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1单元从宇宙看地球学案+课件(10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1单元从宇宙看地球学案+课件(10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5.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1-06-12 07:46:34

文档简介

(共53张PPT)
单元活动 判别地理方向
第一单元 从宇宙看地球
必备知识·自主预习储备
NO.1
正北

正北
季节
水平
待测

90°
180°
270°
朝北
朝南
向阳
背阳
坐北朝南

关键能力·情境探究达成
NO.2
探究点
利用太阳判别方向
学习效果·随堂评估自测
NO.3

太阳在正南方向
影子朝向西北
12时
太阳在西南方向
影子朝向正北
15时
太阳在东南方向
影子朝向东北
高考资源网Www.t高考源同你边的高专家1
高考资源网第一时润更新名校试题,30个省市区资源一网打尽!课件、案、学案、索材论文种类齐
点此进入
答案
探究点
天顶夏至
春、秋分
北极星
2冬至

40

193018:00t6

平西圈
点此进入
解析答案
升落方位
利用
太阳判
利用
手机罗盘
匚地物影子
手机

手机导航
积雪融化速度
位于正北天空
地理
利用口方
利用
「树木状况
北极星向
地物
传统民居朝向
寻找北极星
太阳能集光板朝向
240
210
270
180
西
300

330


muw
30
241°
比纬35°245″东经117°0′24″单元活动 判别地理方向
课程标准
素养目标
任务设定
1.结合不同季节日出、日落的方位和正午太阳的方位,掌握利用太阳判别方向的方法。(地理实践力)2.掌握利用北斗七星寻找北极星,并利用北极星判别方向的方法。(地理实践力)3.掌握利用手机中自带的罗盘和导航软件判别方向的方法。(地理实践力)4.学会利用身边的常用工具、房屋设计、生物生长等规律判别地理方向。(地理实践力)
1.在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如何根据太阳判别方向?2.在晴朗夜晚,北半球如何利用北极星判别方向?3.如何利用罗盘判别方向。4.如何利用手机导航功能判别方向?5.在中高纬度地区,如何利用地物判别方向?
一、利用太阳判别方向
1.根据太阳升落的方向
日期
日出、日落方位
春、秋分日
日出正东,日落正西
夏至日
日出东北,日落西北
冬至日
日出东南,日落西南
2.根据地物的影子: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正午时地物的影子朝向正北。
 将下列时刻及其对应的太阳方位、影子朝向(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连线。
[特别提醒] 对于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来说,正午太阳位于北部天空,地物的影子朝向正南。
二、利用北极星判别方向
1.适宜判别的地区:在晴朗夜晚的北半球。
2.判断依据
3.判断方法
4.注意事项:北斗七星会随季节的变化而围绕北极星在天空中旋转。
[图表点拨] 教材第22页图1?4?3,该图展示出:
(1)北斗七星在天空中的位置不同季节是不同的。
(2)从北斗七星勺头两颗亮星(天璇和天枢)的连线向天枢方向延长约5倍,即为北极星的位置。
(3)北极星位置不变,位于正北天空。
三、利用手机确定方向
1.利用手机中的罗盘辨别方向
(1)将手机水平放置,罗盘中的白线对准待测方向,罗盘中显示的度数即当前方位角。
(2)北方为
0°,东方为
90°,南方为
180°,西方为
270°。
2.利用手机的导航功能判别方向
在导航软件界面中输入目的地,点“去这里”,选择出行方式,按“开始导航”即可。
 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全球都可以依据北极星判别方向。
(  )
2.北斗七星在天空的位置是不变的。
(  )
3.用智能手机的罗盘定方向时,需要使手机水平放置。
(  )
4.罗盘白线显示的度数为270°,说明方向为东方。
(  )
提示:1.× 南半球观测不到北极星,因此不能依据北极星判别方向。
2.× 北斗七星会随季节的变化而围绕北极星在天空中旋转。
3.√ 打开手机自带指南针,将手机水平放置,使罗盘中的白线对准待测方向,罗盘中显示的度数即当前的方位角。
4.× 罗盘白线显示的度数为270°,说明方向为西方。
四、利用地物判别方向
1.根据地物南北两面的积雪融化速度(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
(1)朝北一侧积雪融化速度慢。
(2)朝南一侧积雪融化速度快。
2.根据植物生长状况
(1)向阳面:枝叶较茂盛,年轮间距较大。
(2)背阳面:树干上常长有苔藓,年轮间距较小。
3.根据房屋朝向:北半球(尤其是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所建房屋多为坐北朝南。
4.根据屋顶太阳能集光板的朝向判别方向:北半球(尤其是北回归线以北地区),太阳能集光板一般朝南。
[微思考] 如何利用冬暖式大棚和屋顶的太阳能热水器判别方向?
提示:冬暖式大棚的坡面一般向阳;屋顶太阳能集光板一般朝向正午的太阳。
 利用太阳判别方向
“立竿见影”法确定某地方向
选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找一根木棍或者竖直的管子垂直固定在平地上,在木棍影子的顶端作一标记(比如放块石头),木棍的影子会随着太阳位置的移动而移动。半小时后在木棍影子的顶端再作下标记。然后在两个标记之间划一条直线,在这条线的中间作一条与之垂直相交的直线,那么这条直线即为南北方向,且弧顶为北方。你面向北方,背对南方,右手为东方,左手为西方。此方法南北半球均适用。
问题1 (地理实践力)写出图中数字①②③④所代表的方位。
提示:①为西,②为北,③为东,④为南。
问题2 (综合思维)北纬40°地区冬半年、夏半年的日出、日落有何规律?
提示:在北纬40°地区,冬半年太阳从东南方向升起,西南方向落下。夏半年太阳从东北方向升起,西北方向落下。正午太阳始终位于南方。
问题3 (地理实践力)想一想,除了太阳外,人们还常用哪颗恒星来确定方向?
提示:北极星。
1.观太阳运动辨别地理方向
太阳视运动是相对观测者的运动,每天从东部地平线(圈)上升起(东升),从西部地平线(圈)上落下(西落),日出、日落的方位受太阳直射点移动影响出现季节变化。具体如下:
(1)夏季: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全球各地太阳从东偏北升、西偏北落。
(2)冬季: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全球各地太阳从东偏南升、西偏南落。
(3)二分日:太阳从正东升、正西落。
对于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来说,全年最大正午太阳高度小于90度,正午时刻太阳位于观测者天顶的正南方。因此,太阳视运动所成平面与地平面之间是倾斜的,如下图所示:
2.借助平面图突破日出、日落方位的判断
日出、日落方位的判断需要较强的空间分析能力,而借助平面图的方法可以较好地进行突破,具体如下表所示(以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为例):
时段
夏半年(3月21日~9月23日)
冬半年(9月23日~次年3月21日)
例图
规律
①日出东北,日落西北,正午太阳在正南方向;②日出越早,日落越晚,方位越偏北;③出现极昼的地区,日出正北,日落正北;④日出时影子在西南,正午时影子在正北,日落时影子在东南
①日出东南,日落西南,正午太阳在正南方向;②日出越晚,日落越早,方位越偏南;③出现极夜的地区,日出正南,日落正南;④日出时影子在西北,正午时影子在正北,日落时影子在东北
3.手表定向法
第一步:将手表平放,让时针对准太阳。
第二步:找时针和手表盘上12点之间的夹角(小于180°的夹角),该角平分线所指的方向即为南方。
注意事项:中午以前按顺时针的角平分线,中午以后按逆时针的角平分线。
4.野外定向的两种特殊方法
(1)日影图中方向的确定
在北半球中纬度地区,最短的影子指向北方,垂直于地面的杆子在任何两个相等的影子夹角的平分线指示北方;南半球反之。
(2)太阳能集热板图中方向的确定
为了更好地利用太阳能,获得最大的能量,太阳能集热板面一般朝向正午太阳位置的方向,如北半球中纬度地区一般朝向正南,南半球则相反。
如上图为我国北方某地,公路一侧为利用太阳能的路灯,根据路灯太阳能板朝向正南,可以判读出南北方向,然后根据南北方向推测东西方向,此图中公路呈南北方向延伸。
下图是40°N某地二分二至日太阳视运动示意图,K、L、M三条曲线为二分二至日太阳视运动曲线。读图,完成(1)~(2)题。
(1)图中a、b、c、d分别表示地平圈上的四个方位,其中代表南方的是(  )
A.a 
B.b   
C.c   
D.d
(2)有关K、L、M的说法,正确的是(  )
A.K日的正午影子朝向正南
B.L日的正午太阳位于正北
C.M日的正午影子朝向正北
D.M日的正午太阳位于正北
(1)A (2)C [第(1)题,该地位于40°N,其正午太阳位于南方,所以a应该代表南方,选A。第(2)题,K、L、M日正午太阳均位于正南,影子朝向正北,选C。]








