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鲁科版(2019)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绪论-撩开物理学的神秘面纱基础训练(word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山东)鲁科版(2019)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绪论-撩开物理学的神秘面纱基础训练(word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36.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科版(2019)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1-06-12 07:43: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206500010972800山东省高一物理必修一鲁科版(2019)——绪论-撩开物理学的神秘面纱基础训练
一、单选题
1.首次比较准确地测出引力常量的科学家是( )
A.牛顿 B.伽利略 C.卡文迪许 D.开普勒
2.在初中已经学过,如果一个物体在力F的作用下沿着力的方向移动了一段距离l,这个力对物体做的功false。用国际单位制的基本单位表示功的单位,下列正确的是(  )
A.N·m B.kg·m2/s2 C.kg·m/s2 D.kg·m/s
3.从科学方法角度来说,物理学中引入“合力”概念运用了
A.控制变量方法 B.等效替代方法
C.理想实验方法 D.建立模型方法
4.从经典力学的发展历程看,牛顿的成就建立在一些“巨人”研究的基础上,下面几位科学家属于这些“巨人”之一的是(  )
A.霍金 B.卡文迪许 C.开普勒 D.亚里斯多德
5.下列说法符合史实的是(  )
A.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 B.伽利略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
C.卡文迪许发现了行星的运动规律 D.开普勒第一次在实验室里测出了万有引力常量
6.下列四幅图片涉及物理学史上的四个重大发现,其中说法正确的是(  )
A.库仑利用图甲实验测出了引力常量
B.奥斯特利用图乙实验,发现了电流周围存在磁场
C.牛顿根据图丙理想斜面实验,提出了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D.安培利用图丁实验,总结出了磁场对运动电荷作用的规律
7.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利用光电门测瞬时速度,从科学方法上来说属于
A.极限法 B.观察实验法
C.等效替代法 D.理想模型法
8.如图所示,把一条导线平行地放在磁针的上方附近,当电流通过导线时,磁针会发生偏转.首先观察到这个实验现象的物理学家是
A.奥斯特 B.爱因斯坦 C.伽利略 D.牛顿
9.如图所示,物体B叠放在物体A上,A、B的质量均为m,且上、下表面均与斜面平行,它们以共同速度沿倾角为θ的固定斜面C匀速下滑,则(  )
A.A、B间没有静摩擦力 B.A受到B的静摩擦力方向沿斜面向上
C.A受到斜面的滑动摩擦力大小为2mgsin θ D.A与B间的动摩擦因数μ=tan θ
10.在下列的科学家中,对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和完善有贡献的是(  )
①安培 ②牛顿 ③焦耳 ④第谷 ⑤卡文迪许 ⑥库仑 ⑦开普勒 ⑧法拉第
A.②④⑤⑧ B.②④⑤⑦ C.①②④⑤ D.①③⑥⑧
11.下列说法符合史实的是( )
A.牛顿首先发现了行星的运动规律 B.开普勒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
C.卡文迪许首先在实验室里测出了万有引力常量数值 D.牛顿首先发现了海王星和冥王星
12.物体b在力F作用下将物体a压向光滑的竖直墙壁,a始终处于静止状态.如图所示,当F逐渐增大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a受的摩擦力有两个 B.a与b间的摩擦力大小随F的增大而增大
C.a受的摩擦力大小不随F的增大而变化 D.b相对a的运动趋势方向竖直向下
二、填空题
13.历史上首先正确认识力和运动的关系,推翻“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的物理学家是__________,他的理想实验以可靠的事实为基础,突出__________,忽略__________,通过抽象思维深刻揭示自然规律.
14.在物理学中突出事物的主要因素,忽略了次要因素而建立起来的一种理想化“模型”,叫__________.
15.数学上false在直角坐标系中是一条直线,斜率是________,纵轴截距是________。
16.物理规律可以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种基本方法来表述.
