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美版 小学美术 全册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美版 小学美术 全册 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78.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美版
科目 美术
更新时间 2021-06-12 15:25: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二年级美术下册全册教案
教材分析
本版教材体现了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引导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学习美术欣赏和评述的方法,丰富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了解基本美术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方法,使学生获得终生必备的美术学科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美化环境与生活。在美术学习过程中,激发创造精神,发展美术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
教材以阶段标准和学生身心发展水平为参考,以利于学生学习作为思考的基点,以设疑、提示、选择、资料提供、方法指导、讨论和解释等方式,展示学习过程。在内容组织上,充分考虑其综合性,将课程内容有机而巧妙地融入每个课题或学习单元。注重教材的趣味性和知识性。引导学生传承祖国传统文化,接纳世界多元文化,在多元文化观念的基础上建立多元艺术观念,丰富视觉样式,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选择空间,让他们找到自己所喜欢的视觉样式,体验更加多样的文化情趣,满足自己的认知和情感上的需要,充实自己审美需求
教材在编排体系上改变了传统学科知识门类划分课业的形式,淡化了美术门类,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角度出发,拓宽了美术的文化背景,增加了工艺设计的比例。力求向学生提供美术学习的方法,展示丰富的具有审美价值的图像世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欣赏水平。既考虑到知识体系的建构又突出了审美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是引导学生认识发展、生活学习、人格构建的一种范例,是教师和学生沟通的桥梁。
本教材的注重学生审美感受和视觉经验的培养,强调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协调发展,以“接近社会、贴近学生、学以致用”为原则,将学习活动划分为“欣赏”与“创作”两大学习方式;内容涵盖“造型?表现”、“设计?应用”、“品味?评述”和“综合?探索”四大学习领域;本教材采用统一的单元结构,每册分成“时代新貌”、“校园生活”、“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创造天地”、“艺术瑰宝”六个单元。其中重点突出“欣赏?评述”及“设计?应用”两个学习领域,“造型?表现”从第一学段到第三学段为递减趋势,“设计?应用”从第一学段到第三学段为递增趋势。“欣赏?评述”有专题欣赏,但大多随堂教学,因而均分配在各课之中。
本册共19课其中(1、2、3、4、8、9、12、16、17)课属于“造型.表现”( 5、6、7、10、15、)属“设计.应用”(11、18)造型.评述(13、14、19)属“综合探索”。
每个单元在课题的教学目标上都努力明确体现三维目标的培养;以问题为纽带,体现多样的研究问题提出方式;突出学生在自主互动的学习过程中的感受与实践,并增设了课后思考拓展的问题;采用以提示为指导的启发式教法;学习建议分层次,教材设计具有多元选择性和可操作性,以适应具体教学情境中教师和学生的需要;自评和互评相结合,使评价真正发挥促进学生发展的作用;版式设计特色鲜明,努力使版式设计成为一种隐性的教学内容,让学生从美观、大方的版式设计中得到美的熏陶。
《添画》教案
教材来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民美术教育出版社2001版
教学内容来源:小学二年级美术(下册)
教学主体:添画
课 时:2课时
授课对象:二年级学生
设 计 者:
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
本课是“造型 ? 表现”领域的一个内容。尝试不同工具,用纸以及容易找到的各种媒材,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大胆、自由地表现所见、所闻所想,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
2、教材分析
本课教材共分为二个版面。为学生提供了范例和制作方法。引导学生通过仔细观察风景图片,感受大自然的美,从而引发联系,并利用剪贴与画相结合的方法,创造性的表现出自己的感受和创意,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
3、学情分析
二年级学生有一定的观察分析概况表现能力,并有一定的创作形式和动手制作的方法。
教学目标
1.了解添画的基本方法,掌握如何使图片内容与添加内容统一的相关知识。
2.利用图片情境添加适当内容,采用剪、画、贴的方法进行装饰和添加。
重点与难点
重点:根据图片情境添加内容,学习简单的添画方法。
难点:使内容与环境尽可能统一。
评价任务
能说出添画的方法。检测学习目标1。
能做出一张添画作品。检测学习目标2。
教学过程
一、组织学生欣赏图片。
1.分小组交流。
介绍、分析、欣赏图片内容。
2.教师讲解,出示课题——添画
3.出示图片,组织同学分析画面情境,讨论问题:
(1)如果以这幅画为背景添画,你认为可以添加什么内容?说一说理由。
(2)你认为根据画面情境添画,应该注意什么?
播放教学课件,根据图片内容选择适当内容进行添加。
看教材第2页、第3页,分析书中作品:
(1)你喜欢哪一幅作品?为什么?
(2)说一说制作方法。
组织师生共同演示:在前一张展示图片中完成添画内容。
二、提作业要求:
1.根据你自己选的图片内容进行添画练习,注意图片情境与添画内容的统一。
学生完成作业
2. 教师辅导要点:
(1)能否巧妙利用图片。
(2)图片内容与添加内容是否统一。
(3)添画构图是否美观。
(4)注意近太远小的关系。
三、展示讲评作业
组织展示、讲评作业。
布置、展示作品。
自评,组内讲评,班内讲评相结合。
四、小结
通过本课教学你学到了什么?
还有什么问题需要解决?
板书设计
添画
添画步骤与方法:
1.画
2.剪
3.摆放
4.粘贴
课后反思
《吃虫草》教案
教材来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民美术教育出版社2001版
教学内容来源:小学二年级美术(下册)
教学主体:吃虫草
课 时:2课时
授课对象:二年级学生
设 计 者:
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
本课是“造型 ? 表现”学习领域。尝试不同工具,用纸以及容易找到的各种媒材,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大胆、自由地表现所见、所闻所想,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
2、教材分析
本课是“造型 ? 表现”学习领域。学生通过观察吃虫草的图片,了解吃虫草的外形特征、色彩特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感受自然界的美妙。让学生运用学过的知识,独立完成作业。启发学生想象力与创新表现能力。
3、学情分析
二年级学生有一定的观察、表现能力,并有一定的创作形式和动手制作的方法。个别学生懂得合作完成作业。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吃虫草的图片,了解吃虫草的外形特征、色彩特点。
2.运用学过的知识,独立完成一副作品。
重点与难点
重点:了解吃虫草的知识,能用所学的方法来表现吃虫的情景。
难点:吃虫草的特点和画面主体物与底色的处理。
评价任务
1.能说出吃虫草的外形特征、色彩特点。检测学习目标1。
2.能独立完成一张作品。检测学习目标2。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大自然中的动物、昆虫和植物最多了,你知道哪些虫子喜欢吃植物?
2.吃植物的虫子很多,但有些植物能把虫子吃掉,你相信吗?
3.你知道有哪些植物呢?(学生知识介绍)
二、新授
1.展示吃虫草图片:
(1)瓶子草
(2)捕蝇菜
(3)猪笼草
(4)茅膏菜
你们知道这些草是怎么吃虫的呢?
(学生根据画面想象描述)
2.课件介绍一种植物吃虫的过程。(语言文字)
3.通过几个画面播放吃虫草吃虫的经过。
4.吃虫草们有各种捕虫的本领,有的靠香味,有的靠圈套,有的靠色彩……如果你是吃虫草,你会用什么办法吸引虫子,来把它吃掉呢?
5.每小组商量讨论,然后上来表演。
(你们表演的是什么草?谁做什么?谁做什么?)
三、欣赏
1.刚才,我们了解了很多吃虫草的知识,对吃虫草有了许多认识,但谁多没见过。不过我们可以充分发挥想象。一些小朋友,就通过想象,把吃虫草吃虫的情景画了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
2.出示学生作品:
(1)讨论、研究是用什么方法,什么材料来做的?

剪贴
泥塑
(2)师指其中一幅:猜猜它是怎么吃虫的?(学生可走上前边指边讲)
四、学生作业,展评
1.小组讨论:
(1)给你们想象的吃虫草起个怎样的名字?
(2)用什么材料制作?
(3)说说它是怎样吃虫的?
