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
Ⅱ
第一章
人口与地理环境
(地理)学科“生本课堂”学案
学案主备人:
日期:
学年:
授课课题:
第二章
城镇和乡村
第一节
城乡空间结构
(第一课时)
课前自主学习
1.城镇是人口达到________、主要从事________产业活动的________聚居地。2.乡村是主要从事________生产、人口分布较为________的地方。3.城镇的特点:城市具有人口和产业活动密集、________及经济效率高、各类建筑聚集、________和信息交流相对发达。一、城乡土地利用:1.我国土地利用类型:我国土地分为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1)农用地:包括
、林地、
、农田水利用地、___________。(2)建设用地:是指建造建筑物、________________,包括城乡住宅和公共设施用地、________、交通水利设施用地、___________、军事设施用地等;(3)未利用地是指_________和_________以外的土地。2.土地利用方式(1)城镇与乡村明显不同,城镇以________地为主,乡村以________地为主。(2)城镇土地利用是指城镇中工业、交通、商业、文教、卫生、居住、绿化等建设用地的状况,反映的是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差异。(3)在乡村土地利用构成中,耕地、园地、林地、草地、水域占有较大比重,居民点及工矿用地相对______。乡村土地利用反映________________、农村居民点以及相关设施的________。二、城乡空间结构1.在城市土地开发利用的过程中,_______和______在空间上集聚,形成不同性质的功能区,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市政与公共服务区、交通与仓储区、_______功能区以及其他功能区等。这些功能区的_______与_______,就形成了城市的空间结构。2._______区是城市居民生活、交往、文化娱乐活动的场所。3._______区是城市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动力,也是城市内部空间布局的主导因素。4.______区是城市各种经济活动,特别是商品交易和金融流通的中枢。5.在大城市的核心区域,大多形成一个特殊的______区——中心商务区(简称______)。但有的城市的中心商务区不够明显,如美国首都华盛顿。6.中心商务区:高度集中了一个城市的经济、科技和文化力量,是城市的_______区域,具备金融、贸易、服务、咨询等多种功能,并配以完善的市政交通与通信条件。在中心商务区周边,分布有_______、住宅区、_______功能区等,再往外则分布有交通枢纽和工业区。7.城市各功能区之间没有____________,各种功能区相互______、相互______。如居住区以居住用地为主,但也分布有商业用地等。8.从城市空间结构来看,较小的城市多表现为__________状、__________状和__________状,较大的城市多表现为__________状、__________状等。各个城市的空间结构不一样,但是却有类似的深层规律。9.城市的空间结构受制于__________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水平、__________状况、__________等因素,它随着城市的发展而变化。在制定__________的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生态人居建设、交通路网布局、重点项目建设和园林绿化配置,协调好工业区、居住区、商业区、市政与公共服务区等城市功能区的发展关系。10.乡村空间结构与城市相比,乡村的发展水平普遍_________,内部空间结构也存在着显著差异。第一,乡村土地利用方式较为_________。村镇驻地以居住、工业、商业、交通、行政等用地为主,其外围则以农用地为主。第二,聚落空间形态与城市明显不同。从乡村聚落的空间形态来看,主要有_________型、_________型和_________型等,受到当地地理环境的深刻影响。第三,集市流通和地方服务功能相对突出。村镇多为所在地区的_________地,一般建有学校、卫生所、邮局等服务设施。11.城乡一体化:城乡是一个由城市与乡村多种要素构成的相互________、相互________的有机统一整体,不能封闭起来发展乡村,也不能单靠城市解决乡村问题。只有城乡发展一体化,才能相互支撑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城乡一体化意义:(1)能够集约节约用地,提高土地的________效率。(2)节省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费用,提高这些设施的________效率。(3)促进城镇与周边地区和谐发展,减少________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4)营造良好的________环境。
课中合作探究
读教材P27-28“城乡土地利用示意”图,对乡村、镇、小城市、中等城市和大城市的土地利用状况进行分析,完成相关任务:1.一般而言,乡村与城镇所占比重最大的土地利用类型各是什么?说出其原因。2.在城镇中,商业用地的空间分布有什么特点?3.想一想,城市内部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形成原因有哪些?试举例说明
课堂巩固提升
如图是我国东南沿海地区某城市的城市功能区分布示意图。A、B、C是三种不同的功能区,该城市是在合理规划的基础上形成的。读图完成下列小题。1.该城市中最广泛的土地利用类型是(
)A.工业用地
B.居住用地
C.商业用地
D.文化用地2.图中三种功能区为商业区、工业区和住宅区,则A、B、C分别代表的功能区是(
)A.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
B.住宅区、商业区、工业区C.工业区、住宅区、商业区
D.商业区、工业区、住宅区下图为“我国东部某城市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3.图中甲、乙、丙、丁四处最适合建高级居住区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4.图中布局不合理的设施有(???)
