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60张PPT)
第四章 自然地理实践的基本方法
第一节 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方法
必备知识·自主预习储备
NO.1
地貌
文献资料
地形
仪器设备
生活
典型性
代表性
相互关系
自然地理
要素
植被类型
走向
科学工具
考察
综合性
自由
水平
北
黑
东
西
正南
西
北
北
放平
时针
12
观察点
自然景观
位置
图例
地形剖面图
底图
名称
实习成果
关键能力·情境探究达成
NO.2
探究点1
探究点2
探究点3
野外实习的前期准备
野外判定方向的方法
学习效果·随堂评估自测
NO.3
高考赘源网
高考资源
边的高考专家!】
点此进入
答案
探究点
1-巴丹吉林沙漠5-毛乌素沙地
2-腾格里沙漠6-呼伦贝尔草原
5°
3-乌兰布和沙漠7-锡林郭勒草原
4-库布齐沙漠8-科尔沁草原
6
图例
→山脉
点此进入
解析答案
探究点2
照准把罗盘刻度盘上的0°指向目标
持平保持罗盘水平状态,确保读数准确
读数根据指北针在刻度盘上的读数
确定目标相对于观测者的方位角
南方
南方安
6
资料准备
前期准备
装备准备
自然地理野外实
观察点和观察线路的选择
实地观察
方法
综合分析
野外方向的识别
习数据的收集记录
野外工作笔记
方门手段
野外地图的绘制和填图
法
野外实习报告的撰写第一节 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方法
课程标准
素养目标
任务设定
本节内容无具体课标要求,要求隐含在其他内容中。
1.在校园附近的野外地理环境中,了解自然地理野外实习的基本方法。(地理实践力)2.客观认识自然界及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的相互关系,提升认识自然的能力。(人地协调观)
1.野外实习的前期准备包括哪些内容?2.实地观察包括哪些具体要求?3.综合分析要注意哪些问题?4.野外方向的识别有哪些方法?5.野外工作笔记实习记录的内容包括哪些?6.野外绘制地图内容包括哪些?常见地图有哪些?7.野外实习报告的内容有哪些?
一、野外实习的前期准备
1.资料准备
(1)搜集或查阅:与实习区域或地点有关的地质、地貌、气候、水文、土壤、生物等方面的文献资料或图片。
(2)实习底图的准备:地形图为野外实习的必备基础地图。
2.装备准备:准备好必要的仪器设备和装备,并根据季节的变化准备帽子、雨衣、防晒霜等生活用品。
3.观察点和观察线路的选择
(1)观察点的选择:尽量选取能观察到最具典型性和代表性的自然地理现象,或能反映自然地理要素间相互关系的地点。
(2)观察线路选择的基本原则
①能穿过实习区所有的自然地理单元。
②能观察到尽量多的自然地理要素。
③能穿过典型的地质剖面、植被类型等。
④能到达实习区中自然地理结构最有意义的地点,如山顶、谷底等。
⑤注意沿地貌走向进行观察线路的选择。
⑥进行观察线路调查,尽可能不走重复路。
⑦野外情况复杂,选择观察线路要注意安全。
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了解该地自然环境的基本情况是准备资料的目的之一。
( )
(2)资料准备的越充分,野外实习时观察越有针对性。
( )
(3)观察点可以根据交通条件随意挑选。
( )
(4)为了实习安全,返回时尽量原路返回。
( )
[提示] (1)√
(2)√
(3)× 观察点尽量选取能观察到最具典型性和代表性的自然地理现象,或能反映自然地理要素间相互关系的地点。
(4)× 进行观察线路调查,尽可能不走重复路。野外情况复杂,选择观察线路要注意安全。
二、野外实习的方法
1.实地观察
(1)概念:需要有目的、有计划地运用所学知识和科学工具,对自然环境和人文现象进行考察的研究方法。
(2)要求:腿要勤、眼要勤、手要勤、脑要勤、口要勤。
2.综合分析
(1)野外实习的特点:综合性。
(2)注意:各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并进行记录,及时归纳总结。
3.野外方向的识别