2.学生合作创作,师巡视辅导。
3.作品展示,介绍,相互提出改进意见,取长补短。
板书设计
吃虫草
外形特点
颜色特点
课后反思:
《认识身边的树》教案
教材来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民美术教育出版社2001版
教学内容来源:小学二年级美术(下册)
教学主体:认识身边的树
课 时:2课时
授课对象:二年级学生
设 计 者:
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
本课是“造型 ? 表现”学习领域。尝试不同工具,用纸以及容易找到的各种媒材,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大胆、自由地表现所见、所闻所想,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
2、教材分析
本课是“造型 ? 表现”学习领域。游戏是学生认识世界的途径,它符合小学生心智发展规律。线条是最简单且学生最喜欢、最得心应手的绘画语言,可以表现出学生丰富的内心世界,符合学生的心智和年龄。根据随意变化产生的形状,进行填色和添画各种抽象或具象的形象,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3、学情分析
二年级学生有一定的观察、表现能力。游戏是学生认识世界的途径,它符合小学生心智发展规律。线条是最简单且学生最喜欢、最得心应手的绘画语言,可以表现出学生丰富的内心世界,符合学生的心智和年龄。学生非常喜欢。
教学目标
1.了解树的基本结构特征、不同种类树的外形特点。
2.观察分析树的外形及线条纹理的丰富变化,运用不同的线进行表现。
重点与难点
重点:了解树的不同种类、特征、以及树与人类的关系,并尝试用绘画的形式大胆的表现自己喜欢的树。
难点:通过树的外形特征来表现不同的树。(鼓励学生表现自己想象中的树)
评价任务
1. 能说出不同树的结构特征和外形特征。检测学习目标1。
2. 能独立完成一张作品。检测学习目标2。
教学过程
一、树的观察与了解——注重师生课前资料的收集
教学设计
1.了解树的种类、特征、以及树与人类的关系等。
2.填写树的调查卡:
名称
特点
种类
作用
教学意图:通过课前的观察、了解认识身边的树,从而培养学生从身边熟悉的事物入手进行观察习惯的培养,以及培养学生收集信息、整理信息的能力。
二、树的探讨与研究——注重课堂资源的共享
1.过课前的观察、了解、收集,师生共同汇报。
2.师生提供展示的平台,如黑板、实物投影、幻灯等……
教学意图:树是人类的朋友,通过介绍形形色色的树,使学生体会到大自然的魅力,以及使学生认识到树以其特有的功能保护和改善着我们的环境……课堂上,师生通过各种方式的汇报展示,真正达到了资源共享的目的,极大的丰富了学生的知识以及视觉形象,为下一步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三、树的欣赏与探索——注重生生间的相互学习
1.欣赏大师笔下的树,了解大师表现树的方法。
2.欣赏学生笔下的树,了解同龄人表现树的方法。
教学意图:多幅大师作品的欣赏,开阔了学生的眼界;欣赏到同龄人笔下的作品,消除了学生茫然的心理,产生了我一定能行的自信心。
四、树的表现与创作——注重培养学生的表现方法
1.每人画一幅自己熟悉的喜欢的树,也可以表现自己心中想象的树。
2.想一想,说一说自己想用什么方法表现?
3.表现创作自己喜欢的树。
教学意图:由于每一个学生对树的感觉不同,有的学生会刻意表现粗糙的树干,有的喜欢概括它的挺拔伟岸的身姿,有的更喜欢它丰满婆娑的叶子……只要学生表现出树的生机勃勃的可爱形态,都是成功的。
五、树的展示与评述——注重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1.给我们美丽的树林起个名字。
2.介绍自己的树的名称,特点。
3.相互欣赏评价他人的作品。
教学意图:面对全体学生共同创作的树林,他们是多么的兴奋,同时感受到集体力量的强大!讲自己的作品向他人进行介绍,并能得到赞赏和认可,更是孩子们的心愿。作品的交流,不仅能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和语言的表达能力,还能享受成功的快乐。
六、树的拓展与升华——注重自主探究学习意识培养
1.欣赏世界上奇妙的树。
2.提供树的网址、书目。
3.填写对树的认识的收获卡:
我又认识了什么树
树与人类的关系还有
板书设计
认识身边的树
观察树的外形特征
树皮的纹理特征
课后反思
《绘画游戏》教案
教材来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民美术教育出版社2001版
教学内容来源:小学二年级美术(下册)
教学主体:绘画游戏
课 时:2课时
授课对象:二年级学生
设 计 者:
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
本课是“造型 ? 表现”学习领域。尝试不同工具,用纸以及容易找到的各种媒材,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大胆、自由地表现所见、所闻所想,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
2、教材分析
本课是“造型 ? 表现”学习领域。植物世界既神奇又美丽,蕴含着丰富的自然科学知识。形态各异、千姿百态的植物形象,容易吸引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且是学生乐于表现的内容。以次引导学生发现大自然的神奇与美丽,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设计本课的目的是让学生在游戏中了解线的变化,根据线随意变化产生的形状进行想象设计,添画上各种具象或抽象的形象。通过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充分发挥想象力,培养创新精神。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体验学习美术的乐趣,尝试新的绘画方法。
3、学情分析
二年级学生有一定的观察、表现能力。学生对于树的认识既熟悉又陌生,首先学生具备一些有关树的种类、生长特点方面的自然科学知识,能够理解“为什么树是人类的好朋友”。
教学目标
1.了解本课绘画游戏的基本方法。
2.会利用随意线条形成的图形,想象添加形象,完成一幅有趣的画。
重点与难点
重点:学习利用随意线条形成的图形,想象组织出具象或抽象的画面。
难点:巧妙的利用随意形表现出画面的美感。
评价任务
1. 能说出绘画游戏的基本方法。检测学习目标1。
2. 能独立完成一张作品。检测学习目标2。
教学过程
设计一
教学提示学生准备上课,集中注意力,整理好学习用具。整理用具,准备上课。调动学生情绪,做好上课准备。
(一)讲授新课
(1)画线游戏。
规则:请你在一张纸上随意画一条线,要连贯画满画面。(可以闭上眼睛画。)学生按要求画,完成一张画满线条的作业。游戏引入新课,引起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习主动性。
(2)请你看看这幅画好看吗?说说理由。学生活动,相互观看、分析。
(3)教师利用学生作业演示。(实物投影)
利用学生画面上的图形添加具象和抽象形象。观察了解绘画方法。
(4)想象练习
利用实物投影仪放映学生作品中的某一个形状,将形状上下左右翻转让学生联想像什么。学生讨论后,充分发言,大胆想象。
根据这个形象添画,交流展示。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引导学生大胆发挥想象。
(5)看书讨论:
①欣赏米罗的作品(色彩、线条、构图)都表现了什么?
②线的排列,哪张疏密关系处理得好?
③你认为画面哪一部分添加得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形状巧妙?学生分组讨论:
分别讨论三个问题,组内进行交流。
小组代表进行典型发言,其他成员补充。通过讨论交流,了解画家作品内容以及与本课的联系。
了解绘画中的疏密关系。
掌握联想的基本方法。
培养自主学习精神。
(二)学生完成作业
(1)作业要求:
①在一张图画纸上随意画线,最好一笔画完,注意疏密关系。
②利用自己画好的或与别人交换的图形,联想进行添画,注意巧妙利用随意形。
(2)教师辅导要点:
①随意形的疏密关系。
②添加内容是否生动。
③调整画面的整体感觉。分析作业要求,准备作业用具,选择作业形式。
学生完成作业,在完成作业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明确作业要求。
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
(三)讲评展示
作业学生自评、互评结合。
按照作业要求评价作业。
分析创新表现内容。评价、展示作品活动。
小结通过本课学习你学到了什么?学生发言。巩固知识,总结学习方法。
设计二
一、教学
(1)集中注意力,准备上课。整理学习用具。
(2)复习旧知识。
画画各种各样的线:直线、曲线、折线、交叉线……练习各种各样的线。运用学过的知识。
(一)讲授新课
(1)欣赏米罗的作品。
线条分析——作品的表现方法。轻松活泼的线条。
利用随意形进行联想添加。欣赏作品,感受作品的美感,提高审美品位。
(2)播放教学课件。
随意线——形成图形——利用图形展开联想——添画形象。观看教学课件。了解作业步骤过程。
(3)讨论书中学生作品是怎样完成的?学生讨论。
分析作业方法和步骤,了解随意形的巧妙运用以及疏密变化。自学作业方法,了解作业重点内容。
(4)绘画游戏。两人为一组,各用一张图画纸,随意画线布满画面,然后交换使用。
利用他人画的随意形,添画形象。熟悉步骤,掌握基本方法。
(二)学生完成作业。采用合作学习方式完成作业。
四人为合作小组,共同完成一幅作品。小组分工,明确各自的任务,合作、配合、自选用具完成作业。
步骤:
①集体用线随意画,自然形成各种形状。
②各自从不同的角度观看,联想形象。
③将联想的形象添画完整。培养合作能力,学习与人合作、配合的方法。
(三)展示讲评
作品将每个小组的作品展示出来,小组之间进行讲评。展示、观看作品,参与讲评。相互之间促进提高,感受小组合作的乐趣。
二、解决重点与难点的要点
1.利用随意线条形成的图形,想象添加具象或抽象的形象。
2.解决的要点是调动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大胆联想,大胆表现。控制随意线条的疏密变化,在转动形的上下左右变化中产生联想,添画形象。
3.巧妙地利用随意形,添加生动有趣的形象。通过大量的欣赏作品分析、讨论解决。
学习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4.教学中学生可能出现随意形过密的现象,教师要合理辅导,让学生了解疏密变化产生的美感。在添加形象过程中可能出现添加东西过多、零乱的现象,教师带领学生通过对比分析解决。
三、教学评价
(一)教学评价方法
采用自评、互评、教师评的综合评价方法。
(二)教学评价点
1.是否积极参与绘画游戏。
2.能否大胆并有想象力地完成作业。
板书设计
绘画游戏
联系游戏
趣味添画
课后反思
《纸盒变家具》教案
教材来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民美术教育出版社2001版
教学内容来源:小学二年级美术(下册)
教学主体:纸盒变家具
课 时:2课时
授课对象:二年级学生
设 计 者:
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
本课是“设计? 应用”学习领域。观察身边的用品,初步了解形状与用途的关系。用身边容易找到的各种媒材,进行简单的组合和装饰,体验设计和制作的乐趣。
2、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设计? 应用”领域。通过对生活中商品包装纸盒的再利用、再创造, 运用加、减法及适当地美化装饰,变纸盒为家具,使学生的个性及创新精神得到发展。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日常生活中的家具千姿百态,款式多样,造型各异,通过本课的学习,促使学生 进一步关注生活,关注设计的功能目的。本课教材共两页,展示了大量用纸盒制 作的家具作品,另有纸盒变沙发的示意图。 将两个读书的小朋友安排在一张用纸盒制作的两用单人床上,更活跃了版面,增添了童趣。教材右下角的两把现代设计座椅,提示师生可以查找资料,用作参考 和欣赏。
3、学情分析
废物利用的手工制作形式,学生并不陌生,在观察、思考、分析与交流的过程中,使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初步接触和了解“变废为宝”的设计思想并不难。在运用设计和工艺的基本知识和方法进行变家具的活动中,有些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还不强,动手操作的机会相对也比较少。因此,教师的引导小组合作是非常重要的。?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思考、分析与交流,会说出?“变废为宝”的设计思想。
2.我通过观察家具,会说出家具的外形特点,并会利用纸盒的形状,运用合理的方法,制作家具。
重点与难点
重点:打开了我的思路和创作欲望,能从纸盒的造型中层开联想,动手设计和制作家具作品。
难点:我的家具作品要新颖、美观,造型多样。
评价任务
1. 能说出用废旧纸盒制作家具的基本方法。检测学习目标1。
2. 能够独立完成一件家具。检测学习目标2。
教学过程
一、魔术导入:?