A.工业区、批发市场
B.批发市场、普通公路
C.高速公路、工业区
D.高速公路、普通公路读“某城市功能区人口数量日变化示意图”,完成下列小题。5.该功能区最有可能是(
)A.商业区
B.住宅区
C.工业区
D.行政区6.此类功能区通常位于(
)①城市中心区 ②高校密集区 ③交通干道旁 ④城市边缘地带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读下面“中心商务区内部结构中零售业的空间分布图”,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小题。7.对图示含义解释正确的是( )A.距市中心越近,租金越高,零售业专门化程度越低B.距市中心越近,租金越高,商品档次越高C.距市中心越远,租金越低,零售业专门化程度越高D.距市中心越远,租金越高,商品档次越低8.在图中“角落部位”租金曲线低的原因最可能是( )A.交通通达度较好,租金较高,各零售业均付不起高昂租金B.地域狭窄,不适合零售业用地C.交通便捷程度较差,无法吸引大量人流,对零售业无吸引力D.交通通达度较高,适合作为商务机构的办公楼为解决停车难问题,2018年北京市建立停车公共信息管理服务平台,对全市的停车资源基本信息统一监管,鼓励城市不同功能区分时段提供空余停车位,实现车位“错时共享”。据此完成下列小题。9.适于相互“错时共享”停车位的城市功能区是( )A.住宅区和行政区
B.商业区和行政区C.工业区和商业区
D.行政区和工业区10.车位“错时共享”主要利用了城市各功能区( )A.历史文化的差异
B.生态环境的差异C.人口流动的差异
D.风俗习惯的差异答案:课前自主学习1.一定规模、非农业、居民2.农业、分散3.生产效率、交通运输一、1.(1)农用地、建设用地、未利用地、耕地、草地、农田水利用地(2)构筑物的土地、工矿用地、旅游用地(3)农用地、建设用地2.(1)建设用地、农用地(2)城镇布局形态、空间功能
(3)分散、农业生产布局、
分布状况
二、1.
人口、产业、居住区、工业区、商业区、生态、布局、组合2.居住区3.工业区4.商业区5.商业区6.核心、市政区、生态7.绝对的界线、联系、组合8.同心圆、扇、条带、多核心、棋盘格9.自然地理、历史文化、经济发展、交通运输、政策、城市规划10.较低、简单、密集、分散、半聚集、物资集散11.联系、依存、利用、运行、城镇、人居课中合作探究:1.一般而言,乡村与城镇所占比重最大的土地利用类型分别是耕地和居住用地,因为乡村的人口数量少,主要从事农业生产活动,城镇的人口已达到一定规模,居住用地承担其最基本的职能,是城镇中分布最广泛的土地利用方式。2.商业用地一般分布在市中心、交通干线两侧或街角路口,呈点状或条状。3.城镇内部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形成和自然因素、经济因素、社会因素、历史因素、行政因素有关。课堂巩固提升:1.B
图中面积最大的是B功能区,是住宅区;A功能区位于城市中心,是商业区;C功能区在城市外围,是工业区。工业用地面积小于居住用地,A错误;该城市中最广泛的土地利用类型是居住用地,在城市中面积最大,B正确;商业用地在城市中面积最小,C错误;文化用地在城市中面积较小,D错误。2.A
由图可知,A功能区位于城市中心位置,形成商业区。住宅区是城市最广泛的土地利用类型,B功能区的面积最大,应为住宅区。C功能区处沿河靠海且位于河流下游,地势平坦,交通便利,且位于与季风风向(该城市位于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冬季盛行西北风,夏季盛行东南风)垂直的郊外,是工业区。故选A。3.B乙位于图中的河流上游,且临河分布、周边无工业区,具有环境优美的特点,适宜建高级住宅区。甲、丙和丁都离工业区较近,故排除。故本题选择B。
