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乎往而不可》ppt课件+教案(人教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文档属性

名称 《恶乎往而不可》ppt课件+教案(人教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78.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2-04-08 17:23:44

文档简介

(共34张PPT)
《庄子》
恶乎往而不可
题目解说
“恶乎往而不可也”语出《庄子·大宗师》,子来有病,“喘喘死”可他却“成然寐,蘧然觉”,一片安宁。究其因,子来说:“今一以天地为大炉,以造化为大冶,恶乎往而不可哉!”意思是说,我子来现在完全把天地当作大炉子,把造化当作造诣极高的铁匠,到哪里去不可以呢。原来子来将自己的大病将死看作是造物者的杰作。庄子借子来之口,形象阐释了自己“安时处顺”的思想,告诉人们如何面对困境乃至绝境。
学习目标 :
1、学习掌握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文言句式等。
2、了解在所选文段中表现出的庄子的哲思。
3、学会在困境面前应有巨大的精神力量支撑。
学习重难点:
1、学习掌握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文言句式等。
2、理解庄子“安时而处顺”的思想及其启发意义。
3、领会庄子的奇思奇想。
字音识记
曲偻 颐
句 赘 沴
跰?
鸮 怛
蘧 然
(lóu)
( yí )
(gōu)
(lì)
(piánxiān)
(xiāo)
(dá)
(qú)
通假字
颐隐于齐
不翅于父母
女恶之乎
亡,予何恶
予因以求时夜
此古之所谓县解也
(齐通“脐”)
(翅通“啻”)
(女通“汝”)
(亡通“无”)
(时通“伺”)
(县通“悬”)
通假字
佚我以老
取妻者止于外
使之和豫通而不失于兑
使日夜无郤而与物为春
故不足以滑和
而知不能规乎其始者也
(佚通“逸”)
(取通“娶”)
(兑通“悦”)
(郤通“隙”)
(滑通“汩”)
(知通“智”
规通“窥”)
词类活用
其妻子环而泣之
(泣为动,为……而哭泣)
东西南北,唯命之从
彼近吾死而我不听
(东西南北名作动,向东向西向南向北)
(近使动,使……接近)
词类活用
劳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
故善吾生者,乃所以善吾死也
今一犯人之形而曰,人耳人耳
(使动,使……辛劳;“逸”,使……安逸;
使……休息)
(“善”形作动,善待)
(“人耳”的“人”名作动,成了人)
古今异义
其妻子环而泣之
今一犯人之形而日
丈夫与之处者
(古义:妻子和儿女;今义:男女两人结婚后,
女子是男子的妻子。)
(古义:犯,承受;“人”不与“犯”连读,
应读为“人之形”;今义:犯人是指犯罪的人,
特指在押的。)
(古义:成年男子;今义:男女两人结 婚后,
男子是女子的丈夫。)
古今异义
无几何也
吾以南面而君天下
恐吾无其实
(古义:多久;今义:多少;几何学。)
(古义:南面代称君主之位,面向南而坐;
今义:表方向,与“北面”相对。)
(古义:实在的政绩;今义:表示所说的是实际情况。)
特殊句式
伟哉夫造物者
跰鲜而鉴于井
亡,予何恶
伟哉造化
又将奚以汝为?将奚以汝适?
唯命之从
不爪剪
恶乎往而不可哉
(主谓倒装)
(主谓倒装)
(状语后置)
(宾语前置)
(宾语前置)
(宾语前置)
(宾语前置)
(宾语前置)
句子翻译
今一以天地为大炉,以造化为大冶,恶乎往而不可?
译文:现在完全把天地看成大炉子,把造物者看成造诣极高的铁匠,那到里去、变成什么不可以呢!

句子翻译
平者,水停之盛也。其可以为法也,内保之而外不荡也。德者,成和之修也。德不形者,物不能离也。
译文:平是水静止到了极点的结果或状态。
它可以作为法则,内心保持极端的平静就
可以不被外在的事物摇荡。德就是这种内
心纯和的培养。养成这种德而不现形迹的
人,人们离不开他
合作探究:
1、选文讲了哪些人哪些事?蕴含什么道理?你有何感悟?
