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长沙市初中语文中考二轮专题复习--专题10 实用类文本阅读 课件(共19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湖南省长沙市初中语文中考二轮专题复习--专题10 实用类文本阅读 课件(共192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6-13 08:59: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专题10 实用类文本阅读
1
真题自测 明确考向
2
知识梳理 素养形成
真题自测 明确考向
?样题1 (2020?长沙)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材料一】
某校就学校教育与网络在线教育效果对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如下:
真题试做
调查项目
学校教育满意率
在线教育满意率
课堂参与度
84%
32%
课堂体验感
76%
37%
学习自主性
79%
45%
学习效率
88%
27.5%
从调查数据来看,目前的在线教育效果不如学校教育,主要是因为在线教育的本质特征是教与学的行为时空分离,而这导致在线教育中学生的参与度和体验感不如学校教育。时空分离阻断师生间的社会性交互,需要学生有更强的自主性,但事实上还有诸多干扰因素大大影响了学生在线学习的自主性,这也导致了在线教育的效果比不上学校教育。有专家分析,当学生找到与之能力层次相匹配的资源进行自主学习后,自主性与成就感均会提升,从而学习效果也会更好。
【材料二】
智慧教育共同体的打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构建“智慧教研平台”。教师通过网络形成一个泛在型的教研共同体,通过合作分享进行深度教研,并将教研成果进行固化,形成相应的微课资源和评价资源(例如作业等),依托网络实现资源的共建与共享,从而优化教师教学。
2.构建中小学生“在线学习中心”。“在线学习中心”依托5G技术及NR、AR技术,虚拟教室空间的现场感,让学生身临其境,
可以完全沉浸式地在虚拟环境中学习。“在线学习中心”支持学生登陆后从互联网海量的资源里筛选学习资源,从而提高学习的精准性。这个学习流程需要学生首先对知识与能力水平进行自测,计算机会利用大数据对学生自测结果进行精准分析,然后依据分析结果,将标签化了的微课学习资源进行智能匹配,学生对计算机智能匹配的微课学习资源进行自主选择后,即可点击听课。这样,就真正实现了对学生的个性化、精准化在线教育的服务。
3.利用全市“人人通”智慧教育共同体平台,构建联系学生、家长和教师等多方面的教育大平台,将家庭、学校紧密关联起来,形成一种虚实结合的未来学习形态,打造智慧教育共同体。
(节选自《智慧教育共同体实施方案》)
【材料三】
“停课不停学”期间,“在线学习中心?同步作文”平台开展了一次别开生面的“同写一道作文题”网络作文活动。参加活动的五万多名学生通过网络提交作文,近千名老师在网络上对学生作文从“审题”“立意”“选材”“内容”“结构”“语言”等六个方面进行批改。平台对批改后的文章进行大数据分析,形成针对学生的个性化作文分析报告,并通过智能匹配的方式,向学生推送适合自己写作个性的范文。参与活动的学生反映,这种网络作文的方式,在学习的多样化和精准性方面,与传统的作文学习相比有更大的优势。
(摘自某网络媒体新闻报道)
1.下列说法与原文的意思相符合的一项是( )
A.从材料一可知当学生找到与之能力层次相匹配的资源后,学习效果一定会更好。
B.在线教育的本质特征是教与学的时空分离,这是学生学习效率不高的根本原因。
C.智慧教育共同体能促进学生个性化学习、优化教师教学、方便家校沟通。
D.“同写一道作文题”网络作文活动由老师从六个方面向学生推送个性化作文分析报告。
C
【解析】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A.“一定会更好”过于绝对。材料一原文是“当学生找到……从而学习效果也会更好”。B.“根本原因”错,材料一原文是“主要是因为……不如学校教育”。D.“从六个方面向学生推送个性化作文分析报告”错,材料三原文是“近千名老师在网络上对学生作文……作文分析报告”。
2.下列说法正确的-项是( )
A.材料一主要运用了画图表的说明方法来说明学校教育与在线教育的不同效果。
B.材料一“目前的在线教育效果不如学校教育”中的“目前”,可以去掉,不影响文意。
C.三则材料对传统教学与智慧教育的性质和特点分别进行了全面的说明。
D.综合三则材料,说明智慧教育新形态正在蓬勃发展,必将取代传统教学。
C
【解析】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A.应是主要运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比较了两种教育方式的不同。B.“目前”不可去掉。结合材料二新技术手段的运用、材料三教学方式的创新等内容可知,将来的在线教育效果,很有可能超过学校教育效果。D.“必将取代传统教学”过于绝对,两种教育方式各有千秋,传统教学的某些特点无法被其他方式替代。