(1)利用罗盘仪定方向:打开罗盘仪盒盖,使磁针自由摆动,然后水平放置,最后转动刻度盘,使磁针黑色一端与“北”字中心重合。中心点与目标物的连线同黑色磁针的夹角,便是目标物所在的方位角。
(2)利用太阳定方向
①一年中不同时间的日出日落方位(北半球):
要素
春分
夏至
秋分
冬至
太阳直射点
赤道
北回归线
赤道
南回归线
日出方位
正东
东北
正东
东南
日落方位
正西
西北
正西
西南
②正午太阳的方位:北回归线以北,正午太阳总是在正南方天空。此时面对太阳,左东右西,背后是北,或阳光下影子的方向是北。
③白天其他时间可以根据太阳和手表来定方向。其方法为:将手表表面放平,使时针正对太阳,则时针(时针所示方向为当地地方时)与表面数字“12”之间的夹角的平分线所指方向就是南方。
[易混提醒] 地球自转一周约24小时,手表一圈12小时,因此“夹角”平分线的方向是南方。
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野外实习需要手、脚、眼、口、脑并用。
( )
(2)利用太阳可以全天候判断方位。
( )
(3)用手表法只能确定南北方向。
( )
[提示] (1)√
(2)× 利用太阳只能在白天特定时刻进行方位判断。
(3)× 用手表法确定南北方向之后,便可判断东西方向。
三、野外实习数据的收集记录手段
1.野外工作笔记
(1)实习记录的内容:沿途观察和观察点观察。
(2)观察点观察:观察点描述、观察点周围自然景观的描述内容、观察点的位置记录。
2.野外地图的绘制和填图
(1)绘制地图
①内容:图名、比例尺、方向、图例、注记等。
②常见类型:等高线地形图、地形剖面图、自然地理要素分布图和土地利用类型图等。
(2)填图:在地理底图上填绘专题内容。
[图表点拨] (1)教材P116图4-1-5,该图展示出:
河流与下广场之间有石滩、芦苇、树林过渡,且高差达到13米,可以起到防御洪水、减轻河流侵蚀、防坡护堤、维护生物多样性、美化环境的作用。第二高程达10米,可进一步防御大暴雨引起的河水外溢。其上有公路和广场,充分利用了长江堤坝,达到通行和供居民休闲娱乐的目的。第三高程则是为防御长江流域因雨带停留过久而导致特大洪水设置的最后防线,同时作为区域最高点,在此树立纪念碑,充分体现当地的人文情怀。
(2)教材P117图4-1-6,该图展示出:
公路与河流之间有石滩和草丛间隔,能起到减轻河流侵蚀的作用,防波堤位于公路一侧,另一侧则是建筑物。河面与公路间整体高差不大,防护的绿化带及土石混合物也有限,说明莱茵河水位季节和年际变化小,出现洪水的概率小。
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记录的内容只需关注观察点的各个要素。
( )
(2)记录内容时,视野外的要素可以根据可视部分进行推测。
( )
(3)野外实习时用铅笔记录的目的是节约资源。
( )
[提示] (1)× 记录的内容包括沿途观察和观察点观察。
(2)× 记录内容时,视野外的要素不记录。
(3)× 野外实习时用铅笔记录,以防记录被雨水浸湿而导致记录失效。
四、野外实习报告的撰写
野外实习报告的内容:名称、类型、目的、仪器、观察线路和观察点、实习内容、方法和手段、实习成果。
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单一自然地理要素的野外实习,可以不写实习报告。
( )
(2)野外实习携带的仪器、资料不需要写进实习报告。
( )
(3)观察法也是野外实习常用的方法。
( )
(4)实习报告必须要有图表呈现。
( )
[提示] (1)× 野外实习报告是野外实习工作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某一自然地理要素的野外实习,也得写实习报告。
(2)× 野外实习所需的物品、资料都需要写进实习报告。
(3)√
(4)× 实习报告不一定都要有图表呈现。
野外实习的前期准备
王小明所在的山东济南高一年级1班地理兴趣小组计划利用暑假到青海湖研学,了解当地的自然环境特点,请你帮助他们进行前期准备。
问题1 (综合思维)王小明所在的高一年级1班地理兴趣小组前期需准备哪些资料?
[提示] 青海湖流域的地质、地貌、气候、水文、土壤、生物等方面的文献资料或图片及青海湖流域地形图等。
问题2 (区域认知)王小明所在的高一年级1班地理兴趣小组前期需准备哪些装备?
