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篇 地球、宇宙和空间科学
第一章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第1节 宇宙、银河系、太阳系
考点梳理
1.宇宙的演化
宇宙是广漠空间和其中存在的各种天体以及弥漫物质的总称。它处于不断的运动和发展中。
宇宙中有上千亿的星系,平均每个星系又有上千亿的恒星和各类天体。
运动着的物质将时间和空间结合在一起就成为我们所说的宇宙。
(1)古代人类对宇宙的认识经历了漫长的时间,各民族都有自己对宇宙的认识和想象,如中同古代的神话传说“盘古开天辟地”。
(2)大爆炸宇宙论
①大爆炸宇宙论是目前被人们广为接受的一种宇宙起源学说。
②大爆炸学说认为我们观察到的这部分宇宙是由大约150亿年前发生的一次大爆炸形成的。在爆炸发生之前,宇宙内的所存物质和能量都聚集到了一起,并浓缩成很小的体积,温度极高,密度极大,之后发生了大爆炸。大爆炸使物质四散出去,宇宙空间不断膨胀,温度也相应下降,后来相继出现在宇宙中的所有星系、恒星、行星乃至生命,都是在这种不断
膨胀冷却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
(3)现代宇宙论最重要的证据:l929年,著名的天文学家哈勃在研究一些星系的光谱时,发现大多数天体的光谱都出现红移现象。根据光学知识,这意味着被观测的星体远离我们而去。进一步研究证明,星体离我们越远,飞离的速度越快,距离每增l00万光年,飞离的速度增加每秒15千米。这一关系称为哈勃定律。据此的明显推论是:①所有星系都在远离我们而去;②星系离我们越远,运动的速度越大;③星系间的距离都在不断扩大——宇宙处在不断的膨胀之中。
2.字宙的将来
永远膨胀下去,不断地扩大,我们将看到所有星系的星球老化、死亡,剩下我们孤零零的,在一片黑暗当中;或者会塌缩而在大挤压处终结。
无论地球上观察,还是在其他星球上观察.都可以观察到其他星球在远离观察点而去,这是宇宙膨胀的结果。其实。大爆炸而产生宇宙的理论也不能确定起始爆炸中心。
3.宇宙中天体的构成
太阳 地球
地月系
八大行星及卫星 月球
太阳系 其他行星、卫星
银河系 小行星、彗星、流星
宇宙→总星系 其他恒星系
河外星系
我国航天事业的成就
1970年
由我国设计研制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东方红”l号发射成功
1975年
我国第一颗返回型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1984年
我国成功发射第一颗试验通信卫星
1999年
我国第一艘载人航天试验飞船“神舟”一号发射成功
2003年10月15日
“神舟”五号载人飞船载着我国首位航天员杨利伟邀游太空,实现了千年飞天梦
2005年10月l2日
“神舟”六号载人飞船载着费俊龙、聂海胜两名宇航员再次飞向太空
2007年10月24日
我国第一个月球探测器——“嫦娥一号”顺利升空
2008年9月25日
“神舟”七号载人琶船载着翟志刚、刘伯明、
景海鹏三名宇航员又一次飞向太空,翟志刚首次进行太空行走。第一次把人类的足迹留在了茫茫太空,掀开了中国航天事业的新篇章
5.太阳
(1)太阳的基本概况
太阳是离地球最近的恒星。它是一颗自己能发光发热的气体星球。太阳的直径约为l40万千米,表面温度约6000℃。中心温度高达l 500万℃。它与地球的平均距离约l.5亿千米。
(2)太阳活动
常见的太阳活动有太阳黑子、耀斑、日珥等。
太阳表面的许多黑斑点称为太阳黑子,它是太阳表面由于温度较低而显得较暗的气体斑块。太阳黑子的多少和大小,往往作为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太阳黑子的活动周期约为11年。黑子数最多的一年,称为太阳活动峰年;黑子数极少的一年,称为太阳活动谷年。国际上规定从l755年起算的黑子周期为第一周,]998年开始为第23周。
太阳表面有时会出现一些突然增亮的斑块,叫做耀斑。耀斑爆发时释放出巨大的能量。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很大。太阳风增强时可以影响地球上的短波通讯。黑子、耀斑活动增强时,会产生过强的紫外线。
太阳的大气层从外向内依次是日冕层、色球层、光球层。实际看到的是光球层。
光球层的主要太阳活动是黑子,色球层的主要太阳活动是耀斑和日珥。
6.月球
(1)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月球和地球问的平均距离约为38.44万千米。约为日地距离的1/400。月球的直径约为3476千米.太阳的宜径约为月球的400倍。月球的体积很小.约为地球的1/49,质量只有地球的1/81。
(2)月球上既没有空气和水,也没有生命。
(3)月球没有大气,造成月球昼夜温差大,昼夜温度差达300℃。不能传声,无天气变化和四季变化。
(4)月球对物体的吸引力比地球弱,造成物体在月球上很轻。(跳得高跳得远)
(5)月球的表面布满大大小小的环形山,是由于陨石坠落在月球表面而形成的陨石坑。
7.月相
定义:月球的各种圆缺形态
(1)月球本身不发:光,只反射太阳光
成因 (2)月球绕地球运动,使太阳、地球、月球的各相对位置在一个月中 有规律地变动
“上上上西西”:上玄月出现在上半月的上半夜,出现在西边天空, 月亮的西侧边明亮
月相 变化规律
“下下下东东”:下玄月出现在下半月的下半夜,出现在东边天空, 月亮的东侧边明亮
朔望月:从新月到满月再到新月,即月相变化的一个周期,29.53天。
根据农历确定的节日:春节、端午节、重阳节、中秋节、元宵节
月相
同太阳升落比较
月升
月落
夜晚见月情形
新月
同升同落
清晨
黄昏
彻夜不见
满月
此升彼落
黄昏
清晨
通宵可见
上弦月
迟升后落
正午
半夜
上半夜在西边
下弦月
早升先落
半夜
正午
下半夜在东边
高频考点及真题演练
高频考点一 宇宙的结构层次
考题一 (2011·湖州)下列天体系统中,不包含地球的是 ( )
A.地月系 B.太阳系
C.银河系 D.河外星系
解析:地球属于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河外星系是宇宙中除银河系以外的所有星系。
答案:D
真题演练l (2010·深圳)在太阳系中,小行星带应于哪两颗行星轨道之间 ( )
A.水星和金星 B.金星和地球
C.火星和木星 D.木星和土星
【尝试自解】
高频考点二 太阳概况及对人类的影响
考题二 (2011.金华、丽水)下列关于太阳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太阳活动对地球没有影响
B.太阳体积比地球小
C.太阳是由固体组成的
D.太阳表面温度很高
解析:太阳是一颗自己能发光发热的气体星球,故C错误。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很大。太阳风增强时可以影响地球上的短波通讯。黑子、耀斑活动增强时,产生过强的紫外线,故A错误。太阳体积为地球的130万倍,故B错误。
答案:D
真题演练2 (2011·义乌)下列有关太阳和月球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
A.日珥是太阳活动强弱的主要标志
B.太阳是一个由炽热气体组成的球体
C.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
D.月球表面布满了环形山
【尝试自解】
高频考点三 月球与月相
考题三 (2011·金华、丽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表达了人们在中秋佳节对家人的思念之情。农历八月十五秋节这一天的月相是 ( )
解析: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的月相为满月。
答案:C
真题演练3 (2011·绍兴)201 1年3月ll日(农历二月初七),日本本州东海岸附近发生了里氏9级强地震,并引发海啸,造成火量民众的死伤和财产的损失。也使福岛核电站损坏。地震发生当天的月相与下图中的_______ (选填序号)相近。
中考命题方向及模拟
本节主要考查不同级别的天体系统,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太阳及其活动对地球的影响;月相成因的理解及运用,同时考查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预计今后中考对这部分的考查主要还是结合具体情境来命题,题型以选择题为主。
模拟预测题1 下列与太阳辐射有关的是 ( )
A.两极地区出现极光
B.地球内部温度不断升高
C.煤、石油等化石燃料
D.“磁暴”使磁针不能正确指示方向
模拟预测题2 下列关于月相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月相是月球面受光面积大小的变化
B.月相是地球上看到的视形状
C、上弦月到下弦月的时间大约为7天
D.从朔到望的周期为一个朔望月
(系统复习,全面提升自我,请完成同步训练)
同步训练 宇宙、银河系、太阳系
1.下列关于宇宙的认识错误的是 ( )
A.太阳是宇宙的中心
B.宇宙是无边的、膨胀的
C.地球是太阳系中的行星之一
D.宇宙是由大量不同层次的星系构成的
2.如图所示,在一只气球上画一些小圆点,充气使气球不断膨胀,观察此过程中各个小圆点之间的距离变化。该实验是模拟 ( )
A.板块的运动
B.细胞的生长
C.分子的运动
D.宇宙的膨胀
3.下列有关太阳系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太阳是宇宙中唯一能发光的天体
B.月球是地球上能看到的最亮的行星
C.哈雷彗星是太阳系的成员之一
D.地球是太阳系中最大的行星
4.提出“日心说”的科学家是 ( )
A.托勒密 B.哥白尼
C.牛顿 D.哈勃
如图所示为“太阳系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R是太阳,是通过核裂变向外提供能量的
B.k是哈雷彗星,运行周期与f相同
C.e是火星,f是木星,d是小行星带
D.j原来是冥王星,现在不是