3.小玲因为感冒无法去学校上课,请你根据材料二为她完成“在线学习流程图”的设计,方便她在家学习。
【答案】 第二步:对知识与能力水平进行自测
第三步:自主选择微课学习资源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概括作品内容。根据材料二“这个学习流程需要学生首先对知识与能力水平进行自测”可概括出第二步:对知识与能力水平进行自测。根据材料二“学生对计算机智能匹配的微课学习资源进行自主选择”可概括出第三步:自主选择微课学习资源。
?样题2 (2019?长沙)说明文阅读。
二十四节气的来历
①中国的二十四节气诞生于数千年前,不仅融天文、地理、历法、气象、农事、养生等多门学问于一体,而且还蕴含着以德修身的深刻内涵,以其强大的生命力,渗透到中华民族发展的每一个历史阶段,指导人们进行农事活动。
②节气表明地球在轨道上的位置,也就是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中国古代先民们是如何测定节气的呢?这要从我们非常熟悉的计时工具——“表”和“圭”说起。
③表,最早诞生于中国。数千年前,我们的祖先们在地面上立一根八尺长的竹竿来测量日影,这根竹竿最初就称为“表”。
④“圭”本是指测量土地的标准尺子,后来把测量日影的工具也称为“圭”。圭和表的结合,就构成了一种非常重要的天文仪器“圭表”。1276年,元代杰出的天文学家郭守敬在河南登封建造了一座观星台,它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古代天文台。整个观星台就相当于一个测量日影的圭表。
⑤古人利用圭表实测日影后,将每年白天最短的那天,叫“日短至”,又称冬至;白天时间最长的那天定为“日长至”,又称夏至。在春秋两季各有一天昼夜时间长短相等,这两天便分别定为“春分”和“秋分”。
⑥在此基础上,诞生了完整的二十四节气。用今天的天文学知识来解释,地球公转平面投影到太阳系模型上形成的坐标系,为黄道坐标系。黄经,指这个坐标系的天球经度。以春分为起点,自西向东度量,分360度,共有二十四个等份,每份15度,为一个节气。
基本规律是:每月两节不变更,最多相差一两天,上半年是6日和21日,下半年是8日和23日。
⑦古人将每月的第一个节气称为“节”,每月的第二个节气称为“气”,“节”和“气”交替出现,各历时15天左右。如:在4月份有清明和谷雨两个节气。二十四节气中,反映四季变化的有: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8个节气;反映温度变化的有:小暑、大暑、处暑、小寒、大寒5个节气;反映天气现象的有:雨水、谷雨、白露、寒露、霜降、小雪、大雪7个节气;
反映物候现象的有:惊蛰、清明、小满、芒种4个节气。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二十四节气是传统历法的关键和核心。
⑧二十四节气是中华祖先馈赠给每一位子孙后代的珍贵礼物,拥抱它,就是拥抱我们自己的生命质量与智慧命运。
1.下列说法与原文意思相符合的一项是( )
A.古人用表和圭来测定土地的长度,从而推算出二十四节气的长短。
B.郭守敬在河南登封建造的观星台是历史上最早记录节气变化的天文台。
C.春分和秋分,其实就是分别把春季和秋季平分的那几天。
D.二十四节气能反映四季的变化、温度的变化、天气现象和物候现象。
D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作品的主要内容。A.“表”是用来测量日影的,“从而推算出二十四节气的长短”说法错误,是基于此诞生了完整的二十四节气。B.登封的观星台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古代天文台。C.内容与“在春秋两季各有一天昼夜时间长短相等,这两天便分别定为‘春分’和‘秋分’”不相符。D.正确。
2.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第①②段说明了中国节气文化的特征。
B.第④段通过下定义和举例子来说明节气。
C.第⑦段“各历时15天左右”中的“各”去掉后,表达的意思有改变。
D.第⑧段具体阐述了节气带来的影响与作用。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作品的主要内容及说明方法。A.第①②段说明了中国节气文化的内涵及影响。B.第④段并没有说明节气。D.第⑧段具体阐述了节气的意义及我们对节气应该持有的态度。C.正确。
C
3.请根据上文有关节气的知识,结合下面的链接材料,回答问题。
【链接材料】(1)二十四节气歌:“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2)农谚:冬至吃了面,一天长(cháng)一线。
(1)请写出秋季里的第三个节气。