[提示] 望远镜、罗盘、气压计、放大镜、地质锤、照相机和样本袋等,雨衣、羽绒服、防晒霜、眼镜盒、墨镜等。
野外实习的前期准备
1.资料准备和装备准备
具体物品内容或要求
资料准备
历史和现状文献资料或图片
地质、地貌、气候、水文、土壤、生物等
实习地图
比例尺依据实习区域范围大小、自然环境的复杂程度选择
装备准备
仪器设备
望远镜、罗盘、气压计、放大镜、照相机和样本袋
装备设备
根据季节的变化准备帽子、雨衣、防晒霜等
2.观察线路选择遵循的原则
1.读我国某区域沙漠和草原分布示意图,回答(1)~(2)题。
(1)调查该区域牧草生长量的差异,需搜集和查阅该区域的( )
A.年降水量
B.海拔
C.地质条件
D.人口密度
(2)调查该区域牧草生长量的差异选取线路正确的是( )
A.1→3→4→7→8
B.6→7→8→1→5
C.5→4→3→2→6
D.2→1→3→8
(1)A (2)A [第(1)题,图示为我国内蒙古自治区,由于距海远近不同,年降水量自东向西减少,植被由草原逐渐过渡为荒漠。第(2)题,年降水量影响牧草生长量,因此调查该区域牧草生长量的差异选取的线路应自西向东或自东向西。]
野外判定方向的方法
下图为40°N春分、秋分、冬至、夏至四节气太阳视运动轨迹图。
问题1 (综合思维)在图中方框内标注东、西、南、北四个方位。
[提示] 四个方格代表的方向:上西下东,左南右北。
问题2 (综合思维)A太阳自__________方升起、________方落下、正午时太阳在__________方。
[提示] 东南 西南 正南
问题3 (综合思维)该地正午时地物的影子朝向什么方向?
[提示] 正北。
1.利用罗盘定位
在野外如果随身带有罗盘,则可据此判定目标的方向。主要步骤分为:照准——保持仪器水平——读数。
2.根据太阳辨别方向
(1)日出、日落时:根据日出、日落方位判断
①春、秋分日,全球各地太阳均正东方向升起,正西方向落下。
②北半球夏半年,全球(极昼区除外)太阳从东北方向升起,西北方向落下;北半球冬半年,全球(极昼区除外)太阳从东南方向升起,西南方向落下。
③北极极昼区,太阳从正北方向升起,正北方向落下。南极极昼区,太阳从正南方向升起,正南方向落下。
(2)正午:利用地物的影子朝向判断
对于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来说,一天中绝大多数时间太阳位于南部天空,地物的影子总是朝向北方(包括西北方、正北方和东北方),正午时地物的影子朝向正北。南半球则相反。
(3)借助手表定位
时针每走一小时,大约在钟表面上走30°角,而太阳每小时在天空中从东向西走15°角,即太阳每小时走的角度是时针走的角度的1/2,所以用时针所走角度的平分线来表示南北方向。下图示意为北温带上午(左图)下午(右图)利用手表定位(图中时针所示方向为当地地方时):
(4)看不见太阳时:根据太阳对地物的影响判断
①根据太阳能热水器的集热板朝向,一般北半球家庭使用的集热板是固定面向南方的。
②孤立的大树生长,阳面光照条件好些,生长的旺盛,可以判断出生长较好的那面是阳面。
③根据树木的年轮,阳面生长的快,年轮稀疏,阴面则稠密。
④积雪融化时,阳坡化雪快,阴坡化雪慢。
2.当地时间下午3时,我国某地中学地理兴趣小组在当地借助太阳的位置用手表确定正南方向(表面朝上)。下图所示的四种方法中正确的是( )
B [在北半球,把手表平置,时针指向太阳方向,沿时针与12点刻度线之间所成角的角平分线方向为南方。]
3.下图是大兴安岭林区砍伐的一个树桩的年轮图,则甲、乙、丙、丁代表的方向分别是( )
A.东、西、南、北
B.西、南、东、北
C.南、北、东、西
D.北、南、西、东
C [北半球南侧为阳面,树木生长快,年轮稀疏,故甲为南,乙为北,丙为东,丁为西。]
课
堂
小
结
课
堂
速
记
1.野外实习的前期准备包括资料准备、装备准备和观察点与观察线路的选择。2.实地观察要求腿要勤、眼要勤、手要勤、脑要勤、口要勤。3.综合分析注意各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并进行记录,及时归纳总结。4.野外方向的识别有利用罗盘仪定方向、利用太阳定方向等方法。5.野外工作笔记实习记录的内容包括沿途观察和观察点观察;主要包括观察时间、观察点编号、位置、天气状况、观察点描述、剖面描述和剖面图绘制等。6.野外绘制地图内容包括图名、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等。常见类型:等高线地形图、地形剖面图、自然地理要素分布图和土地利用类型图等。7.