老师用变魔术的游戏方法,使一个小纸盒变成沙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板书《纸盒变家具》。?
二、研究家具的特点:??
(1)介绍一下自己家中的家具。(从实践入手,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欣赏几具款式新颖,功能多样,造型各异,色彩鲜亮的家具。(为创作家具的类型做铺垫。)?
三、研究用纸盒制作家具的方法。?(每组发几件学生制作好的作品)
?1.欣赏老师的示范作品,分析制作方法。(让学生自己探索纸盒变家具的制作方法)?
(1)全班展示老师的部分示范作品。?
(2)小组合作研究老师的示范作品的制作方法。?
(3)全班交流观察结果。?
引导学生说怎么做出来的按照“首先---然后---最后---”的顺序。?师生总结制作方法。板书制作方法:折、剪、装饰粘贴、挖、刻、插、组合。?
2.老师示范演示制作一件作品,讲清要领?:??
(1)老师随便拿出纸盒,让学生说可以制作什么家具?(考察学生会不会巧妙地利用形状创作。)?
(2)老师示范做一个床,讲清步骤,学生也参与设计。(学生虽然有丰富的想象力,但是动手操作能力上,还是有些欠缺,对于有难度的作品,为学生的创作提供技术指导,降低他们在操作上的难度。)?
3.欣赏作品,为创作提供范例。(打开学生的创作思路)
四、分小组研究创作?
1.说出你的创意?
现在8人一小组,先选一名小组长。把你们收集的纸盒放在一起,看看你们小组带的纸盒适合制作什么家具呢?哪个小组说说,你准备做什么家具,怎么分工??
2.小组合作要求:?
(1)请各小组制作一组感兴趣的,漂亮的家具,动作迅速。
(2)小组合作完成,分工明确,人人参与。?
(3)讲究卫生,安全地使用剪刀。
(4)评选最佳合作小组,制作精美奖,最有创意的设计师。?(使学生明确合作的目标和要求,课前考虑学生独立使用剪刀的机会少,制作前提醒学生安全的使用剪刀。制作过程中可能会产生一些纸屑,所以合作要求中强调讲究卫生。从而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安全意识。第四个要求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和积极性。)?
3.教师巡视辅导:?
(1)指导学生正确使用刀、剪等工具。(注意安全)?
板书设计
纸盒变家具

设计

课后反思
《节节虫》教案
教材来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民美术教育出版社2001版
教学内容来源:小学二年级美术(下册)
教学主体:节节虫
课 时:2课时
授课对象:二年级学生
设 计 者:
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
本课是“设计? 应用”学习领域。观察身边的用品,初步了解形状与用途的关系。用身边容易找到的各种媒材,进行简单的组合和装饰,体验设计和制作的乐趣。
2、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设计? 应用”领域。通过对生活中商品包装纸盒的再利用、再创造, 运用加、减法及适当地美化装饰,变纸盒为节节虫,使学生的个性及创新精神得到发展。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日常生活中的家具千姿百态,款式多样,造型各异,通过本课的学习,促使学生 进一步关注生活,关注设计的功能目的。
3、学情分析
废物利用的手工制作形式,学生并不陌生,在观察、思考、分析与交流的过程中,使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初步接触和了解“变废为宝”的设计思想并不难。在运用设计和工艺的基本知识和方法进行变家具的活动中,有些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还不强,动手操作的机会相对也比较少。因此,教师的引导小组合作是非常重要的。?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思考、能说出节节虫的结构特点。
2.会利用身边的材料和废旧物制作节节虫。
重点与难点
重点:了解有关节肢动物的知识,学会利用生活中的废旧物制作节节虫。
难点:创新使用材料,制作方法精细。
评价任务
1. 能说出节节虫的结构特点。检测学习目标1。
2. 能够利用身边的材料和废旧物制作节节虫。检测学习目标2。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组织学生看书回答问题
出示课题——节节虫。
(1)书中作品为什么叫节节虫?
(2)自然界中有哪些昆虫类似书中的节节虫?
1.看相关资料 教学课件、昆虫图片、昆虫标本等。
讨论内容:
(1)结合资料谈谈节节虫的制作要点:有几部分组成?有什么特点?
(2)你知道生活中有哪些废旧物可以用来制作节节虫吗?
2.组织学生欣赏作品
(1)作品利用什么材料制作的?
(2)哪些地方有创新砉现?
三、提作业要求
利用废旧材料设计和制作一个富有想像力的节节虫。
采取合作或个人完成的形式。
四、完成作业
教师辅导要点:设计构思新颖;灵活巧妙使用材料;制作精美细致。
五、展示作业评价
组织展示作品、参观作品,讲评作品。
板书设计
节节虫
材料收集
设计
制作
课后反思
《吊饰》教案
教材来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民美术教育出版社2001版
教学内容来源:小学二年级美术(下册)
教学主体:吊饰
课 时:2课时
授课对象:二年级学生
设 计 者:
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
本课是“设计? 应用”学习领域。观察身边的用品,初步了解形状与用途的关系。用身边容易找到的各种媒材,进行简单的组合和装饰,体验设计和制作的乐趣。
2、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设计? 应用”领域。通过本课教学让沉重了解吊饰在生活中的应用;在制作吊饰过程中体验生活的快乐;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习惯和热爱生活的情感;让学生在美术活动中充分地展现自己的才能,培养创新精神。
3、学情分析
废物利用的手工制作形式,学生并不陌生,在观察、思考、分析与交流的过程中,使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初步接触和了解“变废为宝”的设计思想并不难培养观察生活的习惯和热爱生活的情感,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美术,通过各种教学手段激发和培养创新精神。
教学目标
1.能说出吊饰与生活的关系,吊饰的结构和基本制作方法。
2.会利用纸材制作平面或立体的吊饰。
重点与难点
重点:通过观察、记忆生活中吊饰的种类,了解吊饰的结构,掌握制作方法设计吊饰。
难点:造型的新颖美观。
评价任务
1. 能说出吊饰的结构和基本制作方法。检测学习目标1。
2. 能够利用身边的材料和废旧物制作平面或立体的吊饰。检测学习目标2。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组织学生观察吊饰作品,激发制作兴趣。
二、讲授新课
1.出示课题,讲授新课。
问题:
(1)你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见到过吊饰?
(2) 说一说吊饰的样子。
(3) 为什么要挂吊饰。
(4)分析结构。
(5)为什么叫吊饰?
2.以一个吊饰为例分析:由哪些部分组成?每一部分的作用是什么?
吊饰――用来装饰环境并能悬挂的饰物。
主体部分思考:
可以设计什么形状?
你有什么创新设计?
装饰部位思考:
在什么部位装饰效果最好?
说说装饰内容和怎样装饰。
悬挂部分思考:
3.你能设计几种悬挂方法?