(2)请说说农谚中“一天长一线”的意思。
【答案】 (1)白露 
(2)冬至后的每天白天时间渐渐变长。
【解析】 (1)本题考查知识迁移运用。“秋处露秋寒霜降”分别对应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六个节气。故第三个节气是“白露”。(2)本题考查理解作品中重要语句的含义。答题时结合语境分析句子的含义。冬至这一天是一年中白天时间最短的,从这天开始,白昼时间就会一天比一天长一点,所谓“一线”就是一点点。
?样题3 (2018?长沙)说明文阅读。
中西礼节的差别
①我国传统礼节和以英美为代表的西方礼节,从根本上说是相同的,都强调人际交往要友善,要礼让,举止要文明等。但是,由于传统、信仰、习俗的影响,二者无论是形式还是内涵都有明显差别。
②先说见面礼。我国的传统礼节,基本上都属于非肢体、非肌肤接触性礼节,如跪拜、作揖、拱手、鞠躬等等。施礼时,双方
身体保持一定距离,特别强调男女授受不亲,如果出现男女肢体、肌肤接触,就会有伤风败俗之嫌。西方则不同,不论男女,其礼节多属肢体、肌肤接触性的,如拥抱、吻手、接吻以及握手等。西方人认为,以肢体、肌肤接触对方,更能直接表达自己的亲密、亲热的情感,而我国传统认为,礼、德互为表里,即“礼发诸外”,“德辉动于内”(《礼记》),在人与人交往中,强调礼要发自内心,强调礼是内心敬意的自然流露。
③再说座次。我国古代是非常讲究座次的,因为座次要分尊卑。我国古代建筑通常是前堂后室,“堂”是举办活动的地方,最尊贵的座位是南向(坐北朝南),其次是西向,再次是东向,最后是北向。例如,古代帝王召见群臣议事,都是坐在北边朝南的位置上,因此,古人常说“南面称帝”。“室”是用来居住的,一般为长方形,东西长而南北窄,遵循“东向为尊,西向为卑”的原则。至于“左”与“右”,谁尊谁卑的问题,就比较复杂了。周朝规定,诸侯朝见天子,宴饮时以左为尊;用兵打仗,则右边为尊。左右尊卑,要视
乎场合而定。直到明朝建立之后,才固定为“左尊右卑”,且一直延续到今天。在西方,人们通常把主人右边的座位看成贵宾席,这种习俗的来源很有意思。正好像西方人见面握手总是先伸出右手一样,这些习俗的背后,又常常出于某种具体的需要,在每个人都佩戴武器的时代,伸出右手表明“我不会向你施加武力”,这种朴素的表达友好的方式,久而久之,就成了西方表示礼节的一种习俗。
④最后说说用餐。中国餐桌上绝大多数菜都是一桌人共享,而西方人习惯“各吃各的、各人一份”。在中国人的餐桌上,从倒酒、敬酒到饮酒,都有自己的一套相应的规则和礼仪。其中敬酒是最重要最讲究的一环,规则也是最复杂的。通常,中国人还习惯频繁敬酒以表示热情、尊重等意。对西方人而言,酒是饮食的陪衬,作用在于衬托饮食的美味,什么时候喝,要喝多少都由个人自己决定。频繁敬酒在他们看来是一种勉强他人、不尊重他人自主意识的行为。
1.下列说法与原文意思不相符合的一项是( )
A.中西礼节虽然在形式和内涵上有不同,但都注重人际交往时要友善、礼让、文明。
B.西方人习惯在见面时拥抱、吻手、接吻以及握手等,来直接表达自己亲密、亲热的情感。
C.我国古代建筑通常是前堂后室,在堂屋举行活动时,一般遵循“东向为尊,西向为卑”的原则。
D.中国传统用餐礼仪中,人们常常通过频繁敬酒来表示对客人的热情、尊重之意。
C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的能力。根据文章第③段内容“‘堂’是举办活动的地方,最尊贵的座位是南向(坐北朝南),其次是西向,再次是东向,最后是北向”可知C项与原文意思不相符合,故选C项。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主要介绍了中国传统礼节和以英美为代表的西方礼节的差别。
B.第②段“我国的传统礼节,基本上都属于非肢体、非肌肤接触性礼节,如跪拜、作揖、拱手、鞠躬等等”一句采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C.第④段“中国餐桌上绝大多数菜都是一桌人共享”一句中的“绝大多数”删去后,原文意思没有改变。
D.本文先总的介绍中西礼节在形式和内涵上有差别,然后分别介绍在见面礼、座次、用餐时礼节的不同。
C
【解析】 本题综合考查学生的辨析能力:分析常见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分析说明性语言的语言特色、说明文的结构。C.第④段“中国餐桌上绝大多数菜都是一桌人共享”一句中的“绝大多数”表范围限定,用该词表示也存在“中国餐桌上的菜不是一桌人共享”的情况,删去后原文意思变成“中国餐桌上的菜都是一桌人共享”,明显不符合实际,故不能删去。“绝大多数”这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
3.请你根据上文有关中西礼节的知识,结合下面的链接材料,回答问题。
【链接材料】旅居海外多年的长沙人孙梅,和她的英国丈夫一起回乡探亲,受邀前往昔日恩师蒋老师夫妇家吃饭,共叙师生情谊。
(1)作为主人的蒋老师准备按照西方礼节招待客人,安排座位时,他应该把孙梅的英国丈夫安排在自己的左边还是右边?为什么?
