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满分——第1节 地壳运动和板块构造

文档属性

名称 中考满分——第1节 地壳运动和板块构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05.9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2-04-08 20:33: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二章 人类生存的地球
第1节 地壳运动和板块构造
考点梳理
一、地球内部的结构
1.地球内部从外到内可大致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组成部分。
2.地球内部结构与煮熟的鸡蛋很相似
蛋壳一一地壳
鸡蛋 蛋白一一地幔 地球
蛋黄一一地核
二、板块构造学说
1.魏格纳的“大陆漂移说”
魏格纳认为二三亿年前,地球上只有一整块联合古陆,周围是一片广阔的海洋。后来,在地球自转所产生的离心力和天体引潮力的作用下,这一块联合古陆开始分离。由较轻的硅铝层组成的陆地,像冰块浮在水面上一样,在较重的硅镁层上漂移,逐渐形成了现在的海陆分布。
2.板块构造学说的要点
(1)全球大致划分为六大板块:太平洋板块、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包括大洋洲)和南极洲板块。
(2)六大板块漂浮于“软流层”上,处于不断运动中并造成张裂(拉伸)和碰撞(挤压)。
(3)板块内部地壳较稳定,极块的交界处是地壳比较活跃的地方。
三、地壳运动
1.地壳是变动的
地壳自形成以来,其结构和表而形态就在不断发生变化。
2.火山和地震是地壳运动的表现
(1)地壳运动是形成火山和地震的原因。
(2)板块交界处是发生火山地震集中区域,主要有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和地中海一“喜马托雅火山地震带。
(3)火山
①火山由火山锥、火山口和火山通道三部分组成,火山喷发物有气体、液体和固体喷发物。
②岩浆来自地幔中的软流层;岩浆在强大的内压力作用下,从火山口或地壳裂隙喷出地表,岩浆冷却后变成岩石。叫岩浆岩。
③全球火山主要分布为环太平洋火山带。地中海火山带,东非火山带,大西洋海底火山带。
④火山可按活动情况不同分为活火山、休眠火山、死火山。
(4)地震
①地震是人们通过感觉和仪器察觉到的地壳的天然震动。它与风雨、雷电一样,是一种极为普遍的自然现象。强烈的地面震动,即强烈地震,会直接和间接造成破坏,成为灾害。凡由地震引起的灾害,统称之为地震灾害。
②全球地震带主要分布在环太平洋的陆地和周嗣海区,以及地巾海喜马拉雅山一带。
③中园地震带主要分布在:东南部台湾福建沿海,华北太行山脉,津唐地区,青减高原及边缘的四川、云南西部、西北的新疆、甘肃、宁夏。
④地震时的应急防护原则
震时就近躲避,震后迅速撤离到安全的地方是应急防护的较好方法。所谓就近躲避,就是因地制窟地根据不同的情况作出不同的对策。
⑤学校人员如何避震
在学校中,地震时最需要的是学校领导和教师的冷静与果断。有中长期地震预报的地区,平时要结合教学活动,向学生们讲述地震和防、避震知识。震前要安排好学生转移、撤离的路线和场地;震后沉着地指挥学生有秩序地撤离。在比较坚固、安全的房屋里,可以躲避在课桌下、讲台旁、教学楼内的学生可以到开间小、有管道支撑的房间里,决不可让学生们乱跑或跳楼。
⑥民间的预报方法常依据自然现象异常和动物异常
自然现象异常:井水是个宝,前兆来得早。无雨泉水浑,天干井水冒。水位升降大。翻花冒气泡,有的变颜色,有的变味道。天变雨要到,水变地要闹。建立预报网,异常快报告。
动物异常:震前动物有预兆,大猫衔着小猫跑,牛羊骡马不进圈。鸟雀惊飞不回巢,兔子竖耳蹦又撞,鱼儿惊慌水面跳,鸡飞上树猪乱拱,鸭不下水狗狂叫。
高频考点及真题演练
高频考点一 板块构造
考题一 (2011.株洲)2011年3月11日,日本本州东海岸附近海域发生了9.0级地震,并引发了海啸,日本地震频发的主要原因是 ( )