4.C图中高速公路穿城而过,会干扰市内交通,布局不合理;部分工业区布局在河流的上游,也不合理,且我国东部夏季盛行东南季风,冬季盛行西北季风,工业区应布局在垂直盛行风向的郊外,图中布局不合理。故本题选择C。
5.A
据图可知,该功能区人口数量昼夜差别较大,且白天人多晚上人少,可判断为商业区。故选A.6.A商业区主要是接近消费人群,因此通常位于城市中心区或交通干道旁。故选A。7. B离市中心越近,租金越高,商品档次越高。8. C 角落部位交通便捷程度较差,租金低。9.A10.C必修
Ⅱ
第一章
人口与地理环境
(地理)学科“生本课堂”学案
学案主备人:
日期:
学年:
授课课题:
第二章
城镇和乡村
第一节
城乡空间结构
(第二课时)
课前自主学习
三、城乡区位分析1.区位:指某一事物的________,又指该地理事物与其他地理事物之间的________关系。2.城镇:
(1)特点:非农产业和非农人口________的聚落。
(2)地位:是一定区域的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中心。(3)影响城镇形成和发展的区位因素
①自然地理因素: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②社会经济因素: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等。
③变化:有些因素如________、________等对现代城镇区位的影响已经很弱,而________、________等因素一直对城镇区位产生巨大影响。3.城镇空间布局指向:
________指向、_______指向、
_______指向、_______指向、_______指向、交通指向、文化指向、_______指向4.乡村聚落分布特点:(1)一般情况下,从地势地貌来看,平原盆地乡村聚落_____、规模_____,山地高原乡村聚落_____、规模_____。(2)从气候条件而论,湿润温暖的地方乡村聚落_____、规模_____,酷寒酷热或干旱缺水的地方乡村聚落_____、规模_____。(3)水源充足、交通便利的地方聚落_____,规模_____。
课中合作探究
世界上的大城市,为什么多分布在中低纬度地区?在滨海平原、滨河平原、河口三角洲,为什么城市相对密集?2.乡村聚落分布特点如何?
课堂巩固提升
影响城市区位的因素包括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有些因素如军事、宗教等对于现代城市区位的影响已经很弱;有些因素如交通、自然资源、地形等自古至今一直对城市区位产生巨大影响,例如城市的地域形态。同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还产生了一些新的因素也在影响着城市的区位,如科技因素、旅游因素等。根据材料完成下列小题。1.下列城市在形成过程中的主要区位因素对应不正确的是(
)A.?攀枝花——矿产因素????B.?桂林——宗教因素C.?石家庄——交通因素????D.?张家界——旅游因素2.下列地区,城市地域形态主要以条带状为主的是(
)A.?华北平原????
B.?成都平原????C.?珠江三角洲????
D.
青藏高原读图
“中国西北局部地区示意图”,完成下列小题。3.影响图中所示城市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
A.气候、水源
B.地形、土壤
C.地形、水源
D.气候、土壤4.近年来,祁连山冰雪融水迅速减少,这对当地环境造成的影响是(
)
A.气温升高
B.植被覆盖率增加
C.土壤肥力提升
D.河流水位下降
下图为《清明上河图》(局部),反映了北宋都城东京(今河南开封)繁华的城市风貌。读图完成下列小题。5.东京城形成的最有利条件是(
)A.
文化底蕴深厚??B.
商业繁荣发达??
C.
人口高度集聚?
D.
水陆交通便利6.东京的城市功能主要以(
)A.
行政功能为主??B.
