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相信未来》课件(苏教版必修一)

文档属性

名称 1-1-2《相信未来》课件(苏教版必修一)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42.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2-04-08 20:40: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3张PPT)
食指
走进作者
写作背景
整体感知
意象分析
文本探究
把握主旨
小结
中间为作者食指
中国当代新诗第一人,朦胧诗的创始人,一代诗魂--食指
走进作者
食指
原名郭路生,生于1948年。山东鱼台人,中国现代诗人。作品有《相信未来》
《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
《疯狗》
《鱼群三部曲》
《海洋三部曲》
《热爱生命》
《命运》
本文选自《食指的诗》
食指认为在中国作为诗人,无论是写作还是生活都存在着无形的压力,但别人在背后的指点绝对损伤不了一个人格健全的诗人,于是他用“食指”为笔名,以表达自己的抗争与解嘲。
作者简介
他被称为“新诗第一人”。
食指自幼深受马雅可夫斯基、普希金、莱蒙托夫等人诗歌的影响。16岁开始创作诗歌。19岁起向当时的“走资派”“黑帮分子”何其芳学诗。
1968年到山西插队。参过军,因在部队中遭受强烈刺激,导致精神分裂,1990年至今在北京福利院接受治疗。即使在这样的环境中,他依然以坚忍不拔的毅力生存和写作。
食指用他的一生,为我们诠释了四个字:
相信未来
2001年4月28日,患有精神分裂症的食指和已故11年的海子被授予第三届人民文学诗歌奖。
诗坛重要事件
介绍“ 朦胧诗”:
“朦胧诗”又称新诗潮诗歌,是新诗潮诗歌运动的产物,
因其在艺术形式上多用总体象征的手法,具有不透明性
和多义性,所以被称作“朦胧诗”。所谓新诗潮,是指我
国当代人本主义文学中的一次英雄主义诗歌思潮,这一
思潮始发于60年代末、70年代初,进入80年代以后,它
在诗坛乃至整个文学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并最终给我
们的当代文学史带来了一次深刻的思想变革。
基本特点: 1、心灵化 2、意象化 3、象征手法 4、意象间的“飞白”,蒙太奇
“朦胧诗”代表人物 舒婷《致橡树 》《神女峰 》《祖国啊, 我亲爱的祖国 》 顾城《一代人》《远和近》 《眨眼 》 梁小斌《我热爱秋天的风光》《中国,我的钥匙丢了》 北岛《回答》《一切》
写作背景
食指的创作主要集中在20世纪60年代的中后期,这正是“文化大革命”开始并进入高潮的阶段,在那个史无前例的狂热的年代,食指和当时许多年轻人一样陷入了迷惘和失望之中,现实环境的恶劣和内心理想的冲突,使得诗人处于一种矛盾复杂的心态之下。但年轻、热情、执着,又让诗人挣扎着摆脱现实的羁绊,憧憬着美好的未来。
《相信未来》是食指的代表作之一,写于l968年,在阴云密布的时代,它给人们心灵上投下了一道希望之光。关于这首诗,食指曾经说:“‘文革’前我就挨整,我已经看到这代人的命运了。鱼儿跳出水面,落在冰块上,它的前途是死,和这个冰块一起,相信我们会战胜死亡,这已经进了一步了。我年轻,我能看到冰块消亡的那一天。“正是有了这种信念,诗人才能在20岁的时候就写下了至今脍炙人口的作品,他用朴实平易的文字,将冷静的思考与炽热的感情融人字里行间。
疯狂岁月——大字报
大字报不知是否为文革的发明,但肯定在文革发展到了极致。从城市到乡村、从大街到小巷,铺天盖地,势如潮涌。
疯狂岁月——红卫兵
当红卫兵象流星般划过中国的政治天空之后,留下的,是对中国文化遗产前所未有的破坏和对几代中国人(也包括他们自己)从精神到肉体的摧残。
疯狂岁月——个人崇拜
毛泽东的个人崇拜在文革中发展到登峰造极的地步,以致于一代伟人变成了全国人民顶礼摩拜的神。
疯狂岁月——批斗会
大到成千上万的群众集会,小到车间、班组的现场会,各式各样的批斗会层出不穷;上至国家主席,小到一个平民百姓,都可以成为批斗会的对象。
整体感知——基础积累
——理清脉络
基础积累
1、 强记字音:灰烬(jìn) 依偎(wēi) 摇曳(yè) 睫(jié)毛 瞳(tóng)孔 惆怅(chóu chàng) 轻蔑(miè) 脊(jǐ)骨 给(jǐ)予 不屈不挠(náo)
2、 辨音辨形:摇曳(yè)——拽(zhuài)拉 睫(jié)毛——捷(jié)报
给(jǐ)予——给(gěi)以 瞳(tóng)孔——潼(tóng)关
撞(zhuàng)击——经幢(chuáng) 惆(chóu)怅——稠(chóu)密——未雨绸(chóu)缪——鸟声啁啾(zhōujiū)
理清脉络
第1—2节:恶势力横行,我们希望破灭,果实被窃,痛斥现实.