1.北半球晴朗的白天,一天中绝大多数时间太阳位于南部天空,北回归线以北地区地物的影子朝向北方,正午时地物的影子朝向正北。2.北极星位于正北夜空,其高度角等于当地纬度。3.手机罗盘中显示的度数即为当前的方位角,北方为0°,东方为90°,南方为180°,西方为270°。4.在手机导航软件的界面中,输入导航目的地,点“去这里”,选择出行方式,按“开始导航”,即显示带方位的导航界面。根据导航界面的显示,可以知道目的地在自己所在地的方向,以及自己所在地在目的地的方向。5.利用地物判别方向:北半球,朝北一侧积雪融化速度慢;北半球太阳能集光板一般朝南;我国北方地区的树木向阳一侧年轮宽度较大;我国北方传统民居多为坐北朝南。南半球方位相反。
题组1 利用太阳判别方向
1.以下利用太阳辨别方向的方法,正确的是(  )
A.太阳总是位于南方天空,因此海口(20°N)正午地物的影子总是朝北
B.开普敦(34°S)位于南半球,正午地物的影子朝南
C.北半球太阳东升西落,南半球太阳西升东落
D.极圈内由于纬度高,利用太阳的东升西落判断方向更合适
B [海口的纬度大约是20°N,地处南北回归线之间,正午太阳有在其北方的时候,影子朝南;开普敦位于非洲南端,地处南回归线以南地区,正午太阳在其北方,影子朝向南方;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自转,无论南半球还是北半球,太阳总是东升西落;极圈内由于有极昼、极夜现象,利用太阳辨别方向并不方便。]
2.2018年10月24日上午9时,港珠澳大桥正式通车运营。蓝天为卷,碧海为诗;深海白豚,踏浪伶仃。一桥飞架粤港澳,天堑变通途!下图示意当天在大桥附近拍摄的日出景观。读图,完成第2题。
图中“踏浪伶仃”的轮船航行的大致方向是(  )
A.由北向南 
B.由南向北
C.由东向西
D.由西向东
B [材料信息表明,图片是2018年10月24日拍摄的日出景观,当天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全球日出东南,由此判断图片中的桥梁大致呈东西方向(桥梁远景端表示东、近景端表示西),图中显示轮船的航行方向(即破浪方向)大致与桥梁垂直,故判断轮船自南向北航行,B正确。]
题组2 利用北极星判别方向
3.读下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只有位于北极点上才能找到北极星
B.地轴指向北极星附近,所以“那儿是北方”
C.在南半球,也能看到北极星
D.在北半球观察北极星,北极星也在天空中运动
B [地轴指向北极星附近,所以“那儿是北方”,说法正确;位于北半球上都能找到北极星;在南半球,不能看到北极星;在北半球观察北极星,北极星是固定的;所以B正确。]
题组3 利用手机确定方向
下图是某同学用手机罗盘测量的白线对准了在地平线上的太阳,得到图示情况。读图,回答4~5题。
4.此时的太阳位于(  )
A.西南方  
B.东南方
C.西北方
D.东北方
5.这一天的日期可能是(  )
A.冬半年的日出
B.冬半年的日落
C.夏半年的日出
D.夏半年的日落
4.A 5.B [第4题,方位角是从北方0°开始,度数按顺时针方向依次增加,东方是90°,南方是180°,西方是270°,图中显示241°,位于180°~270°之间,是西南方,选A。
第5题,图中显示的方位角度数是241°,即西南方,太阳位于地平线上,即正在日落。
日落西南时北半球为冬半年,选B。]
题组4 利用地物判别方向
6.下列四幅树木年轮图反映了该树的生长环境,生长在北温带地区的树木是(  )
D [树木的生长与当地的光照、气温和降水等条件密切相关,就北温带地区而言,树木南侧接受阳光较多,生长较快,年轮较宽。]
(教师用书独具)
教材P24活动
1.提示:提供以下方法供参考。
(1)在地图上判别方向
①普通地图:遵循“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原则。
②在有指向标的地图上,指向标一般指向北方。
③经纬网地图
a.按纬度高低变化判定南北:距北极点近的在北。
b.按经度变化判定东西:经度变化小于180°时,顺地球自转方向找到终点,则终点在东(逆自转方向相反)。
(2)在野外用地图辨别方向
(3)冬暖式大棚的坡面一般向阳,夜晚可以利用月相的变化及出没辨别方向。
2.提示:参考方案
第一方案:用正午前大约1小时的旗杆影子长度OA作半径,杆底O作圆心,画一个圆弧,如下图所示。由于正午前杆影由长变短,正午后杆影由短变长,正午后总有一个时刻,杆影顶端同圆弧相交,假设相交于B点。找出圆弧AB的中点C,杆底和圆弧中点的连线OC就是南北线。
第二方案:在正午前后,每隔10分钟测一次旗杆影子的长度,最短的影子的指向就是北方。确定了南北方向,东西方向就非常容易确定了。
PAGE
-
9
-(共26张PPT)
单元总结探究课
第一单元 从宇宙看地球
知识体系·师生共同构建
NO.1
专题要点·分类探究突破
NO.2
专题1
专题2
太阳辐射分布规律
航天基地的建设
高考资源网Www.t高考源同你边的高专家1
高考资源网第一时润更新名校试题,30个省市区资源一网打尽!课件、案、学案、索材论文种类齐
[体系构建]
[自我校对]
相互吸引
能量来源
天体
相互绕铃天体系统
结构特征
太阳辐射(宇宙
太阳系中的
对地球影响
颗普通行星
太阳黑子和①(重要标志
影响
特征
太阳
地球
外部条件
②)C周期)太阳活动
太阳系中的
生命存
颗特殊行星
在条件
对地球影响
地壳
地层与化石
地球历史
地幔
划分依
地球的内
的记录
据⑥
部圈层

地质年代表



形成与演化
地球形成与演化简史
生物演化
地球的外

海陆变迁
水圈
部圈层
地球演
化过程

9
矿产形成
判别地理方向
利用太阳
利用北极星
利用手机
利用地物

点此进入
解析答案
专题2第1单元
从宇宙看地
请根据下面的体系图快速回顾本单元内容,把各序号代表的含义填到对应的框内,构建出清晰的知识网络。
①耀斑
②约11年
③运动特征
④自身条件
⑤构造运动
⑥地震波传播速度
⑦地核
⑧大气圈
⑨生物圈
[学思心得]                                    
                                    
                                    
                                    
                                    
                                    
太阳辐射分布规律
1.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的空间分布
地区
太阳辐射
对比分析
北方地区
北方地区比南方地区丰富
排除纬度因素,侧重分析北方地区天气:晴天多,阴雨天少;夏季北方地区白昼较长,日照时间长
南方地区
西北地区
丰富
重点强调气候干旱,降水少,晴天多,太阳辐射强
青藏地区
最丰富
海拔高,空气稀薄,日照时间长
四川地区
贫乏
盆地地形,水汽不易散发,雨、雾天多
2.全球的太阳辐射分布
世界各地年太阳辐射分布不均衡,总体分布特征如下:
(1)空间分布
①纬度差异:由低纬向高纬递减。
②同纬度地区差异:由沿海向内陆渐增;地势高处太阳辐射强,地势低处太阳辐射弱。
(2)时间分布:夏季太阳辐射强于冬季。
3.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
[特别提醒] 一天中太阳辐射强度也有变化,从日出到正午前后,太阳辐射强度逐渐增大,正午到日落,太阳辐射强度逐渐减弱。阴雨天气,大气削弱作用强,太阳辐射强度较小。
1.下图示意我国某区域冬、夏季日照时数空间分布。读图,完成(1)~(3)题。
(1)下列四地中冬、夏季日照时数差异最大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2)导致该区域西部冬、夏季日照时数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太阳高度
B.天气状况
C.昼夜长短
D.海拔
(3)根据图中信息判断,下列四地中最适合建太阳能发电站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1)A (2)C (3)B [第(1)题,由图中等值线的分布及等值线图的判读原理可推导出,甲地冬季日照时数为700h,夏季日照时数为900~1
000h,冬、夏季日照时数差为200~300
h。同理可计算出乙、丙、丁地的日照时数差分别为100~200
h、0~100
h、100
h,因此冬、夏季日照时数差异最大的是甲地。第(2)题,根据经纬度可知,该区域位于青藏高原上,西部全年多晴朗天气,冬、夏季日照时数的差异主要在于昼夜长短的差异。第(3)题,图中四地中不论冬季还是夏季,以甲地的太阳辐射量最丰富,其次是乙、丙地,但太阳能发电站的建设应靠近消费区,相对甲、丙地来说,乙地比较靠近省级行政中心,因此最适合建太阳能发电站。]
航天基地的建设
1.我国四大航天发射基地
(1)酒泉有利发射条件
①温带大陆性气候,晴天多,大气透明度好;
②深入沙漠腹地,安全性好。
(2)文昌发射基地的优势
①从纬度看,地球自转线速度最大,可增加有效荷载;
②从交通条件看,濒临南海,有利于运输大型设备;
③从安全性看,火箭残骸落入大海,造成危害的概率低。
2.发射时间和回收场地选择
发射时间
①在一天中一般选择在晴朗无云的夜晚,主要是便于定位和跟踪观测;②我国发射时间:主要选择在北半球冬季
回收场地选择
我国的回收场地在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地区。地势平坦,视野开阔,便于搜救;人烟稀少,有利于疏散人群;气候干旱,多晴朗天气;地质条件好
2.2019年11月3日11时22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重大专项高分七号卫星,并搭载发射了精致高分试验卫星、苏丹科学实验卫星一号、天仪十五号卫星3颗卫星。下图是我国卫星发射基地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所处的位置,试说明该卫星发射中心附近的自然环境特征及其对航天发射的影响。
(2)试说明“神舟九号”飞船着陆地选在内蒙古中部的主要原因。
(3)海南文昌是继酒泉、西昌、太原后的我国第四个航天发射基地,试分析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的区位优势。
[解析] 第(1)题,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位于内蒙古高原,地势平坦,气候干燥,晴天多,大气能见度高,有利于卫星发射和跟踪,但大风和风沙天气多,对航天发射具有一定的危害性。第(2)题,内蒙古中部地势平坦,人烟稀少,飞船着陆对居民生活影响小;晴天多,建筑物、铁路、河流少,有利于飞船安全着陆和搜寻等。第(3)题,从纬度、运输条件和安全性等方面作答即可。
[答案] (1)地势平坦,气候干燥,晴天多,大气能见度高;地处西北地区,多大风和扬沙等天气。影响:晴天多、能见度高,便于卫星的发射和跟踪;大风和扬沙天气多,不利于卫星发射,并危害航天发射设备等。
(2)该地地势平坦,人烟稀少,飞船着陆对居民生活干扰少;晴天多,便于跟踪搜寻;方圆数千米内没有高层建筑,铁路、河流少,便于飞船安全着陆和迅速搜寻等。
(3)纬度低,自转线速度大,可提高火箭运载能力和节省能源;海运便利廉价,有利于运输大型火箭;三面临海,安全性高,有利于火箭残骸安全坠落。
PAGE
-
5
-(共76张PPT)
第一节 地球的宇宙环境
第一单元 从宇宙看地球
必备知识·自主预习储备
NO.1
时间
物质
卫星
星际物质
恒星
太阳


