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满分——第2节 土壤、水资源、天气和气候

文档属性

名称 中考满分——第2节 土壤、水资源、天气和气候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15.9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2-04-08 20:34: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2节 土壤、水资源、天气和气候
考点梳理
1.土壤资源
土壤由水分、空气、矿物质和腐殖质等构成,土壤中有大量的生物一一土壤生物。
2.地球上水资源的分布
(1)水资源和水循环的关系:水循环活跃,水资源比较丰富。
全球水资源的分布特点:赤道附近和距海近的地区,水资源比较丰富。沙漠地区,水资源比较贫乏。非洲地区缺水严重。
3.我国的水资源
(1)我国是一个干旱缺水严重的国家。
我国的水资源总量居世界第六位,但人均只有2300立方米,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美国的l/5,在世界上名列l21位,是全球13个人均水资源母贫乏的国家之一。
(2)水资源的分布有明显的时空差异。
①时间上:夏秋多,冬春少,年际变化大,北方较突出。
②空间上:南多北少,东多西少。
4.地球上的水循环
海陆间水循环(大循环)
领域(分类) 海上内循环
小循环
内陆循环
水循环 内因:水的物理性质
原因
外因:太阳辐射和地心引力
意义:使淡水资源得到补充,使地球上的水、大气、岩石和生物 成为一个整体
5.人类对水循环的影响
(1)水循环是通过大气中的水汽输送和陆地上的径流输送而实现的。
(2)目前人类活动对水汽输送几乎没有影响,而对地表径流输送,在局部地区却可以施加某些影响。
(3)主要措施:修建水库、跨流域调水等。可以改变水的时空分布,化害为利。
(4)人与水循环对立的现象:大面积地滥伐森林;大面积地排干湖泊和沼泽;过度抽取地下水。这是未遵循水循环和水量平衡原理的表现,势必造成水资源枯竭。
【注意】①海洋上的蒸发量=海洋上降水量+来自陆地的径流量。
②陆地上的降水量=流向海洋的陆地径流量+陆地蒸发量和蒸腾量。
6.水的净化
(1)水体污染物的主要来源
①工业废水、废渣等;
②农业废水(农药、化肥的大量使用);
③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
(2)饮用水的卫生
①净化:水中加入明矾使杂质沉淀而除去。
②消毒:使用漂白粉杀菌。
(3)除去水中杂质的常用方法:沉淀法、过滤法、蒸馏法。
【注意】沉淀法只能使水中的悬浮微粒凝聚成较大的颗粒沉淀下去,而不能除去这些沉淀;过滤法可以除去这些沉淀,却不能除去已溶解的物质;蒸馏法可以除去水中已溶解的物质,将水进一步净化,因此,蒸馏水十分纯净,可以直接饮用。
7.人类离不开水,保护水资源人人有责
8.天气和气候
(1)天气:是某地短时间内的大气状况(如气温、湿度等)和大气现象(如云量、雾的能见度等)的综合,也就是指影响人类活动的瞬间气象特点的综合状况,是短时间尺度的大气过程。天气的主要组成要素是气温、气压、风、湿度、降水等。
(2)气候:气候是某地多年天气综合的表现,包括该地多年的大气平均状况和极端状况;是概括了大量天气过程而显示出来的大气规律,是长时间尺度的大气过程,其变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影响气候的因素有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地形等。
高频考点及真题演练
高频考点一 水循环和水资源
考题一 (2011.杭州)1648年,荷兰医生海尔蒙特把一株2.27 kg的柳树苗种在装有90kg土壤的有盖木桶里,只浇雨水。持续5年,他发现柳树质量增加了74.33kg,而土壤质量只减少了56.7g。他据此第一次指出:“水分是植物体自身制造的原料。”到了l699年英国的伍德沃德改进了海尔蒙特的实验。他利用大小长势相同的薄荷苗为实验材料.把苗种在水里,控制给水量,并将装置放在室内阳光充足的阳台上,减少外界因素于扰。他选用不同水源进行重复实验,实验数据如表所示。
水源(控制水量)
实验次数
实验时间
薄荷苗的平均
质量增长率(%)
普通水
2次
56天
126
普通水+少量土壤
2次