2、结合课后“思考与练习”二,谈谈本文在刻画人物时夸张、对比手法运用的好处。
3、归纳本文艺术技巧。
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入也
依靠自我精神的培育得到人生的大解脱
这种解脱增强了生命的强度和韧性
成然寐,蘧然觉
心中安宁,不以生死相累
从人生绝境中实现突围的精神力量,培养生命的韧性
第1则故事表明像子舆、子来这样的人虽然面临着某种困境,但一定要保持内心的平静,靠“道”,靠巨大的精神力量实现人生的突围,不能被困境压倒。
  
如果困境是一种人生经历,那么这种经历却会使我们成熟。
如果必须经历沧桑的话,那么沧桑也是一种美丽。
坦然是一种失意后的乐观;
坦然是沮丧时的一种自我调整;
坦然,其实是平淡中的一份自信;一份快乐、一份潇洒。
哀公曰:“何谓才全?”仲尼曰:“死生存亡,穷达贫富,贤与不肖毁誉,饥渴寒暑,是事之变,命之行也;日夜相代乎前,而知不能规乎其始者也。故不足以滑和,不可入于灵府。使之和豫,通而不失于兑,使日夜无郤而与物为春,是接而生时于心者也。是之谓才全。”
哀骀它
才全而德不形者
德不形
“何谓德不形?”
曰:“平者,水停之盛也。其可以为法
也,内保之而外不荡也。德者,成和之
修也。德不形者,物不能离也。”
第2则哀骀它不为外物所动,永不失于愉悦,保持内心纯和,“才全而德不形者”,显示了巨大的人格魅力、精神感召力。
你改变不了事实,但你可以改变态度
你改变不了过去,但你可以改变现在
你不能控制别人,但你可以掌握自已
你不能预知明天,但你可以把握今天
你不能左右天气,但你可以改变心情
你不能选择容貌,但你可以展现笑容
你不能延伸生命长度,但你可以决定生命宽度
子舆
夸张对比
大胆的夸张把人物置于承受不了的绝境之中,鲜明的对比凸显一种超越这种绝境的巨大的精神力量,凸显所言主旨,给人以强烈的震撼。
另外,庄子及其后学有自觉追求奇怪的审美倾向。《庄子》体现一种独特的“荒怪丑恶趣味”。
艺术特色
(1)寓言中蕴哲思。
本文依然是采用寓言故事说理。从子舆病后的"奇状",说明人的死生存亡实为一体,无法逃避,因而应"安时而处顺"。
(2)夸张对比手法的运用。
不论是写子舆病的怪状,还是写哀骀的丑相,作者都采用了夸张的手法,并将子舆的怪与子舆的态度、哀骀它的奇丑与他人对他的拥戴形成鲜明对比,更让人体会到像他们这样的人心内的巨大的精神魅力,即"道"的作用。
课堂小结
本课所选两则选文,庄子就是想通过寓言故事,借助奇特的想像,来告诉人们如何面对自己无可奈何的困境,包括病痛,包括死亡,包括长相丑陋……庄子试图使人在陷于绝境时,靠内在精神力量的培养,自解倒悬之苦,突出重围,而不是被困境压垮。其安时处顺,知其无可奈何而安之若命的思想,固然折射着灵魂的随遇而安,在现实压迫下的无奈,却也不失为一种难得的超越。在危难丛集的人世间,庄子的目的就是要启示人们从精神方面着手,来增加生命的强度和韧性,他蕴含着对社会人生的大同情和大关怀。
我的感悟
庄子常常从人生的绝境中发掘光明的前景,指出突围的途径。
人生的际遇总有好坏,我们应该以无厚入有间的姿态去对待,去保有心中的天府。请告诉自己:只要生命不息,所有的结果都是过程。
1、完成《红对勾》相关练习
2、预习《尚贤》
没有大海的波澜,我们可以有小溪的悠然。
没有天空的蔚蓝,我们可以有白云的飘逸。
没有草原的芬芳,我们可以有小草的青翠。
坦然,会让我们的生活丰富而多彩!
