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7.2 负数的初步认识西师大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7.2 负数的初步认识西师大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51.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西师大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1-06-12 12:16: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负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西师版教材第七单元《负数的初步认识》例1、例2及上相关练习。本节课的主要任务是结合温度和海拔高度的表示方法,联系现实情境教学正、负数的意义,让学生初步认识正、负数的意义,学会读、写正、负数。
教学理念
“负数”这个概念在小学阶段由于学生是初次接触所以比较陌生,但在学生的生活中“负数”却普遍存在。《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很丰富,他们更多的关注周围的人和事,有进一步了解现实世界,解决实际问题的欲望。”因此,素材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运用学生关注和感兴趣的事例作为认识的背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得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与现实世界密切联系。
教学设想 (认识):
本节课属于概念课,根据学生学习概念的心理规律,我认为:本课中应使学生了解概念的来源,理解概念的意义,区分概念间的联系,应用概念解决问题,通过适当拓展,提升数学化程度。
由此我认为本节课应先让学生初步感知生活中的正数和负数,然后通过分类来描述正数和负数的意义,最后再通过寻找生活中的正数和负数来深化对负数意义的认识,促使学生有层次地认识负数。
教学策略:
基于教学内容,教学理念和本人对教材的理解,我设想了如下教学策略:
引入策略。设置疑点,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重难点把握策略。本节内容把“以谁为界记作0,比0大的为正,比0小的为负” 为该节知识的“命门”,教案设计和教学的开展都围绕这一中心任务。
教学思路策略。提供信息→进行尝试、猜测→评议→结论→解释应用
小组讨论策略。展开小组讨论,尊重个性发展。学生已有的知识不同,学生对世界的认识不同,对同一个知识的观察角度不同,因此学生的认识是有个性的认识,为了让学生达到对知识认识的互补,我设置了小组讨论这一环节。
应用策略。拓展升华,达到数学生活化。让学生知道,所学的知识来源于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
教学环节:
基于以述原因,我们精心安排了以下五个层次的活动:
一、复习旧知、质疑引入
通过复习帮助学生理清小学已学过的数的精华部分,形成初步的数论的思想。利用“生活中有没有比0小数”设置悬念,使学生有一种迫切想知道结果的需求,为本节课的难点作铺垫。
二、通过生活中的实例感受生活中的正、负数,初步体会正、负数的意义及读写方法。
1、由学生比较熟悉的温度引入这节课的教学,让学生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的思想”并从中了解水在零摄氏度时开始结冰的生活常识,并体会0是正、负数的分界线的思想;
2、让学生尝试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上海、南京、北京的气温,感受数学化与符号化的过程,让其体会再创造的成就感,同时掌握正、负数的读写方法;
3、利用情境猜测哈尔滨与海口的气温,从中进一步体会正、负数的读写方法及意义,利用统计的思想让学生掌握更多的地理常识;
4、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用小组合作的形式,对所统计的数进行分类,从而让学生体会比0大的数可以用正数表示,比0小数可以用负数表示,0 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而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线。
三、利用知识迁移、通过学生自主学习进一步感受生活中的正、负数。
学生通过对温度的认识,已经知道0℃以上的温度记作正数,0℃以下的温度记作负
数,0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线,学生已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因此对海拔高度的学习我们可以放手让学生去尝试、去自主学习。通过学生的自学活动,教师做适当的点评,并利用一些习题对学生的学习结果作检查。从而让学生明确:记录海拔高度时把海平面的高度看作标准,记成0m,比海平面高为正,比海平面低为负。
四、应用拓展,发展正、负数的外延。
利用输赢、收支、增减等问题,让学生进一步明确生活中的正、负数不仅仅在记录气温和记录海拔高度时才使用,生活中还有多的问题都可以用正、负数来表示,由此拓展概念的外延,体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思想。
五、指导学生看教材。
教材是学材,“教材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了基本的线索,是实现课程目标、实施教学的重要资源。”因此让学生对教材再学习,记学生用自己的理解方式再理解教材是很重要的,因此我设计了这一教学环节,力图通过学生的独立学习,培养学生自学的习惯和自学的方法。
教案设计如下:
负数的初步认识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西师版教材第七单元《负数的初步认识》例1、例2及上相关练习。
目标:知识与能力:知道负数的写法和读法,理解负数的意义,能用正数和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的意识。
过程与方法:经历_??°???_化,符号化的过程,体会负数产生的必要性
情感与价值:感受正、负数和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对_??°???_的兴趣,并结合史料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
重点:了解负数的意义,初步学会用正、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难点:了解负数的意义以及对0的新认识。在学生的原有认知中,0表示没有,而在本节课的教学中,赋予了它新的意义,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0是分界线,这是比较难于理解的。
教法:采用直观演示法,教师注意创设问题情境并及时点拨,让学生从实例之中自得知识.
