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4 句子排序
1
真题自测 明确考向
2
知识梳理 素养形成
真题自测 明确考向
?样题1 (2020·长沙)【语段探微】下面是关于“诗歌节奏”的一组句子,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另一种是随着诗歌内容与情感的变化而出现的节奏。
②节奏是诗歌的生命,把握好节奏会使诗歌更加具有韵律美。
③总之,节奏没有固定的模式可遵循,具有独特性。
④在现代诗歌朗读中,节奏往往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随着情感的发展而不断变化。
⑤一般而言,诗歌节奏分为两种,一种是诗歌本身固有的节奏。
⑥当然,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气质和特点,朗诵出来的节奏也会不尽相同。
A.②④⑤①⑥③ B.②⑤①④⑥③
C.④②⑤①⑥③ D.⑤④①②⑥③
真题试做
B
【解析】 本题考查句子排序。语段的核心是介绍“诗歌节奏”。解题时先确定开头,开头部分应先从整体上介绍什么是节奏,让读者初步了解“节奏”的概念,因此②句应放在最前面。接着介绍节奏的分类,⑤句介绍了节奏两种分类中的一种,接下来应该介绍另一种分类,即①句。④句介绍了现代诗歌朗读中节奏的变化情况,它与①句中“与情感的变化而出现”联系紧密,④句应紧接①句。⑥句是对④句的补充说明,应在④句后。③句是对文段的总结,应放在最后。故选B。
?样题2 (2019·长沙)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人们在生活中的时间和精力都是有限的,过重的负荷会让人疲惫不堪。
②只有卸下自己身上过重的负担,将压力释放,才能享受生活中的诗意。
③在美妙的意境中,人们不仅能感受到艺术的美,而且还能感悟到人生的哲理。
④在喧嚣匆忙的世界里,我们也需要凡事留有余地,需要给生活留白。
⑤中国画中常常留出大大小小的、各式各样的空白,显示出丰富而美妙的意境。
⑥留白,是中国画的一种布局。它既是一种艺术的美,又是一种人生的智慧。
A.③⑤④①②⑥ B.④⑤③①②⑥
C.⑥⑤③④②① D.⑥⑤③④①②
D
【解析】 本题考查句子排序。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可知“留白”是中心话题。故⑥句是首句,是对“留白”的总体论述,属于总起句。⑤句是解释⑥句的“留白”,故放在⑥句的后面。③句承接⑤句中“丰富而美妙的意境”,应在⑤句之后。④句是过渡句,论述由艺术和人生方面转入生活方面,应在③句之后。①句中的“在生活中”照应④句中的“需要给生活留白”,①句应在④句之后。最后②句给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正确排序为:⑥⑤③④①②。故选D。
?样题3 (2018·长沙)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核心素养反映了党和国家对于教育“培养什么样的人”的期望,是对经历教育之后学生所能拥有的品格和能力的要求。
②这种期望和要求反映了国家的教育目标。
③在这一目的指引下,制定学业质量标准必须依据核心素养,以此为研制依据和根本遵循。
④核心素养是党和国家教育方针在新时期的具体体现,是构建学业质量标准的根本遵循。
⑤学业质量标准制定的目的是为了结合具体学科的能力要求,进一步细化教育目标,它成为指导教学实践和教育评价的具体可操作的质量标准。
A.④①②⑤③ B.⑤③①②④ C.⑤③④①② D.④①⑤③②
A
【解析】 本题考查句子排序。通读所给的5个句子,可知此语段属于议论性语段,论证严密,分别从外因和内因来论证制定学业质量标准的依据和目的,可借助指代词顺利进行排序。②句“这种期望和要求”指代①句中“……的期望,……的要求”,故①②句紧密相连。③句中“这一目的”指代⑤句中“学业质量标准制定的目的是……”,⑤③句紧密相连。故排除D。①③两句中都提到了“核心素养”这个词,而④句是对“核心素养”下定义的句子,故④句在①③句前面,综上可知选A。
考向研析