56天
309
蒸馏水
1次
56天
36
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伍德沃德的实验具有创新意义,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________(填字母编号)。
A.比较薄荷苗的平均质量增长率不能作为得出实验结论的依据
B.选用薄荷苗可节省实验时间
C.进行了重复实验减少实验偶然性
D.选用长势相同的薄荷苗减少干扰
(2)分析伍德沃德实验数据可得,植物质量的增加不仅与水有关,而且与________有关。
解析:(1)薄荷是草本植物,生长较快,选用薄荷苗可节省实验时间;重复实验和选用长势相同的薄荷苗,能减少因薄荷苗本身因素等干扰而带来的实验偶然性;故BCD正确。(2)普通水中加少量土壤后,薄荷苗的平均质量增长率明显增大,说明植物质量的增加还与土壤(养分或无机盐)有关。
答案:(1)BCD (2)土壤(养分、无机盐)
真题演练1 (2011·台州)我国东部地区人均水资源拥有量随纬度变化情况如图。据此信息,下列有关该地区人均水资源拥有量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低纬度地区较多
B.北纬40°附近最少
C.在空间上分布不均匀
D.随着纬度的升高而减少
【尝试自解】
高频考点二 天气和气候
考题二 (2011·菏泽)在小刚的一篇作文中有以下一些描述语言,你认为不合适的是 ( )
①今天的气候很好,适合外出游玩 ②今年冬季气温较常年偏高,天气出现了异常 ③昆明四季如春,这里的气候真不错 ④早饭后还是晴空万里,到了中午却是乌云滚滚,大雨倾盆,今天的气候变化真大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解析:作文中的描述语言,①今天应该是天气,②今年冬季气温较常年偏高,描述的是气候,④早饭后还是晴空万里,到了中午却是乌云滚滚,大雨倾盆,指的是天气变化大。故①②④的描述不合适。
答案:C
真题演练2 (2011·晋江)下列描述中表示气候的是 ( )
A.冬冷夏热 B.晴转多云 C.风和日丽 D.狂风暴雨
【尝试自解】
中考命题方向及模拟
该考点主要是联系实际辨别天气与气候的区别,一般以选择题型为主。
模拟预测题 下列叙述中,叙说天气的是 ( )
A.山前桃花山后雪
B.塔里木盆地终年干燥少雨
C.昆明四季如春
D.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系统复习,全面提升自我,请完成同步训练)
同步训练 土壤、水资源、天气和气候
1.小敏取两个相同的烧杯,分别放入相同体积和形状的铁块和干燥土壤,用量筒沿烧杯壁缓缓向烧杯内注水,发现两者完全浸没时,放土壤的烧杯中加入水的体积大于放铁块的烧杯中的体积。这个实验说明 ( )
A.土壤中含有水分
B.土壤中含有空气
C.土壤的密度小于铁块
D.土壤易溶于水
2.下列工具中最适于观察土壤生物的是 ( )
A.显微镜 B.望远镜
C.放大镜 D.电子显微镜
3.地球上的水处于不停地运动和相互转化之中,下列不属于水循环的主要环节的是 ( )
A.蒸发 B.径流
C.水汽输送 D.太阳辐射
4.为了缓解我国北方水资源不足的状况,国家正在实施的南水北调工程将主要改变水循环环节中的( )
A.蒸发 B.水汽输送
C.降水 D.地表径流
5.我们要节约用水和保护水资源是因为 ( )
A.地球虽是“水的行星”,但淡水却十分贫乏
B.在地球全部的水储量中,淡水仅占2.53%,而且绝大多数又以冰川的形式存在于极地高纬度和高海拔地区,目前可供人类直接利用的淡水资源很少
C.缺水完全是由于浪费严重造成的
D.目前人们可以直接利用的淡水资源只有河水
6.目前,世界上有20多亿人口面临淡水危机,有关部门呼吁市民要节约用水。下列做法与节约用水无关的是 ( )
A.淘米水用来浇花
B.开发利用地下水
C.使用节水龙头
D.用喷灌、滴灌方法给农作物浇水
7.下列地区中,水资源最为缺乏的是 ( )
A.沙漠地区 B.赤道附近
C.沿海地区 D.平原地区
8.下列有关地球上水的分布、循环、利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陆地淡水约占地球总水量的96.53%
B.水是生物生存所需的最基本的物质之一
C.人类直接利用最多的是海洋水
D.水循环的环节只有蒸发和降水
9.某校组织学生进行水资源状况调查,调查报告中的下述观点错误的是 ( )