A.日本是一个多山的国家
B.日本位于板块的交界处
C.日本建设了很多核电站
D.日本是一个岛国
解析:地球上的火山、地震主要发生在板块交界的地方,日本恰好位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处。
答案:B
真题演练l (2011·衢州)下列与地壳运动和板块学说有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全球由七大板块组成
B.组成地球的板块会发生碰撞和张裂
C.火山喷发不是地壳运动的表现形式
D.发生地震时应快速跑入面积较大的房间
【尝试自解】
高频考点二 火山与地震
考题二 (2011·菏泽)假如初二·一班的同学正在三楼的教室上课,突然发生了地震,下列应急措施正确的是 ( )
A.靠近窗户的同学迅速从窗户跳下,逃离教学楼
B.争先恐后地跑下教学楼
C.躲在课桌下面,并用书包护住头部
D.大哭大叫。以排遣心中的恐惧
解析:震时就近躲避,震后迅速撤离到安全的地方是应急防护的较好方法。在比较坚固、安全的房屋里,可以躲避在课桌下、讲台旁,教学楼内的同学可以到开间小、有管道支撑的房间里,要保持清醒、冷静的头脑,及时判别震动状况,千万不可在慌乱中跳楼。被困时也不要大哭大叫,大哭大叫会加速新陈代谢,增加氧的消耗,使体力下降,耐受力降低;同时,大喊大叫,必定会吸入大量烟尘,易造成窒息,增加不必要的伤亡。正确态度是在任何恶劣的环境,始终要保持镇静,分析所处环境,寻找出路,等待救援。
答案:C
真题演练2 (2011·宁波)2011年3月11日,日本发生大地震并引发海啸;5月12日,意大利西西里岛东岸的“埃特纳”火山喷发……下列关于火山和地震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火山和地震都是地壳运动的一种表现
B.火山和地震多发生于板块交界处
C.火山干¨地震都是地球内部能量的释放过程
D.地震发生时躲到高楼和高压线下避险
【尝试自解】
中考命题方向及模拟
六大板块漂浮于“软流层”之上,处于不断运动中并造成拉伸和碰撞或挤压;板块内部地壳较稳定,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是火山、地震主要发生的地方。而地球上每年都会发生危害程度不等的火山和地震,预汁今后巾考还是围绕这个主题,结合具体情境,对这部分内容进行考查,形式主要是选择题和填空题。
模拟预测题 北京时间2011年3月11日l 3时46分在日本本州东海岸附近海域发生9.0级强烈地震并在该国东北太平洋沿岸引发6~10米高的巨大海啸。给日本造成巨大的灾难,大量人员遇难与失踪,大批房屋被毁。地震是地壳运动的主要表现形式,这次地震是由于_________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相互作用的结果。
(系统复习,全面提升自我,请完成同步训练)
同步训练 地壳运动和板块构造
1.地球是我们生存的家园。以下有关地球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
A.地球是一个椭球体
B.地球内部可分为地壳和地幔两层
C.火山和地震是地壳变动的表现
D.流水、风力、冰川等是影响地形的外力作用因素
2.发明世界上最早的地震仪——候风地动仪的是东汉时期的科学家 ( )
A.张衡 B.蔡伦
C.祖冲之 D.李时珍
3.大陆漂移说中的“大陆”是漂移在什么之上 ( )
A.地壳 B.地幔
C.岩石圈 D.软流层
4.在板块运动过程中,印度洋板块挤入亚欧板块,形成 ( )
A.喜马拉雅山
B.东非大裂谷
C.阿尔卑斯山
D.安第斯山
5.近年来,火山和地震频发,给人类带来巨大灾难和财产损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火山和地震是在外力作用下发生的
B.火山和地震只发生在板块交界的地方,板块内部一定不会发生