(1)看教材第12、13页,分析了解制作过程。
(2)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观看展品。
讨论:准备制作什么样的吊饰,确定小组合作内容。
(3)播放课件或相关资料,启发创新设计,学习基本制作方法。
4.组成:
主体部分、装饰部分、悬挂部分
主体部分:吊饰的主体形状,有平面的、立体的。
装饰部分:吊饰的关键部位,使吊饰美观漂亮。
悬挂部分:吊饰的悬挂部位。
5、交流思考内容。
三、学生完成作业
1.确定制作方案:
2.教师辅导要点:
主体形象设计新颖美观;
装饰部分特点突出;
创新使用材料。
小组合作研究制定方案,落实主体、装饰、悬挂部分的具体设计,进行分工完成作业。
四、展示作品
集体布置教室,请各小组将作品悬挂起来展示。
观看作品,评价作品。
学生观看
学生讨论、回答问题。
组长带领组员观看展品。
观看资料,交流活动。
板书设计
吊饰
材料收集
设计
制作
课后反思
《洗澡》教案
教材来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民美术教育出版社2001版
教学内容来源:小学二年级美术(下册)
教学主体:洗澡
课 时:2课时
授课对象:二年级学生
设 计 者:
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
本课是“造型 ? 表现”学习领域。尝试不同工具,用纸以及容易找到的各种媒材,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大胆、自由地表现所见、所闻所想,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
2、教材分析
本课是“造型 ? 表现”学习领域。《洗澡》这节课明确指出了创作的主题和内容。其编写的意图在于从学生熟悉而喜爱的生活入手,引导学生展开观察、回忆、想象和创作,学会用美术语言记录生活、表达感受,并赞美爱清洁的好习惯。通过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充分发挥想象力,培养创新精神。
3、学情分析
二年级学生有一定的观察、表现能力。学生对于洗澡应该非常喜欢非常熟悉,让学生认真观察、记忆洗澡这一生活内容,关注自己成长的同时,还要关注身边的事情。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认真观察、记忆洗澡这一生活内。
2.让学生在感受、体验和探究的过程中完成作品。
重点与难点
重点:回忆、观察洗澡时的动作、表情、环境。
难点:用绘画的形式对洗澡场面进行创造性的表现。
评价任务
1. 能回忆起洗澡时的动作、表情、环境。检测学习目标1。
2. 能独立完成一张作品。检测学习目标2。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1. 观察,说一说自己洗澡的趣事。
2. 做出洗澡的动作,问:老师在做什么?
3. 观察,讨论,交流。
观看,分析动物洗澡的录像片。
4. 欣赏范画,谈感受。
还有哪些东西可以洗澡?启发学生多角度地表现洗澡情节。
5.思考如何表现。
要求:
(1)先体验洗澡时的情绪,选择表现方式。
(2)再用不同方式对主题进行表现。
三、学生作业 ,教师辅导。
1. 自由组合,完成作品。
2. 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自由,快乐,创造性地进行表现。
(1) 结合成小组。
(2) 根据大家的特长,爱好选择表现方式。
(3) 筹备,完成。
3. 巡视,及时指导。
四、展示与评价。
1.让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充分展现自己的想法。
2.展示,表演。
3.组织活动,营造气氛。
五.课后小结。
让学生能学会简单的评述,并相互起到推动作用。
用一两句话对同学的作品发表看法。
板书设计
洗澡
动作
环境
课后反思
《假如我是巨人》教案
教材来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民美术教育出版社2001版
教学内容来源:小学二年级美术(下册)
教学主体:假如我是巨人
课 时:2课时
授课对象:二年级学生
设 计 者:
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
本课是“造型 ? 表现”学习领域。尝试不同工具,用纸以及容易找到的各种媒材,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大胆、自由地表现所见、所闻所想,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
2、教材分析
本课是“造型 ? 表现”学习领域。根据新课标第一学段的阶段目标设课。每一个孩子都幻想,不受时空约束地自由遐想,可以说,幻想是孩子们最快乐的事情。孩子们是在童话故事和动画的陪伴下长大的,在不断的梦想中长大的。一段新奇有趣的动画片,可以让学生神之以往;一个神奇的童话故事更可以为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 小学低年级,正是孩子们的想像力最为活跃的时期。这一时期,孩子们快乐的想象会像小小的火山一样喷涌不止,如果引导得当,就会有大量充满情趣的作品出现在我们面前。
3、学情分析
《假如我是巨人》这一课,就是让学生大胆自由、敢于打破常规地把想象的故事表现出来。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自己编个美丽的童话故事。他们乐意想象自己就是某一个童话故事中的主要人物,这种趣味的想象可以更直接地表达出他们对某种事物的真实感受,也更容易引发他们相关的联想。
教学目标
1.通过绘画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表现力。
2.让学生运用大小对比的方法创作一幅作品。
重点与难点
重点:利用灵活的比较,启发多种奇妙的联想,力求创新。
难点:画面的布局与形象的对比。
评价任务
1. 能说出大小对比的绘画方法。检测学习目标1。
2. 能独立完成一张作品。检测学习目标2。
教学过程
一、谈谈:
1.看《小人国》的故事。
2.谈谈小人国中的巨人。
教学意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看看:
1.看看书中巨人。
2.说说自己喜欢的巨人。
教学意图:欣赏美术作品,培养学生分析、比较、交流的能力。
三、想想:
1.想象自己是一个巨人:会给外界带来怎样的变化?做些什么?
2.思考如何表现巨人?运用对比的方法。
教学意图:对学生进行关怀、善意的教育,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四、做做:
1.提出作业要求:把自己变成一个巨人,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
2.学生作画,教师辅导。
教学意图:提高学生的实践、创作、表现的能力。
五、展展:
1.展示作品。
2.交流感受。
教学意图:提高审美能力与品位,鼓励创新精神。
板书设计
假如我是巨人
大小的衬托作用
局部与形象的对比
《头饰设计》教案
教材来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民美术教育出版社2001版
教学内容来源:小学二年级美术(下册)
教学主体:头饰设计
课 时:2课时
授课对象:二年级学生
设 计 者:
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
本课是“设计? 应用”学习领域。观察身边的用品,初步了解形状与用途的关系。用身边容易找到的各种媒材,进行简单的组合和装饰,体验设计和制作的乐趣。
2、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设计? 应用”领域。在本课教学的设计中,教师可以语文、音乐教师以及大队辅导员协商,研究、制作有实用价值的头饰作品。本课教材共两个页面,其中可分为抽象形和动物造型两种。左下页的四个同学展示的是一个头饰的四种不同戴法,目的是启发学生作品的出新、出奇。右页上的图片,展示了学生们在研究制片方法和一组舞蹈动态造型。
本课教材共两个页面,其中可分为抽象形和动物造型两种。左下页的四个同学展示的是一个头饰的四种不同戴法,目的是启发学生作品的出新、出奇。右页上的图片,展示了学生们在研究制片方法和一组舞蹈动态造型。
3、学情分析
用彩色纸经过设计,加工制作头饰是十分适宜低、中年级学生的一项活动。在语文、音乐的情景教学中,在节日的联欢会上,孩子们亲手制作的头饰会为教学及活动增光添彩。本课教学正是以此为出发点,既提高了学生的动手创造能力,又丰富了他们的校园生活。
教学目标
1.能说出头饰的设计依据头饰的用途,要按戴头饰人的头部来确定大小制作方法。
2.按预定的设计用彩色纸剪贴、加工制作头饰。
重点与难点
重点:根据用途确定头饰的设计,并完成头饰的制作。
难点:巧妙利用材料及创新表现。
评价任务
1. 能说出头饰的基本制作方法。检测学习目标1。
2. 能够利用身边的材料和废旧物制作平面或立体的头饰。检测学习目标2。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新课
(1) 看一段录像:观察人们头上带的饰物有什么特点?
(2) 出示课题:头饰设计
三、讲授新课
1.观察分析(由学生和教师共同提供资料)
① 你知道古代人们戴什么样的头饰吗?
② 说一说一些少数民族的头饰有什么特点?(出示图片:回族、维吾尔族、藏族等)
③ 说一说戏剧中的头饰有什么特点?(出示图片)
④ 说一说你还在什么地方见过头饰?
2.组内研究讨论。(出示头饰作品)
① 从外形上看这些头饰有什么不同?
② 从图案上看这些头饰有什么特点?
③ 从颜色上看这些头饰有什么特点?
④ 从表现手法上看这些头饰有什么不同?
四、分析研究
① 每组挑选一件你们认为最有特点的头饰介绍给大家。
② 研究这些头饰是怎么做的?可以动手拆开来进行研究。
1.学生制作
(1) 想一想你将用什么材料来进行制作?
(2) 想一想你将做一个什么样子的头饰?
(3) 动手进行制作。
2.教师辅导
在造型上、材料上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制作出更新奇的头饰。
五、展示作品
想一想你的头饰可以有几种戴法?
六、课后拓展
想一想还能用什么材料来制作头饰?