A.地球表面约71%被水覆盖,可利用的淡水资源十分丰富
B.水的污染加重了淡水危机
C.可以考虑海水淡化解决淡水危机,蒸馏法是海水淡化的方法之一
D.节约用水是每个公民的义务
10.据报道,清澈的长江源头水流至人海口,水下能见度不足l0厘米,其主要原因是沿途大量流入了( )
①工业废水 ②生活污水 ③泥砂 ④雨水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 D.①②③④
11.我国是世界上荒漠化比较严重的国家之一。根据下面不同地表的水土流失情况(降雨量346 ram),你认为哪一类地表最有利于防治水土流失 ( )
A.林地 B.草地 C.作物地 D.裸地
地表类型
裸地
作物地
草地
林地
水土流失量(千克/亩)
450
238
6.2
4
12.如图为“某地气候资料统计图”,该地降水最多的月份是 ( )
A.1月
B.5月
C.8月
D.10月
13.下列有关气温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位于赤道附近的山上不可能有积雪
B.全球气温分布是低纬高,高纬低
C.人类活动的影响使得全球气温已经在迅速升高
D.同一纬线各地的大陆气温始终比海洋气温高
14.下列描述中,表示气候的是 ( )
A.狂风暴雨 B.四季如春
C.阴雨绵绵 D.电闪雷鸣
15.下列关于某市天气、气候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今天阴转多云,明天多云,描述的是气候
B.今天最高气温:24℃,最低气温:18.4℃,描述的是气候
C.夏季温暖潮湿多雨,描述的是天气
D.季风更替明显,无霜期长,描述的是气候
16.2010年世界环境日中国的主题为“低碳减排,绿色生活”。世界自然基金会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提出了“地球一小时”的倡议,希望个人,社区、企业和政府在每年3月最后一个星期六20:30一21:30熄灯一小时。下列应对气候变化的有关做法,不宜提倡的是 ( )
A.提高森林覆盖率
B.大量使用煤、石油等化石燃料
C.响应“地球一小时”倡议
D.开发新能源
17.3月23日是世界气象日,201C年世界气象日的纪念主题是“致力于人类安全和福祉的60年”,旨在告诉人们,天气和气候与人类息息相关,各种气象灾害严重威胁人们的健康和生命财产,因此,加强对天气、气候的监测预报,努力开展防灾减灾、趋利避害,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尤为重要。请判断:下列灾害中不属于气象灾害的是 ( )
A.台风 B.泥石流 C.冰雹 D.飓风
18.分析下面海洋和陆地之间的水循环运动示意图。
(1)填写图中所表达的水循环中各环节名称:
①________ ②________ ③________
A________ B________ C________
(2)目前人类对水循环中哪一环节可以施加影响? 请举例说明。
19.国外某娱乐设施公司计划在同纬度的三个城市建造水上公园和滑雪游览中心。下表是三城市的气候资料:
资料一:三城市各季度平均降水量
资料二:三城市各月份地上积雪情况(“* *”:积雪多,“*”:积雪较少,“一”:没有积雪)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A城市
* *
* *
* *
*





*
* *
* *
B城市
*
*
*








*
C城市
* *
* *
* *
* *
* *
* *


*
*
**
* *
如果你是决策者,依据上述资料,从运行成本焦度考虑,________城市最适宜建造水上公园,________城市最不适宜建造滑雪游览中心。
20.仔细阅读下面(1)(2)两条科学资料:
(1)在海滨地区,只要天气晴朗,白天和晚上会出现两种不同风向的风,一种是从海上吹向陆地的风,叫做海风;另一种是从陆地吹向海上的风,称为陆风。气象上常把两者合称为海陆风。
(2)白天,陆地上空气增温迅速,而海面上气温变化很小。夜间,情况变得恰恰相反:陆地上的空气很快冷却,海面降温比较迟缓。今年暑假的一个夜晚,小明和小强相约一起去海 边散步。他们俩不但善于观察周围的事物,还善于思考,在学校常受到老师的表扬。你看,他们俩将又有新发现了,只听小明说吹向海洋,小强说吹向陆地,争得面红耳赤。原来他们在讨论海边的风向。你认为晚上海边的风向怎样呢?