6.太阳的大气层由里到外依次是 ( )
A.色球层、光球层、日冕层
B.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
C.日冕层、光球层、色球层
D.光球层、日冕层、色球层
7.有关该宇航员观察到的现象表述不可信的是( )
A.地球像一只大圆盘,比地球上看到的“满月”大得多
B.地球一直固定在天空某位置上,没有明显视运动
C.太阳也有东升西落视运动,但速度较地表慢
D.地球始终是个明亮的圆盘,没有圆缺变化
8.我国探月工程的计划之一是向月球发射月球车,以进一步探明月球的基本概况。以下有关月球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月球白天不能发光,晚上能发光
B.月球表面明暗相间,亮区被称为月海
C.月球形成早期,小天体撞击月球表面可形成环形山
D.月球表面除岩石及其碎屑外还有空气,但没有水
今年3月某晚,大多数地区可看到近十九年来最大的“超级月亮”,即图中近地点月亮。下列有关“超级月亮”说法正确的是 ( )
A.那天晚上的月相是满月
B.暗区是月球表面的高地
C.太阳光在亮区发生的是镜面反射
D.“超级月亮”是由于那天月球体积变大
10.第一颗由两岸天文爱好者共同发现的彗星——鹿林彗星,今年2月经过地球附近,之后逐渐远离太阳系,将永远从太阳系消失。通过研究.鹿林彗星每秒散发出将近3.6吨水。下列关于鹿林彗星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它是太阳系的一颗行星
B.它是地球的一颗卫星
C.它的组成成分中含有冰
D.它绕日公转的周期为76年
11.当日、地、月大致成一线而月球处在太阳与地球中间时,地球上看到的月相被称为 ( )
A.新月 B.上弦月
C.满月 D.下弦月
12.2008年9月27日下午四点五十九分,中国人终于把第一行足迹,印在了无垠的太空。“神舟”七号航天员翟志刚身穿国产宇航服成功出舱,实现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太空行走。如图所示。航天员走出飞船座舱到太空中工作时,生命保障系统由航天服提供。则下列表述的航天服的作用中,不正确的是 ( )
A.防止宇宙射线的辐射
B.改变失重环境
C.保证稳定的气压和通风
D.高真空防热传递和恒定调温
13.读下面月球运行图,分析中秋节晚上的月亮应该运行在哪个位置 ( )
A.A处 B.B处 C.C处 D.D处
14.关于月球对地球意义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月球是人类星际航行的第一站
B.人们根据月相变化的周期来编订历法
C.人们看到月面一直不变,是由于月球没有自转
D.月球引力作用使地球上产生潮汐现象
15.2008年5月25日,美国“凤凰”号火星探测器成功着陆火星北极。随着各种探测器靠近或登陆火星,人们对火星有了更深的了解。火星大气中95%是二氧化碳,其余为少量的氮气、氢气。还找到了有液态水存在过的证据。根据以上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 )
A.火星上钢铁容易生锈
B.火星上一定存在生命
C.火星上温室效应显著
D.火星与地球大气成分相似
16.2011年5月,天空出现百年一遇的水星、金星、木星、火星、天王星和海王星“六星连珠”天文奇观。仰望星空,这六大行星大致处在一条线上。
(1)“六星”按照一定的轨道围绕着_________公转。
(2)分析下表数据,1千克物体在“六星”表面所受的重力比地球上的重力大的行星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
行星名称
水星
金星
火星
木星
天王星
海王星
1千克物体
受的重力/牛
3.6
8.5
3.76
22.9
8.3
11.0
17.关于月球的形成,科学家提出了不同的假说。分裂说:月球本来是地球的一部分,后来由于地球转速太快,把地球上一部分物质抛了出去,这些物质脱离地球后形成了月球。
同源说:月球和地球在同一个浮动星云内同时形成。
碰撞说:在太阳系形成的过程中,地球与一个较大天体发生了剧烈的碰撞,激射到太空中的地球物质和该碰撞天体的残骸不断相互吸引,最终形成了月球。
(1)有科学家用下图形象地描述了月球的一种形成过程:
你认为这种图示描述的是月球形成的哪种假说?__________________。
(2)月球形成初期,小天体频繁撞击月球,在月球表面形成了随处可见的_________。
18.读下图,回答:
(1)月球位于轨道的A点时,日、地、月三者之间的位置关系是_________。
(2)月球位于轨道的A点时,其月相为_________。
(3)当月球位于轨道的B点时,其月相为_______月,位于D点时,其月相为_______月。
(4)月相变化的周期,给人们提供了一种计量时间的尺度。我们现今沿用的时间农历和星期就是利用_________的周期变化制定的。
参考答案
第四篇 地球、宇宙和空间科学
第一章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第1节 宇宙、银河系,太阳系
真题演练l 答案:C
解析:本题不但要求同学们熟记八大行星距离太阳由近及远的顺序(依次为水星、金星、地星、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而且还要记住小行星带的位置,属于了解识记的要求。
真题演练2 答案:A
解析:太阳黑子的多少和大小,往往作为太阳活动强弱的主要标志。
真题演练3 答案:B
解析:农历二月初七的月相为上弦月,而上弦月出现在上半月的上半夜,出现在西边天空,月亮的西侧边明亮,故正确答案为B。
模拟预测题1 答案:C
解析:本题关键是要区别太阳辐射与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不同。选项A和D都是太阳活动的结果。使磁针不能正确指示方向,一旦这些高速带电粒子流闯人地球,与地球大气发生摩擦燃烧发光,又受地球磁场捕获,在高纬度地区形成极光。选项B地球内部温度升高的原因主要是其内部放射性元素的衰变致热。煤和石油是地质年代被生物固定下来的太阳辐射能。首先是绿色植物经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并成为动物的食物;其次生物经过地质作用埋在地下,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同时具备其他一些条件,就形成化石燃料。
模拟预测题2 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分析推理问题的能力,审题漫天键。A项月球的受光面积大小是不变的,而地球上的人看到的视形状是变化的;C项上弦月到下弦月的时间大约应为l5天;D项从朔到望的周期应为半个朔望月,一个逆望月应从朔到朔。故本题答案应选B。
同步训练
1.答案:A
解析: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
2.答案:D
解析:这是教材中体验宇宙在不断膨胀的活动内容。属于最基本的识记要求。
3.答案:C
解析:太阳并不是宇宙中唯一能发光的天体,月球不是行星,地球不是太阳系中最大的行星。
4.答案:B
解析:托勒密——“地心说”;哥白尼——“日心说”。
5.答案:C’
解析:太阳系是由八大行星及其卫星、小行星、彗星等天体按照一定的轨道围绕太阳公转而构成的。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其质量占到太阳系总质量的99.9%。八大行星以太阳为中心,由近及远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6.答案:B
解析:太阳的大气层从外向内依次是日冕层、色球层、光球层。实际看到的是光球层。光球层的主要太阳活动是黑子,在色球层的主要太阳活动是耀斑和日珥。
7.答案:D
解析:此题与科学探索相联系,考查月球表面物质组成,从而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站在月球上看地球应与站在地球上看月球类似,地球表面也能反射太阳光而发亮即白昼,故在月球上看地球应该有圆缺变化,故应选D项。
8.答案:C
解析:月球本身不发光,只是反射太阳光;月面上山岭起伏,峰峦密布,没有水和空气。较暗的地方是平原或盆地等低陷地带,称为月海(没有水),因为反射率低,所以显得较暗;较亮的地方是高地称为月陆,因为反射率高;月球表面布满环形山(陨石坠落形成)。
9.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分析、综合判断的能力,审题最关键,本题的中心是近十九年来最大的“超级月亮”。暗区应该是月球表面的平原或盆地,而不是高地,故B项不正确;太阳光在月面发生的是漫反射,故C项错;月球是一个固体卫星,不可能那天体积变大。根据题意故D错。
10.答案:C
解析:由题目可知鹿林彗星每秒散发出将近3.6吨水,说明它的组成成分中含有水,而冰是固态的水。其他选项不合题意,故C正确。
11.答案:A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学生的推断能力。题目给出了日、地、月三者的位置关系,进而来判断月相,由题意知日、地、月三者共线应为满月或新月;又因月球位于日、地之间故应为新月。
12.答案:B
解析:航天服具有防止宇宙射线的辐射、保证稳定的气压和通风、高真空防热传递和恒定调温等作用,但无法改变失重环境,因为这与地球引力有关。
13.答案iA
解析:由于月球在A处时,朝向地球的整个月面都有反射光线射向地球,故地球上的人看到的是完整的月面,月相为满月,农历时间为十五、十六;月球在E处时,朝向地球的月面只有它的东侧有反射光线射向地球,故地球上的人只能看到东侧的半个月面,月相为下弦月,农历时间为廿二、廿三;月球在C处时,朝向地球的整个月面没有反射光线射向地球,故地球上的人看不到月面,月相为新月,农历时间为初一;月球在D处时,朝向地球的月面只有它的西侧有反射光线射向地球,故地球上的人只能看到西侧的半个月面,月相为上弦月,农历时间为初七、八。中秋节的农历时间为十五,所以这天晚上的月亮应该运行在A处。
14.答案:C