根据课标要求,语言表达着重于对语文知识和能力的灵活运用,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表达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包括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正确运用基本语法修辞知识;根据要求仿写、扩写、缩写、改写和概述信息。
长沙近三年都考查了句子排序。将打乱顺序的几个句子进行重新排列,使其成为语句通顺、语意合理的一段话。所选的语段题材议论性较强,哲理性和生活性相结合,内在逻辑清晰,但又各有侧重,
可见命题的综合性和多样性渐渐增强。主要考查形式是选择题,选择句子排列正确的选项,分值为2分。
估计2021年长沙中考依然会将语言表达连贯作为考查对象。所以教师和考生应对于这方面的知识予以重视,平时多加训练。
知识梳理 素养形成
一、句子排序的一般解题方法
方法一:抓中心
(1)一组句子或者一段话,虽然由若干句子组成,却表述同一个中心。句序的安排必然围绕这一中心问题进行。
(2)抓准中心的重要手段:
①分析句子的性质和作用(如总领句、总结句、过渡句、解说句、观点句、材料句等)。
②一组句子或者一段话的中心,大多用一个关键句表达。这一关键句往往放在段首,有时也放在段尾。
方法二:抓思路
(1)从总体上看,各句之间的关系:相并(并列、对照)、相承(顺接、层进)、相属(总分关系)。
(2)从局部看,句与句之间的关系:并列、承接、解说、对比、递进、转折、因果、总分等逻辑关系。
(3)从文体看:
记叙文:时间顺序、空间顺序。
议论文:观点句放在前,材料句放中间,总结句放在后;结构形式
或总分,或并列,或对照,或层进。
说明文同议论文,事理句放在前面,材料句放在后面,因为材料是用来说明事理的;材料的内部遵循的顺序或时间,或空间,或逻辑。
方法三:借助标志性词语
排序题目中,所给句子中有时会出现关联词语、暗示性词语、指代性词语等,抓住这些标志性词语,可以把握句子的逻辑关系,能够尽可能多地找出必然相连接的句子。
1.暗示性词语的使用。
①“换句话说”“则”表示转换关系,位于后面。
②“同时”“也”表示并列,位于后面。
③“与此同时”“与此相反”“反过来说”表示相反、相对关系,中间不可插入别的内容。
④“首先”“其次”“再次”表示主次轻重的顺序,不可倒置。
⑤“先前”与“后来”,“过去”“现在”与“将来”表示时间先后。
⑥“总之”“综上所述”“由此看来”表示要得出结论。
⑦“诸如此类”表示综合。
⑧“所谓”表示有所解释。
⑨“例如”表示举例。
2.关联词语的呼应。
关联词语之间的搭配关系或并列,或转折,或条件,或假设,或递进,或因果……
3.有指代意义的词语。
(1)代词“他”“他们”“她”“她们”“它”“它们”的出现,意味着前面一定会有关于这个“人”或者“物”的表述。
(2)指示代词“这种”“这”的出现,意味着代词所指的内容一定是刚刚提到的。
二、句子排序的三种类型
类型1 说明性语段
如果语段属于说明性文字,我们就可以利用说明文的文体特点,通过梳理说明顺序来给句子排序。首先,明确语段的说明对象,说明对象即这段话围绕的中心。然后明确语段的说明顺序。常见的说明顺序有:
1.时间顺序
说明事物的发展、制作或演变过程,一般按时间顺序进行说明。一般语段中会出现表示时间先后的标志性词语,作答时应紧紧抓住这些词语,按照先后顺序进行排列。
2.空间顺序
按照事物的空间存在形式,或从上到下,或从内到外,或从整体到局部进行说明。运用这种说明顺序,语段中通常会出现方位词。
3.逻辑顺序
说明事物的内部联系以及认识事物的规律,一般按照逻辑顺序进行说明。常用的逻辑顺序主要有以下六种:从现象到本质、从原因到结果、从特点到用途、从整体到部分、从概括到具体(从一般到个别)、从主要到次要。
示例: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到唐代,草书又发展到一个高峰,名家有孙过庭、张旭、怀素等。
②历来都认为草书(今草)是汉代张芝创始的,他被后人尊称为“草圣”。
③二王以后以草书名世的不乏其人,但大体都奉二王(尤其是王羲之)为楷模。
④到东晋,有二王(王羲之、王献之父子)草书佳作问世,草书发展到第一个高峰。
⑤如南唐李煜说:“善法书者,各得右军之一体。”
A.②③⑤④① B.⑤②④③①
C.②④①③⑤ D.②④③⑤①
典例展示
D