野外实习报告的内容包括名称、类型、目的、仪器、观察线路和观察点、实习内容、方法和手段、实习成果。
题组1 野外实习的前期准备
我国科技工作者根据史料记载和考古调查,对塔里木盆地南缘绿洲分布的古今变化野外调查,并绘制成图。据此回答1~2题。
塔里木盆地南缘古绿洲的分布
1.科技工作者考察塔里木盆地南缘绿洲分布的变化,下列属于需准备的生活用品的是( )
①雨衣 ②防晒霜 ③羽绒服 ④地质锤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科技工作者对现代绿洲分布的调查,应选取的观察路线( )
A.沿河流自上游向下游
B.沿塔里木盆地南缘自东向西
C.沿河流自下游向上游
D.沿塔里木盆地南缘自西向东
1.B 2.A [第1题,我国西北地区气候干旱,光照强,昼夜温差大,需要准备防晒霜和羽绒服等物品。第2题,读图可知,古绿洲和绿洲都分布在河流两侧,且消失的绿洲在河流下游,现代绿洲多位于河流上游,因此观察线路应选取沿河流自上游向下游。]
题组2 野外实习的方法
3.有一旅游者于十一黄金周期间到我国漠河一带旅游时迷失了方向,当他借助手表利用太阳辨别方向时,看到的手表钟点如下图所示,那么钟表表盘的中心位置与南方的连线( )
A.可能经过8时与9时刻度线的中间位置
B.可能经过2时与3时刻度线的中间位置
C.一定经过8时与9时刻度线的中间位置
D.一定经过2时与3时刻度线的中间位置
D [图示表示的钟点可能为上午5时或下午5时;十一黄金周期间漠河昼短夜长,上午5时不可能见到太阳,因此手表显示时间只能是下午5时,太阳位于西南部天空,此时按逆时针方向,时针与12时刻度线之间所成的夹角的角平分线经过2时与3时刻度线的中间位置。]
题组3 野外实习数据的收集记录手段
读舟曲及附近地形分布图,回答4~5题。
4.下列对图示区域自然环境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地势总趋势北高南低
B.黄土覆盖,千沟万壑
C.河流航运发达,价值大
D.气候垂直变化十分明显
5.下面四项是小林对舟曲农业灾后重建、立体农业规划的记录。你认为他的记录,哪一项记录错了( )
A.林牧结合生态恢复
B.河谷甘蔗成带
C.半山林果缠腰
D.高山药材戴帽
4.D 5.B [第4题,舟曲位于甘肃省东南部,根据图中等高线可以判断该地地势西高东低,地势起伏大,多山且地形复杂,不利于航运,气候垂直差异明显。第5题,该地水热条件不能满足甘蔗生长。]
(教师用书独具)
教材P112探索
德国波恩附近的莱茵河以季节融雪为主要补给,春末为洪水期,夏季为枯水期,秋冬水量较丰且平稳,河流含沙量小,无结冰期;气候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温和湿润;地形较平坦。中国郑州附近的黄河流量较大,含沙量大,流速较缓,有结冰期,以大气降水为主要补给形式,有明显的汛期和枯水期;气候为温带季风气候,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地形平坦。
教材P114思考
略。
教材P120思考
略。
教材P121作业题
1.
