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1 走进分子世界 讲义—2020-2021学年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机构专用)(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七章 1 走进分子世界 讲义—2020-2021学年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机构专用)(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66.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1-06-12 16:11:5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走进分子世界
【学习目标】
1、知道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间有空隙;
2、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3、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要点梳理】
要点一、分子模型
常见的物质是由极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间有空隙。
要点诠释:
1、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2、分子很小,若把分子看成一个小球,则分子直径的数量级为10-10m。如水分子的直径约为4×10-10m。
要点二、分子运动
1、扩散:不同的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扩散。
2、影响扩散快慢的主要因素:
(1)物质的温度:温度越高,扩散越快。
(2)物质的种类:气体之间的扩散最快,其次是液体,固体之间的扩散最慢。
3、扩散现象说明了:分子处在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中。
4、分子的热运动:由于分子的运动跟温度有关,所以这种无规则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
要点诠释:
1、扩散现象只能发生在不同的物质之间,同种物质间是不能发生扩散现象的。例如:冷热水混合,虽然冷水分子和热水分子都能彼此进入对方,但不是扩散现象。
2、扩散现象是反映分子的无规则运动的。而灰尘颗粒、大雾中的微粒及烟尘中的微粒等肉眼能观察到的分子聚合体在外力下的机械运动,都不是扩散现象。
3、扩散是人能够直接观察或感知到的宏观现象;分子的无规则运动是微观现象,人无法直接观察。因此不能说“观察到分子无规则运动”,或“分子的扩散现象”。
4、物体内部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叫做分子热运动。温度的高低是物体内分子热运动剧烈程度的标志。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扩散越快。例如,炒菜时,老远就能闻到菜的香味,当菜冷下来后,香味就逐渐减少了。
要点三、分子间的相互作用
1、分子之间存在斥力:当固体被压缩时,分子间的距离变小,作用力表现为斥力。
2、分子之间存在引力:当固体被拉伸时,分子间的距离变大,作用力表现为引力。
3、分子动理论:分子、分子运动和相互作用的认识称为分子动理论。
4、用分子模型解释固体、液体、气体的性质:
固体 液体 气体
分子间距 最小 较小 最大
分子间的作用力 最大 较大 最小
分子运动 在固定位置振动 在一定范围运动 在空间自由运动
一定的体积 有 有 无
一定的形态 有 无 无
要点诠释:
1、分子之间的引力和斥力同时存在,只是对外表现不同。
2、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的作用范围是很小的,只有分子彼此靠得很近时才能产生,分子间的距离太大时,分子间的作用力就十分微弱,可以忽略。打碎的玻璃不能吸引在一起,是因为两块玻璃碎片不可能相距很近,无法达到引力明显的距离,所以不能吸引在一起。电焊、气焊钢板时,用高温加热钢板,使钢熔化为钢水,钢水中的分子可以自由运动相互靠近,靠引力集结在一起。当钢水冷却凝结为钢块时,原来分离的钢板就被“焊接”在一起。
【典型例题】
类型一、基础知识
1、甲、乙、丙三幅图中,能形象地描述气态物质分子排列方式的是(  )
甲.分子排列规则,就像坐在座位上的学生。
乙.分子可以移动,像课间教室中的学生。
丙.分子几乎不受力的作用,就像操场上乱跑的学生。
A.甲 B.乙 C.丙 D.乙和丙
【答案】C
【解析】气体分子间距很大,作用力几乎为零,分子极度散乱,宏观上无固定的体积,无固定形状,具有流动性。
【总结升华】本题考查物质三种状态的微观特征,要求记住三种不同状态分子排列方式的不同特点。
2、关于分子的说法下列正确的是(  )
A.分子是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
B.分子是物质中不能再分的最小微粒
C.分子是组成物质,并能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D.分子是人们为了描述物质结构而想象出来的模型,实际是不存在的
【思路点拨】分子的体积很小,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答案】C
【解析】(1)分子还可以再分割,研究发现,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而原子又是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原子核又是由更小的粒子-质子和中子组成的,质子和中子又是由更小的粒子夸克组成。所以选项A、B错误。(2)分子是独立存在而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粒子,不是人们为了描述物质结构而想象出来的模型,所以选项C是正确,D是错误的。故选 C。
【总结升华】本题考查物质内部的微观世界,要了解组成物质的粒子都有哪些,要了解分子的结构。
举一反三:
【变式】任何物质都是由极其微小的粒子组成,这些粒子保持了物质原有的性质,我们把它们叫做
。一个瓶子能盛1kg水,用这个瓶子能盛 kg水银。(水银密度13.6×103kg/m3)
【答案】分子;13.6
3、“破镜”不能“重圆”的原因是(  )
A.分子间的作用力因玻璃被打碎而消失
B.玻璃表面太光滑
C.玻璃的分子间只有斥力没有引力
D.玻璃碎片间的距离太大,大于分子间发生相互吸引的距离
【答案】D
【解析】破镜不能重圆,是因为玻璃的硬度大,玻璃放在一起不容易发生形变,玻璃分子间的距离不能达到小于分子直径的10倍的程度,超出了分子力的作用范围,故无法产生引力。