【解析】 语段的说明对象是草书的发展,是按照“汉代—东晋—唐代”这一时间顺序来进行说明的。②句含有“创始”,应为首句。④句中时间标志词“东晋”在②句的“汉代”之后,所以④句紧承②句;由③句中“二王以后”可知,③句应紧承④句;⑤句中“善法书者,各得右军之一体”与③句中“但大体都奉二王(尤其是王羲之)为楷模”呼应,因此⑤句应紧承③句;①句讲唐代草书的发展程度,应为尾句。所以正确顺序为②④③⑤①。
类型2 议论性语段
如果语段属于议论性文字,我们就可以利用议论文的文体特点,通过理清论证思路来给句子排序。首先弄清语段谈论的中心论点,然后从“提出论点-分析论点-总结论点”这一逻辑角度切入解题,顺序为“论点句-对论点的证明(分论点或论据)-对论据的总结”,其中“对论据的总结”部分的顺序一般可以由结论句中的相关词语顺序来确定。
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还是鲁迅在20世纪初倡导发挥文学艺术的社会功用,均是在吸收前人文艺理论基础上。
②正是这种在研究中与时代同行的态度,使诸多理论作品如今仍彰显出生命力。
③亲切动人的文艺理论离不开对时代脉搏的准确把握。
④这是将个人思考与时代浪潮相结合,继而推动我国文艺理论发展进程。
⑤无论是唐代孔颖达对“诗言志”进行重新阐释,明确提出将情、志相统的观点。
A.③⑤①④② B.⑤①④③② C.③②⑤①④ D.⑤①②③④
典例展示
A
【解析】 本语段论述了“文艺理论要与时代脉搏相结合”的观点,⑤句和①句通过“无论是……还是”关联在一起,“孔颖达”和“鲁迅”的研究都是个人与时代相结合的产物,因此,④句应紧接着⑤①,③句是话题句,引领全段,应置于句首,②句是总结句,恰好与开头句③相照应,置于句末。排序应为③⑤①④②,故选A。
类型3 记叙性语段
如果文段属于记叙性语段,我们可以通过以下特点来给句子排序。①以时间、事物发展的先后为序,应抓住表示时间的词语。
②以空间位置为顺序,应分析每句话里的方位词,然后按照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外到内等顺序排列。
③以事件发展的先后为序,语段往往叙述了一件完整的事,或者活动的具体过程,我们就可以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排列。
示例:下列句子组成语段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雪峰的红光映射到辽阔的牧场,形成一个金碧辉煌的世界。
②你就可以看见无数点点的红火光,那是牧民们在烧起铜壶准备晚餐。
③蒙古包、牧群和牧女们,都镀上了一色的玫瑰红。
④特别诱人的是牧场的黄昏,周围的雪峰被落日映红,像云霞那样灿烂。
⑤当落日沉没,周围雪峰的红光逐渐消褪,银灰色的暮霭笼罩草原的时候。
A.①④②⑤③ B.④③①⑤② C.④①③⑤② D.①③②④⑤
典例展示
C
【解析】 根据选项可知,首句是①句或④句,④句点明描写对象是牧场的黄昏,黄昏下的雪峰,①句只是牧场黄昏一景,故④句为首句,排除A、D两项。观察剩余选项可知,接下来只需要确定①③两句的先后顺序即可。①句总写红光映射到牧场上的景象,③句是细节描写,按照一般描写从整体到局部的习惯可知①句应在③句之前,排除B项。故选C。
1.(2020·江西)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那些杀身成仁的志士将生命视作敝履,他们并非对于生已感到厌倦,相反,他们倒是乐生的人。
②这是“生”的美丽之最高的体现。
③他们是为了保持“生”的美丽,维持多数人的生存,而毅然献出自己的生命的。
④这样深的爱!甚至那躯壳化为泥土,这爱也还笼罩世间,跟着太阳和明星永久闪耀。
⑤“生”确实是美丽的,乐“生”是人的本分。
A.①③④②⑤ B.①③②④⑤ C.⑤①③④② D.⑤②①③④
对应训练
C
【解析】 通读这五个句子,可知语段介绍的是“‘生’的美丽之最高的体现”。按照论述的层次关系来看,⑤是领起句,应排在首位;①句的“他们倒是乐生的人”承接⑤句的“乐‘生’是人的本分”,③句中的“他们”是指①句中的“杀身成仁的志士”,④句中的“这样深的爱”是对③句中的那些杀身成仁的志士行为的评价,②是总结句,句中的“这是”指代前文那些杀身成仁的志士和他们的行为,所以应作为结尾句。因此正确排列顺序为⑤①③④②。
2.(2020·滨州)把下面句子组成一段语意连贯的话,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因此,适当的居家锻炼是不能少的。
②如何激发学生参与锻炼的热情?