解析:人们看到月面一直不变,是由于月球自转和绕地球公转的周期相等。
15.答案:C
解析:探测器只是找到了有液态水存在过的证据,并不证明现在火星上存在水,因此A、B选项错误,火星大气中95%是二氧化碳,选项D错误,二氧化碳是导致温室效应的源头,如此大量的二氧化碳将使温室效应显著。
16.答案:(1)太阳 (2)木星和海王星
解析:“六星”属于太阳系八大行星中的六颗,中心天体是太阳,故应围绕着太阳公转;1千克物体在地球上所受的重力为9.8牛,故1千克物体在“六星”表面所受的重力比地球上的重力大的行星有木星和海王星。
17.答案:(1)碰撞说 (2)环形山(或月坑)
解析:由图像的描述可知,在太阳系形成的过程中,地球与一个较大天体发生了剧烈的碰撞,激射到太空中的地球物质和该碰撞天体的残骸不断相互吸引,最终形成了月球。月球的表面布满大大小小的环形山,是由于陨石坠落在月球表面而形成的陨石坑。
18.答案:(1)三者共线,月球在中间 (2)新月 (3)上弦 下弦 (4)月相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月球运动情况及月相形成过程的理解,进而考查学生读图分析的能力。由图可知A点,太阳、月球、地球三者共线且月球位于太阳与地球之间,月相为新月;C点时太阳、地球、月球三者共线,此时地球位于太阳和月球中间,对应满月。B和D的位置太阳、地球、月球三者为垂直关系,在B位置,太阳在月球的右侧即月球的亮面朝右应为上弦月;而D点太阳在月球的左侧,即月球的亮面朝左应为下弦月。第(4)问题考查月相规律的应用,月相的周期变化与历法中的农历和七天为一星期有密切关系。
第2节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考点梳理
地球是绕太阳运动、迄今为止发现有生命的唯一行星。
地球的运动分为自转和公转两种运动形式。
一、地球的自转
1.自转
地球绕着地轴自西向东转动叫自转。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昼夜的交替循环.都是由于地球自转。地球自转一周定为一个太阳日,一日等于24小时。
2.地球自转产生了昼夜交替现象
【注意】昼夜现象和昼夜交替现象是不同的:昼夜现象是因为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也不透明的球体,所以在太阳的照射下存在昼半球和夜半球的现象。昼夜交替现象是因为地球本身是一个不发光也不透明的球体,又由于地球在不停地自转,所以存在昼和夜交替的现象。
3.晨昏线(圈)
地球表面黑夜与白昼互相转化的界线,它与太阳光线垂直,一年中在春分日和秋分日时与经线圈重合。晨昏线是昼半球与夜半球的分界线。
二、地球的公转及意义
地球围绕太阳自西向东公转。
由于地轴与公转轨道平面存在夹角,造成公转时太阳直射点发生变化,形成四季并使昼夜长短发生变化。
1.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变化规律
正午太阳高度就是一天内最大的太阳高度,它的大小随纬度不同和季节变化而有规律地变化。
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分布规律
节气
日 期
太阳直射点
太阳高度的纬度分布
春分日
秋分日
3月21日前后
9月23日前后
赤道0°
南赤道向南北两方
递减
夏至日
6月22日前后
北回归线
23.5°N
由北回归线向南北
两方递减
冬至日
12月22日前后
南回归线
23.5°S
由南回归线向南北
两方递减
2.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规律
一年内,正午太阳高度的大小随季节变化而有规律地变化。
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规律
纬度带
夏至日正午
太阳高度
冬至日正午
太阳高度
北回归线以北的纬度带
达最大值
达最小值
南回归线以南的纬度带
达最小值
达最大值
南北回归线间的纬度带
每年太阳直射2次
用公式可计算出各地正午太阳高度的大小。
H(正午太阳高度)=90度一|各地地理纬度一太阳直射点的纬度|
【注意】(1)春分和秋分日,世界上任何地方昼夜平分;夏至日,北半球白昼时间最长,冬至日,北半球白昼时间最短,南北半球季节相反。
(2)各地地理纬度不论南北纬度都取正值。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在当地夏半年取正值,冬半年取负值。
考点及真题演练
高频考点一 地球的自转
考题一 (2011·杭州)下列现象是由于地球自转引起的是 ( )
A.月相变化 B.四季更替
C.地震的发生 D.昼夜交替
解析:月相变化是由于月球本身不发光,只反射太阳光,同时月球绕地球运动,使太阳、地球、月球的各相对位置在一个月中有规律地变动引起的;四季更替是由地球绕日公转引起的;地震是由地壳变动引起的;昼夜交替才是由地球自转引起的。
答案:D
真题演练1 (2009·丽水)‘‘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这是历代劳动人民的生活规律,形成这一规律的主要原因是 ( )
A.地球的公转 B.地球的自转
C.月球的自转 D.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尝试自解】
高频考点二 地球的公转
考题二 (2011·保定)下图是“太阳光直射点在地球表面一年内的运行轨迹示意图”,图中表示北半球夏至日太阳光直射点位置的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北半球夏至日太阳光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上,故答案选B。
答案:B
真题演练2 (2011·湖州)太阳光照射到地球的情形如图所示,此时湖州所处的季节是 (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尝试自解】
中考命题方向及模拟
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有关知识点,在各地每年的中考中屡屡出现,涉及的题型主要是选择题,预计今后中考还将围绕地球自转产生的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昼夜更替现象;地球公转产生的太阳直射点的变化、四季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五带范围的特点等知识点,结合具体情境进行命题。
模拟测试题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地球公转的周期是_________。
(2)如图,太阳光线直射在_________(纬线).这一天,杭州的昼夜长短情况是_________。
(3)此时间,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A地正处于白昼
B.C地出现了极昼现象
C.中同学生准备迎接元旦
D.澳大利亚处于冬季
(系统复习,全面提升自我,请完成同步训练)
同步训练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1.下列现象是由于地球不停地自转而产生的是( )
A.白昼和黑夜 B.昼夜交替
C.四季变化 D.昼夜长短的变化
2.第41届世界博览会于2010年5月1日至l0月31日在上海市举行。某学校计划于9月11日全体师生参观世博园。这一天关于上海的描述正确的是( )
A.上海昼长夜短
B.上海市寒冷干燥
C.恰逢上海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的一天
D.上海进入闷热潮湿的梅雨期
3.下列关于地球自转与公转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地球公转的方向为自东向西
B.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约为365天
C.地球上的四季更替是由于地球的自转形成的
D.地球公转时地轴呈倾斜状态
4.我国某地有一口井,每年只有l天有太阳直射井底的现象,该地的纬度和该日期正确的是 ( )
A.23.5°S冬至日 B.23.5°N夏至日
C.23.5°N冬至日 D.23.5°S夏至日
5.学习了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后,老师布置同学们画“地球运动示意图”。下面四幅图是四位同学的作业,正确的是 ( )
6.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但从不同角度观察,这个方向会表现出差异,下列表示地球自转方向的四组图中,全部正确的是 ( )
7.下列节日中,学校所在地昼夜长短差异最大的是 ( )
A.三月八日妇女节
B.五月一日国际劳动节
C.七月一日党的生日
D.九月十日教师节
8.下列四天中,符合“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向北移动”的是 ( )
A.元旦 B.劳动节 C.妇女节 D.国庆节
9.读地球公转示意图,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
A.当地球公转到①位置时,杭州市是秋分
B.当地球公转到②位置时,阳光直射北回归线
C.当地球公转到③位置时,全球各地昼夜等长
D.当地球公转到④位置时,是每年的l2月22日或23日
10.许多人都看过夕阳西下的情景。你可曾留意太阳西落的方位?下图是我省在春分、夏至、秋分和冬至四天中,太阳在天空中运行的轨迹图。比较浙江省冬天和夏天的落日方位,若只考虑哪一个较为偏南或偏北,则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两者落日方位相同
B.夏天的落日方位比冬天偏南
C.冬天的落日方位比夏天偏南
D.因每天落日的方位各不相同,因此无法比较
11.极夜现象从北极点扩大到整个北极圈的时间范围是 ( )