坦然,会让我们的生活美丽而快乐!《恶乎往而不可》教案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1)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文言句式等。
2·技能目标
(1)翻译有关语句和文段。
(2)鉴赏、评价文中所用寓言故事。
3·情感目标
(1)了解在所选文段中表现出的庄子的哲思。
(2)学会在困境面前应有巨大的精神力量支撑。
教学重难点:
1、 引导学生学习掌握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文言句式等。
2、 引导学生理解庄子“安时而处顺”的思想及其启发意义。
3、 引导学生领会庄子的奇思奇想。
课时安排:二课时
内容与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
用一般残疾人与海伦·凯勒进行比较,引出课题。
二、朗读课文。要求,读要正确,读出文章的意义。
三·通假举要
颐隐于齐(\'齐\'通\'脐\')
亡,予何恶(\'亡\'通\'无”)
此古之所谓县解也(\'县\'通\'悬\')
不翅于父母(\'翅\'通\'啻\')
取妻者止于外(“取\'通\'娶\')
故不足以滑和(“滑\'通\'汩”)
课文中还有好几个通假字,大家课后再找出来记一记。
四·古今异义
其妻子环而泣之(古义:妻子和儿女;今义:男女两人结婚后,女子是男子的妻子。)
今一犯人之形而日(古义:犯,承受;\'人\'不与\'犯\'连读,应读为\'人之形\';今义:犯人是指犯罪的人,特指在押的。)
丈夫与之处者(古义:成年男子;今义:男女两人结婚后,男子是女子的丈夫。)
无几何也(古义:多久;今义:多少;几何学。)
吾以南面而君天下(古义:南面代称君主之位,面向南而坐;今义:表方向,与“北面\'相对。)
恐吾无其实(古义:实在的政绩;今义:表示所说的是实际情况。)
五·一词多义
恶 卫有恶人焉(丑陋)
恶乎往而不可哉(哪里)
死亦我所恶也(讨厌,厌恶)

更 更上一层楼(再)
岂更驾哉(更换)
欲通便,道必更匈奴中(经过,经历)

罪 彼何罪焉(罪过)
有过不罪,无功受赏,虽亡,不亦可守(惩处,处罚)

善 乃所以善吾死也(善待)
素善留侯张良(与……友好)

济 无君人之位以济乎人之死(拯救、挽救)
晋师济河(渡、渡过)
故虽有困败,而终济大业(成就)

意 寡人有意乎其为人也(感觉到、想法)
醉翁之意不在酒(意图)
攻其不备,出其不意(意料、预料)

信 不至乎期年,而寡之信之(信任)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诚实)(信言不美:真实的话未必动听)
\'一人飞升,仙及鸡犬\',信夫!(确实是正确)
言必信,行必果(讲信用)
六、学习本课重点词语
①尻(kāo):脊骨最下端,也乏指臀部。
②莫逆于心:内心相契,心照不宣。
③问:拜访、问候。
④拘拘:曲屈不伸的样子。
⑤曲偻(lóu):弯腰。发背:背骨外露。
⑥五管:五脏的穴口。
⑦颐(yí):下巴。齐:肚脐,这个意思后代写作“脐”。
⑧句(gōu)赘:颈椎隆起状如赘瘤。
⑨沴(lì):阳阳之气不和而生出的灾害。
⑩)跰?(piánxiān):蹒跚,行步倾倒不稳的样子。
(11)浸:渐渐。假:假令。
(12) 时夜:司夜,即报晓的公鸡。
(13) 鸮(xiāo):斑鸠。炙(zhì):烤熟的肉。“鸮炙”即烤熟的斑鸠肉。
(14)得:指得到生命,与下句的“失”表示死亡相对应,“得”、“失”也即生、死。
(15) 时:适时。
(16) 顺:指顺应了规律。
(17) 喘喘然:气息急促的样子。
(18)叱:呵叱之声。
(19) 怛(dá):惊扰。化:变化,这里指人之将死。
(20) 为:这里是改变、造就的意思。
(21) 阴阳:这里指整个自然变化。
(22) 翅:这里讲作“啻”,“不翅”就是不啻。
(23) 冶:熔炼金属;“大冶”指熔炼金属高超的工匠。金:金属。
(24)踊跃:跃起。镆铘:亦作“莫邪”,宝剑名。相传春秋时代干将、莫邪夫妇两人为楚王铸剑,三年剑成,雄剑取名为“干将”,雌剑取名为“莫邪”。
(25) 成然:安闲熟睡的样子。寐:睡着,这里实指死亡。
(26) 蘧(qú)然:惊喜的样子。觉:睡醒,这里喻指生还。
七、分析课文
1、第一则中,子舆生病后相貌变得怎么样(用现代汉语表达)?