参考答案
第2节 土壤、水资源、天气和气候
真题演练l 答案:D
解析:此题属于图表阅读题,由图可知,该地区人均水资源拥有量在空间上分布不均匀,总体上看低纬度地区较多,但北纬40°附近最少,因此并不是随着纬度的升高而减少。故D选项说法不正确。
真题演练2 答案:A
解析:天气是某地短时问内的大气状况(如气温、湿度等)和大气现象(如云量、雾的能见度等)的综合;气候是某地多年天气综合的表现,包括该地多年的大气平均状况和极端状况。因此“晴转多云”“风和日丽”“狂风暴雨”,描述的都是短时间内的大气状况和大气现象,属于天气,只有选项A“冬冷夏热”描述的是某地多年天气综合的表现,属于气候,故答案A正确。
模拟预测题 答案:D
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为天气的概念和特征。天气反映一个地方短时间里的大气状况,它是经常变化的。选项A叙述的意思是山前已为春季桃花盛开;而山后却为冬季,积雪不融。每年这个时候都大致如此,是比较稳定的,不是时刻在变化的。选项B描述的是塔里木盆地终年如此,并非短时间的。选项C叙述的是昆明四季的特征。选项D叙述的是一夜之间树枝上都缀满了雪花,恰似梨花盛开。
同步训练
1.答案:B
解析:将两个相同体积和形状的铁块和土块放入烧杯中,然后向烧杯中注入水,当两者完全浸没时,加入土块的水大于加放铁块的水,这是由于土块中有空隙,有一部分水进入了土块的空隙,因此加的水多,空隙部分也就是空气的体积。
2.答案:C
解析:显微镜用来观察微小的物体,望远镜用来观察远处的物体,观察土壤生物用放大镜即可。
3.答案:D
解析:蒸发、径流和水汽输送都是水循环的主要环节,太阳辐射是水循环的动力,不属于水循环的环节。
4.答案:D
解析:南水北调工程就是把长江流域丰富的水资源通过引水渠道跨流域输送到华北、西北,以缓解那些地区的缺水情况(中国历来南方水灾多发,而大概同时则是北方旱灾多发)。
5.答案:B
解析:地球是一个“水的行星”,从目前来看,水资源是指可供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而淡水绝大多数以冰川形式存在很难利用,目前人类容易利用的淡水资源有河水、淡水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并不十分丰富,因此要节约用水。再加上有些地区水污染严重,导致“水质性”缺水,因此要保护水资源。
6.答案:B
解析:淘米水用来浇花,使用节水龙头,用喷灌、滴灌方法给农作物浇水都是为了节约用水,开发利用地下水属于寻找、挖掘水资源,故与节约用水无关的是B选项。
7.答案:A
解析:全球水资源的分布特点:赤道附近和距海近的地区,水资源比较丰富。沙漠地区,水资源比较贫乏。
答案:B
解析:陆地淡水约占地球总水量的2.53%,人类直接利用最多的是河流水、湖泊淡水及浅层地下淡水,故选项A、C、D的说法均错误,选项B的说法正确,因为水不仅是有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生物的生命活动也离不开水,所以水是生物生存所需的最基本的物质之一。
9.答案:A
解析:水的污染加重了淡水危机,海水淡化可以解决淡水危机,蒸馏法是海水淡化的方法之一,节约用水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因此B、C、D的说法正确,符合题意;而地球表面的水资源丰富,但可利用的淡水资源十分稀少,因此A的说法错误。
10.答案:B
解析:水下能见度低说明水质中掺杂着其他物质,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和泥砂都是影响水质的一个原因,雨水则不是。
11.答案:A
解析:降水量相同的情况下,水土流失量(千克/亩)最少的地表类型最有利于防治水土流失。