A.从春分到夏至 B.从秋分到冬至
C.从夏至到秋分 D.从冬至到秋分
12.北京时间2007年10月24日18时05分我国自主研制的第一个月球探测器——“嫦娥一号”卫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顺利升空,离实现“嫦娥登月”的梦想又近了一步。“嫦娥一号”的奔月轨道如图所示。“嫦娥一号”升空时,地球在公转轨道的位置是 ( )
13.从“清明节”到“国际劳动节”,太阳直射点在地表的位置及移动方向是 ( )
A.位于北半球,并向北移动
B.位于南半球,并向南移动
C.位于北半球,并向南移动
D.位于南半球,并向北移动
14.北半球每年从秋分日到第二年春分日,太阳直射点 ( )
A.一直向南移
B.一直向北移
C.先向南移,后又向北移
D.先向北移,后又向南移
15.在杭州为了使底层住户能在全年的正午都能见到阳光,则两幢居民楼之间的距离应依据何时的楼影来计算 ( )
A.冬至日 B.夏至日
C.秋分日 D.春分日
16.我国南极考察队由上海出发到我国的南极考察站——中山站(69°S,76°E),途经地球五带中的 ( )
A.5个 B.4个 C.3个 D.2个
17.下图表示夏至日或冬至日四个不同纬度地区的昼夜长短情况(图中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四地纬度从低到高的正确排序是 ( )
A.④③②① B.①④③②
C.③①②④ D.①③④②
18.学校的作息时间一般随着一年四季的变化,而进行相应的调控,以适应昼夜长短的变化。今天我们所处的季节的白昼时间比冬季要________ (选填“长”或“短”),造成一年中白昼时间长短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地球的________(填“自转”或“公转”)。
19.下图是一年中太阳直射点移动的纬度变化示意图,用图中字母填空解答:
(1)北半球昼大于夜的时段是从________到________
(2)北半球夜长逐日增加的时段是从________到________
(3)北半球夜长于昼,昼长又逐日增加的时段是从________到________。
(4)北半球各地正午太阳高度逐日减小的时段是从________到________。
(5)北回归线以北正午太阳高度逐日增大的时段是从________ 到________。
参考答案
第2节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真题演练l 答案:B
解析:地球绕着地轴自西向东转动叫自转。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昼夜的交替循环,都是由于地球自转。地球自转一周定为一个太阳日,一日等于24小时。地球绕太阳的运动,叫做地球的公转,公转的方向也为自西向东,公转时地轴呈倾斜状态,指向北极星附近。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和四季更替等现象都是由于地球的公转。
真题演练2 答案:B
解析:由图中情形可知,此时太阳光直射点在北回归线上,是夏至日,因此北半球处在夏季。
模拟预测题 答案:(1)1年或365天 (2)北回归线 昼长夜短 (3)C
解析:(1)地球公转周期为1年或365天;(2)由图可知,此时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上,时间为6月22日前后,北半球处于夏季,昼长夜短;(3)此时北极圈以北出现极昼现象,C地位于北极圈内,故B正确;澳大利亚处于南半球,与北半球相反,是冬季,选项D正确;A地正处于昼半球,是白昼,选项A正确;元旦是1月1日,而此时是6月22日前后,故选项C错误。
同步训练
1.答案:B
解析:白昼和黑夜是由于地球本身不透明、不发光,被太阳光照到的一面为白昼,照不到的一面为黑夜,与自转无关,故选项A错误;四季变化和昼夜长短的变化是由地球绕日公转引起的,故C、D选项也不正确;昼夜交替才是由地球自转引起的,故选B。
2.答案:A
解析:9月11日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地区昼长夜短,上海位于北半球,故选A。
3.答案:D
解析:地球绕着地轴自西向东转动叫自转。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昼夜的交替循环,都是由于地球自转。地球自转一周定为一个太阳日,一日等于24小时。地球绕太阳的运动,叫做地球的公转,公转的方向也为自西向东,公转时地轴呈倾斜状态,指向北极星附近。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和四季更替等现象都是由于地球的公转。
4.答案:B
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有:有一次直射现象的纬线的纬度数及其对应的节气和该地点所在的半球。井底有阳光直射现象,而且只有一次,那么这口井一定在南回归线或北回归线上,即在23.5°S或23.5°N,而其他在23.5°N~23.5°S之间的范围内,应该有两次直射现象,故选项B正确。
5.答案:D
解析:地球自转是自西向东转,从北极上空看为逆时针方向;地球公转的方向也是逆时针方向,所以选D。
6.答案:B
解析:地球自转的方向从侧面看是自西向东旋转;从北极上空看为逆时针旋转,只有B选项符合。
7.答案:C
解析:一年四季中,夏至和冬至昼夜长短差异最大,七月一日离夏至最近,所以昼夜长短差异最大,其他三项条件均不符合。
8.答案:B
解析: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向北移动的条件为春分和夏至之间,四个选项中只有劳动节是处于这段时间范围内。
9.答案:C
解析:当地球公转到①位置时,杭州市是春分;当地球公转到②位置时,阳光直射南回归线;当地球公转到④位置时,是北半球的夏至,即每年的6月21日或22 日;故A、B、D三选项都不正确。当地球公转到③位置时,是秋分日,全球各地昼夜等长,所以选项C正确。
10.答案:C
解析:由于地球倾斜着绕太阳公转,造成太阳直射点在地球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移动,夏至日移到北回归线,冬至日移到南回归线,这样,夏至日日落方位最北,冬至日日落方位最南,故答案选C。
11.答案:B
解析:极夜现象从北极点扩大到整个北极圈的过程,是太阳光线直射点从赤道往南回归线移动的过程,即从时间的范围上讲是从秋分到冬至。
12.答案:C
解析:“嫦娥一号”升空时的北京时间为l0月24日,位于秋分和冬至之间,由图可知,选项C中的地球位置符合秋分与冬至之间的条件。
13.答案:A
解析:清明节到国际劳动节这段时间位于春分和夏至之间,因此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并且往北回归线移动,因此答案选A。
14.答案:C
解析:秋分到冬至,太阳直射点是在南半球向南回归‘线移动;冬至到春分,太阳直射点是从南回归线朝着北半球的方向移动,因此答案选C。
15.答案:A
解析:在冬至日时,太阳高度最小,因此这时候产生的楼影也最长,如果该日正午底层的住户能照到阳光,则一年中其他日子的正午也都能照到阳光,因此用冬至日的楼影来计算两幢居民楼之间的距离比较科学。
16.答案:B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南极中山站的位置、五带的划分与分布。上海处在北温带,中山站处在南寒带;从上海向南到中山站依次经过北温带、热带、南温带、南寒带,共经过了4个温度带。
17.答案:D
解析:由题意可知,纬度从低到高的排序即是黑夜在一昼夜中所占的时间由长到短的排序,故选项D正确。
18.答案:略 公转
解析:夏季的白昼时间比冬季要长,是因为阳光直射点在北半球;造成直射点来回移动的原因则是地球的公转。
19.答案:(1)a c (2)b d (3)d a (4)c d (5)d b
解析:赤道,全年昼夜平分;太阳直射北半球时,即春分至秋分这一时段,北半球昼大于夜;夏至日北半球白昼最长,冬至日北半球白昼最短,所以从夏至到冬至白昼时间逐日减小,夜长逐日增加。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太阳高度由赤道向南北两方递减;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太阳高度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方递减;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太
阳高度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方递减。
第二章 人类生存的地球
第1节 地壳运动和板块构造
考点梳理
一、地球内部的结构
1.地球内部从外到内可大致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组成部分。
2.地球内部结构与煮熟的鸡蛋很相似
蛋壳一一地壳
鸡蛋 蛋白一一地幔 地球
蛋黄一一地核
二、板块构造学说
1.魏格纳的“大陆漂移说”
魏格纳认为二三亿年前,地球上只有一整块联合古陆,周围是一片广阔的海洋。后来,在地球自转所产生的离心力和天体引潮力的作用下,这一块联合古陆开始分离。由较轻的硅铝层组成的陆地,像冰块浮在水面上一样,在较重的硅镁层上漂移,逐渐形成了现在的海陆分布。
2.板块构造学说的要点
(1)全球大致划分为六大板块:太平洋板块、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包括大洋洲)和南极洲板块。
(2)六大板块漂浮于“软流层”上,处于不断运动中并造成张裂(拉伸)和碰撞(挤压)。
(3)板块内部地壳较稳定,极块的交界处是地壳比较活跃的地方。
三、地壳运动
1.地壳是变动的
地壳自形成以来,其结构和表而形态就在不断发生变化。
2.火山和地震是地壳运动的表现
(1)地壳运动是形成火山和地震的原因。