(2)蒋老师提醒妻子席间不要劝菜劝酒,理由是什么?
【答案】 (1)安排在右边,因为在西方,人们通常把主人右边的座位看成贵宾席。
(2)西方人习惯“各吃各的、各人一份”,所以不宜劝菜;而频繁敬酒在西方人看来是一种勉强他人、不尊重他人自主意识的行为,所以也不宜劝酒。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信息提取和概括能力。(1)阅读文本,把握文章第③段内容,根据“在西方,人们通常把主人右边的座位看成贵宾席,这种习俗的来源很有意思”可以得出答案。(2)把握文章第④段内容,根据文中“西方人习惯‘各吃各的,各人一份’”和“对西方人而言,酒是饮食的陪衬,作用在于衬托饮食的美味,什么时候喝,要喝多少都由个人自己决定。频繁敬酒在他们看来是一种勉强他人、不尊重他人自主意识的行为”可以得出答案。
在《语文课程标准》中对说明文的考查要求是: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阅读科技作品,注意领会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考查能否从阅读材料中捕捉重要信息;具体考查学生在词句理解、文意把握、要点概括、内容探究、作品感受等方面的能力。
纵观长沙市近几年中考的说明文阅读试题,2017年《民以“食”为天》,2018年《中西礼节的差别》,2019年《二十四节气的来历》,
考向研析
2020年则以非连续性文本的形式考查。选文均来源于课外,分值均为8分。考查知识点包括说明方法及其作用、说明顺序、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提炼有效信息、概括内容、拓展创新等。
从2017年开始,长沙中考说明文的题型为“两道选择题加一道材料分析题”,全面考查说明文的阅读能力和对说明文文体的掌握,考点覆盖比以前更广。而2020年首次以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形式考查,不排除2021年继续按此形式考查的可能。
知识梳理 素养形成
{5940675A-B579-460E-94D1-54222C63F5DA}按对
象分
事物说
明文
以具体的事物为说明对象,侧重说明事物的形态、构造、性质、特征、种类、功用等。如茅以昇《中国石拱桥》、叶圣陶《苏州园林》。
事理说
明文
以抽象的事理为说明对象,侧重阐述概念、原理、规律、原因、关系、方法等。如竺可桢《大自然的语言》、陶世龙《时间的脚印》。
一、说明文的文体知识
(一)说明文的分类
{5940675A-B579-460E-94D1-54222C63F5DA}按语
言分
平实性
说明文
以平实的笔法,客观准确地介绍事物,说明事物的变化和事理,使文章具体科学、简明易懂。如茅以昇《中国石拱桥》语言准确、周密;较少用修辞手法,多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多用带限制性的词。
生动性
说明文
用文艺的笔调,兼用描写的笔法,以对话、故事等形式来加强说明的形象性,使文章更加生动有趣。如《大雁归来》具有强烈的抒情性,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介绍了大雁的日常生活。
(二)说明对象及特征
{5940675A-B579-460E-94D1-54222C63F5DA}说明
对象
定义
被说明的事物或被解说的事理。
判断
方法
①看题目。不少题目都直接点明说明对象。如茅以昇《中国石拱桥》的标题正是它的说明对象。
②抓首括句或中心句。说明文往往运用这种句子来突出所要说明的事物的特征。如《梦回繁华》第1段中“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便是北宋风俗画作品中最具代表性的一幅”就点明了说明对象。
③逐段阅读,总结概括说明对象。
{5940675A-B579-460E-94D1-54222C63F5DA}说明
对象
特征
定义
说明对象的特点,是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标志。
判断
方法
①从标题着眼。有的标题在指出文章说明对象的同时,也指出其特征。看标题中的修饰、限制成分。如《时间的脚印》。
②抓关键句。如《中国石拱桥》中“这种桥不但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我国的石拱桥有悠久的历史”等就反映出了中国石拱桥的特征。
{5940675A-B579-460E-94D1-54222C63F5DA}说明
对象
特征
判断
方法
③从分析材料入手。逐段分析作者介绍了有关事物的哪一方面的特征,然后归纳小结。如《中国石拱桥》写卢沟桥“永定河发水时,来势……却极少出事,足见它的坚固”。(特征:结构坚固)
(三)说明顺序
{5940675A-B579-460E-94D1-54222C63F5DA}时间
顺序
定义
以事物发展过程的先后顺序来说明。说明生产技术、产品制作、工作方法、历史发展、文字演变、生动成长等。
语言
标志
常以表示时间先后的词语为标志,如年、月、朝代、世纪、工艺程序的先后等。