C.全球由六大板块组成,板块问不会发生碰撞和张裂
D.世界上火山地震主要集中分布在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和地中海一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
6.2010年4月14日,冰岛埃亚菲亚德拉火山全面爆发,二氧化硫气体和火山灰等直冲云霄,炽热的熔岩流将冰川熔化,形成洪水。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火山是地壳运动的表现形式之一
B.人类活动是导致火山喷发的主要原因
C.冰川熔化时需要吸收大量的热
D.喷出的二氧化硫会导致酸雨增多
7.今年全球地震和火山喷发的次数较多,下列有关地震和火山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火山和地震的活动周期是11年
B.火山的喷发使酸雨发生的可能性增加
C.火山喷发和地震都是地壳运动的表现形式
D.火山和地震发生时释放的巨大能量来自地球内部
8.台湾是我国地震较多的地区。台湾岛处在哪两大板块的交界地带 ( )
A.太平洋板块与印度洋板块
B.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
C.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
D.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
9.如图为大西洋中脊山脉及其周围约l00公里范围内海底岩层年代分布的示意图。图中数字为岩层距离现在的年数。这一现象支持了 ( )
A.板块是运动的
B.地球是一个球体
C.生命是不断演化的
D.海水对地形具有侵蚀作用
10.在考察学校周边地形时,小张在陡崖处发现了含有大量海螺、海蚌等生物化石的岩石,据此他推断,学校所在的地区 ( )
A.地势正在不断升高
B.很快将从陆地变为海洋
C.历史上曾是海洋
D.很快会有地震发生
11.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省阿坝州汶川县发生里氏8.0级强烈地震,伤亡惨重。面对地震,同学们应懂得更多的防震抗灾知识,从而保护自己,救护他人。
(1)地震发生时,我们可采取的应急措施有 ( )
①保持清醒、冷静的头脑,及时将身边的书包或柔软的物品顶在头上 ②快速离开教室,跑到空旷地方去 ③迅速于高处跳楼逃生 ④躲到高层教学楼下面⑤来不及外逃时;双手抱头躲避在墙角或坚实的家具下,亦可转移到承重墙较多、面积较小的房间内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④⑤ D.①②⑤
(2)在地震中,不少无辜者并不因房屋倒塌被砸伤或挤压伤致死,而是由于种种不当行为“扼杀”自己。若不幸被困于倒塌建筑物中,下列措施不宜采取的是 ( )
A.用可以挪动的物品支撑身体上方的重物,扩大活动空间,保持足够的空气
B.用湿毛巾或其他布料捂住口、鼻和头部,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灰尘呛闷发生窒息
C.不停地大声呼救并迅速用手挖掘砖块,希望尽快逃生
D.一时无法脱险时应尽量节省体力,寻找代用品和水,延长生存时间
12.地震和火山的相同点是 ( )
A.都对地形没有影响
B.能量来自地球外部
C.能量来自地球内部
D.都是人类活动造成的
13.下列现象中能说明地壳变动的是 ( )
A.四季更替
B.水往低处流
C.地震
D.太阳东升西落
14.板块的边界并不就是海陆的边界,大部分板块既有陆地又有海洋。作为板块边界的活动构造带有裂谷、俯冲带、碰撞带这三种类型。大洋中绵延数万千米的大洋中脊,中间就是裂谷。地幔物质从这里流出,形成新的洋底岩石,并把两边的板块不断推向两侧,裂谷是洋底的诞生地。某些陆上裂谷(如东非裂谷)可能会产生新的海洋。与裂谷相反,位于大洋边缘的海沟是海洋板块的消亡带。洋底岩石圈在这里俯冲到大陆岩石圈之下,如果边界两边都是陆地,这就成为碰撞带。随着碰撞角度的不同,这里或因挤压而隆起高山,或因剪切而形成断层,或者兼而有之。下列判断与文意相符合的一项是 ( )