(2)板块交界处是发生火山地震集中区域,主要有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和地中海一“喜马托雅火山地震带。
(3)火山
①火山由火山锥、火山口和火山通道三部分组成,火山喷发物有气体、液体和固体喷发物。
②岩浆来自地幔中的软流层;岩浆在强大的内压力作用下,从火山口或地壳裂隙喷出地表,岩浆冷却后变成岩石。叫岩浆岩。
③全球火山主要分布为环太平洋火山带。地中海火山带,东非火山带,大西洋海底火山带。
④火山可按活动情况不同分为活火山、休眠火山、死火山。
(4)地震
①地震是人们通过感觉和仪器察觉到的地壳的天然震动。它与风雨、雷电一样,是一种极为普遍的自然现象。强烈的地面震动,即强烈地震,会直接和间接造成破坏,成为灾害。凡由地震引起的灾害,统称之为地震灾害。
②全球地震带主要分布在环太平洋的陆地和周嗣海区,以及地巾海喜马拉雅山一带。
③中园地震带主要分布在:东南部台湾福建沿海,华北太行山脉,津唐地区,青减高原及边缘的四川、云南西部、西北的新疆、甘肃、宁夏。
④地震时的应急防护原则
震时就近躲避,震后迅速撤离到安全的地方是应急防护的较好方法。所谓就近躲避,就是因地制窟地根据不同的情况作出不同的对策。
⑤学校人员如何避震
在学校中,地震时最需要的是学校领导和教师的冷静与果断。有中长期地震预报的地区,平时要结合教学活动,向学生们讲述地震和防、避震知识。震前要安排好学生转移、撤离的路线和场地;震后沉着地指挥学生有秩序地撤离。在比较坚固、安全的房屋里,可以躲避在课桌下、讲台旁、教学楼内的学生可以到开间小、有管道支撑的房间里,决不可让学生们乱跑或跳楼。
⑥民间的预报方法常依据自然现象异常和动物异常
自然现象异常:井水是个宝,前兆来得早。无雨泉水浑,天干井水冒。水位升降大。翻花冒气泡,有的变颜色,有的变味道。天变雨要到,水变地要闹。建立预报网,异常快报告。
动物异常:震前动物有预兆,大猫衔着小猫跑,牛羊骡马不进圈。鸟雀惊飞不回巢,兔子竖耳蹦又撞,鱼儿惊慌水面跳,鸡飞上树猪乱拱,鸭不下水狗狂叫。
高频考点及真题演练
高频考点一 板块构造
考题一 (2011.株洲)2011年3月11日,日本本州东海岸附近海域发生了9.0级地震,并引发了海啸,日本地震频发的主要原因是 ( )
A.日本是一个多山的国家
B.日本位于板块的交界处
C.日本建设了很多核电站
D.日本是一个岛国
解析:地球上的火山、地震主要发生在板块交界的地方,日本恰好位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处。
答案:B
真题演练l (2011·衢州)下列与地壳运动和板块学说有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全球由七大板块组成
B.组成地球的板块会发生碰撞和张裂
C.火山喷发不是地壳运动的表现形式
D.发生地震时应快速跑入面积较大的房间
【尝试自解】
高频考点二 火山与地震
考题二 (2011·菏泽)假如初二·一班的同学正在三楼的教室上课,突然发生了地震,下列应急措施正确的是 ( )
A.靠近窗户的同学迅速从窗户跳下,逃离教学楼
B.争先恐后地跑下教学楼
C.躲在课桌下面,并用书包护住头部
D.大哭大叫。以排遣心中的恐惧
解析:震时就近躲避,震后迅速撤离到安全的地方是应急防护的较好方法。在比较坚固、安全的房屋里,可以躲避在课桌下、讲台旁,教学楼内的同学可以到开间小、有管道支撑的房间里,要保持清醒、冷静的头脑,及时判别震动状况,千万不可在慌乱中跳楼。被困时也不要大哭大叫,大哭大叫会加速新陈代谢,增加氧的消耗,使体力下降,耐受力降低;同时,大喊大叫,必定会吸入大量烟尘,易造成窒息,增加不必要的伤亡。正确态度是在任何恶劣的环境,始终要保持镇静,分析所处环境,寻找出路,等待救援。
答案:C
真题演练2 (2011·宁波)2011年3月11日,日本发生大地震并引发海啸;5月12日,意大利西西里岛东岸的“埃特纳”火山喷发……下列关于火山和地震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火山和地震都是地壳运动的一种表现
B.火山和地震多发生于板块交界处
C.火山干¨地震都是地球内部能量的释放过程
D.地震发生时躲到高楼和高压线下避险
【尝试自解】
中考命题方向及模拟
六大板块漂浮于“软流层”之上,处于不断运动中并造成拉伸和碰撞或挤压;板块内部地壳较稳定,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是火山、地震主要发生的地方。而地球上每年都会发生危害程度不等的火山和地震,预汁今后巾考还是围绕这个主题,结合具体情境,对这部分内容进行考查,形式主要是选择题和填空题。
模拟预测题 北京时间2011年3月11日l 3时46分在日本本州东海岸附近海域发生9.0级强烈地震并在该国东北太平洋沿岸引发6~10米高的巨大海啸。给日本造成巨大的灾难,大量人员遇难与失踪,大批房屋被毁。地震是地壳运动的主要表现形式,这次地震是由于_________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相互作用的结果。
(系统复习,全面提升自我,请完成同步训练)
同步训练 地壳运动和板块构造
1.地球是我们生存的家园。以下有关地球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
A.地球是一个椭球体
B.地球内部可分为地壳和地幔两层
C.火山和地震是地壳变动的表现
D.流水、风力、冰川等是影响地形的外力作用因素
2.发明世界上最早的地震仪——候风地动仪的是东汉时期的科学家 ( )
A.张衡 B.蔡伦
C.祖冲之 D.李时珍
3.大陆漂移说中的“大陆”是漂移在什么之上 ( )
A.地壳 B.地幔
C.岩石圈 D.软流层
4.在板块运动过程中,印度洋板块挤入亚欧板块,形成 ( )
A.喜马拉雅山
B.东非大裂谷
C.阿尔卑斯山
D.安第斯山
5.近年来,火山和地震频发,给人类带来巨大灾难和财产损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火山和地震是在外力作用下发生的
B.火山和地震只发生在板块交界的地方,板块内部一定不会发生
C.全球由六大板块组成,板块问不会发生碰撞和张裂
D.世界上火山地震主要集中分布在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和地中海一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
6.2010年4月14日,冰岛埃亚菲亚德拉火山全面爆发,二氧化硫气体和火山灰等直冲云霄,炽热的熔岩流将冰川熔化,形成洪水。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火山是地壳运动的表现形式之一
B.人类活动是导致火山喷发的主要原因
C.冰川熔化时需要吸收大量的热
D.喷出的二氧化硫会导致酸雨增多
7.今年全球地震和火山喷发的次数较多,下列有关地震和火山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火山和地震的活动周期是11年
B.火山的喷发使酸雨发生的可能性增加
C.火山喷发和地震都是地壳运动的表现形式
D.火山和地震发生时释放的巨大能量来自地球内部
8.台湾是我国地震较多的地区。台湾岛处在哪两大板块的交界地带 ( )
A.太平洋板块与印度洋板块
B.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
C.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
D.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
9.如图为大西洋中脊山脉及其周围约l00公里范围内海底岩层年代分布的示意图。图中数字为岩层距离现在的年数。这一现象支持了 ( )
A.板块是运动的
B.地球是一个球体
C.生命是不断演化的
D.海水对地形具有侵蚀作用
10.在考察学校周边地形时,小张在陡崖处发现了含有大量海螺、海蚌等生物化石的岩石,据此他推断,学校所在的地区 ( )
A.地势正在不断升高
B.很快将从陆地变为海洋
C.历史上曾是海洋
D.很快会有地震发生
11.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省阿坝州汶川县发生里氏8.0级强烈地震,伤亡惨重。面对地震,同学们应懂得更多的防震抗灾知识,从而保护自己,救护他人。
(1)地震发生时,我们可采取的应急措施有 ( )
①保持清醒、冷静的头脑,及时将身边的书包或柔软的物品顶在头上 ②快速离开教室,跑到空旷地方去 ③迅速于高处跳楼逃生 ④躲到高层教学楼下面⑤来不及外逃时;双手抱头躲避在墙角或坚实的家具下,亦可转移到承重墙较多、面积较小的房间内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④⑤ D.①②⑤
(2)在地震中,不少无辜者并不因房屋倒塌被砸伤或挤压伤致死,而是由于种种不当行为“扼杀”自己。若不幸被困于倒塌建筑物中,下列措施不宜采取的是 ( )
A.用可以挪动的物品支撑身体上方的重物,扩大活动空间,保持足够的空气
B.用湿毛巾或其他布料捂住口、鼻和头部,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灰尘呛闷发生窒息
C.不停地大声呼救并迅速用手挖掘砖块,希望尽快逃生
D.一时无法脱险时应尽量节省体力,寻找代用品和水,延长生存时间
12.地震和火山的相同点是 ( )
A.都对地形没有影响
B.能量来自地球外部
C.能量来自地球内部
D.都是人类活动造成的
13.下列现象中能说明地壳变动的是 ( )
A.四季更替
B.水往低处流
C.地震
D.太阳东升西落
14.板块的边界并不就是海陆的边界,大部分板块既有陆地又有海洋。作为板块边界的活动构造带有裂谷、俯冲带、碰撞带这三种类型。大洋中绵延数万千米的大洋中脊,中间就是裂谷。地幔物质从这里流出,形成新的洋底岩石,并把两边的板块不断推向两侧,裂谷是洋底的诞生地。某些陆上裂谷(如东非裂谷)可能会产生新的海洋。与裂谷相反,位于大洋边缘的海沟是海洋板块的消亡带。洋底岩石圈在这里俯冲到大陆岩石圈之下,如果边界两边都是陆地,这就成为碰撞带。随着碰撞角度的不同,这里或因挤压而隆起高山,或因剪切而形成断层,或者兼而有之。下列判断与文意相符合的一项是 ( )