变得腰弯背弓,五脏比头都高,下巴藏到肚脐眼上,肩膀高过了头顶,弯曲的颈椎骨指向天空。
2、子舆对此态度如何?
世俗的哀乐不“能惊扰他内心的平静”。
3、第一则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观点
第一则故事表明像子舆、子来这样的人虽然面临着某种困境,但一定要保持内心的平静,靠\'道\',靠巨大的精神力量实现人生的突围,不能被困境压倒。
第二课时
一、我们班有没有同学为自己的相貌生得不如意而难过?
我没有发现我们班有谁生得丑。即使是丑,丑也不是你的错。即使是丑,也可以整容,但整容要有思想准备,有的人是越整容越丑。丑除了整容外,还有一个补救的措施:我很丑,但我很温柔。其实对待丑,最好的方法还是学习第一则中子舆和第二则中哀骀的处世态度。
二、等到你们到了结婚年龄的时候,如果有一个非常丑的人很中意你,你会不会选择他(她)?
1、师生讨论,教师可以讲钟无盐的故事。
钟无盐复姓钟离名春,无盐人,世称钟无盐。
钟无盐是历史上著名的丑妇,生得高额深眼,长腰粗腿肥颈秃发,鸡胸驼背,皮肤漆黑。由于貌丑,到四十岁还没出嫁。但钟无盐武术高强,天生聪慧,才智过人,是位很有才干的女政治家。虽然齐宣王喜欢饮酒作乐,好色无能,但他对钟无盐的奇才高艺佩服得五体投地,便立她为皇后。在她的辅佐下,齐宣王从此罢宴乐,除佞臣,强兵马,强国库,使齐国强盛一时。
春秋战国时代,兼并侵扰,此起彼落,用现在话说是“竞争激烈”,各国的“民本思想”就都十分盛行,一个黎民百姓,也可以毫无顾忌地求见国君,陈述自己的愿望,对国家施政方针提出建议。有一天,无盐也鼓足勇气,前往临淄求见齐宣王。
无盐见到齐宣王,大言不惭地说:“倾慕大王美德,愿执箕帚,听从差遣!”
齐宣王后宫国色天香的佳丽比比皆是,更不缺执役人等,听了无盐的话,看着眼前这个丑陋的女人,竟然异想天开,不自量力,禁不住哈哈大笑。
不料无盐却镇静自若,一本正经地连说:“危险啊!危险啊!”
齐宣王半是玩笑半是认真地说:“你说危险,那是什么啊?愿闻其详。”
于是无盐慢条斯理,侃侃道来:“秦楚环伺齐国,虎视眈眈,而齐国内政不修,忠奸不辨,太子不立,众子不教,齐王你专务嬉戏,声色犬马,这是第一件可忧虑的事情;兴筑渐台,高耸入云,饰以彩缎丝绢,缀以黄金珠王,玩物丧志,利令智昏,这是第二件可忧虑的事情;贤良逃匿山林,诌谀环伺左右,谏者不得通入,谠论难得听闻,这是第三件可忧虑的事情;花天酒地,夜以继日,女乐绯优,充斥宫掖,外不修诸侯之礼,内不秉国家之治,这是第四件可忧虑的事情。危机四伏,已是危险之至!”