{5940675A-B579-460E-94D1-54222C63F5DA}时间
顺序
举例
《中国石拱桥》是按石拱桥历史发展的先后顺序(赵州桥“修建于公元605年左右”,卢沟桥“修建于公元1189到1192年间”,福建漳州的江东桥“修建于800年前”,“1961年,云南省建成了一座世界最长的独拱石桥,名叫‘长虹大桥’”)进行说明的。
{5940675A-B579-460E-94D1-54222C63F5DA}逻辑
顺序
定义
按照事理的内部联系或人们对事物的认知规律来安排说明顺序。
语言
标志
表示逻辑层次的关联词。如首先……其次……再次……;第一,第二,第三;因为……所以……等。
{5940675A-B579-460E-94D1-54222C63F5DA}逻辑
顺序
形式

由现象
到本质
《大自然的语言》全文的思路是:描述物候现象—做出科学解释—追究因果关系—阐述研究意义,这种从现象到本质的认知方法和行文思路就是典型的逻辑顺序。

由主要
到次要
《苏州园林》第3~6段紧扣第2段的四个“讲究”,介绍了苏州园林设计和建造方面的主要特点,而第7~9段则说明不大被人注意的角落及局部的特点。按照先主后次的逻辑顺序,使文章不仅文脉清晰,而且重点突出。
{5940675A-B579-460E-94D1-54222C63F5DA}逻辑
顺序
形式
③由概括
到具体
《中国石拱桥》先总述石拱桥的特点,继而以赵州桥和卢沟桥为例,具体说明中国石拱桥的建筑特征和取得的成就,并分析取得成就的原因。
④由浅
入深
《梦回繁华》中介绍《清明上河图》,作者先说画作产生的历史背景,然后介绍画作的作者,紧接着介绍画作的内容,最后说明画作的艺术特色。
⑤其他
由原因到结果、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由简单到复杂、由一般到特殊。
{5940675A-B579-460E-94D1-54222C63F5DA}空间
顺序
定义
按照事物的空间存在形式,或从外到内,或从上到下,或从前到后,或由远及近,依次进行说明。一般用于介绍事物的形状、构造特征等。
语言
标志
上下左右、东西南北中、前后、远近、内外等。
{5940675A-B579-460E-94D1-54222C63F5DA}空间
顺序
举例
《梦回繁华》第4段按照“画面开卷处……画面中段……后段……”的顺序将《清明上河图》分成三个部分,然后按照从前到后的空间方位依次进行说明。
注:一篇说明文,一般以一种说明顺序为主,同时兼用其他说明顺序。如《中国石拱桥》整体上采用的是从概括到具体的逻辑顺序(见前面分析),而在列举桥梁例子的时候,则采用了从古到今的时间顺序:旅人桥(约公元282年)、赵州桥(公元605年左右)、卢沟桥(公元1189到1192年间)、江东桥(800年前)、长虹大桥(1961年)、双曲拱桥(解放后)。
(四)说明文的结构
{5940675A-B579-460E-94D1-54222C63F5DA}总分式
①“总—分”式:如《苏州园林》,围绕“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这一总特点,从五个方面加以说明:亭台轩榭的布局、假山池沼的配合、花草树木的映衬、近景远景的层次以及门窗雕镂琢磨和颜色等。这样从不同方面归纳分析,就全面把握了苏州园林的特色。
②“分—总”式:这种结构较少被采用。
{5940675A-B579-460E-94D1-54222C63F5DA}总分式
③“总—分—总”式:如《看云识天气》第1段总说云和天气的关系,第2~6段分述怎样看云识天气,第7段总述看云识天气的意义和局限性。
注:事物说明文多用“总—分”式,其中“分”的部分又常按并列式结构安排。
{5940675A-B579-460E-94D1-54222C63F5DA}递进式
事理说明文多用递进式结构,一层一层地剖析事理。多用于逻辑顺序的说明文。如《大自然的语言》从物候现象到物候规律的认知过程是典型的从现象到本质的层层递进式结构。
并列式
文章各部分内容没有主次之分,没有轻重之别,是平行式结构。多用于空间顺序的说明文。如《故宫博物馆》分别介绍午门、三大殿、乾清宫、御花园、神武门,每段没有主次之分,总括故宫博物院的结构。
(五)说明方法及作用
{5940675A-B579-460E-94D1-54222C63F5DA}举例子
特点
列举实际事例或有代表性的例子来说明事物的特征或事理。
语言
标志
文中通常含有“比如、例如、譬如、据说”等词。
{5940675A-B579-460E-94D1-54222C63F5DA}举例子
作用
通过列举……的例子,真实具体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道理),使说明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举例
《中国石拱桥》:如福建漳州的江东桥,修建于800年前,有的石梁一块就有200来吨重,究竟是怎样安装上去的,至今还不完全知道。
{5940675A-B579-460E-94D1-54222C63F5DA}列数字
特点
用具体、准确的数字来说明某事物的特征和本质。
语言
标志
句中通常会出现确数、约数、小数、分数、百分比、度数、倍数等。
{5940675A-B579-460E-94D1-54222C63F5DA}列数字