(1)日出红云升,劝君莫远行;(2)云从东南来,下雨不过晌;(3)天上钩钩云,地上雨淋淋(钩卷云);(4)黑猪过河,大雨滂沱(大块碎雨云);(5)早晨东云长,有雨不过晌;(6)云下山,地不干;(7)云绞云,雨淋淋;(8)黑云接驾,不阴就下;(9)云低要雨,云高转晴;(10)红云变黑云,必有大雨淋;(11)天上豆荚云,地上晒死人;(12)日落乌云涨,半夜听雨响;(13)日落胭脂红,非雨便是风;(14)日落云里走,雨在半夜后;(15)天上跑台云,地上雨淋淋。
2.卷云。
3.方案如下。
《云台山温盘峪地貌考察方案》
一、温盘峪简介
山体裂缝成隙而形成的。峪内具有独特的小气候,夏季凉爽宜人,冬季花红草绿。它集泉、瀑、溪、潭、洞诸景于一谷,融雄、险、奇、幽诸美于一体,被风景园林专家称赞为“自然界山水的精品”。
二、野外考察的目的与意义
为了让学生能对自身所处的环境有一个正确的、全面的认识,学会用地理眼光观察事物,培养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因此,有必要让学生参加地理野外考察活动。通过对温盘峪的地理野外考察,可以使学生了解温盘峪地理环境的特点及形成原因,加深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并学到一些地理野外考察的技能。同时,也让学生学会合作交流,体会团队的力量。
三、考察主题
1.通过考察,初步掌握考察区的主要地貌类型、基本特征及成因。
2.了解考察区的岩石构成及主要类型,采集岩石标本。
3.了解考察区的主要地貌(奇峰怪石、陡崖绝壁、深邃峡谷)的地质作用。
四、考察地点与线路
1.地点:徒步考察温盘峪景区。
2.考察线路如下图所示。
五、考察准备
1.知识准备:考察之前,复习地形地貌等有关知识,并查找云台山温盘峪的有关资料,确定考察线路和观察点。
2.安全准备:野外考察可能会有意外事件发生,准备好必备的药品,如预防晕车、中暑和各种外伤的药品等。
3.物品准备:笔记本、笔、照相机、采集记录表格、指南针、地形图、地质图、望远镜、铁铲、小袋子(装岩石、土壤标本)、放大镜(观察岩石)、遮阳帽、背包等。
PAGE
-
11
-(共58张PPT)
第四章 自然地理实践的基本方法
第二节 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
必备知识·自主预习储备
NO.1
速度
定位
森林
监测
无接触
近距离
信息获取
信息处理判
读分析
航空像片
彩色
收集
分析
分析
信息输入
空间分析
关键能力·情境探究达成
NO.2
探究点1
探究点2
探究点3
全球导航卫星系统及其应用
遥感及其应用
地理信息系统及其应用
学习效果·随堂评估自测
NO.3
高考赘源网
高考资源
边的高考专家!】
点此进入
答案
探究点
点此进入
解析答案
探究点2
探究点3
四川
图例
无旱
重旱
Z轻旱特重旱
中旱
地L全球导航卫星系统
理信息技术
功能
遥感
应用
地理信息系统
甲类植物在波段1的反射率曲线厂乙类植物在波段1的反射率曲线
③
甲类植物在
反射率
波段2的反
射率曲线
乙类植物在
波段2的反
射率曲线
低
0
20
06080100120140(天)第二节 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
课程标准
素养目标
任务设定
通过探究有关自然地理问题,了解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
1.了解遥感、全球导航卫星系统和地理信息系统的概念和工作原理。(地理实践力)2.了解地理信息技术在相关自然地理问题中的应用。(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
1.全球导航卫星系统的功能有哪些?其应用的领域有哪些?2.遥感在相关自然地理问题中有哪些应用?3.地理信息系统主要解决哪些问题?
一、全球导航卫星系统及其应用
1.概念:能在地球表面或近地面空间的任何地点,提供全天候的三维坐标、速度、时间信息的导航定位系统。
2.类型:美国的全球定位系统(GPS)、俄罗斯的格洛纳斯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LONASS)、欧盟的伽利略导航卫星系统(GALILEO)、中国的北斗导航卫星系统(BDS)。
3.主要功能:定位、导航等。
4.应用:森林普查与规划、海洋调查与监测、气象及地质灾害的监测与救援等。
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全球导航卫星系统在夜间无法进行导航。
( )
(2)欧盟的伽利略导航卫星系统是最早的全球导航卫星系统。
( )
(3)BDS和GPS一样,只是对点状物进行空间定位。
( )
[提示] (1)× 全球导航卫星系统可以全天候使用。
(2)× 美国的全球定位系统是最早的全球导航卫星系统。
(3)× BDS和GPS一样,对点状物、面状物都能进行空间定位。
[易混提醒] 三维坐标是指所在地的经度、纬度和高程。我们通常所说的地理位置除经、纬度位置和海拔外,还指某地的海陆位置、经济地理位置等内容。
二、遥感及其应用
1.概念:即“遥远的感知”
(1)广义:泛指一切无接触的远距离探测,包括对电磁场、声波、地震波等的探测。
(2)狭义:应用探测仪器,不与探测目标近距离接触,从远处把目标的电磁波特性记录下来,通过分析,揭示目标的特征和变化的综合性探测技术。
2.工作流程
3.遥感影像
(1)概念:是各种传感器所获信息的产物,是遥感探测目标的信息载体,主要包括航空像片和卫星影像。
(2)分类:黑白影像和彩色影像。
4.遥感的应用
自然地理研究的应用领域
地貌、气候、水文、土壤和植被的调查和监测
环境和灾害监测方面
快速准确地获取区域的环境和灾害信息,及时发现环境和灾害的变化,预测将要出现的问题
[易混提醒] “点”与“面”判断遥感技术
全球导航卫星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定位和导航。它的最大特点是工作对象是一个“点”或“多个点”,明显区别于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的工作对象——“面”。在地理信息技术中选取适当手段时,要看其工作对象是“点”还是“面”,如果是“点”则选用全球导航卫星系统,如果是“面”则选用遥感或地理信息系统。
[微思考] 分辨率与遥感平台的高度有什么关系?