摩擦

椭圆
76
相互吸引
银河系
太阳系
太阳
金星
地球
火星
核聚变反应
地表温度
大气层
太阳黑子
耀斑
11
类地
大、小行星
光照条件
液态
氮和氧

季节
关键能力·情境探究达成
NO.2
探究点1
探究点2
天体和天体系统
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
核心素养·案例对接研讨
NO.3
学习效果·随堂评估自测
NO.4

太阳风
色球层
、光球层
太阳内部
地球磁场:产生现象
影两极地区产生现象
地球电离层:影响
通信
天气、气候:产生一定的影响
地球位于太阳系
形成包围地球的大气层
日地距离适中
具有适宜的温度条件
适中的体积和质量安全的宇宙环境
高考资源网Www.t高考源同你边的高专家1
高考资源网第一时润更新名校试题,30个省市区资源一网打尽!课件、案、学案、索材论文种类齐
点此进入
答案
探究点
点此进入
解析答案
探究点2
日地距光热/地表具有
液态水
离适中适宜适的温
的广泛
度条件
存在
演化生成适合生物
呼吸的大气,尤其
是氧气的存在
独体
地球
特的自
吸收紫外线,减轻


积和质量适中
外围
大气
对生物的伤害
生命物质
层的

存在
减少小天体对地球
表面的撞击
热力作用,使地表

昼夜温差不太大
自转和公转地表温度变化利于生命
的周期适中幅度不太大
新陈代谢
分/法技/巧
宇宙不同类型的天体及其特征」
天体系统及其层次
能量来源
太阳辐射
地球
对地球的影响
太阳大气层结构
宇太阳
太阳活动标志:太阳黑子和
环境
耀斑
对地球的影响
普通性
地球
特殊性][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第一节 地球的宇宙环境
课程标准
素养目标
任务设定
运用资料,描述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了解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1.观察、识别、描述天体特征,具备一定的科学探究意识和能力。(地理实践力)2.运用天体系统层次说明不同天体之间的关系,并描述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综合思维、区域认知)3.运用资料,分析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理解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
1.什么是宇宙?宇宙有哪些特征?2.什么是天体和天体系统?按从大到小的顺序说明天体系统的层次性。3.按照距离太阳由近及远的顺序说出太阳系中八大行星的名称。4.什么是太阳辐射?它对地球有哪些影响?5.什么是太阳活动?它对地球产生哪些影响?6.为什么说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特殊的行星?它存在生命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一、宇宙
1.宇宙
宇宙是时间和空间的统一体,是运动、发展和变化着的物质世界。
2.天体
(1)含义:宇宙中有多种多样的物质,例如星云、恒星、行星、卫星、彗星、流星体、星际物质等,这些物质统称为天体。
(2)辨识:恒星和星云是宇宙中最基本的天体;太阳是距离地球最近的恒星。
(3)主要天体类型和特征
①恒星:由炽热气体组成,质量庞大,自身能发出光和热。
②星云:由气体和尘埃物质组成的云雾状天体,密度小,体积和质量都很大。
③流星体:与大气摩擦生热而燃烧发光。
④彗星:体积大,密度很小。绕太阳运行,大部分彗星的运行轨道是扁长的椭圆形。哈雷彗星的公转周期约为76年。
[特别提醒] 天体并非全部是自然界生成的,可分为自然天体(如恒星、行星等)和人造天体(如在太空中运行的人造卫星、宇宙飞船等)。
3.天体系统
(1)形成:天体之间相互吸引、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2)层次性
可观测宇宙
4.人类对宇宙的认识
范围不断扩大,目前已达到137亿光年。
[图表点拨] 教材第4页图1?1?6,该图展示出:
(1)天体系统具有层次性。
(2)天体系统由高到低依次是可观测宇宙、银河系、太阳系、地月系。
[特别提醒] 可观测宇宙≠宇宙
可观测宇宙是我们所说的“可见宇宙”或“已知宇宙”,仅是宇宙的一部分。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观察到的宇宙范围会不断扩大。
 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太空中的星星、月球和宇宙飞船都是天体。
(  )
2.太阳是距离地球最近的恒星,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卫星。
(  )
3.恒星的位置是恒定不动的。
(  )
4.光年是时间单位。
(  )
提示:1.√ 太空中的星星、月球和宇宙飞船都是宇宙间物质的存在形式。
2.× 太阳是距离地球最近的恒星,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除此之外,地球还有许多人造卫星。
3.× 恒星之间相距非常遥远,古人认为其位置恒定不动,故称为恒星。实际上恒星处在不断运动之中。
4.× 光年是一种计量天体距离的单位,即光在一年中传播的距离。1光年约等于94
605亿千米。
二、太阳
1.概况:是离地球最近的一颗恒星,也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质量占太阳系总质量的99.86%。
2.太阳系示意图
图中按距离太阳由近及远的顺序依次是a水星、b金星、c地球、d火星、e木星、f土星、g天王星、h海王星。
[图表点拨] 教材第6页图1?1?11,该图展示出:
(1)太阳系的主要成员。由图可知,从太阳向外,八大行星的排列顺序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
(2)八大行星的运动特征。在太阳系中,八大行星都在椭圆形轨道上绕太阳自西向东公转,轨道面几乎在同一平面上。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
3.太阳辐射
(1)能量来源:太阳核心物质的核聚变反应。
(2)影响
项目
具体内容
对地表环境
太阳辐射直接为地表提供光能和热能
维持地表温度,为生物繁衍生长、大气和水体运动等提供能量
对人类
人类生产、生活的新能源
[温馨提示] 来自太阳辐射的能源
(1)生物质能是由植物的光合作用固定于地球上的太阳能。
(2)矿物能源(煤、石油)是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固定的太阳能。
(3)风能、水能是太阳能的转化形式。
4.太阳活动
(1)概念:太阳大气层时常发生变化,有时较为剧烈,这些变化统称为太阳活动。
(2)分布(填图)
(3)重要标志:太阳黑子和耀斑。
(4)周期:约
11年。
(5)
[图表点拨] 教材第7页图1?1?13,该图展示出:
太阳结构分为内部结构和大气层。内部结构含核聚变区,是太阳能量来源区;大气层从内到外依次是光球层、色球层和日冕层,其中太阳黑子位于光球层,耀斑位于色球层。
[特别提醒] 我们平时看到的太阳是太阳的光球层,色球层和日冕层只有在日全食时或用特殊的天文观测仪器观测才能看到。
[微思考] 太阳黑子真的就是太阳大气层表面出现的黑颜色斑点吗?
提示:不是。太阳黑子不是黑颜色的斑点,而是因为太阳黑子的温度比太阳光球层其他地方低,显得暗些。
三、地球
1.普通性
(1)从运动特征看,与其他七大行星相似。
(2)从结构特征看,与水星、金星、火星相似,均属类地行星。
2.特殊性
(1)表现:目前人类发现的太阳系中唯一存在生命的天体。
(2)生命存在条件
①宇宙环境
②自身条件
[图表点拨] 教材第9页表1?1?1,该表展示出:
八大行星根据它们的体积、质量和轨道位置等特征,可分类归纳为类地行星、巨行星和远日行星。类地行星体积、质量较小,离太阳较近,表面温度高;巨行星体积、质量巨大,离太阳较远,温度较低;远日行星体积、质量较大,离太阳远,表面温度很低。
 将下列搭配出正确的一组连线。
 天体和天体系统
2020年6月21日下午,我国出现一次日环食奇观。环食带将由西藏圣湖玛旁雍措入镜,擦过四川盆地南部,经黔东北和湘赣两省南部进入福建,在福建厦门入海,最后横穿台湾岛离开我国。环食带以外的我国其他地区都可见到日偏食。下图为日食形成示意图。
问题1 (综合思维)说明形成日食现象的天体类型及其主要特征?
提示:恒星(太阳):由炽热气体组成,质量大,自身能发光发热。
行星(地球):质量较小,自身不发光。
卫星(月球):质量更小,围绕行星运动,不发光。
问题2 (综合思维)分析形成日食现象的天体之间是否形成天体系统?并说明理由。
提示:能形成天体系统。因为它们之间能够相互吸引、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问题3 (地理实践力)说明观察日食时应注意的问题。
提示:①查阅相关资料,掌握日食发生的时间。
②选择合适的观察地点。
③选购专业的日食观测镜或用已曝光的胶卷等进行观察,绝对不可用肉眼直接观察。
④不要长时间观看太阳,应每观察3分钟休息30秒以上。
1.天体
(1)常见的天体及其特征
天体
组成(举例)
特点
观测
星云
气体和尘埃
密度小,体积和质量很大,云雾状
模糊
恒星
炽热气体
质量庞大,发光发热
闪烁
行星
金星、地球等
质量小,不发光
移动
卫星
月球
绕行星公转,不发光
圆缺多变
流星体
尘粒、固体块
质量小,数量多
一闪即逝
彗星
冰物质
体积大,密度很小,云雾状
拖着长尾
星际物质
气体、尘埃
稀薄、密度小
用肉眼观察不到
(2)“三看法”判断一个物体是否为天体
一看空间位置:看其是否位于地球大气层之外,只有在地球大气层之外的才是天体。进入地球大气层或落回地面的物体、未发射的卫星等都不属于天体。
二看物质形态:它是不是宇宙间的物质,一些自然现象不属于天体,如流星现象、陨星等。
三看运转轨迹:它是否在一定的轨道上独自运转。依附在其他天体上运行的物体不属于天体,如在火星上考察的火星车、已经着陆月球的月球车等。
2.天体系统
(1)主要天体系统的比较
天体系统
组成
其他
地月系
地球是地月系的中心天体,月球是地球唯一的自然卫星
月球是距离地球最近的天体。地月平均距离为38.4万千米
太阳系
太阳、行星及其卫星、小行星、彗星、流星体和行星际物质等
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日地平均距离约为1.5亿千米
银河系
太阳和千千万万颗恒星组成的恒星系统
银河系的直径约为10万光年,太阳与银河系中心的距离约为3万光年
河外星系
银河系以外并与银河系相类似的天体系统
河外星系简称星系
可观测宇宙
银河系和现阶段所能观测到的河外星系
目前人类所知道的最高一级的天体系统
(2)“四看法”判断天体系统
天体系统至少由两个天体组成,单个天体不能构成天体系统。天体系统内部,质量较小的天体围绕质量较大的天体公转。如果某些天体只相互吸引达不到绕转的程度,就不能构成天体系统。
1.北京时间2018年6月1日,一个“火球”突然划过云南夜空。8月25日下午,上海天文馆宣布完整回收此次“火球”散落在大地上的陨石及陨石坑。下图示意“火球”降落的过程和收集到的陨石坑。据此完成(1)~(2)题。
(1)“火球”属于(  )
A.恒星 
B.行星   
C.卫星
   
