际的大海,他深深的认识到了自己的渺小,所以望洋而叹。
课堂讨论
这则寓言故事包含哪些道理?
人贵有自知之明
谦受益,满招损
自大由于无知
克服主观主义,防止片面性
有比较才有鉴别
为什么是“秋水”,而不是“春水”?
秋水,指人成年之后的后天道物,水比道,秋比年长成人之后。因年长后视听言动大增,又加酒色财气欲念思虑,巨细皆来烦扰,后天道物需求甚多,故用浩浩秋水比之。
秋水阴寒,为肃杀之水,利少害多,非比春夏之水,如在童幼青少,道物外耗有限,且身内道物之化尚未成水,无非氤氲之气而已,故言秋水而不言春水。
欣赏“井底之蛙”的故事
这则故事,魏牟谈话的主要内容是什么?魏牟想告诉公孙龙什么?
井底之蛙 管窥蠡测 邯郸学步
指出公孙龙不是智商不行,而是他原来的只是阻碍了他领悟大道理。
《秋水》中的成语
望洋兴叹:
贻笑大方:
大方之家:
本义指在伟大的事物面前感叹自己的微小,今多比喻想做一件事而又无能为力,无可奈何。
被有学问或内行的人所耻笑。
原指深于道术的人,后指精通某种学问或技艺的专家。
井底之蛙:
管窥蠡测:
邯郸学步:
比喻见识短浅的人。
从竹管里看天,用瓢来量海水,比喻眼光狭窄,见识短浅。
比喻模仿别人不到家,连自己原来会的东西也忘掉了。《东海之大乐》教案
知识目标:掌握本章的实词、虚词及特殊句式
方法目标:掌握阅读、赏析古文的方法,提高阅读水平
情感目标:1、体会庄子散文想像奇特的特点
2、追求高尚境界,不断提高个人的修养
课时安排:一课时
内容与步骤
一、导入:
人的发展,往往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而发生变化,这种因素,有些是积极的,有些是消极的,善于学习的人会及时发现自己的不足,并且及时去纠正它,从而取得更大的进步,人生之路也由此而伸向一个更高的增加境界,在《东海之大乐》这篇选文中,河伯就是这样一个人,正是发现了自己的不足,并勇于自己的不足,所以河伯懂得了很多的道理,他的人生境界也就有了很大的提高。
二、整体感知:
(一)朗读课文(分组朗读)
(二)梳理内容:
要求:结合注释自读,不懂的字词句组内交流,请一位同学讲解
第1节:
时:按时 灌:流入 尽:全 旋:转过,调转
少、轻:形容词做意动,认为……很少,认为……很轻 难穷:难以穷尽
以为莫己若者:宾语前置句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被动句,介宾短语后置句,见……于:被……
第2节:
拘:局限 于:被 虚:所处环境 盈:溢出 虚:减少 过:超过
为:用 数:计算 自多:自夸 不似:不就像…… 卒:聚集
又奚以自多:宾语前置句
(三)探究
1、河伯和海神若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明确:河伯:知错能改,善于纠正自身不足的人。
海神若:谦虚不自满的人。
2、海神若的话说明一个什么道理?
明确: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在生活中人不应该自满,而是要不断地进取,不断地去认识未知的领域,去见识未知的世界,这样才能够达到人生新的境界,才能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3、结合我们的学习生活,谈谈你对这则寓言故事含义的理解,
(学生自由发言,言之成理即可)
【提示】1、学习上不断探索,寻求新的知识领域去提高自己,发展自己。
2、不自满,不自傲,虚心接受,不断提高个人的人生境界,实现更大的理想。
三、总结:
生活中、学习上有许多的未知需要我们去不断地探索,不断地发现,只有不自满的人,只有虚心的人才能够有的收获,取得新成功。要做到这样,首先就是我打消自满自傲的念头,时刻提醒自己要不断的学习,不断的实践,在实践中添补自己的无知,提高自己的素养,从而使自己的人生迈入一个新的境界。
四、作业:1、课本上完成练习二
2、完成《导学》本课练习
3、预习《尊生》第2则,思考:匠石与栎社树议论的出发点是什么?
板书设计:
河 伯:自以为是 旋面自责 (知错,不应自满)
虚心自处
完善自我
海神若:谦 虚 循循善诱 (语大理,不自多)
教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