[提示] 相同的传感器,遥感平台的高度越低,分辨率越高。
三、地理信息系统及其应用
1.概念:依靠计算机实现地理信息的收集、处理、储存、分析和应用的系统。
2.功能:遍及数据采集、数据分析、决策应用的全部过程。
3.流程
→→→→
4.解决的问题:位置分析、趋势研究、模式研究和模拟分析。
[易混提醒] “想”与“看”区分遥感、地理信息系统
地理信息系统是地图的延伸,主要功能是进行空间数据的分析和处理。对事象的发展变化进行预测、评估,需要计算、思考,即“想”,凡是需要“想”的选地理信息系统。遥感的主要功能是收集信息,尤其是对大范围、大面积、人不易观测的地物信息的获取,即“看”,只“看”不用“想”的选用遥感。
[微思考] 如果将地理信息系统用来监测森林火灾,可以做哪些方面的工作?
[提示] 地理信息系统是处理地理空间数据的计算机系统,它可以将最新的火灾地理数据资料经过处理后及时提供给研究、规划和决策等人员使用。因此,用地理信息系统监测森林火灾时可以分析火势蔓延方向,制订灭火方案等。
全球导航卫星系统及其应用
2020年6月,中国55颗北斗卫星全部发射升空,北斗导航系统顺利完成全球组网。7月31日中国对外宣布,北斗导航系统全面建成开通,可以为世界各国提供服务。北斗导航卫星系统是中国自主建设、独立运行,并与世界其他导航卫星系统兼容共用的全球导航卫星系统,可在全球范围内全天候、全天时为各类用户提供高精度、高可靠的定位、导航、授时服务,并兼具短信报文通信能力。与美国的全球定位系统、俄罗斯的格洛纳斯全球导航卫星系统、欧洲的伽利略导航卫星系统并称为全球四大导航卫星系统。
问题1 (综合思维)全球导航卫星系统主要功能有哪些?
[提示] 定位、导航等。
问题2 (综合思维)全球导航卫星系统应用领域主要有哪些?
[提示] 森林普查与规划、海洋调查与监测、气象及地质灾害的监测与救援等。
全球导航卫星系统的部分应用领域和用途
应用领域
功能表现
具体用途
森林普查与规划
定位
测量森林面积、道路位置、森林火灾地区位置、界定边界线、估算木材含量、寻找水源等
海洋调查与监测
定位
地壳运动、海平面变化、海上气象等
气象观测
定位
对流层大气的特征,天气预报等
气象和地质灾害
定位
获取气象和地质灾害位置和受灾情况,帮助用户发出求救信号,缩短搜救时间
军事
定位、导航
主要用来给航行中的军舰、飞机及导弹提供定位和导航,同时也广泛应用于野外军事行动中单兵和移动装备定位及跟踪
交通
定位、导航
对车辆进行跟踪、调度管理、合理分配,从而以最快的速度响应用户乘车或配送请求,降低能源消耗,节省运行成本,同时GPS对车辆还具有导航功能
1.全球导航卫星系统能为全球范围内的用户提供全天候、连续、实时、高精度的三维位置和三维速度及时间数据。据此回答(1)~(2)题。
(1)森林发生火灾时,全球导航卫星系统的主要作用是( )
A.建立火灾模型
B.绘制地图
C.灾情跟踪
D.火灾前兆监测
(2)利用全球导航卫星系统可以对地震进行监测,监测的对象主要是( )
A.海陆分布的变化
B.地球内部岩浆的活动情况
C.地壳的运动状况
D.灾情的发展
(1)C (2)C [第(1)题,由于全球卫星导航系统能为全球范围内的用户提供全天候、连续、实时、高精度的三维位置和三维速度及时间数据,因此在减灾防灾中可用于交通导航、绘制地图、火灾跟踪、人员救生、地震监测等诸多方面。火灾发生时,全球卫星导航系统主要是跟踪灾情。第(2)题,利用全球卫星导航系统主要是监测地壳的运动状况,帮助监测地震。]
遥感及其应用
2020年12月6日11时58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高分十四号卫星送入预定轨道,发射获得圆满成功。高分十四号卫星可高效获取全球范围高精度立体影像,测制大比例尺数字地形图,生产数字高程模型、数字表面模型和数字正射影像图等产品,将为“一带一路”建设等提供基础地理信息保障。
问题1 (综合思维)遥感技术可以应用到哪些自然要素的调查和监测?