D.流星
(2)“火球”所在的最低一级的天体系统可能是(  )
A.银河系
B.太阳系
C.河外星系
D.仙女星系
(1)D (2)B [第(1)题,由图可知,“火球”是流星体进入大气层后与大气摩擦而燃烧发光的现象,因此“火球”属于流星。
第(2)题,太阳系包括太阳、行星及其卫星、彗星、流星体和行星际物质,因此“火球”所在的最低一级的天体系统可能是太阳系。]
 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
电影《流浪地球》讲述了科学家们发现太阳急速衰老膨胀,短时间内包括地球在内的整个太阳系都将被太阳吞没。为了自救,人类提出一个名为“流浪地球”的大胆计划,即倾全球之力在地球表面建造上万座发动机和转向发动机,推动地球离开太阳系,用2
500年的时间奔往另一个栖息之地。
问题1 (综合思维)地球要到达的另一个“栖息之地”应具备哪些条件?
提示:安全的宇宙环境和稳定的光照条件。
问题2 (地理实践力)为解决地球上日益恶化的人口、资源与环境问题,人们曾提出移民月球的构想。要想把这一想法变成现实,你认为应重点解决哪几方面的问题?
提示:①解决昼夜温差大的问题,控制合适的温度;②寻找或解决生存用水问题;③通过氧气的制造和存储运输,保证氧气的供应。
1.地球存在生命的外部条件
外部条件主要是针对地球所在天体系统的宇宙环境而言。
2.地球存在生命的自身条件
自身条件主要是指适宜的温度条件、适合生物生存的大气条件和液态水的存在。
行星生命存在条件的分析思路
2.“月面微型生态圈”作为嫦娥四号的“乘客”之一,于2018年登陆月球表面进行月面生物实验。“月面微型生态圈”是一个由特殊铝合金材料制成的圆柱形“罐子”,“罐子”里面放置了马铃薯种子、拟南芥种子、昆虫卵、土壤、水、空气、照相机和信息传输系统设备。下图是“月面微型生态圈”工作原理图。据此回答(1)~(3)题。
(1)月球所属天体系统最高级别的是(  )
A.地月系
B.太阳系
C.银河系
D.河外星系
(2)“月面微型生态圈”与地球生命存在的条件相比(  )
A.重力小、辐射强
B.重力大、辐射弱
C.空气足、水分足
D.空气少、水分少
(3)月球表面不适宜生物存在的主要原因是(  )
A.缺少光照条件
B.缺少大气层
C.地月距离较近
D.日月距离近
(1)C (2)A (3)B [第(1)题,月球处于银河系中太阳系下面的地月系。第(2)题,由于月球体积和质量远小于地球,所以物体在月球表面重力小;又由于月球缺少厚厚的大气层,所以其受到的辐射强。第(3)题,月球缺少大气层的保护,昼夜温差大,不适宜生物生存。]
区域认知:我国太阳能资源的分布
我国太阳能总辐射资源丰富,总体呈“高原大于平原、西部干燥区大于东部湿润区”的分布特点。其中,青藏高原地势高,太阳能最为丰富,四川盆地地势较低,空气湿度大,太阳能资源相对较贫乏(如下图所示)。影响太阳能分布的主要因素有纬度、地势、气候(降水量)等。
太阳能光热电站(下图)通过数以十万计的反光板聚焦太阳能,给高塔顶端的锅炉加热,产生蒸汽,驱动发电机发电。据此完成1~2题。
1.我国下列地区中,资源条件最适宜建太阳能光热电站的是(  )
A.柴达木盆地  
B.黄土高原
C.山东半岛
D.东南丘陵
2.太阳能光热电站可能会(  )
A.提升地表温度
B.干扰飞机电子导航
C.误伤途经飞鸟
D.提高作物产量
1.A 2.C [第1题,最适宜建太阳能光热电站的地区应是太阳能资源丰富的地区。柴达木盆地位于青藏高原,地势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小,全年降水少,光照时间长,太阳能资源丰富;而黄土高原、山东半岛和东南丘陵位于东部季风区,夏秋季节受夏季风影响,阴雨天较多,太阳能资源相对不丰富。第2题,太阳能光热电站通过反光板聚焦太阳能发电,使部分太阳辐射不能到达地面,会降低地表温度,故A错;反光板的亮光会使过往飞机的驾驶员眼花缭乱,但不会干扰飞机电子导航,故B错;分散的太阳能经过反光板聚焦后会使发电站上空的温度很高,导致过往鸟类被高温灼伤,故C对;太阳能光热电站与作物产量无相关性,故D错。]
本题组通过太阳能光热电站建立的资源条件,考查了我国太阳能资源的分布状况,体现了地理学科素养中对区域认知的要求。








1.宇宙是时间和空间的统一体,是运动、发展和变化着的物质世界。具有运动性和物质性的特点。2.天体是指宇宙中多种多样的物质。天体之间相互吸引、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天体系统由大到小依次是可观测宇宙→银河系→太阳系→地月系,河外星系是同银河系并列的天体系统,简称星系。3.八大行星距太阳由近至远分别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4.太阳辐射是太阳核心物质核聚变反应产生的;煤炭和石油的能量来自太阳辐射。太阳辐射直接为地表提供光能和热能,维持地表温度,为生物繁衍生长、大气和水体运动等提供能量。太阳能也是一种新能源。5.太阳活动是太阳大气层的变化,太阳黑子和耀斑是太阳活动的重要标志。太阳活动会导致电离层扰动,影响无线电短波通信;太阳活动产生的“磁暴”现象,会影响指南针指示方向的准确性;太阳活动对天气和气候也有一定影响。6.地球是太阳系中唯一有生命现象存在的星球。安全的宇宙环境是地球生命存在的外部条件;地球与太阳距离适中,地球的质量、体积、自转和公转周期适中,是地球上存在生命的自身条件。
题组1 宇宙
地球是我们的家园,月球围绕地球旋转,地球在离太阳较近的轨道上运行,它处在一个得天独厚的位置上。据此完成1~2题。
1.上述材料中讲到的天体系统层次共有(  )
A.一个  
B.两个
C.三个
D.四个
2.下图中的大、中、小圆分别表示河外星系、太阳系、地月系,其中能正确表示它们三者之间关系的是(  )
1.B 2.B [第1题,材料中提到了地球、月球和太阳。地球和月球构成了地月系,地球和太阳属于太阳系。上述材料中讲到的天体系统层次共有两个。第2题,地月系是太阳系的成员,太阳系是银河系的成员;银河系和河外星系属于同一级别的天体系统,它们一起组成可观测宇宙。]
题组2 太阳
下图示意太阳大气表面某类太阳活动(图中白色区域)分布。据此完成3~4题。
3.该类太阳活动分布在(  )
A.光球层
B.日冕层
C.色球层
D.太阳内部
4.该类太阳活动可能导致(  )
A.有线电话通信中断
B.阿尔卑斯山冰川消失
C.极端天气事件减少
D.地球出现“磁暴”现象
3.C 4.D [第3题,太阳表面出现的大而亮的斑块应为耀斑,主要发生在色球层。第4题,太阳活动剧烈时会影响无线电短波通信,但是不会影响有线电话通信;不会造成阿尔卑斯山冰川消失;可能会使极端天气事件增加;会扰乱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因此A、B、C错,D对。]
题组3 地球
读公转轨道相邻的三颗行星相对位置示意图,回答5~6题。
5.与①②行星相比,地球具备高级智慧生命存在的基本条件之一是(  )
A.适宜的大气厚度和大气成分
B.强烈的太阳辐射和充足的水汽
C.复杂的地形和岩石圈
D.强烈的地震和火山活动
6.若地球在②行星的轨道上运行,则下列最可能发生的现象是(  )
A.变为寒冷的“冰球”
B.变为炎热的“火球”
C.大气层将会消失
D.公转方向将发生变化
5.A 6.B [第5题,由轨道弯曲方向可知,太阳离行星②更近,太阳在右侧,地球位于①②行星之间,①为火星,②为金星,与之相比地球具备生命存在的基本条件是适宜的大气厚度和大气成分。第6题,由图可知,②行星离太阳较地球近,气温较高。]
(教师用书独具)
教材P7活动
1.提示:日出后,太阳辐射强度逐渐增加,正午左右达到一天中最大值,然后又逐渐降低至日落。
2.提示:第二天该地的太阳辐射强度小于第一天,可能是由于第二天该地出现了阴雨天气。
教材P8活动
提示:图中70°N~80°N、157°W~81°E地区降水量与太阳黑子相对数之间呈正相关;60°N~70°N、166°W~41°E地区降水量与太阳黑子相对数之间呈负相关;50°N~60°N、177°W~150°E地区在1890年至1910年期间降水量与太阳黑子相对数之间呈负相关,1910年以后呈正相关,而且三个地区中黑子活动周期与年降水量的变化周期都是11年。由此可见,太阳活动会对天气和气候产生影响。
教材P10活动
1.提示: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适中,自转和公转周期适中,使地球表面有适宜的温度,水以液态形式存在;地球的体积、质量适中,使地球上有适宜生物呼吸的大气。
2.提示:火星可能存在生命主要是因为人们觉得火星和地球有许多相似之处,且和地球相邻。首先,火星与地球一样,都有卫星(火卫一、火卫二),南北两极都有冰冠。其次,火星自转一周的时间是24小时37分钟,自转倾斜角度为25°,火星上有春夏秋冬以及昼夜交替,这些都和地球相差无几。第三,火星上还存在一定量的大气和冰。特别是从1996年的火星全球“勘探者号”开始到2008年的“凤凰号”着陆器登陆火星后,获得了火星上河流侵蚀地貌、古湖泊河流沉积物、浅表层水冰分布、极地冰盖、大气中水蒸气组分等一系列反映火星上有液态水活动的证据,这表明火星的过去或现在存在适宜生命繁衍的环境。
PAGE
13(共80张PPT)
第二节 地球的形成与演化
第一单元 从宇宙看地球
必备知识·自主预习储备
NO.1
成层岩石
居下
居上
地表环境
浅海环境
静水环境
火山活动
古生物遗体
年代
古地理环境
古生代
海洋环境
时间