第3节:面对着困难,我们信念更强,豪情更 浓, 表明信念.
第4节:想信未来有人能够看清历史,辨明真相, 相信未来.
第5节:面对表层的创伤,继续前进,任人评说
第6节:相信历史会给中国的脊梁以公正的评价
第7节:点明题旨,发出召唤,为未来努力奋斗 ,决心战斗.
1—3节:用诗的语言展现了现实的黑暗,传达了坚定的信念。
4-6节:相信未来的原因。
第7节:直接抒情,发出内心 的呼喊。
意象分析
第一节
找出意象 分析意象 体会思想
蜘蛛网
黑暗势力
炉台
产生希望的地方
灰烬的余烟
残余的希望
美丽的雪花
希望的火花
生活上
贫困
但保持乐观
第二节
找出意象 分析意象 体会思想
紫葡萄
希望的果实
深秋的露水
失望的泪水
鲜花
美好的事物
凝露的枯藤
没有收获但孕育着新的希望
心理上
失落
但一往情深
第三节
找出意象 分析意象 体会思想
手指——涌向天 边的波浪
气魄恢宏
手掌——托起太阳的大海
志向远大
曙光——温暖漂亮的笔杆
追求光明
孩子的笔体
憧憬美好
目标上
用尽全力
执著追求
找出意象 分析意象
腐烂的皮肉 创伤是表层的,
困难是暂时的
脊骨 能拯救中国命运
的中国的脊梁
文本探究
1. “我依然固执地铺平失望的灰烬,/用美丽的雪花写下:相信未来”“我依然固执地用凝露的枯藤,/在凄凉的大地上写下:相信未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提示:这样的诗句,有一种内在的力量,将现实的残酷、诗人的无助与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执著和理想糅在了一起,表达了诗人绝望中诞生的信念,给人以强烈的震撼和崇高的悲剧感。
2、探讨第3节前三句的断句及理由?请学生简单谈谈自己的理解。
(1)找出第三节的意象?
明确:两种不同的朗读方式实质上反映出了两种不同的理解。问题的关键最终应落实到对意象的理解。第一种读法:意象是:“手”、“排浪”、“曙光”、“笔杆”。第二种读法:意象是:“手指”、“排浪”、“手掌”、“曙光”、“笔杆”。
(2)请想象“排浪”的特点,“手”与“手指”哪个更符合“排浪”的特点?(同样“手”与“手掌”哪个更符合“大海”的特点?)
明确:“排浪”一道一道向天边涌去,浪线看起来更像“手指”;“大海”具有面积感与体积感,所以“手掌”更加形象。
(3)“曙光”与“笔杆”有没有相似点?
明确:感受阳光射入窗户的感觉,看起来就像一根根,长长的笔直的“笔杆”。
这里“手指”和“涌向天边的排浪”、“手掌”和“托住太阳的大海”是本体喻体的关系,同样下句中“曙光”和“温暖漂亮的笔竿”也是这样的关系。是一只长着排浪一般的手指和能托住太阳的大海一般的手掌摇曳着“曙光”这枝“笔竿”,写下了“相信未来”,读来气势磅礴,境界博大。且三句句式一致,意象关联,整齐自然。
3.从前三节诗歌的意象,可以看出当时的社会是怎样的社会?
提示:贫困、落后、动荡、黑暗。 4. “用美丽的雪花写下”“用孩子的笔体写下”,有什么含义?