作用
用具体的数字准确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使说明更准确,更直观,更有说服力。
举例
《中国石拱桥》:赵州桥非常雄伟,全长50.82米,两端宽9.6米,中部略窄,宽9米。
{5940675A-B579-460E-94D1-54222C63F5DA}作比较
特点
将说明对象与另一事物进行比较,或是将两种类别相同或不同的事物、现象加以比较。
语言
标志
句中通常会出现“较……、比、相对于、而、与……不同”等词。
{5940675A-B579-460E-94D1-54222C63F5DA}作比较
作用
把……和……进行比较,突出强调了……的特征(道理),使说明更加具体深刻。
举例
《苏州园林》:苏州园林与北京的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
{5940675A-B579-460E-94D1-54222C63F5DA}打比方
特点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进行形象的说明,以突出事物的特点。
语言
标志
句中通常会出现“像、仿佛、如、犹如”等词。
{5940675A-B579-460E-94D1-54222C63F5DA}打比方
作用
把……比作……,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使说明的内容更通俗易懂、生动有趣。
举例
《中国石拱桥》: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
{5940675A-B579-460E-94D1-54222C63F5DA}下定义
特点
用简洁的语言、科学的术语对某一事物的本质特性或某一概念的内涵做规定性的说明。
语言
标志
表述上通常使用“这就是……、……是……、……叫(作)……”的判断句式。
{5940675A-B579-460E-94D1-54222C63F5DA}下定义
作用
准确简明地说明……(事物)的本质特征。
举例
《大自然的语言》:秋冬之交,天气晴朗的空中,在一定高度上气温反比低处高。这叫逆温层。
{5940675A-B579-460E-94D1-54222C63F5DA}作诠释
特点
对事物的某一特征进行解释说明或是对事物进行大概介绍。
语言
标志
常含“因为……、由于……、这是由……造成的”等词。
{5940675A-B579-460E-94D1-54222C63F5DA}作诠释
作用
具体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使说明更通俗易懂。
举例
《中国石拱桥》:由于各拱相连,所以这种桥叫作联拱石桥。
{5940675A-B579-460E-94D1-54222C63F5DA}分类别
特点
将被说明的对象按照形状、性质、成因、功用等属性划分成不同类别,逐一说明。
语言
标志
表述通常是“一种(方面、类)……另一种(方面、类)……、(一)(二)(三)……、首先……其次……然后……”。
{5940675A-B579-460E-94D1-54222C63F5DA}分类别
作用
条理清晰地从……方面(分门别类)说明事物的特点,使说明更有条理性,使不同事物特征明了,使事物之间关系清晰,使事物各部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更突出,使读者头绪分明。
举例
《大自然的语言》中介绍影响物候的四个因素时运用了分类别的说明方法。
{5940675A-B579-460E-94D1-54222C63F5DA}摹状貌
特点
通过具体生动的描写揭示事物的特征,对事物进行细致的描摹。
语言
标志
类似于记叙文里的描写。
{5940675A-B579-460E-94D1-54222C63F5DA}摹状貌
作用
描摹……的……特点,具体、生动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使被说明对象更加准确生动。
举例
《蝉》:开始很像极小的鱼,眼睛大而黑,身体下面有一种鳍状物,由两个前腿联结而成。
{5940675A-B579-460E-94D1-54222C63F5DA}引资料
特点
为了使说明内容更充实具体,引用一些文献资料、诗文、俗语、名言警句等进行说明。
语言
标志
一般都有引号、书名号等标识。
{5940675A-B579-460E-94D1-54222C63F5DA}引资料
作用
①引用故事、神话传说:以……这个生动的故事引出说明对象,增强说明的趣味性,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②引用名人名言:用……这句名言说明了事物……的特点,使说明更具权威性和说服力。
③引用诗句:使文章充满诗情画意,增加了文章的可读性。
举例
《中国石拱桥》:唐朝的张嘉贞说它“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
{5940675A-B579-460E-94D1-54222C63F5DA}列图表
特点
通过直观的示意图、表格、插图、照片等,直截了当地说明事物的特征或事理。
语言
标志