课后记
这节课同样锻炼了孩子们将不同的元素和材料用艺术的眼光组合起来的能力。懂得充分利用身边现成的资源,对他们今后的学习会有很大的帮助。
板书设计
头饰设计
材料
设计
《艺术作品中的动物》教案
教材来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民美术教育出版社2001版
教学内容来源:小学二年级美术(下册)
教学主体:艺术作品中的动物
课 时:2课时
授课对象:二年级学生
设 计 者:
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
本课是“造型? 评述”学习领域。欣赏中外优秀美术作品,了解有代表性的美术家。通过描述、分析和讨论,用简单的美术语言对美术作品的内容与形式进行分析,表达对美术作品的感受和理解。
2、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造型? 评述”领域。艺术作品中的动物》一课旨在通过欣赏各种艺术作品中的动物,让学生认识更多的艺术表现形式,学习艺术家们对动物形象的艺术处理方法,使学生体会到艺术作品的魅力,并通过欣赏这些艺术作品,让学生初步认识到以动物为题材的艺术作品中寄托了人类(艺术家)的美好愿望与情感,激发学生热爱生活、了解民俗文化、热爱自然的情感。本课学生可在教师的指导下,尝试探究性学习,把不同形式的艺术作品集中对比欣赏,让学生自己获得艺术表现形式、材料等方面的知识。但由于孩子年龄尚小,对于一些知识性较强的东西教师应尽可能创造条件,让学生直观地感受、认识、了解。
3、学情分析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尝试探究性学习,把不同形式的艺术作品集中对比欣赏,让学生自己获得艺术表现形式和材料等方面知识。由于学生年龄尚小,对于一些知识性较强的内容,教师应尽可能创造让学生直观感受、认识和了解条件。
教学目标
1.能够认识和辨别雕塑、泥塑、中国画、儿童画等艺术表现形式,在色彩、造型、材质上的基本特点,造型上进行夸张、变形。
2.抓住不同形式作品中色彩、造型、材质上的基本特点,用简短的语言大胆表述出自己对作品的感受。
重点与难点
重点:1、认识各种美术表现形式,能从色彩、造型、材质、呈现方式方面进行描述。
2.了解艺术作品中经常运用的夸张、变形手法。
3.初步了解动物在民间艺术中的寓意。
难点:体会不同艺术形式给我们带来的不同美感,并将此感受加以描述。
评价任务
1. 能说出各种绘画技巧的基本特征。检测学习目标1。
2. 能用简短的语言大胆表述出自己对作品的感受。检测学习目标2。
教学过程
一、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1)“老师在动物园里给几种动物拍了照片,你们想不想看?”
出示课件:书中六种艺术作品的动物原型。
(看课件,认识马、牛、狮、鸡、猴的自然形象。)
(2)“后来我又在工艺美术商店里找到它们,你们看!”
出示课件:六种动物的艺术形象。
(3)点击鼠标,出示课题:艺术作品中的动物。
二、学习新课
(1)引导学生对自然界中的动物与艺术作品中的动物对比。
①设问:艺术作品中的动物与自然界中的动物有什么不同?
出示课件:艺术作品中的动物与自然界中的动物对比。
②配合学生汇报的小组讨论情况出示课件。
小结:艺术作品中动物特点是造型夸张、外形简洁、图案漂亮、色彩丰富、形象生动、活泼有趣。
(2)帮助学生了解多种艺术表现形式。
①设问:比较一下艺术家的作品在表现方法、材料上有什么区别?
出示课件:生活中的马和艺术作品中的马。
②设问:艺术家们是怎样表现动物的?
看课件,认识中国画、版画、卡通画、剪纸、青铜器、黑陶、彩陶、雕塑等艺术表现形式。
自由发言,相互启发。(结合自己带来的照片和实物资料、教材中的作品及课件中的作品向大家介绍自己喜爱的艺术作品中的动物形象。)
(3)启发学生体会不同的表现形式给人以不同感受。
教师小结。
出示课件:不同艺术形式的狮子。
① 设问:用不同的艺术表现同一种动物,它们给你的感受一样吗? ② 设问:这些艺术作品在生活中什么用处?
通过分析、比较,谈艺术品中的动物具有功能性特点,如装饰环境,传递感情,镇宅辟邪等。
(4)引导学生感受人与动物在艺术作品的交融。
① 出示课件:体现人与动物和谐相片的艺术作品。(将作品中的人物去掉,与原作对比)
② 出示课件:寄托人的情感的艺术作品。
(5)实践活动
和学生一起表演。
① 用头饰、面具,以及自己带来的各种动物的装饰物,道具等对自己进行装扮。
② 以小组为单位,摆六组动物造型;要突出动物的体态和神态,还可以有情节。
三、课堂小结
① 用摄像头给学生拍照,让学生直观地看到自己和他人的表现。
② 小结:人借艺术作品中的动物传递情感,抒发感情。动物是人的好朋友。 欣赏自己和其它同学的动物造型,体会艺术作品中的动物带来的乐趣。 课后记
日常生活中学生接触我国的艺术作品的机会太少了。这捷克我给他们补充了许多有代表性的艺术作品,希望他们能开阔眼界,拓展思路。
板书设计
艺术作品中的动物
作品的形式
色彩、造型、材质
夸张、变形
《和妈妈在一起》教案
教材来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民美术教育出版社2001版
教学内容来源:小学二年级美术(下册)
教学主体:和妈妈在一起
课 时:2课时
授课对象:二年级学生
设 计 者:
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
本课是“造型 ? 表现”学习领域。尝试不同工具,用纸以及容易找到的各种媒材,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大胆、自由地表现所见、所闻所想,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
2、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造型? 表现”领域的一个内容。孩子们从小就喜欢和妈妈在一起,因此,他们很容易理解动物母子之间的亲情,这样便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感情母子之间的亲情,丰富学生的情感,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意识,渗透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在前几册教材泥塑内容的基础上,本节课作业难度上有了一些提高,比如:既要表现出动物的特点,又要表现出母子之间的新情,体现了教材的系统性和难度的递进性。
3、学情分析
这一课,就是让学生大胆自由、敢于打破常规地把想象的故事表现出来。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自己编个美丽的童话故事。他们乐意想象自己就是某一个童话故事中的主要人物,这种趣味的想象可以更直接地表达出他们对某种事物的真实感受,也更容易引发他们相关的联想。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意识,渗透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教学目标
1.通过泥塑过程,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在观察、分析动物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
2.通过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通过想象小动物和妈妈在一起的情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在与同学合作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重点与难点
重点:回忆、观察、分析、表现动物与妈妈在一起的情景。
难点:动物的特征和情节的表现。
评价任务
1. 能说出大小对比的绘画方法。检测学习目标1。
2. 能独立完成一张作品。检测学习目标2。
教学过程
一、材料准备
动物和妈妈在一起的图片,彩泥或胶泥、泥塑工具(如尺子、牙签等)。
二、教学过程
1.语言进行组织教学,稳定学生情绪。
2.导入新课
(1)你从小最喜欢和谁在一起?和妈妈在一起时什么样?
(2)动物和妈妈在一起时什么样?你能根据图片编个故事吗?欣赏教材中的图片。
(3) 这些图片中有哪几种动物,各有什么特点?
组织小组讨论:小组之间利用自己课前搜集的动物图片,分析动物特征。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大象:腿粗、鼻子长,耳朵大。
企鹅:身体椭圆,嘴尖??
3提.问:怎样用泥表现出动物特征。
小组讨论:
可以用揉、搓、压、捏、切挖和堆塑等手段来表现动物特征。如:河马的大嘴,可以用切挖和捏的方法;袋鼠的身体可以用堆塑的方法。也可以利用工具来表现动物的特征,如小乌龟壳上的花纹,可以用尺子压出。
4.提问:如何表现出妈妈和孩子在一起?
讨论:
妈妈大孩子小,孩子和妈妈紧紧地靠在一起,孩子爬到妈妈的背上??