【总结升华】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分子间作用力的条件的理解和掌握及应用,要明确玻璃无法重新粘合的原因。
举一反三:
【变式】能够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的现象是(  )
A.用绸布摩擦过玻璃棒吸引小纸屑
B.铅笔很难被拉断
C.将橡皮吸盘紧压在玻璃上,很难被拉开
D.磁体能吸铁
【答案】B
类型二、知识应用
4、把1升酒精倒入容器中,再把2升水也倒入这个容器中并进行充分混合,发现混合后的总体积小于3升,请解释这个现象。
【答案与解析】由于分子间存在空隙和分子运动的原因,所以酒精分子和水分子之间会由于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原因而相互进入对方的空隙中,所以混合后总体积小于3升。
【总结升华】本题是综合提高训练题目,考查学生利用分子动理论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现象的能力。
举一反三:
【变式】以下说法中不能说明分子间存在间隙的是(  )
A.海棉能吸水 B.物体热胀冷缩
C.酒精和水混合后总体积减小 D.粉笔能吸水
【答案】A
5、刘方学习了分子动理论的知识后,知道了分子动理论的内容为:
A、物体是由大量的分子、原子构成;
B、物质内的分子在不停地做热运动;
C、分子之间存在引力和斥力。
于是他准备了一个实验如图所示:把一块表面很干净的玻璃板挂在弹簧测力计下面,使玻璃板刚好和水面接触,再慢慢地提起弹簧测力计,那么你看到这里时,请提出你的猜想。
刘方可能是要验证上述分子动理论的内容 (填序号)。
可能看到的现象是: 。
结论是: 。
【思路点拨】根据分子之间存在着引力解答。
【答案】C;弹簧测力计的标数将逐渐增大;分子间存在着引力
【解析】如题中图所示:把一块表面很干净的玻璃板挂在弹簧测力计下面,使玻璃板刚好和水面接触,再慢慢地提起弹簧测力计,由于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所以可以观察到弹簧测力计的示数逐渐变大。
【总结升华】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的理解和掌握,是中招的热点。
【巩固练习】
一、填空题
1.荷叶上两滴水珠接触时,能自动结合成一滴较大的水珠,这一事实说明分子间存在着
。如图所示,封闭在注射器筒内的空气很容易被压缩,这实验说明分子间有 。个大粒圆的爆米花芳香扑鼻,该现象说明分子不停地 。
2、唐代诗人于良史在《春山夜月》中写到“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这里“弄花香满衣”所包含的物理知识是 。
3、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上瓶中装有空气,下瓶中装有密度较大的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如果抽去中间的玻璃板后看到________,这个现象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

4、铁棍很难被拉伸,说明分子间存在________;水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存在________。(填“引力”或“斥力”)
二、选择题
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拍打衣服时,灰尘纷纷落地,说明分子在不停地作无规则运动
B、屋子里放一瓶香水,很快就在屋内不同位置闻到了香味,说明分子在不停地作无规则运动。
C、固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固体分子间没有空隙
D、分子间距为r0时,分子间引力等于斥力;r>r0时,分子间只有引力,没有斥力;r6、关于物质的形态和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保持物质原来性质的微粒是分子
B.水结成冰时体积变小
C.同一物质的固液气三态比较,分子间作用力最大是液体
D.液态物质具有一定的体积和固定的形状
7、水的密度是1.0×103kg/m3,酒精的密度是0.8×103kg/m3,将体积相等的水和酒精均匀混合后,其混合液体的密度是(  )
  A、等于0.9×103kg/m3 B、大于0.9×103kg/m3
  C、小于0.9×103kg/m3 D、条件不足,无法确定
8、由于肉眼无法观察到物质的内部结构,这给人们探究物质的结构带来了困难,科学家们是怎样解决的(  )
A.凭自己的想象来定义物质的内部结构
B.把物质不断分割,分到物质看不见为止
C.根据观察到的现象,提出一种结构模型的猜想,再收集证据来证实自己的猜想
D.利用数学公式和物理理论来推理得出
9、美丽的泉城济南,山清水秀、景色宜人。以下对泉城美景的描绘,能用“分子动理论”解释的是(  )
A.千佛山,山林云遮雾罩 B.趵突泉,泉水腾空跳跃
C.植物园,园内花香浓郁 D.大明湖,湖面波光粼粼
10、5月31日是“世界无烟日”,很多公共场所贴了如图所示的标志,这主要是考虑到在空气不流通的房间里,只要有一个人吸烟,整个房间就会充满烟味,这是因为(  )
A.物质是分子组成的 B.分子间有引力
C.分子间有斥力 D.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11、下列关于分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分子是不能再分的最小微粒 B.分子之间不存在相互作用力
C.固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固体分子间没有间隙 D.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12、如图所示,将两个底面平整、干净的铅柱紧压后,两个铅柱就会结合在一起,即使在下面吊一个较重的物体也不会将它们拉开。这个实验表明( )
A.分子间存在引力 B.分子间存在斥力 C.分子间有间隙 D.分子在永不停息地运动
13、如图所示,图(a)是一个铁丝圈,中间松松地系着一根棉线;图(b)是浸过肥皂水并附着肥皂液膜的铁丝圈;图(c)表示用手轻轻地碰一下棉线的任意一侧;图(d)表示这侧的肥皂液膜破了,棉线被拉向另一侧,这一实验说明了 ( )
A.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B.分子间有间隙
C.分子间存在着引力 D.组成物质的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三、简答题
14、将一匙白糖慢慢加入满满的一杯水里,糖溶化,整杯水变甜了,可是水却没有溢出来,这是为什么?