各种类型的图片、表格等。
作用
直观明了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使人一目了然。
{5940675A-B579-460E-94D1-54222C63F5DA}注:①不要将相近的说明方法混淆。如下定义和作诠释。下定义和作诠释常采用“……是……”的语言形式。它们形式相同,该如何区别呢?一般来说,“是”字两边的内容能够互换,就是下定义;如果不能互换,就是作诠释。例如:“人是能制造工具并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的高级动物”这句话,改成“能制造工具并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的高级动物是人”之后,意思不变。“雪是在云中形成的一种固态降水物”这句话,如果改成“云中形成的一种固态降水物是雪”就不恰当。由此可以辨别,前一句是下定义,后一句是作诠释。
②注意一句中综合运用多种说明方法的情况。
③有些数字,没有说明事物的作用,就不是列数字。比如某些年代。
(六)说明文语言的特点及作用
{5940675A-B579-460E-94D1-54222C63F5DA}准确
严密
科学



关键词
比较、几乎、相当、更、最、很大程度上……
作用
“几乎”起限制作用,表示十分接近全部,不排除特例,说明“差不多是”。如果去掉,则与事实不符。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
举例
《中国石拱桥》:石拱桥在世界桥梁史上出现得比较早。
{5940675A-B579-460E-94D1-54222C63F5DA}准确
严密
科学
表推测
或估计
关键词
大约、可能、差不多、也许、据说、大概、近、据专家介绍……
作用
“可能、大约、左右”起限制作用,表示估计、推测。去掉后句子意思为……,太绝对,与实际不符。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
举例
《中国石拱桥》:《水经注》里提到的“旅人桥”,大约建成于公元282年,可能是有记载的最早的石拱桥了。
{5940675A-B579-460E-94D1-54222C63F5DA}准确
严密
科学
表时间
关键词
当时、刚刚、迄今、目前、自古以来……
作用
“当时”起限定时间的作用,只说明了当时是,但现在不是,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
举例
《中国石拱桥》:全桥只有一个大拱,长达37.4米,在当时可算是世界上最长的石拱。
{5940675A-B579-460E-94D1-54222C63F5DA}准确
严密
科学
表范围
关键词
一切、部分、全部、大多数、一般……
作用
“大多数”在范围上起限制作用,说明不是全部。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
举例
《苏州园林》: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
{5940675A-B579-460E-94D1-54222C63F5DA}准确
严密
科学
表频率
关键词
总是、经常、常常、偶尔、一般……
作用
“一般”说明大多数情况是如此,但不排除特殊情况,如果删掉就过于绝对化,这样的表述就欠准确了。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
举例
《苏州园林》: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
{5940675A-B579-460E-94D1-54222C63F5DA}准确
严密
科学
表概数
关键词
十几、几十、左右、一两个、差不多、之一……
作用
“之一”起限制作用,表明只是其中的一种,不是唯一的,去掉后,就成了唯一的。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
举例
《中国石拱桥》:两千年来,我国修建了无数的石拱桥。解放后,全国大规模兴建起各种形式的公路桥与铁路桥,其中就有不少石拱桥。
{5940675A-B579-460E-94D1-54222C63F5DA}生动
形象
平易
朴实
修辞
手法
判断
方法
运用比喻、拟人、夸张、排比等修辞手法。
举例
《大自然的语言》中“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用“唱歌”写出了物候对气候变化的反应,说明了物候对人们生产生活的重要意义。
{5940675A-B579-460E-94D1-54222C63F5DA}生动
形象
平易
朴实
表达
方式
判断
方法
使用记叙、描写(准确、形象生动的动词、形容词)。
举例
《大自然的语言》中第1段用“苏醒”“萌发”“次第开放”“孕育果实”“销声匿迹”“衰草连天”“风雪载途”等词语描写四季景色,生动地说明了自然现象与气候的关系。
二、说明文阅读答题方法总结
考点1 明确说明对象及特征
{5940675A-B579-460E-94D1-54222C63F5DA}常见
问法
①第×段(全文)主要说明了事物的什么特征?