三、实验题
17.(1)如图所示,可以探究影响电荷间相互作用力的因素.O是一个带电的物体,若把系在丝线上的带电小球先后挂在横杆上的P1、P2、P3等位置,可以比较小球在不同位置所受带电物体的作用力的大小,这个力的大小可以通过丝线偏离竖直方向的角度θ显示出来.若物体O的电荷量用Q表示,小球的电荷量用q表示,物体与小球间距离用d表示,物体和小球之间的作用力大小用F表示.则以下对该实验现象的判断正确的是______
A.保持Q、q不变,增大d,则θ变大,说明F与d有关
B.保持Q、q不变,减小d,则θ变大,说明F与d有关
C.保持Q、d不变,减小q,则θ变小,说明F与q有关
D.保持q、d不变,减小Q,则θ变大,说明F与Q成反比
(2)上述完成该实验的方法是______
A.假设法?????B.微元法?????C.控制变量法.
四、解答题
18.轻绳一端系在质量为M=30kg的物体A上,另一端系在一个质量为m=2kg套在粗糙竖直杆MN的圆环B上.现用水平力F拉住绳子上一点,使物体A从如图所示实线位置O缓慢下降到虚线位置O/、θ=530时,圆环恰好要下滑,求此时水平力F大小和杆与环间动摩擦因数μ.(设杆与环间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sin37°=0.6,cos37°=0.8)
五、作图题
19.如下图所示,质量mA>mB的两物体A、B叠放在一起,靠着竖直墙面.让它们由静止释放,在沿粗糙面下落过程中,请在图上作出物体B的受力示意图________.
参考答案
1.C
【详解】
首次比较准确地测出引力常量的科学家是卡文迪许,故C正确,ABD错误。
2.B
【详解】
根据功的计算表达式false,将F和l单位N和m代入相应的位置计算,同时将单位N换成kg·m/s2便可得到功的单位是kg·m2/s2,所以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3.B
【详解】
研究一个物体受几个力的作用时,引入合力的概念,几个力同时作用与合力作用的效果等效,采用了“等效替代法”.
故选B.
4.C
【详解】
A.霍金是当代入,故A错误;
B.卡文迪许利用卡文迪许扭秤测出了万有引力常量,在牛顿之后,故B错误;
C.牛顿在开普勒三定律的基础上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故C正确;
D.亚里士多德的很多观点都是错误的,不仅不能促进科学的发展反而阻碍了科学的发展,故D错误;
故选C。
5.A
【详解】
A B.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选项A正确,B错误;
C.开普勒发现了行星的运动规律,选项C错误;
D.卡文迪许第一次在实验室里测出了万有引力常量,选项D错误。
故选A。
6.B
【详解】
A.卡文迪许通过扭秤实验测出了引力常量,故选项A错误;
B.该实验是奥斯特研究电流磁效应的实验,奥斯特通过实验研究,发现了电流周围存在磁场,故B正确;
C.伽利略通过理想斜面实验,提出了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故选项C错误;
D.法拉第利用图丁实验,总结出了电磁感应规律,故选项D错误。
故选B。
7.A
【详解】
为研究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时的速度,我们采用了取时间非常小,即让时间趋向无穷小时的平均速度作为瞬时速度,即采用了极限思维法,故A正确。
8.A
【详解】
发现电流周围存在磁场的物理学家是奥斯特;
A.奥斯特,与结论相符,选项A正确;
B.爱因斯坦,与结论不相符,选项B错误;
C.伽利略,与结论不相符,选项C错误;
D.牛顿,与结论不相符,选项D错误;
9.C
【详解】
试题分析:对B物体受力分析,根据共点力平衡可以得出A受力的情况,得出AB间摩擦力的大小及方向.再对整体受力分析可得出A受斜面的摩擦力情况.