学法:研究生活中的问题→体验感知→认识负数→负数在实际中的应用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旧知,质疑引入
1、课前呈现:小数学数中已经学过哪些数?其中最小的数是几?生活中有没有比0还要小的数?
学生活动
教师点评:(为了实际生活的需要,在数物体个数时,出现了自然数1、2、3……,一个物体也没有时用0表示。但在计算和测量的过程中,往往不能得到整数的结果,于是产生了分数和小数。在已学过的数中,最小的是0。在实际生活中有很多比0小的数,叫做负数。)
设计理念:1、学生对学过的各种数是熟悉的,教师提出问题后学生积极地回忆、回答,这时教师注意理清思路,点出学过的数的精华部分,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数与生活密切相连。2、利用“生活中有没有比0还要小的数?”设置悬念,使学生有一种迫切想知道结果的需求。
二、探究新知
播放天气预报的音乐引入课题:刚才老师放了一段音乐,大家熟悉吗?常在哪个电视节目中听到?今天我们就从气温开始,认识一位新朋友——负数。课件2
出示课题:负数的初步认识
设计理念:以天气预报中的音乐引入这一堂课,让学生知道我们今天的学习内容不是陌生的、是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的思想。
(一)、认识0℃以及0℃以上的温度和0℃以下的温度。(课件3~4)
学生观察温度计上显示的温度,并汇报。
1、同学们观察得非常仔细。温度计上此时表示的温度就是0℃;0℃的温度是冷还是热呢?你们能用一个动作或表情来感受一下吗?
0℃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温度呢?请大家看大屏幕:科学家把水开始结冰的温度规定为0℃。
2、以0℃界,在0℃上方的数表示什么意思,0℃下方的数表示什么意思。如:①、当红色液面指到0℃上方的10时; ②、当红色液面指到0℃下方10时。
设计理念:小学科学课中,已经认识过温度计,这里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着重指导学生对0℃的再认识,让学生体会0℃不是没有温度,而是一个比较低的温度。从而展开对0℃以上的温度和0℃以下的温度的认识。同时让学生初步体会0是分界线的思想,为教学分类做铺垫。
(二)、正、负数的读写、初步感知负数的意义
1、教学负数的读法和写法。
大家都会读温度计上面的数据了,下面让我们大家到全国各地旅游一下,了解一下同一天里一些城市的气温情况。(课件(5~9))当然出行别忘了要带上地图。
(1)、让学生读出上海(零上四摄氏度)、南京(零摄氏度)、北京(零上四摄氏度)的气温。
(2)、尝试记录以上三个城市的气温。
从刚才我们知道了上海、南京、北京的气温情况,其中南京是0摄氏度,我们知道记作0℃。那么上海和北京的气温该怎样记呢?请用你喜欢的方式记录上海和北京的气温到1号题单。
学生思考,尝试记录。(教师巡视,找有个性或具有代表性的记录单) (展示台)
(3)、展示学生作业。
①、评价一般性的记录;
②、评价有正、负数的记录。这里要注意板书+4、-4)
评价完之后,问该生:你怎么就想到了用这样的一种记法?
③、让学生说说哪种方法更简单,更具有数学的特点。(切换至电脑)
(4)、教学正、负数的读写方法
①讲解并板书:+4读作 正四; +4 也可以写成4
—4读作 负四
小议:-4前面的负号可以省略不写吗?
②让学生看屏幕用这种方法读出这三个城市的气温。
设计理念:利用学生尝试记录,并引导学生对记录方法做评价,让学生掌握正、负数读写方法,体会数学化过程,并从中体会正、负数记录法的科学性、优越性。
2、情境中巩固负数的读写方法,并让学生进一步体会负数的意义。
(1)、情境中猜想哈尔滨和海口的气温。并让学生说说:你是怎样猜的?并记录下来。(出示课件10——21)
(2)、对学生进行地理常识教育。从刚才的气温记录过程中,你们发现了什么?
(3)、记录赤道、南极、北极、非洲的气温。 (赤道最高气温零上40℃;南极最低气温零下94℃;北极最低气温零下70.5℃、非洲最高温度55℃)。
3、小结:我们刚才在研究各地气温的时候,是以什么作为标准的?0℃以上的温度怎样记?0℃以下的温度怎样记?