A.板块运动的形式有三种:碰撞、俯冲和裂谷
B.板块边界的碰撞或俯冲,和裂谷的情形相反
C.裂谷位于海洋中或海洋与陆地的交界处
D.碰撞带和俯冲带位于大洋边缘或陆地之上
15.2010年3月和5月,冰岛的艾雅法拉火山和危地马拉的帕卡亚火山接连爆发,火山喷发的大量气体、火山灰对航空运输、气候和生活造成很大的影响。火山是_______ (选填“地表形态”或“地壳运动”)的表现形式之一,在地球板块交界处最易发生。
16.2010年4月,冰岛埃亚菲亚德拉冰盖火山多次喷发。火山喷发物中的岩浆主要来自地球内部结构中的_______(选填“地壳”、“地幔”或“地核”)。
17.中国地质调查局在“汶川大地震”及其诱发的次生地质灾害情况分析会上,初步认为,汶川地震是印度洋板块惹的祸(如图)。印度洋板块向亚洲板块俯冲,造成青藏高原快速隆升。高原物质向东缓慢流动,在高原东缘沿龙门山构造带向东挤压,遇到四川盆地之下刚性地块的顽强阻挡,造成构造应力能量的长期积累,最终在龙门山北川一映秀地区突然释放。
(1)从板块构造学说分析认为此次地震是由于_______板块和_______板块碰撞和张裂而引起的。
(2)地球内部的圈层结构包括地壳、地幔和_______。地震是地壳变动的表现,引起这种变动的最主要原因是板块的_______和张裂。
(3)假如A代表此处地震的震中汶川,那么垂直投影处的B叫_______,A和D的距离叫做_______,同样大小的地震,AD距离越短,其受到破坏力越_______。
(4)下面有关地震时做法可行的是_______(请填序号)。
①高层楼撤下时,搭乘电梯
②躲避在小面积房间的床、桌子下面
③站在高桥下避震
④在外面时尽量要跑到空旷的地方
⑤震时停止开车,在车上避震
(5)从空间上看,地震的分布呈一定的带状,称地震带,主要集中在_______。
参考答案
第二章 人类生存的地球
第1节 地壳运动和板块构造
真题演练l 答案:B
解析:全球大致划分为六大板块,选项A错误;火山和地震是地壳运动的表现形式,地壳运动是形成火山和地震的原因,选项C不正确;发生地震时面积较大的房间天花板容易坍塌,D也不正确,只有选项B正确,因为六大板块漂浮于“软流层”上,处于不断运动中并造成张裂(拉伸)和碰撞(挤压)。
真题演练2 答案:D
解析:火山和地震都是地壳运动的一种表现形式,是地球内部能量的释放过程,多发生于板块交界处,故A、B、C说法均正确。地震发生时,室外人员应该迅速离开电线杆和围墙,跑向比较开阔的地区躲避,故D选项错误。
模拟预测题 答案:亚欧
解析:板块交界处是发生火山、地震集中的区域,主要有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和地中海一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而日本恰好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的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
同步训练
1.答案:B
解析:地球是一个椭球体,其内部从外到内呵大致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组成部分。火山和地震是地壳变动的表现,属于地球内力作用因素,而流水、风力、冰川等是影响地形的外力作用因素。
2.答案:A
解析:张衡发明世界上第一架测试地震的仪器--候风地动仪;蔡伦改进了东汉时的造纸技术,被传为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中造纸术的发明人;祖冲之是我国杰出的数学家、天文学家、文学家、地质学家、地理学家和科学家,他编制了《大明历》,计算了圆周率,提出了用圭表测量正午太阳影长以定冬至时刻的方法;李时珍是明代著名中医药学家,撰《本草纲目》等。
3.答案:D
解析:“大陆”指的是岩石圈一一六大板块,包括地壳和地幔的顶部(软流层以上的部分),故答案选D。
4.答案:A
解析:喜马拉雅山,是印度板块向亚欧板块冲撞挤压后隆起的巨大褶皱。山上那些沉积岩和三叶虫、海葵、石菊等水生物化石,都向我们诉说着3000万年前这里曾经是一片汪洋大海;东非大裂谷是纵贯东部非洲的地理奇观,是世界上最大的断层陷落带,有地球的伤疤之称,由于地壳断裂运动,地壳下面的地幔物质上升分流,产生巨大的张力,正是在这种张力的作用之下,地壳发生大断裂,从而形成裂谷;阿尔卑斯山脉是非洲板块和亚欧板块碰撞挤压形成的;安第斯山是南极洲板块与美洲板块碰撞形成的。故答案选A。
5.答案:D
解析:地壳运动是形成火山和地震的原因,是内力作用的结果,全球大致划分为六大板块,六大板块漂浮于“软流层”上,处于不断运动中并造成张裂(拉伸)和碰撞(挤压);板块交界处是发生火山地震集中区域,主要有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和地中海一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但板块内部也会发生,如唐山地震、汶川地震,它们并没有处在地震带上,故选项D正确。
6.答案:B
解析:地壳自形成以来,其结构和表面形态就在不断发生变化,地壳运动是形成火山和地震的原因,人类活动是可能会导致火山的喷发,但不是主要原因。
7.答案:A
解析:11年为太阳黑子活动的周期。
8.答案:B
解析:台湾是我国地震较多的地区,处于太平洋板块与皿欧板块的交界地带,属二于二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
9.答案:A
解析:由海底岩层年代分布的示意图可知,海床在远离大西洋中脊山脉,并且离得越远距现在的年代也越远,这说明板块是运动的.故选项A正确。
10.答案:C
解析:陡崖处发现了含有大量海螺、海蚌等生物化石的岩石,而海螺、海蚌等生物是生活在海洋中的,这只能说明这里历史上曾是海洋,故选项C正确。
11.答案:(1)D (2)C
解析:(1)震时就近躲避,震后迅速撤离到安全的地方是应急防护的较好方法。在比较坚固、安全的房屋里,可以躲避在墙角或坚实的家具下.亦可转移到承重墙较多、面积较小的房间内.要保持清醒、冷静的头脑,及时判别震动状况,千万不可在慌乱中跳楼。故正确答案为D。 (2)C不幸被困于倒塌建筑物中,如果不停地大声呼救并迅速用手挖掘砖块,会加速新陈代谢,增加氧的消耗,使体力下降,耐受力降低;同时,大声呼救必定会吸人大量烟尘,易造成窒息增加不必要的伤亡。正确态度是在任何恶劣的环境,始终要保持镇静,分析所处环境,寻找出路,等待救援。故不宜采取的措施是C选项。
12.答案:C
解析:地壳运动的能量来自于地球内部,地壳运动是形成火山和地震的原因,火山和地震是地球内部能量的释放,故选项C正确。
13.答案:C
解析:火山和地震是地壳运动的表现。
14.答案:B
解析:板块边界的碰撞或俯冲形成隆起的高山或形成断层,而裂谷是板块不断向两侧拉伸的结果,因此其情形相反,故答案选B。
15.答案:地壳运动
解析:火山和地震都是地壳运动的表现。
16.答案:地幔
解析:火山喷发物中的岩浆主要来自于下地幔的软流层。
17.答案:(1)印度洋 亚欧 (2)地核 碰撞(或挤压) (3)震源 震中距 强 (4)②④ (5)环太平洋、喜马拉雅一地中海一带。
解析:(1)汶川地震是印度洋板块惹的祸。印度洋板块向亚洲板块俯冲,造成青藏高原快速隆升。高原物质向东缓慢流动,在高原东缘沿龙门山构造带向东挤压,遇到四川盆地之下刚性地块的顽强阻挡,造成构造应力能量的长期积累,最终在龙门山北川一映秀地区突然释放。(2)地球内部的圈层结构包括地壳、地幔和地核。地震是地壳变动的表现。引起这种变动的最主要原因是板块的碰撞(或挤压)和张裂。(3)地震发生的源地叫震源,与震源对应的地表部分叫震中,地表各点离震中的距离叫震中距,震中距越短,其受到破坏力就越强。
第2节 土壤、水资源、天气和气候
考点梳理
1.土壤资源
土壤由水分、空气、矿物质和腐殖质等构成,土壤中有大量的生物一一土壤生物。
2.地球上水资源的分布
(1)水资源和水循环的关系:水循环活跃,水资源比较丰富。
全球水资源的分布特点:赤道附近和距海近的地区,水资源比较丰富。沙漠地区,水资源比较贫乏。非洲地区缺水严重。
3.我国的水资源
(1)我国是一个干旱缺水严重的国家。
我国的水资源总量居世界第六位,但人均只有2300立方米,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美国的l/5,在世界上名列l21位,是全球13个人均水资源母贫乏的国家之一。
(2)水资源的分布有明显的时空差异。
①时间上:夏秋多,冬春少,年际变化大,北方较突出。
②空间上:南多北少,东多西少。
4.地球上的水循环
海陆间水循环(大循环)
领域(分类) 海上内循环
小循环
内陆循环
水循环 内因:水的物理性质
原因
外因:太阳辐射和地心引力
意义:使淡水资源得到补充,使地球上的水、大气、岩石和生物 成为一个整体
5.人类对水循环的影响
(1)水循环是通过大气中的水汽输送和陆地上的径流输送而实现的。
(2)目前人类活动对水汽输送几乎没有影响,而对地表径流输送,在局部地区却可以施加某些影响。
(3)主要措施:修建水库、跨流域调水等。可以改变水的时空分布,化害为利。
(4)人与水循环对立的现象:大面积地滥伐森林;大面积地排干湖泊和沼泽;过度抽取地下水。这是未遵循水循环和水量平衡原理的表现,势必造成水资源枯竭。
【注意】①海洋上的蒸发量=海洋上降水量+来自陆地的径流量。
②陆地上的降水量=流向海洋的陆地径流量+陆地蒸发量和蒸腾量。
6.水的净化
(1)水体污染物的主要来源
①工业废水、废渣等;
②农业废水(农药、化肥的大量使用);
③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
(2)饮用水的卫生
①净化:水中加入明矾使杂质沉淀而除去。
②消毒:使用漂白粉杀菌。
(3)除去水中杂质的常用方法:沉淀法、过滤法、蒸馏法。
【注意】沉淀法只能使水中的悬浮微粒凝聚成较大的颗粒沉淀下去,而不能除去这些沉淀;过滤法可以除去这些沉淀,却不能除去已溶解的物质;蒸馏法可以除去水中已溶解的物质,将水进一步净化,因此,蒸馏水十分纯净,可以直接饮用。
7.人类离不开水,保护水资源人人有责
8.天气和气候