齐宣王首先还是要听不听,渐渐地目瞪口呆,无盐说完之后良久才虔敬地说道:“得聆教言,犹如暮鼓晨钟,如果我今后还有一点点进步,皆君所赐。”
刹那之间,齐宣王一惊而悟,即刻下令拆除渐台,罢去女乐,斥退谄佞,摒弃浮华,然后励精图治,从此齐国国势蒸蒸日上。无盐也成了齐宣王的王后。
无盐虽然外貌丑陋,却能在进德修业上补救,学识上的修养,事理上的观察,以及道德勇气的培养,日积月累,都有了丰厚的基础,因此在第一次见面的交谈中就能一针见血地切中时弊,畅所欲言,震撼着齐宣王的心弦。
2、传说中诸葛亮的妻子也是一个丑妇。史书上说木牛流马是诸葛亮发明的,传说却说是这个丑妇发明的,
三、哀骀相貌丑陋骇天下,为什么那么多女孩子想嫁给她?
面对世人认为无可奈何的死与生、贫穷和富有、毁谤和赞誉、饥和渴、寒和暑等一切变化,他的内心不为所动,平和、快乐、通畅而不失于愉悦,充满盎然的生机。他高超的德行就在于养成了这种外在事物无法摇荡的内心的纯和。而正是由于他的德行大大超越了常人,人们都忘记了他形体的残缺和丑陋,感受到一种异乎寻常的巨大魅力。
三、翻译本文题目,思考它体现出作者怎样的处世思想?
四、写作特点
(1)寓言中蕴哲思。
本文依然是采用寓言故事说理。从子舆病后的\'奇状\',说明人的死生存亡实为一体,无法逃避,因而应\'安时而处顺\'。
(2)夸张手法的运用。
不论是写子舆病的怪状,还是写哀骀的丑相,作者都采用了夸张的手法,在大胆的夸张中更让人体会到像他们这样的人心内的巨大的精神魅力,即\'道\'的作用。
五、总结:
六、做课后练习。
七、作业:1、预习《墨子》选读——《兼爱》,思考:墨子提出的“兼爱“思想与我们当前提出的构建和谐社会之间的什么联系?
【译文】
子祀、子舆、子犁、子来四个人在一块摆谈说:“谁能够把无当作头,把生当作脊柱,把死当作尻尾,谁能够通晓生死存亡浑为一体的道理,我们就可以跟他交朋友。”四个人都会心地相视而笑,心心相契却不说话,于是相互交往成为朋友。
不久子舆生了病,子祀前去探望他。子舆说:“伟大啊,造物者!把我变成如此曲屈不伸的样子!腰弯背驼,五脏穴口朝上,下巴隐藏在肚脐之下,肩部高过头顶,弯曲的颈椎形如赘瘤朝天隆起”。阴阳二气不和酿成如此灾害,可是子舆的心里却十分闲逸好像没有生病似的,蹒跚地来到井边对着井水照看自己,说:“哎呀,造物者竟把我变成如此曲屈不伸!”
子祀说:“你讨厌这曲屈不伸的样子吗?”子舆回答:“没有,我怎么会讨厌这副样子!假令造物者逐渐把我的左臂变成公鸡,我便用它来报晓;假令造物者逐渐把我的右臂变成弹弓,我便用它来打斑鸠烤熟了吃。假令造物者把我的臀部变化成为车轮,把我的精神变化成骏马,我就用来乘坐,难道还要更换别的车马吗?至于生命的获得,是因为适时,生命的丧失,是因为顺应;安于适时而处之顺应,悲哀和欢乐都不会侵入心房。这就是古人所说的解脱了倒悬之苦,然而不能自我解脱的原因,则是受到了外物的束缚。况且事物的变化不能超越自然的力量已经很久很久,我又怎么能厌恶自己现在的变化呢?”