三、布置作业,教师巡视辅导。
小组同学将自己的作品集中在一起,组成“母子乐园”,互相评价。
四、布置课后作业
课后查资料:你今天制作的动物喜欢在哪儿生活?它现在的生活环境怎样? 课后记
爱自己的妈妈,爱小动物和妈妈,爱这个地球上所有的生灵,爱护地球丰富但有限的资源,这就是孩子们在这节课上所得到的。
板书设计
和妈妈在一起
构图
涂色
《怪兽》教案
教材来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民美术教育出版社2001版
教学内容来源:小学二年级美术(下册)
教学主体:怪兽
课 时:2课时
授课对象:二年级学生
设 计 者:
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
本课是“综合? 探索”学习领域。采用造型游戏的方式,或以造型游戏与语文、音乐等学科内容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无主题或有主题的想象、创作和展示。
2、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综合? 探索”领域的一个内容。在我国古代璀璨的艺术宝库中,有婀娜多姿的仕女,有喜庆的泥洼,有寄托信仰的图腾,还有很多生动传神的怪兽,如麒麟等。本课旨在通过引导学生对怪兽的观察和了解,使学生感受我国劳动人民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开阔学生的视野。
3、学情分析
学生对怪兽的了解通常来自动画片和神话故事,知道这些怪兽大致分为善与恶两类。邪恶的怪兽总是欺负弱小、危害人间,如年兽。善良的怪兽总是善良、诚实、正义、乐于助人等。
教学目标
1.训练学生的概括、想像、夸张和构图能力。
2.能利用多种工具、材料,设计制作富有个性的怪兽。
重点与难点
重点:通过对怪兽的分析,学习夸张、变形、想象、代替等创作手法。
难点:怪兽的设计、表现及材料的巧妙运用。
评价任务
1. 能说夸张、变形、想象、代替等创作手法。检测学习目标1。
2. 能独立完成一副有个性的作品。检测学习目标2。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检查学生的学习用品准备情况。
二、导入
1.引导讨论,创造讨论气氛。
①、说说自己喜欢的动物。
(如小猫、小狗、小兔、老虎……)
②、说说没见过的动物。
(如龙、恐龙、太空怪兽……)
③、再说说这些动物有什么特征。
(它们身体庞大、样子凶猛……)
2.小结,揭示课题。
这些怪兽都是人们想像出来的,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创造新的怪兽形象。
三、新授
1.出示龙的图片让学生欣赏。
①、这个怪兽叫什么?
②、它是由谁创造出来的?
龙是我们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所以中国人也称为龙的传人、龙的子孙。
2.想一想,龙本来不存在,劳动人民是怎样创造出它的样子来的?
(把许多动物身上的特点集合在一起。)
3.找一找,龙身上有哪些动物的特点?
讨论后得出结论:(结合图片进行对比)
龙的角是鹿的角;
龙的嘴巴是鳄鱼的嘴巴;
龙的身体是蛇的身体;
龙的爪子是老鹰的爪子;
龙的鳞片是鱼的鳞片。
4想.一想,龙生活在什么地方?
这些动物有水里游的、地上跑的、天上飞的,所以龙也会在水里游,也会在地上跑,它还会在天上腾云驾雾呢!
四、学生作业
原来怪兽就是这样创造出来的,这是多么奇特的想像啊!如果让你来创造一个怪兽形象,能不能让大家更惊奇?好好想一想,大胆试试看。
五、教师辅导
1.鼓励学生大胆想像,不受真实物象局限。
2.创造出来的怪兽形态要完整,具有一定的形式美感。
六、课内小结
学生作业 点评。(结合学生自己讲述的创造意图进行评析,以表扬、鼓励为主。)
板书设计
怪兽
选材
设计
制作
《我的收藏卡》教案
教材来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民美术教育出版社2001版
教学内容来源:小学二年级美术(下册)
教学主体:我的收藏卡
课 时:2课时
授课对象:二年级学生
设 计 者:
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
本课是“综合? 探索”学习领域。采用造型游戏的方式,或以造型游戏与语文、音乐等学科内容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无主题或有主题的想象、创作和展示。
2、教材分析
一只美丽的蝴蝶标本、几块设计新颖的橡皮、张牙舞爪的恐龙模型、胖嘟嘟的毛绒玩具,甚至是使用过的各种磁卡、漂亮的服装标签??这些也许是会被大人们忽视的东西,却都是孩子们的宝贝。他们从喜爱的收集,从接触到熟悉,从只言片语到侃侃而谈,这些宝贝正带着他们悄悄走入收藏的小天地。收藏活动是一种娱乐,更是一种学习。
《我的收藏卡》是一节“综合.探索”课。这节课要求学生综合运用前面所学的美术装饰知识与装饰技能,将生活情景引入到美术课中,通过为自己的藏品设计制作收藏卡的活动,了解各类器物的收藏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实践能力,让学生亲身感受到美术的实用性与装饰性,同时,也为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个人兴趣起到推动作用。
3、学情分析
二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收藏能力,让学生接触一些收藏的知识,感受一些收藏的乐趣,对于丰富学生的情感与知识、培养学生健康的兴趣爱好,是一种有益的方法和途径。
教学目标
1.能说出收藏卡的基本内容和制作方法。
2.能利用多种工具、材料,设计制作一个美观有趣的收藏卡。
重点与难点
重点:交流自己的藏品,用剪贴、绘画等方法设计制作收藏卡。
难点:设计制作美观、新颖的收藏卡。
评价任务
1. 能说出收藏卡的基本内容和制作方法。检测学习目标1。
2. 能独立设计制作美观、新颖的收藏卡。检测学习目标2。
教学过程
一、材料准备
收藏品、绘画用具、剪刀、胶棒、尺子、设计用草稿纸、各种媒材(各色彩纸、布等)。
二、组织教学
做好课前的一切准备。
展示交流
1.展示
(1)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能见到名式各样的卡片,请大家介绍一下你找到的卡片。
(2)节日贺卡设计精美,有漂亮的图案;数据记录卡,采用表格形式简单清晰;服装品牌卡颜色鲜艳,设计大方??
这些各式各样的卡片有不同的用途,它们都在帮助我们更好地工作、生活和学习。
2欣.赏讨论
教师向大家介绍一种收藏爱好者使用的卡片――收藏卡。收藏卡是一种记录藏品信息的卡片,收藏者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想法自行设计制作。
讨论:
(1)你能从这些收藏卡中,知道这些同学都收藏了哪些物品吗?
(2)谁也有收藏喜爱物品的习惯?你都收藏了哪些物品?
(3)大家想不想也为自己的收藏品制作一张收藏卡呢?
3、设计应用
组织学生分析:
(1)你想设计一种什么形式的收藏卡?收藏卡的基本布局?
(2)收藏卡上记录哪些内容?你想用什么方法、什么材料制作?
(3)你觉得你收集的卡片上哪一点可以借鉴?
(设计时可以借鉴课前我们收集的卡片,并要有所创新)
(4)收藏卡的藏品形象使用绘画、拓印,还是照片的方式体现?
四、作业要求
每人为自己的藏品制作收藏卡,要求设计新颖、布局合理,并有一定装饰性。
积极参与活动内容,大胆发表个人见解。
自主创造,精心制作。
五、展示交流
游戏:组织同学将收藏卡与藏品的顺序打乱,每个人手中都有一件藏品和一张卡,但不一定是配套的。
规则:随意请一名同学展示收藏卡并大声朗读内容,有相应藏品的同学立即举起手中藏品。能使同学从外观及内容等方面迅速甄别的收藏卡可以获得最佳创意奖、最佳选材奖、最佳设计奖、最佳组合奖??
六、拓展成果
(1)你对自己制作的收藏卡满意吗?有什么改进意见?
(2)你喜欢谁制作的收藏卡?为什么?
(3)你觉得收藏活动有趣吗?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4)你今后还想继续进行收藏活动吗?
课后记
学生们在这节课上互相了解到很多有趣的收藏。除了把自己收藏的小物品带到课堂上展示之外,他们也希望之作更精美的收藏卡与同学交流。
板书设计
我的收藏卡
展示交流
设计制作
《做笔筒》教案
教材来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民美术教育出版社2001版
教学内容来源:小学二年级美术(下册)
教学主体:做笔筒
课 时:2课时
授课对象:二年级学生
设 计 者:
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
本课是“设计? 应用”学习领域。观察身边的用品,初步了解形状与用途的关系。用身边容易找到的各种媒材,进行简单的组合和装饰,体验设计和制作的乐趣。
2、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设计? 应用”领域。在我国古代的文房四宝――笔、墨、纸、砚之外,笔筒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许多古代能工巧匠的杰出创造为世人留下了大量精美的笔筒作品。它们大多是瓷制,也有用玉、石、竹、木雕刻而成的。
本课学生的笔筒作品,大多彩塑料瓶设计和制作的。利用废旧瓶子剪去瓶口后变成筒状,再美化,装饰成笔筒,学生在造型活动中会体验其中的乐趣。
本课教学,应加强与生活的联系,使学生将学到的美术知识和技能应用在笔筒的设计制作之中,达到提高审美素养、培养设计能力与创造能力的目的。
3、学情分析
废物利用的手工制作形式,学生并不陌生,在观察、思考、分析与交流的过程中,使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初步接触和了解“变废为宝”的设计思想并不难。本课以学生熟悉的笔筒为出发点,引导学生了解笔筒蕴含的历史和文化。有些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还不强,动手操作的机会相对也比较少。因此,教师的引导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思考、能说出笔筒的文化蕴含。
2.会利用身边的材料和废旧物制作新颖的笔筒。
重点与难点
重点:感受笔筒的文化,学习如何用废旧材料设计实用、美观的笔筒。
难点:筒身的设计与装饰方法。
评价任务
1. 能说出笔筒的文化蕴含。检测学习目标1。
2. 会利用身边的材料和废旧物制作新颖的笔筒。检测学习目标2。
教学过程
一、材料准备
塑料瓶、彩色纸、双面胶、剪子、即时贴。
二、组织教学
1.导入新课(游戏导入)
猜一猜这里面藏着一件什么宝物?