③疫情导致寒假超长,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利用“空中课堂”进行线上教学,学生视力可能会因长时间对屏阅读而受到一定损害,身体也会逐渐垮掉。
④组织网络运动会就是一种创新的教学方式,能够迅速吸引学生参与到体育锻炼中来。
⑤况且,学生平时在学校也要保证一个小时的锻炼时间。
A.②④③①⑤ B.③②④①⑤
C.②④①⑤③ D.③①⑤②④
D
【解析】 文段写的是疫情期间居家锻炼的重要性。③交代背景,写为什么要居家锻炼,即“学生视力可能会因长时间对屏阅读而受到一定损害,身体也会逐渐垮掉”,为第一句;①⑤紧承上文,指出学生锻炼的必要性;其中①中“因此”的“此”紧承③,⑤中的“况且”表进一步,故先①后⑤;②④句在此基础上针对性地提出并解决“如何激发学生参与锻炼的热情”这一问题,即“组织网络运动会”。故选D。
3.(2020·自贡)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比如它的名字,是“蜡梅”还是“腊梅”呢?很多人不知道它正确的写法是“蜡梅”,成都植物园的牌子也写错了。
②成都人喜欢蜡梅,是自然的。
③我们可以用黄庭坚的诗注作证:“京洛间有花,香气似梅,亦五出(五瓣)而不能晶明,类女功捻蜡所成,京洛人因谓蜡梅。”
④明朝的《花疏》中写,蜡梅是寒花,绝品,人以腊月开,故以腊名,非也,为色正似黄蜡耳。
⑤但惟其自然,有时候我们对所爱的东西并不深究。
A.②①③④⑤ B.②⑤①③④
C.④①⑤②③ D.④③②⑤①
B
【解析】 这段文字选自作家阿来的《可以生根的爱》。②句“成都人喜欢蜡梅,是自然的”引出“蜡梅”的话题;⑤句的“惟其自然”与②句的“自然”相衔接;①句以“蜡梅”的名字为例具体说明⑤句的“并不深究”;③句和④句按照时间先后分别以黄庭坚的诗注和明朝的《花疏》来证明①句中“蜡梅”的正确写法。故选B。
4.(2020·遂宁)下列句子排列恰当的一项是( )
①更令人心旷神怡的是,我听到了潺潺流水之声。
②寻声而去,一条山泉形成的小溪,流淌在我的脚边。
③一阵秋风刮过,有的树叶离开了母体,落到溪流之中,顺水漂泊而下。
④静坐溪水边,亮晶晶的清波中,有五光十色的花石子,横七竖八地躺在小溪流中。
⑤小心翼翼走了一段山路之后,首先看到了万绿丛中的红艳,那是枫叶在深秋绽露出它的身姿。
⑥沿着溪边崎岖小路,继续向山的腹地进发时才发现,刚才所见的红色之中,不仅仅有炫目的红枫,还有一片片的山楂树。
A.⑥①④②⑤③ B.⑤①②④⑥③ C.⑥③①②④⑤ D.⑤③①④②⑥
B
【解析】 这是一段景物描写,从“首先看到了万绿丛中的红艳”中的“首先”一词可知,⑤句为首句,排除A、C两项;“更令人心旷神怡的是”中的“更”提示我们,①句为第二句;②④句紧接①句,解释“潺潺流水之声”是小溪的声音,并对溪中景物进行描写;⑥句中所描写的景色是“沿着溪边崎岖小路”行走发现的,应排在④句后。故选B。
5.(2020·杭州)在下面这段文字的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恰当的一项是( )
富春江昔日为杭州至严州、金华的通航要道,船至桐庐七里泷,因滩多流急,航行需借风力或人工拉纤而行。________如今,因富春江水库的修建,这一带水深江阔,碧波粼粼,两岸群峰壁立。当地在此开发了“七里扬帆”的旅游项目。一叶扁舟,点点白帆,穿行在如诗如画的江面上,还有谁人不陶醉!
①古语说“七里滩头,有风七里,无风七十里”,“七里扬帆”由此得名。
②旧时舟楫经过都要在钓台下游等候东风。
③倘若无风,得靠人工拉纤,显得路途遥远,仿佛七十里。
④东风一起,千帆竞发,艄公号子响彻云霄,长滩瞬息可过,仿佛仅七里。
A.①④③② B.①②④③ C.②④③① D.②③①④
C
【解析】 观察①句,从“由此得名”可知,前文应提到与“七里扬帆”相关的内容,再根据①句中先说“有风七里”,后说“无风七十里”可知,④应排在③前,①句紧随③后,故选C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