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 古人谈读书 课件+素材(2课时,22+2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5 古人谈读书 课件+素材(2课时,22+25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6-13 14:51:22

文档简介

(共25张PPT)
25 古人谈读书
部编五年级上册教学课件
第八单元
第2课时
一、复习导入
这课总共有六个部分组成,出自《论语》,记录的孔子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以及读书人应具备的条件。今天,我们就去学习这六部分,从中获取营养。
二、品读课文
齐读第一篇课文,说一说:孔子是如何教导人们读书学习的?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样才是真正的智慧。
知:同“智”,智慧。
天资聪明而又好学,不以向地位、学问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
敏:聪敏。
好:喜好。
耻:以......为耻
下问:向地位、学问不如自己的人请教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学习不觉得满足,教人不知道疲倦。
识:记住。
厌:满足。
诲:教诲。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敏:此处指勤勉。
我不是天生就有知识的人,而是喜欢古代文献,通过勤奋的追求而获得知识。
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学习好像追赶什么,总怕赶不上,赶上了又怕被甩掉。形容学习勤奋,进取心强。又形容做其他事情的迫切心情。
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我曾经整天不吃饭,彻夜不睡觉,去左思右想,结果没有什么好处,还不如去学习为好。
思考:这六句话说明读书学习需要具备哪些品质?
求实 谦虚 勤奋 勤勉 上进 好学
边读第二篇文章边思考:朱熹认为读书有什么独特方法?
余尝谓 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我曾经说过读书有三到:就是心到、眼到、口到。
余:我。
尝:曾经。
谓:说。
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
心思不在读书上,那么眼睛就不会看仔细,既然心和眼不专注一致,就只能随随便便地诵读,绝对不能记住,即使记住了也不能长久。
此:这里。
漫浪:随意。
决:一定。
三到之中,心到最重要。思想既然已经集中了,眼睛、嘴巴怎么会不到位呢
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急:要紧、重要。
思考:画线句是什么句式?说明了什么?
画线句是反问句,说明了只要用心了,眼和口自然会到。点明心到的重要性。
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我也来说这样的句式
看到那数不尽的青松白桦,谁能不向四面八方望一望呢
读一读,想一想:朱熹的这篇课文想告诉我们什么?
读书要做到:心到、眼到、口到。三者结合才能够读好书,学好习。
三、结构梳理
《论语》——谦虚 勤奋 求实
古人谈读书
朱熹——心到 眼到 口到
四、拓展延伸
[宋] 司马光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孙权劝学
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掌管事务,不可以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来推托。孙权说:“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学官吗!我只是让你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你说军务繁多,谁能比我多?我经常读书,自己觉得获益很多。”吕蒙于是开始学习。当鲁肃到寻阳的时候,鲁肃和吕蒙一起谈论议事,鲁肃十分吃惊地说:“你现在的(军事方面和政治方面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原来的那个吴县的(没有学识的)阿蒙了!”吕蒙说:“读书人(君子)分别几天,就重新另眼看待了,长兄你认清事物怎么这么晚呢?”鲁肃就拜见吕蒙的母亲,和吕蒙结为朋友后分别了。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论语》这六则,让我们明白了读书要做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朱熹告诉我们,读书要有________;
谦虚
勤奋
求实
三到
五、当堂检测
五、当堂检测
勤勉
好学
上进
借助注释,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的大意。
六、布置作业(共22张PPT)
25 古人谈读书
部编五年级上册教学课件
第八单元
第1课时
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你知道哪些古人读书的故事?
凿壁借光
悬梁刺股
古人喜欢读书,古人又把自己的读书方法和学习态度写下来,供后世参考。今天,我们就学习《古人谈读书》这篇文章,去看看古人是如何对待学习的。
作者简介
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子姓, 孔氏,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人(今山东曲阜),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夏邑)。孔子是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他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倡导仁、义、礼、智、信,是儒家学派创始人。
朱熹(1130—1200),字元晦,又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谥文,世称朱文公。宋朝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儒学集大成者,世尊称为朱子。朱熹的理学思想对元、明、清三朝影响很大,成为三朝的官方哲学,是中国教育史上继孔子后的又一人。
助学资料
《论语》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至战国前期成书。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
“四书”,与《诗经》等“五经”,总称“四书五经”。全书共20章、492篇,首创 “语录体” 。是中国现代传扬并学习的古代著作之一。
二、课文朗读
认真听范读,圈出不认识的字,画出难读的句子。
三、学习生字



岂 敢

耻 辱
chǐ
足 矣

博闻强识
zhì




zhì
shí
(博闻强识)
(见多识广)
造句:李教授博闻强识(zhì),见多识(shí)广,大家都喜欢听他的课。










组词:岂敢 岂有此理
造句:领导出差不在,一个办事员岂敢擅自做主。
不要写成“已”



近义词
反义词

好---


厌---

敏---
谓---

耻---

拘束
下流---
上等
好---
漫浪---
认真读课文,想一想:三篇文章分别告诉了我们关于读书、学习的哪些方面?
1.学习的态度和方法
2.读书三到
3.读书人应具备的条件
四、整体感知
1.读拼音,写词语。
(1)我们每个人都应当bù chǐ xià wèn( ),每个教育者都要huì rén bú juàn( )。
(2)不用心sòng dú( )对我们来说qǐ bú shì( )浪费时间?
五、当堂检测
不耻下问
诲人不倦
诵读
岂不是
2.将句子补全完整。
(1)敏而好学,____________。
(2)读书有三到,谓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耻下问
心到
眼到
口到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积累关于读书的古诗、名言。
六、布置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