2.讲授新课
(1)出示课题:做笔筒
请把你们带来的笔筒举起来给大家看一看。可以看出生活中的笔筒种类很多,各有各的特点。你最想要了解生活中笔筒的什么特征?
(2)分析研究。(图片和课件同时出现)
①分成四个小组研究生活中的笔筒都有哪些特点?(结合图片和自己带来的笔筒进行研究)
第一组研究笔筒的外形。
第二组研究笔筒的内部构造。
第三组研究笔筒的颜色、图案。
第四组研究笔筒的用途。
②研究用废旧材料制作出来的笔筒。
A 看一看桌上摆放的这些笔筒是用什么做的?
B 想一想用废旧材料制作出来的笔筒有什么好处?
C 小组研究一下用废旧材料制作的笔筒有什么特点?怎么做的?最后每组挑选一个你们认为最有特点、最有新意的笔筒介绍给大家。
D 拿出一个大个的笔筒,让学生进行研究:想一想怎么使剪刀、胶棒、尺子和各种不同类型的笔,摆放在里面不会很乱,拿起来还很方便?
③拿出自己带来的废旧材料,想一想用你手中的这个废旧材料能做成什么样子的笔筒?
三、布置作业
(1)可以做一个很有特点的笔筒,也可以做一个实用性很强的笔筒。
(2)可以几个人合作完成,也可以自己独立完成。
四、展示作品
介绍一下你的作品或你们的作品。
五、拓展
(1)了解一些古代笔筒的文化。
通过课件演示出了解古代的笔筒或通过学生课下查找的资料来了解笔筒的文化。
(2)想一想用废旧材料还能做成什么来美化、装饰我们的生活?
课后记
孩子们对笔筒也有丰富的历史感到很吃惊,对我国古代的不同材质、不同造型的笔筒赞叹不已。
板书设计
做笔筒
材料收集
设计
制作
《画夜景》教案
教材来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民美术教育出版社2001版
教学内容来源:小学二年级美术(下册)
教学主体:画夜景
课 时:2课时
授课对象:二年级学生
设 计 者:
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
本课是“造型 ? 表现”学习领域。尝试不同工具,用纸以及容易找到的各种媒材,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大胆、自由地表现所见、所闻所想,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
2、教材分析
不论是在城市还是在乡村,皎洁的星光、五彩斑斓的灯泡、千变万化的焰火,使我们的夜晚变得更加美丽、迷人。本教材以此为描绘对象,启发学生回忆夜晚的万家灯火披上了美丽的霞衣,感受现实生活的美好。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善于表现生活中的美好事物,从中体验生活的乐趣。
本课是以“夜色”为主的创作画。此课的教学意图是,促使学生发现和捕捉美丽夜景的特征,体会美的景象,培养学生的记忆力、想像力、创造力的造型表现能力,培养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中可以通过看有关录像或图片,引起他们美好的回忆,强调色彩在美化生活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对色彩的敏锐感觉,提高学生的色彩表现能力。 本课教材可先用绘画、剪贴等多种形式来完成作业。通过学生动手的过程,培养脑、眼、手的协调能力和判断能力,提高绘画的技能,学会自己动手来装饰和美化生活。
3、学情分析
二年级学生对夜景的了解是有限的,对于明暗色彩知识也没有系统的认识,本课教学应引导学生从体验夜景的美妙情景入手,通过对比分析夜景与白天的不同,了解夜景的色彩特征,学习表现夜景。
教学目标
1.认知黄色、橙色等明亮的色彩和深蓝、深紫等暗的色彩的强烈对比。
2.运用不懂的媒材,采用不同的方法创作表现家乡美丽夜景。
重点与难点
重点:通过观察、回忆、感受夜景的美,认识亮色与暗色产生的强烈对比效果,学习用亮色与暗色表现夜景。
难点:巧妙使用亮色与暗色,运用对比效果使画面表现出夜色的美感。
评价任务
1. 能运用对比、衬托这种绘画方法。检测学习目标1。
2. 能独立完成一张作品。检测学习目标2。
教学过程
一、材料准备
课件、彩笔、油画棒、颜料、彩纸、挂历纸、剪刀、胶棒等。
二、组织教学
1.讲授新课
(1)请学生把自己带来的“夜色”图片介绍给大家。
(2)教师把自己准备好的拍摄的白天景色的图片展示给大家。
提出问题:
①老师带来的图片和同学们的图片有什么不同?
②白天和晚上的景色有什么不同?
学生对照两种图片,分析、比较,展开讨论。
解决的问题:
①了解亮色和暗色。
②了解亮色和暗色使画面产生的对比效果。
③亮色和暗色是相对而言的,有时是要通过对比来鉴别的。
2.请学生看书。
提出问题:
①从书中的图片看,你认为哪些是亮的颜色?哪些属于暗的颜色?
学生利用色卡、图片进行探究。
②亮色和暗色是绝对的吗?请你用手中的色卡进行对比,讲出你的理由。
3.看书欣赏学生作业。
提出问题:
①这些学生作业是以什么为内容来表现夜色的?给你印象深刻的夜色在哪里? ②从书上看,表现夜色都用了哪几种方法?
③这些方法你都会用吗?请你介绍给大家。
④要表现五光十色的夜色,你还能用什么样的工具?还有什么样的方法? ⑤你对表现夜色还有什么困难?
解决的问题:
①确定自己绘画要表现的内容。
②安排画面的构图。
③了解表现夜色的简单方法,如水彩笔油画棒、油水分离、剪贴画等。
三、学生作业
作业要求:
用自己感兴趣的方法,表现一幅美丽的夜色图。
展示,交流,欣赏:
(1)向同学介绍自己的作品。
(2)欣赏其他学生的作品。
(3)交流经验。
(4)欣赏夜色绘画作品。
四、小结
(1)组织学生展示作业
(2)欣赏大师笔下的夜色
课后记
许多学生在这一课作业上很花心思,把日常收集的各种闪光纸、荧光胶水、荧光笔都用上了,作业很出效果。
板书设计
画夜景
对比
《画影子》教案
教材来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民美术教育出版社2001版
教学内容来源:小学二年级美术(下册)
教学主体:画夜景
课 时:2课时
授课对象:二年级学生
设 计 者:
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
本课是“造型 ? 表现”学习领域。尝试不同工具,用纸以及容易找到的各种媒材,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大胆、自由地表现所见、所闻所想,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
2、教材分析
生活中的“影子”能使大自然和我们的生活更美,更富有情趣。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学会捕捉和表现生活中美好的景象。通过观察、记忆、想象,表现出“影子”富有梦幻般变化的特点,体现出有趣的生活情节,从而体验到生活的情趣。提高学生绘画的想像力和创造能力。
本课教材的意图是通过欣赏有趣、多变的影子形象,使学生感受到美是无处不在的,需要我们去发现。启发学生思考“影子”都会在哪些情况下产生,它有什么特点,从而培养学生善于发现、善于思考、大胆表现的个性。
通过欣赏、体会和表现影子的生动多变的形象,体验到“影子”的存在给我们的生活增添了情趣,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通过参加集体游戏,增强了相互之间的亲和力,充分体会到集体生活的乐趣,学会与人交往与合作,从而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使他们能够大胆地表现自己的设计思路,勇于展示自己的个性。
作业的内容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开展“踩影子”的游戏,来表现人物各种动态的影子;也可以启发学生回忆在生活中见到的水中的倒影,来创作一幅美丽的风景画。学习多种影子的表现方法,提高学生的绘画表现能力、审美能力,提高学习兴趣。
3、学情分析
二年级学生年龄小、好奇心强、造型能力还不是很强,通过引导学生看影子、找影子,使学生初步了解学生活中的影子。共同发现美、欣赏美,体验影子美的魅力。
教学目标
1.观察各种各样的影子,尝试用线条、形状、色彩等元素表现影子。
2.运用虚实关系表现生动、活泼、有趣的影子。
重点与难点
重点:观察、记忆影子的变化,感受影子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美感。
难点:如何运用各种方法来表现影子。
评价任务
1. 能感受影子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美感。检测学习目标1。
2. 能运用各种方法独立完成一张作品。检测学习目标2。
教学过程
一、材料准备
课件、图片、彩笔、油画棒、颜料等。
二、组织教学
1.引入新课
用投影引出课题。
2.讲授新课
(1)提出问题
①同学们在什么地方见到过影子?(可以把自己课前收集来的图片展示给大家看)
②我们今天为什么要画影子呢?
(2)放录像
提出问题:
①影子有什么特点?给我们什么感受?
②怎样用绘画的方法表现影子?