46
地核
地幔
地壳
二氧化碳
大气
气态水
水圈
生命
较高生命
人类
简单
复杂
海洋
陆地
泛大陆
2亿
七大
四大
泛大陆
晚新生代
铁矿
煤炭
煤炭
关键能力·情境探究达成
NO.2
探究点1
探究点2
地层和化石
地球的演化历程
核心素养·案例对接研讨
NO.3
学习效果·随堂评估自测
NO.4

古生代


806距今时间
石灰岩
静水环境
页岩
浅海环境
花岗岩
古生代海洋环境
三叶虫
岩浆活动
高考资源网Www.t高考源同你边的高专家1
高考资源网第一时润更新名校试题,30个省市区资源一网打尽!课件、案、学案、索材论文种类齐
点此进入
答案
探究点
DCBA
点此进入
解析答案
探究点2

生物演化
地层与化石
地球历史凵」球
匚地质年代表
的记录
形地珠湍海陆变迁
成日化过程
地球形成过程地球形成与与
构造运动
地球演化的主演化简史

要阶段

矿产形成第二节 地球的形成与演化
课程标准
素养目标
任务设定
运用地质年代表等资料,简要描述地球的演化过程
1.结合实例,了解地层和化石在研究地球历史中的作用。(地理实践力)2.根据地质年代表说出主要地质年代的大致时间和主要事件,了解地球的演化简史。(综合思维)3.结合实例,从生物演化、海陆变迁、构造运动和矿产形成等方面说明地球演化的过程。(综合思维)
1.如何确定地层形成的时间顺序?2.化石有何作用?含有三叶虫化石的地层形成于什么环境?3.原始地球是如何形成的?4.简述地球圈层结构和生命的演化过程。5.生物演化有何特点?6.泛大陆和青藏高原分别形成于什么时期?7.铁矿、煤矿的成矿期分别是什么时期?
一、地球历史的记录
1.地层与化石
(1)地层
概念
地质历史上一定地质时期形成的各种成层岩石和堆积物
特点
在未受剧烈构造运动扰动的情况下,先形成的地层居下,后形成的地层居上
作用
地层的性质,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地层形成时的地表环境
案例
石灰岩主要形成于浅海环境
页岩形成于静水环境
玄武岩是火山活动的产物
[特别提醒] 同一时代的地层往往含有相同或相似的化石,由于生物总是从低级向高级、从简单向复杂进化,因此越古老的地层含有越低级、越简单生物的化石。
(2)化石
概念
存留在地层中的古生物遗体、遗物和遗迹
作用
化石是确定所在地层的年代和古地理环境的重要依据
案例
含有三叶虫化石的地层是在古生代形成的,形成时为海洋环境
[特别提醒] 珊瑚生长于温暖的浅海环境,如果地层中含有大片珊瑚化石,说明该地层形成时是一片温暖的浅海。
2.地质年代表
(1)地质年代:用来描述地球历史事件发生早晚或先后顺序的时间单位。
(2)常用单位:由大到小依次是宙、代、纪等,分别对应地层单位宇、界、系等。
(3)地质年代表
[特别提醒] (1)地球约有46亿年历史。
(2)前寒武纪包括冥古宙、太古宙和元古宙,约占地球历史的90%。
(3)由于太古宙和元古宙下的“代”较多,为方便学习,将其中的若干“代”统称为“太古代”和“元古代”。
 将地层或化石与它的地表环境相连。
二、地球形成与演化简史
1.原始地球的形成:约46亿年以前的原始太阳星云,星云盘内物质经碰撞吸积,逐渐演化成原始地球。
2.地球圈层的形成
(1)内部圈层的形成
(2)外部圈层的形成
①火山喷发→释放出水蒸气、二氧化碳等气体→构成原始大气圈。
②地表温度下降→气态水凝结,形成降雨→形成由河流、湖泊和海洋等组成的水圈。
3.地球生命的形成
——
↓         ↓
——
↓         ↓
——
↓         ↓
——
[特别提醒] 大约38.5亿年前至5.4亿年前为原始生命演化阶段。大约5.4亿年前至今为生物快速演化的阶段。
[微思考] 为什么把寒武纪作为显生宙的开始?
提示:科学家在研究古老地层时发现:
因此,科学家将这一时期作为划分一个新的地质年代的标志,并将其命名为寒武纪。
三、地球演化过程
1.生物演化
(1)经历了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的过程。
(2)经历了由海洋向陆地扩展的过程。
(3)一些生物衰退和灭亡,另一些生物出现和兴盛。
2.海陆变迁
      ↓
      ↓
      ↓
3.构造运动:导致海陆变迁、地形变化,影响气候变化、生物演化、矿产形成。
(1)中生代的构造运动导致泛大陆解体。
(2)晚新生代的构造运动导致青藏高原和喜马拉雅山的形成。
4.矿产形成
(1)前寒武纪铁矿成矿期。
(2)古生代后期煤炭成矿期。
(3)中生代煤炭成矿期。
 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地球上出现的第一个生物是病毒。
(  )
2.爬行动物的出现,标志着动物开始由海洋向陆地扩展。
(  )
3.大约在3亿年前,泛大陆分裂成为冈瓦纳大陆和劳亚大陆两个大陆。
(  )
4.前寒武纪为煤炭成矿期。
(  )
提示:1.× 地球上出现的第一个生物是结构最简单的单细胞生物——细菌。
2.× 距今大约3亿多年前泥盆纪中晚期两栖动物的出现,标志着动物开始由海洋向陆地扩展。
3.× 大约在距今2亿年前泛大陆分裂成冈瓦纳大陆和劳亚大陆两个大陆。
4.× 前寒武纪为铁矿成矿期,古生代后期和中生代为煤炭成矿期。
 地层和化石
同一时代的地层往往含有相同或相似的化石,越古老的地层含有越低级、越简单的生物化石。而不同时期地壳运动在垂直方向上表现为抬升或下沉,地壳抬升过程中地表往往伴随着侵蚀作用,地壳下沉过程中地表往往伴随着沉积作用。下图为A、B两地地层对比图。
问题1 (地理实践力)判断A、B两地是否具有同一时代的地层?并将同时代的地层在上图中用虚线连起来。
提示:是。
问题2 (综合思维)根据上述材料分析B地缺少化石4所在地层的可能原因。
提示:可能一:化石4所在地层形成时期,B地为山地,地势高,未接受沉积。
可能二:化石4所在地层形成之后,B地地壳抬升,化石4所在地层被侵蚀掉。
1.地层形成的顺序
沉积岩的地层具有明显的层理构造,一般先沉积的层在下,后沉积的层在上,即新岩层覆盖在老岩层之上,形成越早,埋藏越深,即“下老上新”,如下图所示,A、B、C、D表示岩层,且岩层年龄A>B>C>D。
异常现象:原有的沉积岩层抬升,出露地表后被外力侵蚀,后又有更新的沉积岩层覆盖,导致部分原来的岩层缺失。
2.化石与地层
在沉积岩的形成过程中,有些生物的遗体或遗迹会在沉积物中保存下来,形成化石,所以同一时代的地层往往含有相同或者相似的化石,不同时代的地层含有不同的化石。生物总是从低级向高级、从简单向复杂进化,因此,越古老的地层含有越低级、越简单生物的化石。
3.地层研究的内容
(1)地层时代的确定问题。
看所研究的地层属于哪一个地质时代的产物,它们在宙、代、纪等地质时代系统中,应排在什么位置。
(2)建立地层序列:要弄清所研究区域内的地层是否从老到新都齐全,是否缺少一些时期的地层,并推测缺失的原因。
(3)环境分析:研究已确认的各时代地层的具体内容,探究它们是在什么样的自然环境下形成的,如石灰岩多为浅海环境,页岩多为静水环境。
1.地球的历史悠久,自形成到现在已经有大约46亿年的时间。尽管时间久远,但人类还是通过各种手段和途径,基本还原了地球的发展史。据此回答(1)~(3)题。
(1)关于化石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同一年代的地层含有相同或相似的化石
B.不同年代的地层往往含有不同的化石
C.结构简单的生物化石一定在地层深处
D.通过对化石的研究可以确定其形成的地质年代
(2)人类研究和还原地球的发展史,主要依据的是(  )
A.对岩石中的放射性元素进行测量
B.当时的海陆分布状况
C.对地层和化石的研究
D.对各地地层形成时的古地理环境的研究
(3)如果岩层是由淤泥等组成的泥质页岩,并含有芦苇化石,说明当时的沉积环境是(  )
A.炎热干旱的环境
 