不久子来也生了病,气息急促将要死去,他的妻子儿女围在床前哭泣。子犁前往探望,说:“嘿,走开!不要惊扰他由生而死的变化!”子犁靠着门跟子来说话:“伟大啊,造物者!又将把你变成什么,把你送到何方?把你变化成老鼠的肝脏吗?把你变化成虫蚁的臂膀吗?”
子来说:“父母对于子女,无论东西南北,他们都只能听从吩咐调遣。自然的变化对于人,则不啻于父母;它使我靠拢死亡而我却不听从,那么我就太蛮横了,而它有什么过错呢!大地把我的形体托载,用生存来劳苦我,用衰老来闲适我,用死亡来安息我。所以把我的存在看作是好事,也因此可以把我的死亡看作是好事。现在如果有一个高超的冶炼工匠铸造金属器皿,金属熔解后跃起说‘我将必须成为良剑莫邪’,冶炼工匠必定认为这是不吉祥的金属。如今人一旦承受了人的外形,便说‘成人了成人了’,造物者一定会认为这是不吉祥的人。如今把整个浑一的天地当作大熔炉,把造物者当作高超的冶炼工匠,用什么方法来驱遣我而不可以呢?”于是安闲熟睡似的离开人世,又好像惊喜地醒过来而回到人间。
【补充】干将莫邪的故事:
干将、莫邪是两把剑,但是没有人能分开它们。干将、莫邪是两个人,同样,也没有人能将他(她)们分开。干将、莫邪是干将、莫邪铸的两把剑。干将是雄剑,莫邪是雌剑。干将是丈夫,莫邪是妻子。干将很勤劳,莫邪很温柔。干将为吴王铸剑的时候,莫邪为干将扇扇子,擦汗水。三个月过去了,干将叹了一口气。莫邪也流出了眼泪。莫邪知道干将为什么叹气,因为炉中采自五山六合的金铁之精无法熔化,铁英不化,剑就无法铸成。干将也知道莫邪为什么流泪,因为剑铸不成,自己就得被吴王杀死。干将依旧叹气,而在一天晚上,莫邪却突然笑了。看到莫邪笑了,干将突然害怕起来,干将知道莫邪为什么笑,干将对莫邪说:莫邪,你千万不要去做。莫邪没说什么,她只是笑。干将醒来的时候,发现莫邪没在身边。干将如万箭穿心,他知道莫邪在哪儿。莫邪站在高耸的铸剑炉壁上,裙裾飘飞,宛如仙女。莫邪看到干将的身影在熹微的晨光中从远处急急奔来。她笑了,她听到干将嘶哑的喊叫:莫邪……,莫邪依然在笑,但是泪水也同时流了下来。干将也流下了眼泪,在泪光模糊中他看到莫邪飘然坠下,他听到莫邪最后对他说道:干将,我没有死,我们还会在一起……
铁水熔化,剑顺利铸成。一雄一雌,取名干将莫邪,干将只将“干将”献给吴王。干将私藏“莫邪”的消息很快被吴王知晓,武士将干将团团围住,干将束手就擒,他打开剑匣绝望地向里面问道:莫邪,我们怎样才能在一起?剑忽从匣中跃出,化为一条清丽的白龙,飞腾而去,同时,干将也突然消失无踪。在干将消失的时候,吴王身边的“干将”剑也不知去向。而在千里之外的荒凉的贫城县,在一个叫延平津的大湖里突然出现了一条年轻的白龙。这条白龙美丽而善良,为百姓呼风唤雨,荒凉的贫城县渐渐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县城的名字也由贫城改为丰城。可是,当地人却时常发现,这条白龙几乎天天都在延平津的湖面张望,象在等待什么,有人还看到它的眼中常含着泪水。