A、对B受力分析可知,B受重力、支持力;将重力分解可知重力有沿斜面向下的分力,要使B能匀速下滑,受力一定平衡,故A对B应有沿斜面向上的摩擦力;故A错误;
B、由牛顿第三定律可知,A受到B的摩擦力应沿斜面向下,故B错误;
C、对整体分析,并将整体重力分解,可知沿斜面方向上,重力的分力与摩擦力等大反向,故A受的滑动摩擦力沿斜面向上,大小为2mgsinθ,故C正确;
D、由于AB间为静摩擦力,无法确定动摩擦因数,故D错误;
故选C.
考点:共点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滑动摩擦力;静摩擦力和最大静摩擦力;力的合成与分解的运用.
点评:在求摩擦力时,一定要先判断物体受到的力是动摩擦力还是静摩擦力;若为静摩擦力,可由受力平衡进行分析;但如果是滑动摩擦力,可以由滑动摩擦力的公式求出,但是要注意物体也可能处于平衡状态,故也可以由共点力的平衡求出.
10.B
【详解】
第谷和开普勒积累了大量的天文观测资料,开普勒提出了开普勒三大定律,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卡文迪许用扭秤实验测出了万有引力常量G的值。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11.C
【详解】
A项:开普勒发现了行星的运动规律,故A错误;
B项: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故B错误;
C项:卡文迪许第一次在实验室里测出了万有引力常量,使万有引力定律有了真正的使用价值,故C正确;
D项:亚当斯和勒威耶发现了海王星,克莱德false汤博发现了冥五星,故D错误.
12.C
【详解】
与a接触的面有两个,墙与a接触面,但墙壁光滑,不存在摩擦力,a与b接触面,存在摩擦力,所以a受到的摩擦力只有一个,方向竖直向上,由于a处于静止,所以a受到的重力和摩擦力是一对平衡,故a与b间的摩擦力大小等于重力与F无关,故AB错误C正确;如果b与a接触面光滑,则a相对b向下滑动,所以b相对a有向上运动的趋势,D错误;
13.伽利略 主要因素 次要因素
【详解】
[1]历史上首先正确认识力和运动的关系,推翻“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的物理学家是伽利略;
[2][3]他的理想实验以可靠的事实为基础,突出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通过抽象思维深刻揭示自然规律。
14.物理模型法
【详解】
[1]在物理学中突出事物的主要因素,忽略了次要因素而建立起来的一种理想化“模型”,叫物理模型法。
15.k C
【详解】
[1]数学上false在直角坐标系中是一条直线,由表达式可知,斜率是k;
[2]当x=0时,纵轴截距是C
16.文字叙述 数学公式 函数图像
【详解】
[1][2][3]在物理学中,物理规律可以用文字叙述、数学公式、函数图像三种基本方法来表述。
17.(1)BC (2)C
【详解】
试题分析:(1)保持Q、q不变,根据库仑定律公式false,增大d,库仑力变小,则θ变小,减小d,库仑力变大,则θ变大.F与d的二次方成反比,故A错误B正确.保持Q、d不变,减小q,则库仑力变小,θ变小,知F与q有关,故C正确.保持q、d不变,减小Q,则库仑力变小,θ变小,根据库仑定律公式false,知F与两电荷的乘积成正比,故D错误.故选BC.
(2)当一个物理量的相关因素有很多时,我们研究其中一个因素与这个物理量的关系,应用控制变量法.故选C.
考点:库仑定律.
18.4mg/3 ;0.8
【详解】
试题分析:对物体m在O/点分析受力如图, 物体B处于平衡状态有:
在水平方向:Tsin53°=F
在竖直方向:Tcos53°=mg
由上两式解得:F=4mg/3
对系统整体分析受力如图,系统处于平衡状态有:
在水平方向:N=F
在竖直方向:f=mg+mAg
另:环A恰好要滑动,有 f=μN
由上各式解得:μ=0.8
考点:共点力的平衡;整体及隔离法.
19.
【详解】
由受力分析可知,B不受墙壁支持力和A的压力,只受自身重力做自由落体,因此受力示意图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