(1)天气:是某地短时间内的大气状况(如气温、湿度等)和大气现象(如云量、雾的能见度等)的综合,也就是指影响人类活动的瞬间气象特点的综合状况,是短时间尺度的大气过程。天气的主要组成要素是气温、气压、风、湿度、降水等。
(2)气候:气候是某地多年天气综合的表现,包括该地多年的大气平均状况和极端状况;是概括了大量天气过程而显示出来的大气规律,是长时间尺度的大气过程,其变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影响气候的因素有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地形等。
高频考点及真题演练
高频考点一 水循环和水资源
考题一 (2011.杭州)1648年,荷兰医生海尔蒙特把一株2.27 kg的柳树苗种在装有90kg土壤的有盖木桶里,只浇雨水。持续5年,他发现柳树质量增加了74.33kg,而土壤质量只减少了56.7g。他据此第一次指出:“水分是植物体自身制造的原料。”到了l699年英国的伍德沃德改进了海尔蒙特的实验。他利用大小长势相同的薄荷苗为实验材料.把苗种在水里,控制给水量,并将装置放在室内阳光充足的阳台上,减少外界因素于扰。他选用不同水源进行重复实验,实验数据如表所示。
水源(控制水量)
实验次数
实验时间
薄荷苗的平均
质量增长率(%)
普通水
2次
56天
126
普通水+少量土壤
2次
56天
309
蒸馏水
1次
56天
36
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伍德沃德的实验具有创新意义,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________(填字母编号)。
A.比较薄荷苗的平均质量增长率不能作为得出实验结论的依据
B.选用薄荷苗可节省实验时间
C.进行了重复实验减少实验偶然性
D.选用长势相同的薄荷苗减少干扰
(2)分析伍德沃德实验数据可得,植物质量的增加不仅与水有关,而且与________有关。
解析:(1)薄荷是草本植物,生长较快,选用薄荷苗可节省实验时间;重复实验和选用长势相同的薄荷苗,能减少因薄荷苗本身因素等干扰而带来的实验偶然性;故BCD正确。(2)普通水中加少量土壤后,薄荷苗的平均质量增长率明显增大,说明植物质量的增加还与土壤(养分或无机盐)有关。
答案:(1)BCD (2)土壤(养分、无机盐)
真题演练1 (2011·台州)我国东部地区人均水资源拥有量随纬度变化情况如图。据此信息,下列有关该地区人均水资源拥有量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低纬度地区较多
B.北纬40°附近最少
C.在空间上分布不均匀
D.随着纬度的升高而减少
【尝试自解】
高频考点二 天气和气候
考题二 (2011·菏泽)在小刚的一篇作文中有以下一些描述语言,你认为不合适的是 ( )
①今天的气候很好,适合外出游玩 ②今年冬季气温较常年偏高,天气出现了异常 ③昆明四季如春,这里的气候真不错 ④早饭后还是晴空万里,到了中午却是乌云滚滚,大雨倾盆,今天的气候变化真大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解析:作文中的描述语言,①今天应该是天气,②今年冬季气温较常年偏高,描述的是气候,④早饭后还是晴空万里,到了中午却是乌云滚滚,大雨倾盆,指的是天气变化大。故①②④的描述不合适。
答案:C
真题演练2 (2011·晋江)下列描述中表示气候的是 ( )
A.冬冷夏热 B.晴转多云 C.风和日丽 D.狂风暴雨
【尝试自解】
中考命题方向及模拟
该考点主要是联系实际辨别天气与气候的区别,一般以选择题型为主。
模拟预测题 下列叙述中,叙说天气的是 ( )
A.山前桃花山后雪
B.塔里木盆地终年干燥少雨
C.昆明四季如春
D.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系统复习,全面提升自我,请完成同步训练)
同步训练 土壤、水资源、天气和气候
1.小敏取两个相同的烧杯,分别放入相同体积和形状的铁块和干燥土壤,用量筒沿烧杯壁缓缓向烧杯内注水,发现两者完全浸没时,放土壤的烧杯中加入水的体积大于放铁块的烧杯中的体积。这个实验说明 ( )
A.土壤中含有水分
B.土壤中含有空气
C.土壤的密度小于铁块
D.土壤易溶于水
2.下列工具中最适于观察土壤生物的是 ( )
A.显微镜 B.望远镜
C.放大镜 D.电子显微镜
3.地球上的水处于不停地运动和相互转化之中,下列不属于水循环的主要环节的是 ( )
A.蒸发 B.径流
C.水汽输送 D.太阳辐射
4.为了缓解我国北方水资源不足的状况,国家正在实施的南水北调工程将主要改变水循环环节中的( )
A.蒸发 B.水汽输送
C.降水 D.地表径流
5.我们要节约用水和保护水资源是因为 ( )
A.地球虽是“水的行星”,但淡水却十分贫乏
B.在地球全部的水储量中,淡水仅占2.53%,而且绝大多数又以冰川的形式存在于极地高纬度和高海拔地区,目前可供人类直接利用的淡水资源很少
C.缺水完全是由于浪费严重造成的
D.目前人们可以直接利用的淡水资源只有河水
6.目前,世界上有20多亿人口面临淡水危机,有关部门呼吁市民要节约用水。下列做法与节约用水无关的是 ( )
A.淘米水用来浇花
B.开发利用地下水
C.使用节水龙头
D.用喷灌、滴灌方法给农作物浇水
7.下列地区中,水资源最为缺乏的是 ( )
A.沙漠地区 B.赤道附近
C.沿海地区 D.平原地区
8.下列有关地球上水的分布、循环、利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陆地淡水约占地球总水量的96.53%
B.水是生物生存所需的最基本的物质之一
C.人类直接利用最多的是海洋水
D.水循环的环节只有蒸发和降水
9.某校组织学生进行水资源状况调查,调查报告中的下述观点错误的是 ( )
A.地球表面约71%被水覆盖,可利用的淡水资源十分丰富
B.水的污染加重了淡水危机
C.可以考虑海水淡化解决淡水危机,蒸馏法是海水淡化的方法之一
D.节约用水是每个公民的义务
10.据报道,清澈的长江源头水流至人海口,水下能见度不足l0厘米,其主要原因是沿途大量流入了( )
①工业废水 ②生活污水 ③泥砂 ④雨水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 D.①②③④
11.我国是世界上荒漠化比较严重的国家之一。根据下面不同地表的水土流失情况(降雨量346 ram),你认为哪一类地表最有利于防治水土流失 ( )
A.林地 B.草地 C.作物地 D.裸地
地表类型
裸地
作物地
草地
林地
水土流失量(千克/亩)
450
238
6.2
4
12.如图为“某地气候资料统计图”,该地降水最多的月份是 ( )
A.1月
B.5月
C.8月
D.10月
13.下列有关气温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位于赤道附近的山上不可能有积雪
B.全球气温分布是低纬高,高纬低
C.人类活动的影响使得全球气温已经在迅速升高
D.同一纬线各地的大陆气温始终比海洋气温高
14.下列描述中,表示气候的是 ( )
A.狂风暴雨 B.四季如春
C.阴雨绵绵 D.电闪雷鸣
15.下列关于某市天气、气候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今天阴转多云,明天多云,描述的是气候
B.今天最高气温:24℃,最低气温:18.4℃,描述的是气候
C.夏季温暖潮湿多雨,描述的是天气
D.季风更替明显,无霜期长,描述的是气候
16.2010年世界环境日中国的主题为“低碳减排,绿色生活”。世界自然基金会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提出了“地球一小时”的倡议,希望个人,社区、企业和政府在每年3月最后一个星期六20:30一21:30熄灯一小时。下列应对气候变化的有关做法,不宜提倡的是 ( )
A.提高森林覆盖率
B.大量使用煤、石油等化石燃料
C.响应“地球一小时”倡议
D.开发新能源
17.3月23日是世界气象日,201C年世界气象日的纪念主题是“致力于人类安全和福祉的60年”,旨在告诉人们,天气和气候与人类息息相关,各种气象灾害严重威胁人们的健康和生命财产,因此,加强对天气、气候的监测预报,努力开展防灾减灾、趋利避害,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尤为重要。请判断:下列灾害中不属于气象灾害的是 ( )
A.台风 B.泥石流 C.冰雹 D.飓风
18.分析下面海洋和陆地之间的水循环运动示意图。
(1)填写图中所表达的水循环中各环节名称:
①________ ②________ ③________
A________ B________ C________
(2)目前人类对水循环中哪一环节可以施加影响? 请举例说明。
19.国外某娱乐设施公司计划在同纬度的三个城市建造水上公园和滑雪游览中心。下表是三城市的气候资料:
资料一:三城市各季度平均降水量
资料二:三城市各月份地上积雪情况(“* *”:积雪多,“*”:积雪较少,“一”:没有积雪)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A城市
* *
* *
* *
*
一
一
一
一
一
*
* *
* *
B城市
*
*
*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
C城市
* *
* *
* *
* *
* *
* *
一
一
*
*
**
* *
如果你是决策者,依据上述资料,从运行成本焦度考虑,________城市最适宜建造水上公园,________城市最不适宜建造滑雪游览中心。
20.仔细阅读下面(1)(2)两条科学资料:
(1)在海滨地区,只要天气晴朗,白天和晚上会出现两种不同风向的风,一种是从海上吹向陆地的风,叫做海风;另一种是从陆地吹向海上的风,称为陆风。气象上常把两者合称为海陆风。
(2)白天,陆地上空气增温迅速,而海面上气温变化很小。夜间,情况变得恰恰相反:陆地上的空气很快冷却,海面降温比较迟缓。今年暑假的一个夜晚,小明和小强相约一起去海 边散步。他们俩不但善于观察周围的事物,还善于思考,在学校常受到老师的表扬。你看,他们俩将又有新发现了,只听小明说吹向海洋,小强说吹向陆地,争得面红耳赤。原来他们在讨论海边的风向。你认为晚上海边的风向怎样呢?