六百年过去了。一个偶然的机会里,丰城县令雷焕在修筑城墙的时候,从地下掘出一个石匣,里面有一把剑,上面赫然刻着“干将”二字,雷焕欣喜异常,将这把传诵已久的名剑带在身边。有一天,雷焕从延平津湖边路过,腰中佩剑突然从鞘中跳出跃进水里,正在雷焕惊愕之际,水面翻涌,跃出黑白双龙,双龙向雷焕频频点头意在致谢,然后,两条龙脖颈亲热地纠缠厮磨,双双潜入水底不见了。在丰城县世代生活的百姓们,发现天天在延平津湖面含泪张望据说已存在了六百多年的白龙突然不见了。而在第二天,县城里却搬来了一对平凡的小夫妻。丈夫是一个出色的铁匠,技艺非常精湛,但他只用心锻打挣不了几个钱的普通农具却拒绝打造有千金之利的兵器,在他干活的时候,他的小妻子总在旁边为他扇扇子,擦汗水

第二种版本:
干将是楚国最有名的铁匠,他打造的剑锋利无比。楚王知道了,就命令干将为他铸宝剑。
干将花了三年工夫,终于铸炼出一对宝剑。这是他一生中铸得最好的剑。可是干将明白楚王的脾气,要是他得到了世上罕见的宝剑,一定会把铸剑的人杀掉,免得将来再铸出更好的剑来。
这时,干将的妻子莫邪快生孩子了,这使干将更加愁眉苦脸。到京城交剑的日子到了,干将对莫邪说:“我这一去肯定回不来了。我留下了一把剑,埋在南山上的大松树底下。等孩子长大了,让他替我报仇。
干将带着宝剑去见楚王,楚王一得到宝剑,二话不说,立刻命令士兵杀死了干将。“哈哈,这下天下没有比我更好的宝剑了!”楚王得意极了。
干将死后不久,莫邪生了一个男孩,取名眉间尺。莫邪记住丈夫的遗言,含辛茹苦地把孩子带大。
十多年以后,眉间尺长成了一个小伙子,莫邪把他爸爸的不幸全部告诉了他。眉间尺流下了热泪:“啊,可怜的爸爸!妈妈,我一定要杀死楚王,为爸爸报仇!”他跑到南山上,把埋在大松树下的宝剑挖了出来,日日夜夜练剑。
就在眉间尺加紧练剑的时候,楚王接连几天做了同一个梦,他梦见有一个愤怒的少年提着宝剑朝他冲过来,说要为干将报仇。楚王吓得直冒冷汗,他忙派大臣们去打听,才知道干将果然有个儿子,正准备进城刺杀他。
楚王害怕极了,一边派人去抓眉间尺,一边命令士兵守紧城门,防止眉间尺混进城来。
眉间尺只好带着宝剑逃进了大山。没法为爸爸报仇,眉间尺伤心极了。一天,眉间尺在树林里遇见一位壮士。壮士非常同情眉间尺的遭遇,决定帮他一起报仇:“我能为你报酬,不过,你得把你的头和你的宝剑借给我,我带着你的头去请赏,趁机杀死楚王。”眉间尺一听这话,立刻跪下给壮士磕头:“只要你能为我父子报仇雪恨,我什么都愿给你。”眉间尺说完,提起宝剑把头割了下来。壮士拾起了头和剑,伤心地说:“放心吧,我一定要杀死楚王。”
壮士来到王宫拜见楚王。楚王见这头和剑跟梦中见到的一模一样,高兴极了,要赏壮士。壮士说:“大王,要是你把眉间尺的头放在锅里煮烂,他的鬼混就不会来伤害你了。
楚王赶紧叫人架起大锅,用大火煮头。谁知煮了三天三夜,眉间尺的头还是没有烂掉。壮士对楚王说:“大王,要是您亲自去看一看,眉间尺的头就能煮烂了。”
楚王也觉得奇怪,就亲自走到大锅边,伸长脑袋朝里看。壮士趁机拔出那把宝剑,用力一挥,把楚王的头坎落在大锅里。卫兵们大吃一惊,过来抓他。壮士手起剑落,又把自己的头砍落锅里。
人死剑在,干将造的一对宝剑留了下来。人们把其中一把叫做干将,另一把叫做莫邪。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