B.温湿茂密的森林
C.热带浅海环境
D.湖泊或沼泽
(1)C (2)C (3)D [第(1)题,地球上生物的演化经历了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的过程,故地层形成越早,化石中生物结构越简单。一般越早形成的地层越靠下,但若受到内外力的影响,较早形成的地层也可能分布在地层表面,故结构简单的生物化石不一定在地层深处,C项错误。所以选C。第(2)题,人类研究和还原地球的发展史,需要了解地层和化石,一般先形成的地层居下,后形成的地层居上,且其中所含的化石就是该地层形成时期的生物的遗体、遗物、遗迹,由于地球上生物的演化经历了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的过程,所以,可以通过对地层和化石的研究,得出该地层形成的大致时间和当时的古地理环境以及生物的发展演变。所以选C。第(3)题,地层的特点和地层中化石的特点都能够反映其形成时的地理环境。如果岩层是由淤泥等组成的泥质页岩,并含有芦苇化石,说明当时的沉积环境是湖泊或沼泽。所以选D。]
 地球的演化历程
《侏罗纪公园》是一部1993年的科幻冒险电影,于1993年6月11日在美国上映。影片主要讲述了哈蒙德博士召集大批科学家利用凝结在琥珀中的史前蚊子体内的恐龙血液提取出恐龙的遗传基因,将已绝迹6
500万年的史前庞然大物复生,使整个努布拉岛成为恐龙的乐园,即“侏罗纪公园”。但在哈蒙德带孙子孙女首次游览时,恐龙发威了。
问题1 (地理实践力)科幻电影《侏罗纪公园》中的恐龙这种物种主要出现在地质历史上的哪个时代?距今约多少年?
提示:恐龙这种物种主要出现在中生代的侏罗纪和白垩纪,距今约2.52亿年~6
500万年。
问题2 (综合思维)恐龙早已灭绝了,我们人类是如何认识这种早期的爬行动物的?
提示:通过对地层和化石的研究,使我们人类获知了恐龙的基本信息以及其生活的古地理环境。
问题3 (人地协调观)在恐龙繁盛的时代,地球上主要以什么植物为主?对于我们目前的人类社会有何影响?
提示:中生代裸子植物极度繁盛,在陆地植物中占主要地位。中生代是主要的成煤期,因此可以说该时代茂密的植物为我们目前的人类社会发展提供了大量的化石能源。
1.生物演化
(1)演化规律
演化规律
举例
地球生物演化经历了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的过程
结构最简单的单细胞生物(细菌)→多细胞生物
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
动物: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在新生代最晚期出现了地球上最高级的生物——人类
(2)分布空间
分布规律
举例
生物演化经历了由海洋向陆地扩展的过程
生物:在几十亿年历史中,地球生物大都生活在海洋里,直到距今约4.4亿年前陆生裸蕨植物的出现,标志着生物开始向陆地扩展
动物:距今大约3亿多年前泥盆纪中晚期两栖动物的出现,标志着动物开始从海洋向陆地扩展
(3)生物进化
进化规律
举例
在生物演化过程中,伴随着一些生物的衰退和灭亡,是另一些生物的出现和兴盛
发生在距今大约6
500万年前以恐龙为代表的大型爬行动物的灭绝,迎来了哺乳动物大发展的时代
2.海陆变迁
3.构造运动
影响
举例
构造运动导致了海陆的变迁、地形的变化,对气候的变化、生物的演化以及一些矿产的形成也具有重要的影响
发生在中生代的构造运动导致了泛大陆的解体
发生在晚新生代的构造运动导致了青藏高原和喜马拉雅山的形成
4.矿产形成
影响
举例
伴随着构造运动、海陆变迁、生物演化和气候变化,地质历史上出现了多个重要成矿期
前寒武纪铁矿成矿期
古生代后期煤炭成矿期
中生代煤炭成矿期
2.读生物进化与环境演变示意图,完成(1)~(3)题。
甲           乙
(1)在①时期以前,地球表层的主要发展过程是(  )
A.物理演化
B.化学演化
C.大气演化
D.生物演化
(2)在生物进化过程中,揭开欣欣向荣的生物系统演化进程序幕的动物是(  )
A.原核生物
B.爬行动物
C.真核细胞生物
D.无脊椎动物
(3)动物由海洋向陆地发展的时期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B (2)D (3)C [第(1)题,在①时期以前,生命尚未出现,地球表层的发展主要是化学演化过程。第(2)题,在生物进化过程中,揭开欣欣向荣的生物系统演化进程序幕的是无脊椎动物的大量出现。第(3)题,动物由海洋向陆地发展的时期是古生代末期。]
综合思维:大陆漂移学说
大陆漂移假说是解释地壳运动和海陆分布、演变的学说。大陆彼此之间以及大陆相对于大洋盆地间的大规模水平运动,称为大陆漂移。大陆漂移说认为,地球上所有大陆在中生代以前曾经是统一的巨大陆块,称之为泛大陆或联合古陆,中生代开始分裂并漂移,逐渐达到现在的位置。
读大陆漂移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A表示大约________年前,D显示目前地球已经形成________________的格局。
(2)该图表示了________的过程,从图中可以看出,漂移过程中陆地由________到________。
(3)科学家发现地球的南极洲中蕴藏有大量的煤炭资源,而南极洲冰雪覆盖,不具备成煤条件。那南极洲为什么会有煤炭资源呢?
[解析] 大陆漂移假说认为,地球上原先只有一块叫泛大陆的庞大陆地,被叫作泛大洋的广袤海洋所包围,大约2亿年前,泛大陆开始分裂,碎块像浮在水上的冰块一样向外越漂越远,距今大约两三百万年前,形成现在七大洲、四大洋的基本面貌。第(1)题,A表示大约两亿年前,D显示目前地球已经形成七大洲、四大洋的格局。第(2)题,该图表示了大陆漂移的过程,从图中可以看出,漂移过程中陆地由泛大陆到七大洲。第(3)题,南极洲在很久以前并非位于现在的南极地区,可能在温带地区,地面有森林,后来森林被埋藏于地下,经过大陆漂移,到达现在的南极地区,形成煤炭资源。
[答案] (1)
2亿 七大洲、四大洋
(2)大陆漂移 泛大陆 七大洲
(3)南极洲在很久以前可能在温带地区,地面有森林,后来森林被埋藏于地下,经过大陆漂移,到了现在的南极地区,形成煤炭资源。
本题主要以大陆漂移为背景材料,考查地球历史上海陆的变迁及地理环境的演化,体现地理学科中对综合思维的培养要求。








1.在未受剧烈构造运动扰动的情况下,地层是按顺序分布,老岩层在下,新岩层在上,呈水平状态。2.岩层中保存下来的生物化石可以确定所在地层的顺序和年代。三叶虫生长于海洋,地层中含有三叶虫化石,说明该地层形成于海洋环境。3.原始地球起源于约46亿年以前的原始太阳星云,星云盘内物质经碰撞吸积,逐渐演化成原始地球。4.(1)地核、地幔、地壳形成:地球温度逐步降低,内部物质出现分异。密度大的物质渐渐聚集到地球的中心,形成地核;密度较小的物质向上集中,形成地幔和地壳。(2)大气圈:广泛发生的火山喷发,释放出水蒸气、二氧化碳等气体,构成了原始的大气圈。(3)水圈:随着地表温度下降,气态水发生凝结,通过降雨落到地面,形成由河流、湖泊和海洋等组成的水圈。(4)地球上生命大约从38.5亿年前开始,约5.4亿年前出现了“生命大爆发”,大约180万年前人类诞生。5.生物的演化表现为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从海洋到陆地,再到全球;从诞生、兴盛,到衰退和灭亡。6.最近一个泛大陆形成于中生代早期,青藏高原和喜马拉雅山形成于晚新生代。7.前寒武纪是铁矿成矿期,古生代后期、中生代是煤炭成矿期。
题组1 地球历史的记录
(2021·山东淄博实验中学高一上期中)读地质年代图,回答1~2题。
1.图中①②③④地质年代依次是(  )
A.古生代、中生代、前寒武纪、新生代
B.前寒武纪、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
C.古生代、前寒武纪、中生代、新生代
D.中生代、新生代、前寒武纪、古生代
2.出现在③地质年代的生物有(  )
①三叶虫 ②恐龙 ③蕨类植物 ④鸟类 ⑤原始鱼类
A.①③⑤
  
