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2.1 圆的认识西师大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2.1 圆的认识西师大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40.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西师大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1-06-12 12:01: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圆的认识
教学目标:
在具体情境中认识圆,知道圆的各部分名称。
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探究圆的特征,理解同一圆内直径与半径的相互关系。
学会用圆规画圆。
在观察操作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自主探索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探究圆的特征。
教学难点:探究圆的特征。
教学具准备:
教师准备带有圆形的图片、圆规、直尺等。
学生准备圆规、直尺、含有图形面的物体、练习纸、剪刀、铅笔等。
教学过程:
引课:
出示带有圆形的图片,请学生观察,从中可以找到哪个平面图形?(圆)
请学生举例说说在生活中哪些地方还能看到圆。
师:圆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古希腊的一位数学家曾经说过,在一切平面图形中,圆是最美的。
引导比较:圆与我们学过的其它平面图形有什么不同而被认为是最美的呢?
小结:圆是曲线图形,以前学过的图形是直线图形。
新课:
创设“有8个同学在进行投篮比赛”的情境,投篮时围成哪种图形最公平?为什么?(分小组讨论)
猜想:投篮时围成一个圆形,每个人到篮筐的距离都相等。
组织画圆。
谈话:在生活中我们可以找到一个漂亮的圆呢?(可以借助圆形物体和圆规画圆。)
请学生自由选材画出一个圆。
师:你用什么用具画圆的?
生:我们组将圆形按在白纸上,用瓶盖外框画了一个圆。
师:那叫“拷贝不走样”。
哪些同学是用圆规画圆的?老师也用圆规画一个圆。把你们画出的圆剪下来。
生:我们手中三角板中有一个圆形,利用它很方便地画出了一个圆。
师:真可谓就地取材,很好!
小组合作,用手中的圆验证前面的猜想。
(1)、友情提示:1、先找到篮筐的位置,再找到每位同学的位置。2、验证:投篮时围成一个圆形,每个人到篮筐时的距离都相等。
(2)、小组代表说一说是怎样验证的?
生:中间的这个位置是篮筐的位置。
师:是圆的什么?
生:是圆的中心。
师:怎样找到这个位置的?
生:我们用圆规画圆时就有这个点。(针尖的一只脚留下的)。
生:我们把圆中心的一点叫做圆心,一般用字母“O”表示。(师在画好的圆上板书“O”)
找到了篮筐的位置,每位同学的位置在哪儿?
生:每位同学的位置在圆上的点。
师:在这儿点一点叫圆上的点,这也是圆心的点,在那儿点一点,叫圆外的点。你们是怎样证明圆上的点到圆心的距离都相等?
生:我们画了几条,然后量出来这几条线段都相等。
生:我们把圆对折几次后,这几条折痕正好重合,而这条折痕就是圆上到圆心的距离。
师:刚才同学们证明了我们前面的猜想,投篮时围成一个圆形,每个人到期篮筐的距离都相等。把猜想变成了事实。篮筐的位置是圆心,每个同学的位置是圆上的点,那么圆上的点与圆心相连的线段叫半经。半经用字母“r”表示。
师:半经有多少条?画一画,如果不画,你知道半径有无数条吗?用手中的圆找一找。
生:知道,因为半径是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而圆上的点有无数个,因此半径有无数条。
师:在同一圆里,半径有什么特点?(所有的半径都相等)刚才有位同学这样画了两条半径,这就成了一条直径,那什么是直径呢?直径用字母“d”表示。
师:对了,必须要通过圆心,然后还要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才叫直径,标上字母“d”
在同一圆里,分小组讨论,直径有什么特点?
生:在同一圆里,可以画无数条直径,每一条直径都相等。
师:大家同意他的说法吗?在同一圆里,直径和半径有什么关系?大家用手中的圆片找一找。
生:在同一圆里,直径是半径的2倍。
师:你是怎样知道直径是半径的2倍的?
生:如果把两条半径画在一条直线上,那就成了一条直径,说明直径是半径的2倍。也可以量出1条直径和半径的长度,然后算出直径是半径的2倍。
师:你会用字母表示二者的关系吗?
板书:d=2r
r=d/2
练习:
(1)P58,做一做第1
题。
(2)填一填,齐答
r(cm)
3.5
12
d(cm)
0.86
10
自学P57,用圆规画圆的方法。
用圆规画一个半径是2
cm的画。标上圆心“O”和半径“r”,r
=2
cm
指名学生说说是怎样画的?你怎样保证半径是2
cm?画圆时什么不动,什么动?
我想画一个更大的圆,怎么办?圆的大小由什么决定?刚才你们画的是同样大小的圆,但在几十张不同纸上画的,那么圆的位置由什么决定?
应用练静的水面投入一颗石子,会怎么?荡起的波绞为什么会是一个个圆形?你能从数学的角度,简单解释这一现象吗?
车轮为什么要做成圆形的?车轴应装在什么位置?你能用今天所学知识解释一些生活现象。
小结:圆不仅充实了我们的生活,人们还利用圆的知识改善了我们的生活。
同学们学到现在,已经很累了,我们来轻松一下吧。老师给大家猜一个迷语。有一个人在一片青草地上钉了一根木桩,用一根绳子拴了一只羊在那里吃草,先请同学们猜一个字(怎样),你们认为他说得有道理吗?
再请同学们猜两个字的水果名(草莓)。草没的谐音。
师:羊吃草的情况与今天学的知识有关吗?我们来看一看羊吃草的最大范围是一个什么?(圆)
拴羊的绳子与这个圆有什么关系吗?(是这个圆的半径),钉在那儿的木桩是这个圆的什么呢?(是这个圆的圆心),如果,要让这只羊吃草的范围更大一点可以怎么办?(把绳子放长一点,也就是扩大半径),如果羊把这块地的草吃完了,要么羊到另外一个地方去吃草,可以怎么办?(可以把木桩移动一个地方,也就是移动圆心的位置)。这说明圆的大小由什么决定?圆的位置由什么决定?
四: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都学到了什么?不管怎么说,老师觉得同学们的学习表现是不错的,所以我提议:我们一起伸出手为今天这节课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句号是圆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