A.板块运动的形式有三种:碰撞、俯冲和裂谷
B.板块边界的碰撞或俯冲,和裂谷的情形相反
C.裂谷位于海洋中或海洋与陆地的交界处
D.碰撞带和俯冲带位于大洋边缘或陆地之上
15.2010年3月和5月,冰岛的艾雅法拉火山和危地马拉的帕卡亚火山接连爆发,火山喷发的大量气体、火山灰对航空运输、气候和生活造成很大的影响。火山是_______ (选填“地表形态”或“地壳运动”)的表现形式之一,在地球板块交界处最易发生。
16.2010年4月,冰岛埃亚菲亚德拉冰盖火山多次喷发。火山喷发物中的岩浆主要来自地球内部结构中的_______(选填“地壳”、“地幔”或“地核”)。
17.中国地质调查局在“汶川大地震”及其诱发的次生地质灾害情况分析会上,初步认为,汶川地震是印度洋板块惹的祸(如图)。印度洋板块向亚洲板块俯冲,造成青藏高原快速隆升。高原物质向东缓慢流动,在高原东缘沿龙门山构造带向东挤压,遇到四川盆地之下刚性地块的顽强阻挡,造成构造应力能量的长期积累,最终在龙门山北川一映秀地区突然释放。
(1)从板块构造学说分析认为此次地震是由于_______板块和_______板块碰撞和张裂而引起的。
(2)地球内部的圈层结构包括地壳、地幔和_______。地震是地壳变动的表现,引起这种变动的最主要原因是板块的_______和张裂。
(3)假如A代表此处地震的震中汶川,那么垂直投影处的B叫_______,A和D的距离叫做_______,同样大小的地震,AD距离越短,其受到破坏力越_______。
(4)下面有关地震时做法可行的是_______(请填序号)。
①高层楼撤下时,搭乘电梯
②躲避在小面积房间的床、桌子下面
③站在高桥下避震
④在外面时尽量要跑到空旷的地方
⑤震时停止开车,在车上避震
(5)从空间上看,地震的分布呈一定的带状,称地震带,主要集中在_______。
参考答案
第二章 人类生存的地球
第1节 地壳运动和板块构造
真题演练l 答案:B
解析:全球大致划分为六大板块,选项A错误;火山和地震是地壳运动的表现形式,地壳运动是形成火山和地震的原因,选项C不正确;发生地震时面积较大的房间天花板容易坍塌,D也不正确,只有选项B正确,因为六大板块漂浮于“软流层”上,处于不断运动中并造成张裂(拉伸)和碰撞(挤压)。
真题演练2 答案:D
解析:火山和地震都是地壳运动的一种表现形式,是地球内部能量的释放过程,多发生于板块交界处,故A、B、C说法均正确。地震发生时,室外人员应该迅速离开电线杆和围墙,跑向比较开阔的地区躲避,故D选项错误。
模拟预测题 答案:亚欧
解析:板块交界处是发生火山、地震集中的区域,主要有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和地中海一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而日本恰好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的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
同步训练
1.答案:B
解析:地球是一个椭球体,其内部从外到内呵大致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组成部分。火山和地震是地壳变动的表现,属于地球内力作用因素,而流水、风力、冰川等是影响地形的外力作用因素。
2.答案:A
解析:张衡发明世界上第一架测试地震的仪器--候风地动仪;蔡伦改进了东汉时的造纸技术,被传为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中造纸术的发明人;祖冲之是我国杰出的数学家、天文学家、文学家、地质学家、地理学家和科学家,他编制了《大明历》,计算了圆周率,提出了用圭表测量正午太阳影长以定冬至时刻的方法;李时珍是明代著名中医药学家,撰《本草纲目》等。