B.②④
C.①④⑤
D.②③⑤
1.B 2.B [第1题,图中①②③④地质年代依次是前寒武纪、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第2题,③地质年代为中生代,在中生代出现的生物有恐龙、鸟类等,B项正确。三叶虫、蕨类植物和原始鱼类都出现在古生代,A、C、D三项错误。]
题组2 地球形成与演化简史
1984年我国科学家在云南发现的寒武纪生物化石群,证明当时发生了以多细胞动物在海洋中大量出现并迅速发展为特征的“寒武纪生命大爆发”事件。据此完成3~5题。
3.根据地球历史划分,前寒武纪不包括(  )
A.冥古宙
B.太古宙
C.元古宙
D.显生宙
4.含有该生物化石群的地层所属的地质年代是(  )
A.前寒武纪
B.古生代早期
C.古生代晚期
D.中生代
5.该次生命大爆发时期地球表层出现了大量的(  )
A.单细胞生物
B.无脊椎动物
C.爬行动物
D.哺乳动物
3.D 4.B 5.B [第3题,前寒武纪指古生代寒武纪以前的时期,包括冥古宙、太古宙、元古宙。第4题,含有该生物化石群的地层是“寒武纪生命大爆发”事件的证据,应为寒武纪地层,其形成时期为古生代早期。第5题,寒武纪属于古生代早期,古生代早期是海洋无脊椎动物空前繁盛的时代。]
题组3 地球演化过程
(2021·济南高一上学期期末)2019年7月,加拿大阿尔伯塔省的矿工在当地矿区发现了完整的海王龙化石(下图),这种海洋爬行动物生活在7
000万年前,它与恐龙属于同一时代,曾经是海洋里的一代“霸主”。据此完成6~7题。
6.海王龙生存的地质年代是(  )
A.古生代
B.新生代
C.中生代
D.元古代
7.关于海王龙生存的地质年代,描述正确的是(  )
A.地球铁矿总储量的60%形成于该地质年代
B.被称为“海洋无脊椎动物时代”
C.是裸子植物繁盛的时代
D.发生了喜马拉雅运动
6.C 7.C [第6题,由材料可知,海王龙生活在距今7
000万年前,属于中生代(距今2.52亿年~距今6
600万年)。另外,由它与恐龙属于同一时代也可推出海王龙生存于中生代。故选C。第7题,海王龙生存于中生代,该时代裸子植物繁盛,C项正确。太古代是地质历史上形成铁矿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形成的铁矿占世界铁矿总储量的60%以上,A项错误;古生代早期是海洋无脊椎动物时代,B项错误;新生代发生了喜马拉雅运动,D项错误。]
(教师用书独具)
教材P12活动
提示:三叶虫生长于海洋,如果地层中含有三叶虫化石,则说明该地层形成时为海洋环境,后来由于地壳运动等海陆变迁,海洋变成陆地,于是陆地的岩石中出现了三叶虫化石。
教材P15活动
1.提示:表1?2?2 地球演化大事记
年代(百万年前)
大事件
1.8
人类诞生
65
恐龙灭绝
542
寒武纪生命大爆发
3
850
生命出现
4
150
海洋形成
4
570
地球形成
2.提示:大约46亿年以前,原始地球形成。此后,地球温度逐步降低,内部物质出现分异,形成地核、地幔和地壳。广泛发生的火山喷发,释放出水蒸气、二氧化碳等气体,形成原始的大气圈。随着地表温度下降,气态水发生凝结,约于41.5亿年前,形成海洋。38.5亿年前,原始生命出现。到大约距今5.42亿年前的寒武纪早期出现了“寒武纪生命大爆发”现象。在白垩纪末期,距今约6
500万年前恐龙灭绝。大约180万年前,人类诞生,地球开始了人类历史新纪元。
教材P16活动
1.提示:由地质年代表中不同生物出现的时间可知地球生物演化的规律:从时间上看具有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的过程;从空间分布来看具有从海洋向陆地扩展的过程。在生物演化过程中,伴随着一些生物的衰退和灭亡,出现了另一些生物的诞生和兴盛。
2.提示:蓝绿藻含有叶绿素,能够制造养分和独立繁殖,是地球上最早进行光合作用的生物,对地球表面从无氧环境到有氧环境起到了巨大作用。蓝绿藻的不断繁盛,使地球上的氧气逐渐增加,从而孕育出了一个有利于喜氧生物进化和繁盛的地球环境。
教材P17活动
1.提示:大西洋、印度洋面积扩大,太平洋面积缩小。
2.提示:非洲大陆、澳大利亚大陆、印度半岛位置北移。
PAGE
-
13
-(共62张PPT)
第三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
第一单元 从宇宙看地球
必备知识·自主预习储备
NO.1
传播速度


莫霍
古登堡
地壳
地幔
地核
软流层
地壳
上地幔
岩石
大气

生物
气体
保护伞
紫外线
水体
连续
但不规则
活跃
是地球表层生物
物质
能量
关键能力·情境探究达成
NO.2
探究点1
探究点2
地球内部圈层
地球的外部圈层
核心素养·案例对接研讨
NO.3
学习效果·随堂评估自测
NO.4
大气圈
连续而不规则的圈层
水圈
由软流层以上的地幔和地壳组成
生物圈
厚度较厚,由气体组成
岩石圈
是地球特有的,非常活跃
高考资源网Www.t高考源同你边的高专家1
高考资源网第一时润更新名校试题,30个省市区资源一网打尽!课件、案、学案、索材论文种类齐
点此进入
答案
探究点
深度/km
400
900
莫霍
900
地操
名石图
软流层
5150
6370
点此进入
解析答案
探究点2
地壳h分
内部圈层地慢面昊翟面
分界古登堡面
地核卩面
地球的圈
层结构
大气圈
外部圈层水圈
生物圈第三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
课程标准
素养目标
任务设定
运用示意图说明地球的圈层结构
1.根据地震波(横波和纵波)在地下传播速度的变化示意图,了解地球内部圈层的组成和划分依据,说明地球内部各圈层的主要特征。(综合思维)2.运用地球外部圈层结构示意图,认识地球的外部圈层,说明外部圈层的主要特点,并能指导实践活动。(地理实践力)3.运用圈层理论,说明各圈层之间的关系和变化过程,并能从人地关系的角度阐述地球各圈层和人类活动的关系。(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
1.地球内部圈层是如何划分的?各层有何特征?2.横波和纵波在地下传播的速度是如何变化的?3.岩石圈是如何构成的?4.地球的外部圈层由哪几部分构成?各圈层有何特点?5.地球外部圈层之间是如何相互联系的?
一、地球的内部圈层
1.划分依据:地震波传播速度的变化。
2.不连续界面及波速变化
代码
名称
波速
A波(横波)
B波(纵波)
C
莫霍面
传播速度都明显增加
D
古登堡面
完全消失
传播速度突然下降
3.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
C以上为地壳,C、D之间为地幔,D以内为地核(由E外核和F内核组成)。
[图表点拨] 1.教材第19页图1?3?2,该图展示出:
(1)地球内部圈层由地壳、地幔、地核构成。
(2)软流层以上的地幔顶部与地壳构成岩石圈。
(3)地壳是一个连续却不均匀的圈层,大陆部分较厚,大洋部分较薄。
(4)地核分为内核和外核,内核为固态,外核为液态。
2.教材第19页图1?3?3,该图展示出:
(1)地震波有纵波(P波)和横波(S波)之分,纵波传播速度快,横波传播速度慢。
(2)纵波和横波的传播速度在地下约33千米处,传播速度变快;在地下约2
900千米处,横波消失,纵波传播速度变慢。
(3)莫霍面是地壳和地幔的分界面;古登堡面是地幔和地核的分界面。
(4)在地幔上部存在一个软流层。
[特别提醒] 纵波能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传播速度较快;横波只能在固体中传播,传播速度较慢。所以当地震发生时,人们先感觉到上下颠簸,而后是左右摇晃。而在水中的人,因横波不能通过液体,只感觉到在纵波的作用下上下颠簸。
4.岩石圈的结构
岩石圈位于软流层以上,包括M地壳、N上地幔顶部,主要由岩石组成。
[特别提醒] 地壳≠岩石圈
地壳和上地幔的顶部(软流层以上)合起来称为岩石圈,平均厚度为100