设计理念:从情境中让学生记录不同地区的气温,从而让他们掌握负数的读写,体会负数的意义,并让学生不自觉地意识到地理位置不同,使得气温也不相同,并从中受到美的熏陶,产生想走出去看看的欲望;并由此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感知数学并不是枯燥的数字与符号的学科。
一号题单
某日我国各地最低气温 世界气温之最
上 海: ℃ 赤 道: ℃
南 京: ℃ 南 极: ℃
北 京: ℃ 北 极: ℃
哈尔滨: ℃ 非 洲: ℃
海 口: ℃
设计理念:通过表格的形式呈现学生的学习过程,便于教师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并为下一环节教学提供了数据基础,同时让学生体会了数据的收集与整理的过程。
(三)、小组合作,归纳正、负数的意义。课件22,重点及难点突破
1、你能将我们刚才记的数进行简单的分类吗?分类时,请注意你是以什么标准分,分成几类,怎样分?先独立思考再小组合作完成。
2、小组讨论分法。
3、学生汇报:以什么标准分,怎样分?
4、学生的汇报可能有的把0分到正数或负数中,(如果学生没有这种情况,教师可质疑:我认为0应和带负号的数为同一类,你们能说服我呢?)这里可以视情况让学生展开一次讨论。
从中让学生理解:0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0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线。
5、教师利用学生的小黑板或利用课件做小结性的讲解。
6、利用课堂活动进一步巩固正、负数的意义。出示课件23
二号题单
请把我们刚才收集到的一些数据:+4;0;-4;4;-15;+20;40;-90;-70;进行简单的分类。分类时请注意:1、以什么标准分?分成几类?2、先独立思考,再与小组成员合作。
设计理念:“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使他们在活动的过程中,掌握正、负数的意义,着重突破0的新内涵,并养成与他人合作的良好习惯以及质疑的能力。
三、利用知识迁移,自主学习例2
人们只有在记录温度高低时才用正、负数吗?你还知道在什么时候可能会遇到正、负数问题呢?学生思考举例。
教师小结,在生活中还有很多地方会使用正、负数。例如:在记录各地的海拔高度时。
1、自学例2。课件24
(1)、出示例2及问题。你准备以什么作为标准,把海平面的高度记作多少米?你能用今天所学的知识来表示珠穆朗玛峰和吐鲁番盆地的海拔高度吗?
(2)、学生尝试解答?
(3)、学生汇报学习结果,并要求学生说说想法?
(4)、利用课件小结,让学生形成正确的认识。
2、检查学生自学效果(出示课件25~27)
有正、负数不仅让人们便于记录温度的高低,而且还方便记录地势的海拔高度。
(1)、用正、负数表示出华山与死海的海拔高度。
(2)、用正、负数表示白鹤梁和神女峰的高度。
(3)、说出具体情境中正、负数的意义。
3、小结:在海拔高度的记录过程中,是以海平面为标准,把海平面的高度记作0m,比0m高记为正,比0m低记为负。
三号题单
珠穆朗玛峰: m 吐鲁番盆地: m
华山: m 死海: m
神女峰: m 白鹤梁: m
设计理念:学生通过对温度的认识,已经知道0℃以上的温度记作正数,0℃以下的温度记作负数,0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线,学生已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因此对海拔高度的学习我们可以放手让学生去尝试、去自主学习,然后汇报。通过学生的自学活动,教师做适当的点评,并利用一些习题对学生的学习结果作检查。从而让学生明确:记录海拔高度时把海平面的高度看作标准,记成0m,比海平面高为正,比海平面低为负。
四、应用拓展 课件28~29
负数不仅可以表示比0℃低的温度和比0m低的高度,而且生活中还有很多问题都可以用正、负数来表示。你敢接受下面的挑战吗?
1、奥运会上,中国女排对战古巴女排,中国队的成绩是赢3局,记作( 局)。输1局,记作( 局)。
2、爸爸昨天去银行存入了3000元,记作( );今天又取出了500元,记作( )元。
3、妈妈实行减肥计划,上个月减了4kg,记作( ),这个月反弹1.2kg,记作( )kg。
4、活动2
设计理念: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又服务于生活。通过这些问题的解释与应用,拓展正、负数内涵的外延,为下节课的教学打好基础。
五、指导学生看书。
让学生看教材123、124、130页的内容。理清知识线索,并从中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设计理念:教材是学材,“教材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了基本的线索,是实现课程目标、实施教学的重要资源。”因此让学生对教材再学习,记学生用自己的理解方式再理解教材是很重要的,因此我设计了这一教学环节,力图通过学生的独立学习,培养学生自学的习惯和自学的方法,同时检查自己不足的地方并找处自己做得比较好的地方。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