通过看录像学生讨论:
灯光下的影子是黑色的;
水中的倒影是彩色的;
影子随着物象动;
影子被风吹得在动。
(3)出示工具材料,让学生大胆尝试。
在画好的画下面添加影子。
(4)老师补充其他的表现方法。
(5)展示其他学生的作业。
三、作业要求:
在已经画好的图画或者在准备好的图片下面添加“影子”。
(1)可以采用多种绘画形式。
(2)可以组为单位画一幅长卷。
(3)可以师生合作完成长卷。
四、小结
(1)学生交流。
(2) 欣赏画家作品中的“影子”。
课后记
大部分学生画的是水中的倒影。我想应该是水中影子的色彩较陆地上的影子更丰富,更能吸引他们。
板书设计
画影子
观察
创作
《童年》教案
教材来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民美术教育出版社2001版
教学内容来源:小学二年级美术(下册)
教学主体:童年
课 时:2课时
授课对象:二年级学生
设 计 者:
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
本课是“造型? 评述”学习领域。欣赏中外优秀美术作品,了解有代表性的美术家。通过描述、分析和讨论,用简单的美术语言对美术作品的内容与形式进行分析,表达对美术作品的感受和理解。
2、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造型? 评述”学习领域。通过学习,让学生学会应从哪些方面观察艺术作品,从而能从艺术作品中得到信息。教师可以从一至两幅作品入手,带领学生进行欣赏活动,教给学生多种欣赏方法,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到方法,同时,学习艺术家利用不同方法表现童年。
3、学情分析
“童年”是个亘古不变的话题,是学生们正在经历着的人生阶段,也是他们再熟悉不过的题材。本课旨在让学生通过欣赏分析,在体味童年美好的同时,对比不同时期童年生活的差别,从而更加珍惜现在的童年生活。
教学目标
1.能说出不同艺术表现形式的魅力。
2.与自己的家人交流童年的往事与感受,并创作一幅童年题材的绘画作品。
重点与难点
重点:描述童年的生活内容及自己对童年的理解,感受作品的思想内涵。
难点:不同艺术表现形式的特点及对艺术作品相关历史背景的了解。。
评价任务
1. 能说出作品的思想内涵。检测学习目标1。
2. 能创作一幅童年题材的绘画作品。检测学习目标2。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情境引入(出示刘翔儿时照片)先让我们来看一张照片(出示刘翔儿时照片),知道这个小男孩是谁吗?
2.噢,再让我们看一看他长大后的样子(出示成人后照片)。他是谁? (学生齐声回答:刘翔。)看来刘翔在每个国人的心目中都已经是个耳熟能详并且响当当的名字了。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去重温一下刘翔夺冠时那激动人心的场面,然后用一个最能表达你心情的词语来形容一下你看到此情此景的感受。
3.观看录像后学生回答。
刘翔为我国夺得了中国男选手在奥运会田径项目中的首枚金牌,这一壮举不仅为我们亿万中华儿女扬眉吐气,同时也在向全世界昭示着黄皮肤的中国人毫不逊色于他人。
二、新授
1.这就是我们今天将要欣赏到的四幅从古至今、风格各异,但又都是表现童年题材的艺术作品。看一看,你最喜欢哪一幅?用一句话说一说你为什么最喜欢这幅作品。(学生观察并回答。)
2.引导学生根据自己所喜欢的作品,选择相对应的小组重新坐好。(学生进行重新分组,根据个人喜好进行选择。)
3.引导各组学生为本组评选出组长。(四个小组组员自由选择本组组长。)
4.出示四张自学提示卡片,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式学习。(组长拿到自学提示卡,把问题读给组员,再由组员热心、认真讨论问题,并齐心协力共同解决问题。)
5.共同欣赏分析:
(1)《端阳婴戏图》 苏焯(宋)
这幅画是用哪种绘画方法表现的?
描绘的是哪个时期的人物?
画中描绘的是哪个节日?他们在做什么?
你能通过表演的方式再现画中的情景吗? (学生表演。)
《翻身奴隶的儿女》 于月川
解决问题:(由教师读题,组员答题,其他小组补充。)
画面中的人物是哪个民族的? 她们在做什么?
这幅画所描绘的内容发生在什么年代 ?(找一位同学演唱歌曲《北京的金山上》。)你了解奴隶的生活吗? (播放西藏奴隶苦难生活图片)画面构图的形状像哪个英文字母? 画面背景的大面积留白起到了什么作用?
对比(1)、(2)异同点(着重技法的对比): 一幅为国画工笔重彩,一幅为国画小写意,但都具有“形神兼备、气韵生动”的国画特点。
《战斗中成长》 秦大虎、张定钊
这幅画属于绘画中的哪一画种? 画中描绘的是什么样的场面? 看到这幅画你联想到了哪部影片?
(展示《小兵张嘎》、《闪闪的红星》海报。)小战士和你们的童年有什么不同?
(4)《冬天的阳光》 王今栋 艺术形式指导(重点分析艺术表现形式):
①雕塑是雕和塑的总称,可以用泥、木头、石头等材料雕塑成各种形状,更加生动立体。这件作品为木雕。
②隐喻的艺术手法。 解决问题:(学生自设问题共同解决。)
从这幅作品中你看懂了什么?你还想了解关于这幅作品的哪些知识? 对比
(3)、(4)异同点(着重情感、意志方面对比)。
三、总结 学生小结 : 引导学生谈谈自己对美好童年有了哪些新的认识和理解。 四、课后作业
与自己的家人交流童年的往事与感受,并创作一幅童年题材的绘画作品。
板书设计
童年
观看
回忆
绘画
《我喜欢的鸟》教案
教材来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民美术教育出版社2001版
教学内容来源:小学二年级美术(下册)
教学主体:我喜欢的鸟
课 时:2课时
授课对象:二年级学生
设 计 者:
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
本课是“综合? 探索”学习领域。采用造型游戏的方式,或以造型游戏与语文、音乐等学科内容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无主题或有主题的想象、创作和展示。
2、教材分析
本节课属于“综合? 探索”领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美术综合能力。自然界中的鸟种类繁多、颜色丰富、姿态各异,通过对鸟的回忆、观察、分析、表现,可以使学生感受、体验鸟的美感,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提高学生的造型能力。通过对画家艺术作品的欣赏,引导学生了解画家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感受画家借物抒情的非凡的创作能力。
3、学情分析
鸟对学生来说并不陌生,他们喜欢鸟,因为很多鸟很美。通过模仿体验,感受鸟儿自由飞翔的动态,通过对名家绘画的欣赏,感悟画家借物抒情的非凡创意。通过学习用绘画或制作的方法表现鸟,感受鸟的姿态美、颜色美等,体会大自然和艺术作品的创作意境。
教学目标
1.能说出借物语情的方法,运用多种形式,表现、宣传自己喜欢的鸟。
2.画一张你喜欢的鸟,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重点与难点
重点:不同种类鸟的特征及运用鸟的特点表达自己的感受。
难点:找到表达喜爱鸟这一感受的契合点。
评价任务
1. 能运用鸟的特点表达自己的感受。检测学习目标1。
2. 能创作出自己喜爱的鸟的绘画作品。检测学习目标2。
教学过程
一、材料准备
有关鸟的录像、课件、图片等,绘画工具或纸造型工具。
二、组织教学
1.导入新课
播放鸟的录像片,提观察要求:
(1)你认识这些鸟吗?你认为鸟哪儿美?
(2)鸟有什么共同特点和不同特点?
2.边看录像,边说出鸟的名称,边思考。
讨论:
(1)鸟的外形美;
身上的羽毛的颜色美;
姿态美??
(2)鸟都有头、嘴、翅膀??雄孔雀尾巴大,仙鹤腿长,鹦鹉??
3.探究式学习活动
组织小组讨论:
各小组同学之间利用课前搜集的鸟的图片,向大家介绍鸟的名称、习性和外形特点,准备向全班介绍。
各组代表介绍特点突出的鸟。
组织组际交流:
4.引导学生欣赏画家的作品,讨论:
(1) 这幅画是谁画的?
(2) 荷花、花瓶、鸽子与“和平鸽”有什么关系?
(3) 鸽子画得怎样?
引导学生欣赏教材中学生的作业。提问:你认为他们画得怎样?
讨论:
鸟的特点比较突出,有的颜色鲜艳??
课件演示如何画出鸟的特点。(学生观察思考)
三、造型训练活动
布置作业,教师巡视辅导。
四、小结。
提问:通过学习这节课,你有什么想法?
五、课后拓展
布置课后作业:了解世界上有多少种鸟,鸟对人类有什么作用。
课后记
看来这一课很受学生的欢迎。许多孩子课前在家里就制作完成了,课堂上兴奋的展示给大家看。卫生纸的内芯孩子们的家里都有,而小鸟又是他们喜欢的小动物,所以制作态度十分积极。只是部分学生对鸟的各部分比例掌握不是很好,使小鸟的美感打了折扣。
板书设计
我喜欢的鸟
特点
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