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几分之一》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知道把一些物体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可以用几分之一来表示,进一步认识分数。
2、能力目标:通过自主探索、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等学习活动,让学生经历探索知识的获取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概括等思维能力。
3、情感目标: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体会分数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体悟和感受数学学习的快乐。
【教学重点】认识“一些物体”的几分之一,能正确表示出“一些物体”的几分之一。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一些物体”的几分之一的意义。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小棒、圆纸片。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谈话:同学们看过动画片美猴王吗?今天是猴王的生日,有四只小猴子早早赶来为他祝贺,猴王可高兴了,连忙端出一个蛋糕来招待他们。你们说,如果猴王要把这个蛋糕分给这四个小猴,怎么分最公平呢?(课件演示)
????引导学生说出:平均分。(板书)
问:平均分成几份?
每个小猴得到其中的几份?
是几份中的一份?4份中的1份怎么表示?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1/4。
说明:把一个蛋糕平均分给四个小猴,每个小猴得到这个蛋糕的1/4。
进一步追问:谁能告诉大家,分母4表示什么意思?分子1呢?
强调:分母4表示平均分的份数,分子1表示每个小猴得到的份数。
【教学设想:通过学生熟悉的故事情境导入,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本题的学习旨在引起学生对旧知的回忆,依托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新知学习作好铺垫;并且结合分子分母的意义,让学生更好地认识分数的生成。】
二、探究新知
谈话:猴王刚刚给四个小猴分完了蛋糕,这时又来了四个小猴为他祝贺,猴王很高兴地端来一盘桃,放在桌上。
(课件演示)
1、教学例题。
问:把一盘桃平均分给4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得这盘桃的几分之几呢?
教师用一个集合圈把4个桃圈起来,表示一盘桃。(课件演示)
问:应该怎么分呢?请大家用圆纸片代替桃子分一分,分的时候用小棒代替分的虚线(说明:看起来一份份的比较清楚)。
学生小组操作、交流,教师巡视。
让学生讨论:这盘桃要平均分成几份?每只小猴分得这样的几份?也就是这盘桃的几分之几?
组织学生交流。(结合分子分母的意义进行检查。)
抽象成图形回顾认识过程。
(课件演示)师边操作边讲解。
【教学设想: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是把4个桃看作一个整体,这是学生难以想到的。我用一个集合圈把4个桃圈起来当成一个整体,这样就把新的问题同学生以前的知识联系了起来,余下的问题学生有可能自己解决。】
2、教学“想一想”。
问:如果把这盘桃平均分给2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得这盘桃的几分之几?
让学生再用圆纸片分一分,然后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大家。
学生小组操作、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交流时提问:把这盘桃平均分成几份?每只小猴分得其中的几份?是这盘桃的几分之几?(结合分子分母的意义进行检查。)
(如果学生说出2/4,教师应结合分的
过程说明。)
抽象成图形回顾认识过程。
(课件演示)师边操作边讲解。
【教学设想:这个环节的教学主要让学生自己去探索,着重通过分一分、说一说,直观地感受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并且通过实物抽象出图形,是对新知认识的再提高】
3、比较。
启发:今天我们学习的内容和上学期学的有什么不一样呢?
学生回答后说明:因此写分数时我们应看份数,不能只看个数。
教师小结:我们把4个桃看作一个整体,如果把这个整体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这个整体的1/4;如果把这个整体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这个整体的1/2。也就是说,把一些物体看作一个整体,把这个整体平均分成几份,每份就是这个整体的几分之一。
【教学设想:通过比较,沟通新旧知识间的联系,从而让学生对分数的认识再升华,更好地理解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
三、拓展应用
1、第1题。你能填一填,说一说吗?
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交流,对比第一行与第二行,第二行的两小题。
反馈、纠错。
让学生照样子说一说:把(?????????)平均分成(???)份,这样的一份就是这个整体的(????)分之一。
2、第2题。用分数表示涂色部分。
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交流。
追问:用同样多的正方体来分,为什么得到的分数不一样呢?
3、第3题。先分一分,说说每份是几个,再涂一涂。
提醒学生先分后涂。课件演示核对。
4、第4题。同桌合作自由拿这堆小棒的几分之几。
学生操作后,然后指名上台交流。(课件演示)
5、第5题。计算,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小结: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
【教学设想:这一环节的设计,着重通过分一分、说一说、涂一涂等活动,加深对刚学习的几分之一的认识,进一步体会几分之一的意义。同时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在解决实际问题时的价值和作用,发展数学的应用意识。】
四、小结反思
?
同学们,今天我们认识了一些物体的几分之一。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