[提示] 地貌、气候、水文、土壤和植被。
问题2 (综合思维)遥感技术在环境和灾害方面有什么应用?
[提示] 主要应用于环境和灾害监测。
遥感的应用
应用领域
具体内容
应用方向
自然要素调查和监测
地貌、气候、水文、土壤和植被的调查和监测
识别不同的地貌类型、观测全球气候变化、监测海水运动与变化、识别土地利用状况、识别植被的类型与分布结构
识别地貌、气候、水文、土壤和植被等自然地理要素的变化,广泛应用于自然地理研究
环境和灾害监测
环境监测
监测荒漠化、土壤盐碱化、海上冰山漂流、海洋生态、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影响、植被变化、水体污染、大气污染等
有利于人们了解环境变化,使环境得到保护和改善
灾害监测
监测旱情、洪灾、滑坡、泥石流、地震、农林病虫害、森林火灾等
有利于防灾减灾
2.2019年4月18日,我国台湾花莲县发生6.7级地震。本次地震造成大楼、道路等出现一定程度的损毁。据此回答(1)~(2)题。
(1)当地政府在第一时间掌握了整个地震灾区建筑破坏情况,所利用的技术手段主要是( )
A.地理信息系统
B.全球导航卫星系统
C.遥感
D.互联网
(2)上题中地理信息技术的关键装置是( )
A.传感器
B.卫星系统
C.地面装置
D.信号发射设备
(1)C (2)A [第(1)题,当地政府第一时间掌握整个地震灾区建筑破坏情况,主要利用的技术手段是遥感。第(2)题,遥感的关键装置是传感器,因为它能从目标物获取信息并传输给地面系统。]
地理信息系统及其应用
截至2020年7月9日14时,南方地区洪涝灾害造成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广东、广西、重庆、四川、贵州等27个省(区、市)3
020万人次受灾,140人死亡失踪,172.1万人次紧急转移安置,60.1万人次需紧急生活救助;2.2万间房屋倒塌,25.1万间不同程度损坏;农作物受灾面积266.7万公顷,其中绝收29.7万公顷;直接经济损失617.9亿元。
问题1 (综合思维)2020年南方洪涝灾害准确获知洪涝灾害的范围及受灾面积,所依据的地理信息技术是什么?
提示: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
问题2 (综合思维)地理信息系统的主要功能有哪些?
提示:对地理空间数据进行输入、管理、分析和表达。
1.地理信息系统主要解决的问题
解决问题
内容分析
典例
位置分析
解决与“位置”有关的问题
分析可可西里藏羚羊的分布情况
趋势研究
空间趋势和时间演变趋势
分析过去20年北极冰川变化趋势
模式研究
通过模式分析,可以揭示各地理事物之间的空间关系
分析一个地区地形、土壤与特定作物之间的关系
模拟分析
建立模型,模拟其中某种因素的变化,以及产生的结果
根据降水量、降水强度、持续时间等建立模型,预测洪水发生的时间和可能淹没的范围
2.地理信息系统在灾害监测中的应用
应用地理信息系统,并借助于遥感技术,可有效地监测和预报洪涝灾害、森林火灾等。
3.地理信息技术的联系和区别
(1)联系:三者的关系用简图表示如下:
图中①②表示遥感技术提供影像信息功能,③④表示地理信息系统反馈影像信息处理结果,⑤⑥表示全球导航卫星系统提供空间定位信息功能。
(2)区别
特点和功能
简单理解
遥感(RS)
地表观察、地理数据收集
是什么?有什么?
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
空间位置(地理坐标)的确定、导航
在哪里?
地理信息系统(GIS)
数据采集、数据分析、决策应用
为什么?有何联系?如何利用、解决?