110千米。地壳只是岩石圈的一个组成部分,厚度比岩石圈小。
 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地震发生时,陆地上的居民的感觉是先左右摇晃后上下颠簸。
(  )
2.各部分地壳的厚度都是17千米。
(  )
3.软流层属于岩石圈,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
(  )
4.岩石圈属于地球外部圈层。
(  )
提示:1.× 由于纵波的传播速度快于横波的传播速度,所以地震发生时,陆地上的居民的感觉是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晃。
2.× 地壳的平均厚度约17千米,大陆部分较厚,大洋部分较薄。
3.× 岩石圈是指软流层以上的上地幔顶部与地壳,软流层是岩石圈的下界,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
4.× 地球外部圈层是指地球固体表面以上的各个圈层。岩石圈属于地球内部圈层。
二、地球的外部圈层
1.地球的外部圈层包括A大气圈、B水圈和C生物圈。
2.圈层划分
圈层
概念
对地球的影响
大气圈
环绕地球外部的气体圈层
是地球生命的保护伞,避免了大多数流星体对地球的撞击,削弱了紫外线对地球生物的影响
水圈
地球表层各种水体组成的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
使地球成为“蓝色星球”
生物圈
广义:地球表层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
是地球特有的圈层,也是非常活跃的圈层
狭义:是地球表层生物的总和
[图表点拨] 教材第20页图1?3?4,该图展示出:
(1)地球的外部圈层由大气圈、水圈、生物圈构成。
(2)外部各圈层之间没有明确的界线。
[特别提醒] 水圈是一个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
(1)水圈由各种水体组成,并通过水的固、液、气三态的变化,使各种水体可以相互转化,构成一个连续的圈层。
(2)由于水的三态变化,地球上的各种水体可以相互转化,通过水循环构成一个动态的圈层。
(3)各种水体在数量上和空间分布上存在着很大差异,水是流体,没有规则的形态,因而水圈是一个不规则的圈层。
3.圈层联系: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和岩石圈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渗透,不断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形成了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表层环境。
 将地球圈层与对应特征连线。
 地球内部圈层
电影《地心游记》是根据凡尔纳的小说《地心游记》改编的。影片讲述的是德国科学家里登布洛克受前人的一封密码信的影响,带着其侄儿和向导,进行了一次穿越地心的探险旅行。他们从冰岛的一座火山口下去,沿途克服了缺水、迷路、暴风雨等艰难险阻,终于从西西里岛的一座火山回到了地面。
问题1 (地理实践力)里登布洛克等人穿越地心的旅行过程中,要经历哪些地球内部圈层?地球内部各圈层的特点相同吗?
提示:要经历地壳、地幔、地核。其特点各不相同。
问题2 (地理实践力)有人用“半熟的鸡蛋”形象地比喻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你认为合理吗?
提示:合理。用“半熟的鸡蛋”来比喻地球的内部圈层,则蛋壳为地壳;蛋白为地幔,由于半熟,所以有些蛋白浆代表软流层中的岩浆;蛋黄为地核。
1.地球内部圈层结构划分及特征
以莫霍面和古登堡面为界,可以将地球内部划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圈层,具体如下所示。
圈层名称
图示
地震波速度的变化
主要物质
主要特征
地壳
地震波的传播速度比较均匀
岩石(硅铝层、硅镁层)
厚度不均(陆地地壳较厚,平均约为33
km;大洋地壳较薄,平均约为6
km),平均厚度约为17
km
地幔
上地幔
纵波和横波的传播速度明显加快
含铁、镁的硅酸盐类矿物
固态,上部存在一个软流层,该软流层一般被认为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
下地幔
固态,温度较高,压力和密度较大
地核
外核
纵波波速突然下降,横波消失
以铁、镍为主
在高温和高压下呈液态或熔融状态
内核
固态,温度很高,压力和密度很大
2.地壳与岩石圈的区别与联系
项目
厚度
范围
联系
地壳
平均约17
km
地表至莫霍面
岩石圈不仅包含地壳,而且还包含上地幔顶部的固体岩石(软流层以上部分)
岩石圈
约80
km
地表至软流层之上
1.读地球内部圈层局部示意图,完成(1)~(2)题。
(1)图中正确表示岩石圈的数字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关于图中①②③之间的关系,表示正确的是(  )
甲    乙     丙    丁
A.甲 
B.乙
C.丙   
D.丁
(1)C (2)D [第(1)题,岩石圈包括地壳和软流层以上的上地幔顶部。根据图示,①为地壳,②为地幔,③为岩石圈。第(2)题,题图中①和②没有交集,②和③有交集,③包括①,故D项符合。]
 地球的外部圈层
自2019年9月以来,澳大利亚林火肆虐,波及昆士兰州、新南威尔士州、维多利亚州、南澳大利亚州、西澳大利亚州和塔斯马尼亚州等地,至2020年2月1日,澳大利亚林火导致30余人遇难,上千座房屋被毁,估计有10亿头动物死亡。本次火灾对人类健康、基建和野生生物造成了重大影响。
问题1 (区域认知)图中景观体现出了地球的哪些圈层?构成该景观的主体要素属于哪个圈层?
提示:图中涉及的圈层有大气圈、生物圈、岩石圈。该景观的主体要素是森林,属于生物圈。
问题2 (综合思维)此次澳大利亚林火对大气圈产生了何种不利影响?
提示:向大气圈中释放了大量的污染性气体与烟尘,造成了严重的大气污染。
问题3 (区域认知)在地球表层附近,地球各个圈层分布有什么特点?
提示:各个圈层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渗透。
1.地球的外部圈层
圈层
概念
特点与作用
大气圈
环绕地球外部的气体圈层
(1)主要成分是氮气和氧气。(2)地球生命的保护伞:①避免了大多数流星体对地球的撞击;②削弱了紫外线对地球生物的影响
水圈
由地球表层各种水体组成的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
地球表面覆盖着大量的液态水,使地球成为“蓝色星球”,这是地球与太阳系中其他行星的主要区别之一
生物圈
地球表层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
(1)占据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上部。核心部分是地面以上100
m到水面以下200
m(2)地球特有的圈层,也是非常活跃的圈层
2.生物圈对地球其他圈层的作用
对大气圈的影响
绿色植物能降低大气层中的二氧化碳浓度,调节气温
对水圈的影响
生物影响一些元素在水中的迁移和沉淀过程;生物体中的水通过被吸收和排出以及在生命系统内部的运动参与水圈的循环
对岩石圈的影响
生物风化作用和生物成矿作用
2.地球的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生物圈,这些圈层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结合地球圈层构造示意图,回答(1)~(2)题。
(1)图中所示的圈层A、B、C分别是(  )
A.水圈、生物圈、岩石圈
B.生物圈、岩石圈、水圈
C.岩石圈、水圈、生物圈
D.生物圈、水圈、岩石圈
(2)B圈层是一个(  )
A.不连续但规则的圈层
B.连续、不规则的圈层
C.连续且规则的圈层
D.不连续、不规则的圈层
(1)D (2)B [第(1)题,地球外部圈层可分为大气圈、生物圈、水圈,其中生物圈占据大气圈底部、水圈全部和岩石圈上部,即生物圈不单独占有空间。结合图中A、B、C及大气圈的位置可判断出A为生物圈,B为水圈,C为岩石圈。第(2)题,水圈的水处于不间断的循环运动之中,是由地球表层水体构成的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
地理实践力:地震波与矿产资源开发
当地震发生时,地下岩石受到强烈的冲击,产生弹性震动,并以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这种弹性波叫作地震波。地震波有纵波(P波)和横波(S波)之分,具体如下表所示:
类型
传播速度
特点
能通过的介质
地物表现
共性
横波(S波)
较慢
传播方向与振动方向垂直
固体
左右摇晃
传播速度都随着所通过物质性质的变化而变化
纵波(P波)
较快
传播方向与振动方向一致
固体、液体和气体
上下颠簸
人们通过研究地震波在地下岩石中的传播规律,来确定被研究地层的岩性及油气资源状况,从而为矿产资源和油气资源开发提供决策支持。
地质学家常利用地震波来寻找海底油气矿藏。下列四幅地震波示意图中,表示海底储有石油的是(  )
A       B
C       D
A [石油是液体,横波不能通过,纵波通过时波速也会突然下降。A项正确。]
本题通过利用地震波寻找海底油气矿藏考查了地震波的特点,体现了地理学科的地理实践力。








1.地球以莫霍面和古登堡面为界,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圈层。地壳厚度不均,平均厚度约为17
km;地幔上部存在一个软流层,为岩浆发源地;地核分为内核和外核,内部为高温、高压状态。2.地震波分为纵波和横波,在地壳中传播速度比较均匀,在地幔中,纵波和横波传播速度明显加快;在地核中,纵波传播速度突然下降,横波消失。3.岩石圈包括全部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由坚硬的岩石组成。4.地球的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大气圈是地球生命的保护伞,水圈是一个不规则的连续圈层,生物圈是地球特有的圈层,十分活跃。5.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和岩石圈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渗透,不断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形成了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表层环境。
题组1 地球的内部圈层
读地球内部圈层结构图,完成1~2题。
1.从火山口喷发出的炽热岩浆,一般来源于(  )
A.①圈层  
B.②圈层
C.③圈层
D.④圈层
2.下列关于地球圈层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①圈层海洋部分的厚度较陆地部分大
B.②圈层横波不能通过
C.③圈层最可能为液态
D.④圈层的温度较低,压力和密度较小
1.B 2.C [第1题,一般认为岩浆来源于上地幔顶部的软流层,图中②圈层为地幔,故选B项。第2题,①圈层为地壳,大陆部分厚度比海洋部分大;②圈层为地幔,其物质以固态为主,横波可以通过;③圈层为外核,横波不能通过,可能为液态;④圈层为内核,温度很高,压力和密度很大。故选C项。]
据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北京时间2020年4月18日5时35分,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石渠县发生3.1级地震,震源深度20千米。据此完成3~4题。
3.本次地震的震源深度为20千米,则震源位于(  )
A.地壳
B.上地幔
C.下地幔
D.地核
4.理论上,本次地震震中的人们会感觉到(  )
A.只有左右晃动,没有上下颠簸
B.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晃动
C.只有上下颠簸,没有左右晃动
D.先左右晃动,后上下颠簸
3.A 4.B [第3题,本次地震的震源深度为20千米,大陆地壳平均厚度为39~41千米,因此震源位于地壳。第4题,本次地震震中位于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石渠县,是在陆地上,因此地震波的纵波和横波都能到达地表,由于纵波的传播速度比横波快,因此当地的人们会感觉到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晃动。]
题组2 地球的外部圈层
下图为地球圈层间的物质交换示意图,图中序号①②③④代表地球四大圈层。读图,完成5~6题。
5.图中圈层(  )
A.①为生物圈
B.②为岩石圈
C.③为大气圈
D.④为水圈
6.图中①圈层是(  )
A.一个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
B.地球生命的保护伞
C.地球上所有生物的总称
D.厚度最大的外部圈层
5.B 6.A [第5题,根据图中各圈层之间的关系和各要素之间的联系,我们可以看出①为水圈(有蒸发功能),②为岩石圈(有提供养分功能),③为生物圈(有供氧功能),④为大气圈(有降水功能)。B正确。第6题,由上题可知,图中①圈层是水圈,是一个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A正确。大气圈是地球生命的保护伞,B错误。地球上所有生物的总称是生物圈,C错误。厚度最大的外部圈层是大气圈,D错误。]
(教师用书独具)
教材P20活动
提示:图片中包含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和生物圈。其中大气圈的代表性地物有空气、蓝天、白云等;水圈的代表性地物有湖泊、地下水等;岩石圈的代表性地物是岩石;生物圈的代表性地物有青草、牛羊、放牧牛羊的人等。
联系:大气圈为生物的呼吸作用提供氧气,为植物的光合作用提供CO2,岩石圈为植物生长提供了N、P、K等矿物养分,水圈提供了水分,而生物圈则为大气圈提供了O2和CO2,大气圈的雨雪等为水圈和岩石圈提供了水分。四大圈层,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渗透,不断地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形成了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
PAGE
-
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