3.答案:D
解析:“大陆”指的是岩石圈一一六大板块,包括地壳和地幔的顶部(软流层以上的部分),故答案选D。
4.答案:A
解析:喜马拉雅山,是印度板块向亚欧板块冲撞挤压后隆起的巨大褶皱。山上那些沉积岩和三叶虫、海葵、石菊等水生物化石,都向我们诉说着3000万年前这里曾经是一片汪洋大海;东非大裂谷是纵贯东部非洲的地理奇观,是世界上最大的断层陷落带,有地球的伤疤之称,由于地壳断裂运动,地壳下面的地幔物质上升分流,产生巨大的张力,正是在这种张力的作用之下,地壳发生大断裂,从而形成裂谷;阿尔卑斯山脉是非洲板块和亚欧板块碰撞挤压形成的;安第斯山是南极洲板块与美洲板块碰撞形成的。故答案选A。
5.答案:D
解析:地壳运动是形成火山和地震的原因,是内力作用的结果,全球大致划分为六大板块,六大板块漂浮于“软流层”上,处于不断运动中并造成张裂(拉伸)和碰撞(挤压);板块交界处是发生火山地震集中区域,主要有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和地中海一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但板块内部也会发生,如唐山地震、汶川地震,它们并没有处在地震带上,故选项D正确。
6.答案:B
解析:地壳自形成以来,其结构和表面形态就在不断发生变化,地壳运动是形成火山和地震的原因,人类活动是可能会导致火山的喷发,但不是主要原因。
7.答案:A
解析:11年为太阳黑子活动的周期。
8.答案:B
解析:台湾是我国地震较多的地区,处于太平洋板块与皿欧板块的交界地带,属二于二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
9.答案:A
解析:由海底岩层年代分布的示意图可知,海床在远离大西洋中脊山脉,并且离得越远距现在的年代也越远,这说明板块是运动的.故选项A正确。
10.答案:C
解析:陡崖处发现了含有大量海螺、海蚌等生物化石的岩石,而海螺、海蚌等生物是生活在海洋中的,这只能说明这里历史上曾是海洋,故选项C正确。
11.答案:(1)D (2)C
解析:(1)震时就近躲避,震后迅速撤离到安全的地方是应急防护的较好方法。在比较坚固、安全的房屋里,可以躲避在墙角或坚实的家具下.亦可转移到承重墙较多、面积较小的房间内.要保持清醒、冷静的头脑,及时判别震动状况,千万不可在慌乱中跳楼。故正确答案为D。 (2)C不幸被困于倒塌建筑物中,如果不停地大声呼救并迅速用手挖掘砖块,会加速新陈代谢,增加氧的消耗,使体力下降,耐受力降低;同时,大声呼救必定会吸人大量烟尘,易造成窒息增加不必要的伤亡。正确态度是在任何恶劣的环境,始终要保持镇静,分析所处环境,寻找出路,等待救援。故不宜采取的措施是C选项。
12.答案:C
解析:地壳运动的能量来自于地球内部,地壳运动是形成火山和地震的原因,火山和地震是地球内部能量的释放,故选项C正确。
13.答案:C
解析:火山和地震是地壳运动的表现。
14.答案:B
解析:板块边界的碰撞或俯冲形成隆起的高山或形成断层,而裂谷是板块不断向两侧拉伸的结果,因此其情形相反,故答案选B。
15.答案:地壳运动
解析:火山和地震都是地壳运动的表现。
16.答案:地幔
解析:火山喷发物中的岩浆主要来自于下地幔的软流层。
17.答案:(1)印度洋 亚欧 (2)地核 碰撞(或挤压) (3)震源 震中距 强 (4)②④ (5)环太平洋、喜马拉雅一地中海一带。
解析:(1)汶川地震是印度洋板块惹的祸。印度洋板块向亚洲板块俯冲,造成青藏高原快速隆升。高原物质向东缓慢流动,在高原东缘沿龙门山构造带向东挤压,遇到四川盆地之下刚性地块的顽强阻挡,造成构造应力能量的长期积累,最终在龙门山北川一映秀地区突然释放。(2)地球内部的圈层结构包括地壳、地幔和地核。地震是地壳变动的表现。引起这种变动的最主要原因是板块的碰撞(或挤压)和张裂。(3)地震发生的源地叫震源,与震源对应的地表部分叫震中,地表各点离震中的距离叫震中距,震中距越短,其受到破坏力就越强。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