3.结合某日四川干旱监测图,回答(1)~(2)题。
(1)要持续监测该地区的旱情,需要运用的地理信息技术为( )
A.全球定位系统
B.地理信息系统
C.遥感
D.北斗导航卫星系统
(2)该干旱监测图的绘制主要是依赖( )
A.全球定位系统
B.地理信息系统
C.遥感
D.北斗导航卫星系统
(1)C (2)B [第(1)题,遥感可用于自然灾害的监测,能够持续监测干旱等灾害的演化。第(2)题,该图的绘制需要对多种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因而需要运用地理信息系统。]
课
堂
小
结
课
堂
速
记
1.全球导航卫星系统的功能有定位、导航等,即为用户提供精密的三维坐标、速度和时间。其应用领域有森林普查与规划、海洋调查与监测、气象及地质灾害的监测与救援等。2.遥感在地貌、气候、水文、土壤和植被的调查和监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环境和灾害的监测方面,遥感能够快速准确地获取区域的环境和灾害信息,及时发现环境和灾害的变化,预测将要出现的问题。3.地理信息系统主要解决位置分析、趋势研究、模式研究、模拟分析等问题。
题组1 全球导航卫星系统及其应用
2020年7月,北斗导航系统全面建成开通,为世界各国提供服务。据此回答1~2题。
1.我国北斗系统主要属于下面哪一类现代技术( )
A.GNSS
B.RS
C.GIS
D.“3S”
2.下列领域中可以应用北斗系统的是( )
A.作物估产
B.交通运输
C.病虫害分析
D.海底矿产分布
1.A 2.B [第1题,北斗系统属于导航卫星系统。第2题,北斗系统可以用于交通等的定位情况,作物估产、病虫害分布、海底矿产分布状况等主要应用遥感技术。]
题组2 遥感及其应用
目前遥感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的资源普查、灾害和环境监测等各领域。据此完成3~4题。
3.不同地物在同一光谱波段上的反射率差异越大,越容易区分。上图反映了甲、乙两类植物在生长期内两个波段上的反射率。在遥感影像上区分这两类植物,应该选择生长期内哪一天的影像( )
A.①-第30天
B.②-第75天
C.③-第100天
D.④-第130天
4.如果用遥感技术来监测火灾,可以( )
A.用来预测引起火灾的原因
B.预测森林火灾的发生地点
C.预测森林火灾所造成的后果
D.及时探知火灾地点和范围
3.A 4.D [第3题,根据材料可知,不同地物在同一光谱波段上的反射率差异越大,越容易区分。读图可知,在①-第30天时,两类植物的同光谱波段反射率差异最明显。第4题,遥感技术主要是拍摄反射率影像图,是遥远的感知,能够监测灾害发生,不能分析、处理、预测信息数据。可及时探知火灾地点和范围,但是不能预测灾害发生。]
题组3 地理信息系统及其应用
某司机驾车行驶时,其手机上的导航软件提示:“前方1.7千米行驶缓慢,通过时间约需15分钟。”据此回答5~6题。
5.该导航软件发出该提示,使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
A.遥感
B.地理信息系统
C.全球定位系统
D.北斗导航卫星系统
6.通过该软件不能( )
A.规划并优化车辆行驶路线
B.评估区域交通状况
C.推测街道沿线商业网点密度
D.助力交通部门决策
5.B 6.C [第5题,软件提示是依据对线路上的车辆通行状况进行分析得到的,不是简单的数据获取,而是对数据进行分析,数据分析属于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功能。第6题,通过该软件可以获取各线路车辆行驶状况,用于规划并优化车辆行驶路线、评估区域交通状况、助力交通部门决策,但不能推测街道沿线商业网点密度。]
(教师用书独具)
教材P122探索
1.溢油的时间、地点、风速、风向及洋流流向等。
2.监测石油污染扩散主要应用遥感技术。
教材P124思考
通过全球导航卫星系统和遥感技术获得台风的位置及动态观测数据,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对数据快速分析和处理。
教材P130思考
参考案例研究内容,即可整理出答案。
教材P131~132作业题
1.GNSS技术,给金丝猴带上全球导航卫星系统接收机,接收机实时上传位置信息。
2.(1)可以远距离观察,不用亲临火场。特殊的波段组合可以透过烟雾发现着火点。高空实时观察,可以宏观地把握火情。
(2)帮助判断火情,发现着火点位置,派遣灭火力量精准灭火,减少火灾造成的损失。
3.GNSS、RS、GIS。
PAGE
-
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