军事功能为主???C.
文化功能为主?
D.
经济功能为主?
丹麦首都哥本哈根为防止城市“摊大饼”式向外扩张带来的环境问题,在1947年提出“手指规划”方案,该规划方案至今仍然对哥本哈根的城市发展产生积极影响。读“‘手指规划’示意图”,完成下列小题。7.哥本哈根城市规划方案中的“手指”延伸的影响因素是(
)A.地形
B.水源
C.交通
D.市场城市区位的影响因素很多,主要有自然因素、社会经济因素两方面,并且随着时代的发展,影响城市的主要因素也会不断地发生变化。结合相关知识完成下列小题。8.从城市的起源角度看,鞍山、攀枝花、大庆三城市的共同之处在于(
)
A.疗养城市
B.河流干支流汇合处
C.矿业城市
D.作为政治中心发展起来的城市9.我国的大城市多分布在东部沿海的平原地区,不属于其主要成因的是(
)
A.位于沿海、河流的沿岸,对外交通方便
B.季风气候,气候温暖湿润
C.平原地区交通和住宅建设的成本低
D.其中许多城市作为宗教圣地发展起来的
10.关于城市区位因素发展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目前,军事、宗教等因素对现代城市区位的影响在增强
B.自有城市以来,科技和旅游一直是影响城市区位的主要因素
C.地形、气候、河流等自然地理因素是影响城市区位的永久性因素
D.政治、交通等因素始终对城市区位产生巨大影响答案:课前自主学习:三、1.地理位置、空间2.
(1)集聚
(2)社会、经济和文化
(3)
①地形、气候、水文
②资源、交通、政治、军事、宗教和文化
③军事、宗教、自然资源、交通3.效率、社会公平、滨水、地形、避灾、交通、
文化、环境4.多、大、少、小、多、大、
少、小、多、大课中合作探究:1.中低纬度地区的气候温暖湿润,适宜人类居住。滨海平原、滨河平原、河口三角洲的地形平坦、土壤肥沃,且利于交通联系和节省建筑投资,所以城市相对密集。2.(1)平原盆地多、规模大,山地高原落少、规模小。(2)湿润温暖的地方多、规模大,酷寒酷热或干旱缺水的地方少、规模小。(3)水源充足、交通便利的地方聚落多,规模大。课堂巩固提升:1.B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攀枝花是在煤、铁资源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桂林的形成和宗教无关;石家庄是重要的铁路交通枢纽;张家界旅游资源丰富。2.D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成都平原、华北平原和珠江三角洲地势平坦开阔,城市形态以团块状为主;青藏高原地区的城市主要呈条带状分布于地势较低的河谷地带。3.C我国西北内陆地区气候干旱,降水稀少,水源对人口和城市分布的制约很大;同时,从图中可以看出,图示城市均沿黄河谷地(地形平坦开阔)分布,故影响图中所示城市分布的主要因素是地形和水源。4.
D
祁连山所在区域气候干旱,河流以高山冰雪融水补给为主,祁连山冰雪融水迅速减少,会导致河流水位下降。5.
D 从《清明上河图》可以看出,该城市临河而建,水运便利,水源充足;同时陆路交通也比较便利,故水陆交通便利,D项正确。6.
A 从材料可知该城市为北宋都城,是当时的政治中心,故以行政职能为主,A项正确。7.C
丹麦首都哥本哈根位于平原地区,为温带海洋性气候,降水均匀,地形、水源影响不大,A、B错。市场不会影响城市形态,D错。交通是放射状道路,是哥本哈根城市规划方案中的“手指”延伸的主要影响因素,故C对。8、C
鞍山、攀枝花、大庆三城市的共同之处在于矿业资源。
9、D我国的大城市多分布在东部沿海的平原地区,属于其主要成因的是位于沿海、河流的沿岸,对外交通方便,季风气候,气候温暖湿润,平原地区交通和住宅建设的成本低。
10、D有些因素如军事、宗教等对现代城镇区位的影响已经很弱,而自然资源、交通政治等因素一直对城镇区位产生巨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