12.答案:C
解析:图中的柱状图为降水统计图,由图可知8月份降水最多。
13.答案:B
解析:影响气温的最主要因素是纬度位置,不同纬度,得到的太阳热量不同,气温也不同。总体看是低纬度高,高纬度低;其次海陆分布、地形及人类活动等都会对气温产生影响。影响气候的重要因素之一是地形,海拔每升高1000米,气温约降低6℃,位于赤道附近的乞力马扎罗山海拔5895米,山顶就覆盖着皑皑的白雪,有“赤道雪”之称,成为重要的旅游景
观。人类活动使得全球气温有明显变暖的趋势,而非“迅速升高”。同一纬线上的气温由于海陆热力差异不同而有差异:夏季陆地高于海洋,冬季海洋高于陆地。
14.答案:B
解析:“狂风暴雨”“阴雨绵绵”“电闪雷鸣”所描述的都是短时间内的大气状况和大气现象,属于描述天气,只有选项B“四季如春”描述的是某地多年天气综合表现,属于气候,故答案B正确。
15.答案:D
解析:A、B描述的是天气,C描述的是气候,都不正确,D描述的是某地多年天气的综合表现,是概括了大量天气过程而显示出来的大气规律,属于气候,故D选项正确。
16.答案:B
解析:“低碳减排”,目的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因此应该开发新能源,使用清洁能源,减少煤、石油等化石燃料的使用,故选项B错误。
17.答案:B
解析:气象灾害是由气象的变化所造成的,题目四个选项中其余三个都是由于气象的变化造成的,而泥石流属于地质灾害。
18.答案:(1)水汽输送 地表径流 地下径流 蒸发 降水 蒸腾 (2)地表径流:南水北调、修建水库、引水灌溉等。
解析:(1)海洋和陆地之问的水循环是地球上水循环中最重要的一种循环形式。要正确填写出题目中所要求的各环节的名称,必须了解海洋和陆地之问水循环的具体过程:海洋表面的水经过蒸发变成水汽,水汽上升到空中随着气流运动,被输送到陆地上空,其中一部分水汽在适当的条件下凝结,形成陆地上的降水。降落到地面的水,一部分沿着地面流动,形成地表径流;一部分渗入地下,形成地下径流。二者经过江河汇集,最后又回到海洋,从而完成海洋和陆地之间的水循环。(2)第24题首先应想到目前人类对水资源利用所采取的一些措施,如修建水库、南水北调工程等等。然后思考一下这些措施在水循环中属于何种环境,问题便可解决了。而目前人类对水汽的蒸发、输送等环节几乎没有影响,对于凝结降水也影响不大,而对地表径流输送,在局部地区可加以影响。
19.答案:A B
解析:从运行成本角度考虑,A城市各季度平均降水量都很丰富,因此最适宜建造水上公园,而B城市只有1月、2月、3月、l2月份才有较少的积雪,其余月份降雪都没有,因此最不适宜建造滑雪游览中心。
20.答案:晚上,相对来说陆地上空气温度低些,接近海面上的温度高些,因此,陆地上的气压大于海面上的气压,海边的风由陆地吹向海洋。
解析:白天,陆地上空气增温迅速,而海面上气温变化很小。这样,温度低的地方空气冷而下沉,接近海面上的气压就高些;温度高的地方空气密度小而上浮,陆地上的气压便低些。陆地上的空气上升到一定高度后,它上空的气压比海面上空气压要高些。因为在下层海面气压高于陆地,在上层陆地气压又高于海洋,而空气总是从气压高的地区流到气压低的地区,所以,就在海陆交界地区出现了范围不大的垂直环流。陆地上空气上升,到达一定高度后,从上空流向海洋;在海洋上空,空气下沉,到达海面后,转而流向陆地。这支在下层从海面流向陆地,方向差不多垂直海岸的风,便是海风。夜间,情况变得恰恰相反:陆地上,空气很快冷却,气压升高;海面降温比较迟缓,因此比起陆面来仍要温暖得多,这时海面是相对的低气压区。但到一定高度之后,海面气压又高于陆地。因此,在下层的空气从陆地流向海上,在上层的空气便从海上流向陆地。在这种情况下,整个垂直环流的流动方向,也变得和前面海风里的垂直环流完全相反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