提示:“美丽的雪花”,那是“严冬”的亮色,尽管轻盈,却给人寄望未来的美丽;“孩子的笔体”,尽管稚嫩,却是希望的种子,只要大海能托住太阳,就有希望。
5.三次“写下”“相信未来”有什么变化?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提示:先是在“失望的灰烬”上写,再是“在凄凉的大地上”“用凝露的枯藤”写,表现出诗人什么都被剥夺了,处于极端贫困之中(也可以理解为精神);最后“摇曳着曙光那枝温暖漂亮的笔杆”,“用孩子的笔体”写,表明诗人有孩子似的纯真,仍然对未来存有不灭的希望和信心。
6.第4诗节人称为什么由“我”变成“她”?
提示:这是一个转折点,作品的视角由“我”转向了“她”。“她”就是未来,从未来看现在,现在就变成了历史,诗人期待的是“她”能拨去“腐烂的皮肉”看到“我们的脊骨”,从而能“给予热情、客观、公正的评定”。透过字面,我们可以看出诗人对现实世界的批判精神,同时他又想告诉人们,这一切是真实的、不可回避的。因此,尽管有“迷途的惆怅”,有“失败的苦痛”,但历史不可抹去,未来将会做出公正的评价。
7.最后一节诗在形式上有什么特点?
提示:这一节句式短促有力,节奏也明显地加快了,它是作品内在情绪的必然发展,也是其理想与信念的升华。
8.如何理解本诗反复手法的运用?
提示:反复手法的运用是本诗在表现形式上的一大特色。本诗的前三节,都用大致相同的语言形式表明作者相信未来不变的信念,每一节最后都由“相信未来”四个字结尾。而且用冒号把它们凸现出来,如音乐中的主题句反复出现,强化了作品的主旋律,增强了诗文的感染力,突出了诗歌的主旨。
把握主旨
对于《相信未来》这样一首诗歌我们应该怎样进一步解读呢?当江青读过这首诗后说:“这是一首灰色的诗,相信未来就是否定现在。” 她的话究竟有没有道理?
明确:《相信未来》是食指在残酷的现实面前,热爱生命、积极向上的终极表现。而并不是像江青所说的属于“灰色”。诗人是以热爱生命作为思想内核,所以他坚定地相信未来,相信“未来人们的眼睛”,“拨开历史风尘”,“看透岁月篇章”,最终获得一个“热情、客观、公正”的评定。诗歌主旨,应从精神价值层面上加以理解。
主题思想
诗人以一个充满希望的光辉命题照亮了前途未卜的命运,字里行间流露着对未来质朴的希望,“美丽的雪花”“失望的灰烬”“凝露的枯藤”为那个特殊时代镌刻着墓碑,昭示着希望和未来,唤醒那些对生活失望的人们,赞颂青年人执着追求理想的精神。
写作特点
1、运用寓意丰富深刻的比喻构成意象。
2、节奏和谐,体现出诗歌的音韵美。
句式基本整齐,隔行押韵,体现出诗歌的音乐美。
3、反复手法的运用强化了诗歌的抒情气氛。
4、象征守法的熟练运用。
小结 食指是一个用心灵歌唱的诗人,在承受种种磨难,迎着风雪一步步走来时,他说:我之所以活着/活到现在/就在于:相信未来、热爱生命。于是,他的诗篇充满生命中最撼人心魄的力量,如山涛般叩响了众生的心灵。课后,大家可以再去读他的《热爱生命》等篇章,进一步感受诗人深沉的情感。
热爱生命 也许我瘦弱的身躯象攀附的葛藤, 把握不住自己命运的前程, 那请在凄风苦雨中听我的声音, 仍在反复地低语:热爱生命。 也许经过人生激烈的搏斗后, 我死得比那湖水还要平静。 那请去墓地寻找我的碑文, 上面仍刻着:热爱生命。
我下决心:用痛苦来做砝码, 我有信心:以人生去做天秤。 我要称出一个人生命的价值, 要后代以我为榜样:热爱生命。
的确,我十分珍爱属于我的 那条曲曲弯弯的荒草野径, 正是通过这条曲折的小路, 我才认识到如此艰辛的人生。
我流浪儿般的赤着双脚走来, 深感到途程上顽石棱角的坚硬, 再加上那一丛丛拦路的荆棘 使我每一步都留下一道血痕。 我乞丐似地光着脊背走去, 深知道冬天风雪中的饥饿寒冷, 和夏天毒日头烈火一般的灼热, 这使我百倍地珍惜每一丝温情。 但我有着向旧势力挑战的个性, 虽是历经挫败,我绝不轻从。 我能顽强地活着,活到现在, 就在于:相信未来,热爱生命。 197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