参考答案
第2节 土壤、水资源、天气和气候
真题演练l 答案:D
解析:此题属于图表阅读题,由图可知,该地区人均水资源拥有量在空间上分布不均匀,总体上看低纬度地区较多,但北纬40°附近最少,因此并不是随着纬度的升高而减少。故D选项说法不正确。
真题演练2 答案:A
解析:天气是某地短时问内的大气状况(如气温、湿度等)和大气现象(如云量、雾的能见度等)的综合;气候是某地多年天气综合的表现,包括该地多年的大气平均状况和极端状况。因此“晴转多云”“风和日丽”“狂风暴雨”,描述的都是短时间内的大气状况和大气现象,属于天气,只有选项A“冬冷夏热”描述的是某地多年天气综合的表现,属于气候,故答案A正确。
模拟预测题 答案:D
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为天气的概念和特征。天气反映一个地方短时间里的大气状况,它是经常变化的。选项A叙述的意思是山前已为春季桃花盛开;而山后却为冬季,积雪不融。每年这个时候都大致如此,是比较稳定的,不是时刻在变化的。选项B描述的是塔里木盆地终年如此,并非短时间的。选项C叙述的是昆明四季的特征。选项D叙述的是一夜之间树枝上都缀满了雪花,恰似梨花盛开。
同步训练
1.答案:B
解析:将两个相同体积和形状的铁块和土块放入烧杯中,然后向烧杯中注入水,当两者完全浸没时,加入土块的水大于加放铁块的水,这是由于土块中有空隙,有一部分水进入了土块的空隙,因此加的水多,空隙部分也就是空气的体积。
2.答案:C
解析:显微镜用来观察微小的物体,望远镜用来观察远处的物体,观察土壤生物用放大镜即可。
3.答案:D
解析:蒸发、径流和水汽输送都是水循环的主要环节,太阳辐射是水循环的动力,不属于水循环的环节。
4.答案:D
解析:南水北调工程就是把长江流域丰富的水资源通过引水渠道跨流域输送到华北、西北,以缓解那些地区的缺水情况(中国历来南方水灾多发,而大概同时则是北方旱灾多发)。
5.答案:B
解析:地球是一个“水的行星”,从目前来看,水资源是指可供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而淡水绝大多数以冰川形式存在很难利用,目前人类容易利用的淡水资源有河水、淡水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并不十分丰富,因此要节约用水。再加上有些地区水污染严重,导致“水质性”缺水,因此要保护水资源。
6.答案:B
解析:淘米水用来浇花,使用节水龙头,用喷灌、滴灌方法给农作物浇水都是为了节约用水,开发利用地下水属于寻找、挖掘水资源,故与节约用水无关的是B选项。
7.答案:A
解析:全球水资源的分布特点:赤道附近和距海近的地区,水资源比较丰富。沙漠地区,水资源比较贫乏。
答案:B
解析:陆地淡水约占地球总水量的2.53%,人类直接利用最多的是河流水、湖泊淡水及浅层地下淡水,故选项A、C、D的说法均错误,选项B的说法正确,因为水不仅是有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生物的生命活动也离不开水,所以水是生物生存所需的最基本的物质之一。
9.答案:A
解析:水的污染加重了淡水危机,海水淡化可以解决淡水危机,蒸馏法是海水淡化的方法之一,节约用水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因此B、C、D的说法正确,符合题意;而地球表面的水资源丰富,但可利用的淡水资源十分稀少,因此A的说法错误。
10.答案:B
解析:水下能见度低说明水质中掺杂着其他物质,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和泥砂都是影响水质的一个原因,雨水则不是。
11.答案:A
解析:降水量相同的情况下,水土流失量(千克/亩)最少的地表类型最有利于防治水土流失。
12.答案:C
解析:图中的柱状图为降水统计图,由图可知8月份降水最多。
13.答案:B
解析:影响气温的最主要因素是纬度位置,不同纬度,得到的太阳热量不同,气温也不同。总体看是低纬度高,高纬度低;其次海陆分布、地形及人类活动等都会对气温产生影响。影响气候的重要因素之一是地形,海拔每升高1000米,气温约降低6℃,位于赤道附近的乞力马扎罗山海拔5895米,山顶就覆盖着皑皑的白雪,有“赤道雪”之称,成为重要的旅游景
观。人类活动使得全球气温有明显变暖的趋势,而非“迅速升高”。同一纬线上的气温由于海陆热力差异不同而有差异:夏季陆地高于海洋,冬季海洋高于陆地。
14.答案:B
解析:“狂风暴雨”“阴雨绵绵”“电闪雷鸣”所描述的都是短时间内的大气状况和大气现象,属于描述天气,只有选项B“四季如春”描述的是某地多年天气综合表现,属于气候,故答案B正确。
15.答案:D
解析:A、B描述的是天气,C描述的是气候,都不正确,D描述的是某地多年天气的综合表现,是概括了大量天气过程而显示出来的大气规律,属于气候,故D选项正确。
16.答案:B
解析:“低碳减排”,目的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因此应该开发新能源,使用清洁能源,减少煤、石油等化石燃料的使用,故选项B错误。
17.答案:B
解析:气象灾害是由气象的变化所造成的,题目四个选项中其余三个都是由于气象的变化造成的,而泥石流属于地质灾害。
18.答案:(1)水汽输送 地表径流 地下径流 蒸发 降水 蒸腾 (2)地表径流:南水北调、修建水库、引水灌溉等。
解析:(1)海洋和陆地之问的水循环是地球上水循环中最重要的一种循环形式。要正确填写出题目中所要求的各环节的名称,必须了解海洋和陆地之问水循环的具体过程:海洋表面的水经过蒸发变成水汽,水汽上升到空中随着气流运动,被输送到陆地上空,其中一部分水汽在适当的条件下凝结,形成陆地上的降水。降落到地面的水,一部分沿着地面流动,形成地表径流;一部分渗入地下,形成地下径流。二者经过江河汇集,最后又回到海洋,从而完成海洋和陆地之间的水循环。(2)第24题首先应想到目前人类对水资源利用所采取的一些措施,如修建水库、南水北调工程等等。然后思考一下这些措施在水循环中属于何种环境,问题便可解决了。而目前人类对水汽的蒸发、输送等环节几乎没有影响,对于凝结降水也影响不大,而对地表径流输送,在局部地区可加以影响。
19.答案:A B
解析:从运行成本角度考虑,A城市各季度平均降水量都很丰富,因此最适宜建造水上公园,而B城市只有1月、2月、3月、l2月份才有较少的积雪,其余月份降雪都没有,因此最不适宜建造滑雪游览中心。
20.答案:晚上,相对来说陆地上空气温度低些,接近海面上的温度高些,因此,陆地上的气压大于海面上的气压,海边的风由陆地吹向海洋。
解析:白天,陆地上空气增温迅速,而海面上气温变化很小。这样,温度低的地方空气冷而下沉,接近海面上的气压就高些;温度高的地方空气密度小而上浮,陆地上的气压便低些。陆地上的空气上升到一定高度后,它上空的气压比海面上空气压要高些。因为在下层海面气压高于陆地,在上层陆地气压又高于海洋,而空气总是从气压高的地区流到气压低的地区,所以,就在海陆交界地区出现了范围不大的垂直环流。陆地上空气上升,到达一定高度后,从上空流向海洋;在海洋上空,空气下沉,到达海面后,转而流向陆地。这支在下层从海面流向陆地,方向差不多垂直海岸的风,便是海风。夜间,情况变得恰恰相反:陆地上,空气很快冷却,气压升高;海面降温比较迟缓,因此比起陆面来仍要温暖得多,这时海面是相对的低气压区。但到一定高度之后,海面气压又高于陆地。因此,在下层的空气从陆地流向海上,在上层的空气便从海上流向陆地。在这种情况下,整个垂直环流的流动方向,也变得和前面海风里的垂直环流完全相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