15、为验证扩散现象的快慢与温度有关这一结论,请你设计实验,要求写出所需器材和简要步骤、验证该实验时你研究问题的方法是什么?
【答案与解析】
一、填空题
1、【答案】引力;间隙;运动
2、【答案】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解析】香满衣是指人闻到了花香的气味,原因是花香分子运动到人的鼻子中,说明了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3、【答案】空气与二氧化氮气体混合在一起 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解析】由于气体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密度较大的二氧化氮气体也会运动到空气中去。
4、【答案】引力 斥力
【解析】铁棍很难被拉伸,是由于分子间相互引力的作用使分子维持在平衡位置;水很难被压缩,是由于分子间的斥力作用使分子维持在平衡位置。
二、选择题
5、【答案】B
【解析】拍打衣服时,灰尘离开衣服在重力作用下纷纷下落,故A错。在屋子各处能闻到香水味,说明从香水蒸发出来的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固体难于被压缩,是因为固体分子间存在着斥力,而不是没有间隙。当分子间距时,引力大于斥力,引力起主要作用,但并不是没有斥力;当时,引力小于斥力,斥力起主要作用,但并不是没有引力。
6、【答案】A
【解析】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故A正确;水结成冰时质量不变,而密度减小,故体积变大,故B错误;同一物质的三态中,固态分子间距离最小,故固态时分子间的作用力最大;故C错误;液体具有流动性,无法保持固定的形状,但体积是一定的,故D错误;故选A。
7、【答案】B
【解析】水和酒精均匀混合后,由于分子运动要产生扩散现象,水和酒精的分子彼此进入对方的空隙中,使得总体积小于混合前的体积,而两者的总质量保持不变。设水的质量为、体积为、密度为;酒精的质量为、体积为、密度为。两者混合后的总体积为,则
  ,因为,所以。
8、【答案】C
【解析】凭自己的想象来定义物质的内部结构这是伪科学。A不符合题意。物质内部结构是微观结构,用眼睛无法分辨。即使把物质不断分割,人眼也无法看到。B不符合题意。根据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假设,提出一种结构模型的猜想,再收集证据来证实自己的猜想。符合题意。D、数学公式和物理理论无法推导物质的内部结构.不符合题意。故选C。
9、【答案】C
【解析】A、千佛山,山林云遮雾罩是空气中的水蒸汽遇冷,液化成小水珠而形成的雾,与分子动理论无关,故A错误。
B、趵突泉,泉水腾空跳跃是水从泉眼喷出时有一定的速度,水由于惯性继续向上运动形成的,与分子动理论无关,故B错误。
C、植物开花时,花中的芳香类物质通过扩散运动充满整个植物园,从而花香满园,它是分子运动的结果,可以用分子动理论解释,故C正确。
D、湖水被风吹时,产生水波,水波在光照射下,远看波光粼粼,它是水波与光的反射形成的,与分子动理论无关,故D错误。
10、【答案】D
【解析】由于烟分子做无规则运动,在空气中进行扩散,所以只要有一个人吸烟,整个房间也会充满烟味。
11、【答案】D
【解析】A、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但是分子仍可再分,故A错误;
B、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故B错误;
C、固体很难被压缩是因为分子间存在着斥力,故C错误;
D、一切分子都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故正确。
12、【答案】A
【解析】两个铅柱压紧后结合在一起,即使在下面吊一个较重的物体也不会将它们拉开,这就说明分子间的作用力使得它们不容易分开,故是“分子间引力”的作用。
13、【答案】C
【解析】棉线被拉向另一侧,是分子引力使得棉线与另一侧的距离变小。
三、简答题题
14、【答案与解析】白糖放入水中变没有了,是因为发生了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糖放入后水没有溢出,是因为分子间存在着空隙,糖分子和水分子分别进入了对方分子的空隙中,使得水和糖混合后的总体积变小了。
15、【答案与解析】取两只等大的烧杯,分别放入等质量热水、冷水。
  分别向两只烧杯中滴入墨水,发现墨水在热水中扩散得快,说明温度越高,扩散越快。
  方法:转换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