②结合全文,概括事物的特点。
③文中最能概括事物特点的句子是什么?
④写出第×段的说明对象和事物特点。
{5940675A-B579-460E-94D1-54222C63F5DA}解题
技巧
(1)认真读题,根据题干表述,明确在文中搜索信息的范围(清楚题目问的是整篇还是某段或某几段)。
(2)明确答题范围后:
①看题目。标题中对说明对象的修饰限制词语,常体现说明对象的特征。
②抓关键词句。抓段落首尾句、中心句及关键句(很多说明文往往运用这些句子来突出说明对象的特点),进行摘录总结即可。
{5940675A-B579-460E-94D1-54222C63F5DA}解题
技巧
③材料分析法。整体感知全文,分析选材、段落层次间的意义和联系,综合归纳出被说明事物的特征。
④由段意归纳整合“特征”。注意抓中心句及连接词,中心句要注意运用说明方法的句子,连接词要注意如“首先”“其次”“还”“也”“此外”等词语。最后注意语言的简洁流畅。一般用到的答题格式为“介绍了……(说明对象)的……(特征)”。
{5940675A-B579-460E-94D1-54222C63F5DA}解题
技巧
⑤从说明方法入手。分析说明方法,借助说明方法把握事物特点,任何一种说明方法都是为说明对象的特点服务的。
⑥从事物的定义入手。这个定义就是说明对象的本质特征。
(3)答案形成之后要与题干问法、赋分进行对照,检查是否漏掉要点。
考点2 弄清说明顺序及结构
{5940675A-B579-460E-94D1-54222C63F5DA}1.说明顺序及结构
常见
问法
①选文(第×段)采用了什么说明顺序?请简要分析。
②第×段和第×段能否调换顺序?为什么?
③第×段在说明顺序上有什么特点?请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
④请写出这篇说明文(第×段)的结构。
{5940675A-B579-460E-94D1-54222C63F5DA}1.说明顺序及结构
解题技巧
【方法指导】
(1)明确说明对象。一般事物说明文常用时间顺序或空间顺序,事理说明文常用逻辑顺序。但也不能绝对化。
(2)寻找语言标志。时间顺序有表示朝代、季节、早晚等标志性词语;空间顺序的标志是方位词;逻辑顺序的标志有“首先”“为什么”“原来”“因此”等。
(3)分清主次,综合归纳。一篇说明文根据说明的目的和对象,以一种说明顺序为主,兼用其他说明顺序,一定要分清主要运用的是哪种说明顺序。
{5940675A-B579-460E-94D1-54222C63F5DA}1.说明顺序及结构
解题技巧
(4)判断说明顺序,可以采用排除法。如果既不是时间顺序,也不是空间顺序,那一定是逻辑顺序。
(5)常见说明文的结构形式有“总—分—总”式、“总—分”式、“分—总”式(并列式和递进式两种较少)。事理说明文多为“总—分—总”式,事物说明文多为“总—分”式。
{5940675A-B579-460E-94D1-54222C63F5DA}1.说明顺序及结构
解题技巧
【答题模板】
(1)本文使用了……的说明顺序(具体的说明顺序),对……加以说明(具体的事物名称或说明的事理),使说明更有条理性,便于读者理解。如果是事理性说明文,但又不能准确表述,可用“事理”“科学事理”等模糊性的语言表述。
(2)不能调换,原文采用由……到……的顺序介绍事物,调换后不合逻辑;或总分关系中分说与前文总说顺序相照应。(指出全文在结构上的特点作简要分析)
{5940675A-B579-460E-94D1-54222C63F5DA}2.






常见
问法
这篇文章在结构上可以分为三(几)部分,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解题
技巧
划分说明文的文章结构和层次包括:某一段划分、某几段划分和全文划分。作答时,都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5940675A-B579-460E-94D1-54222C63F5DA}2.






解题技巧
(1)按文章结构特点来划分:总分式(总—分—总、总—分、分—总),并列式,递进式。详见“说明文的文体知识”中的“(四)说明文的结构”。
(2)按说明顺序来划分: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详见“说明文的文体知识”中的“(三)说明顺序”。
(3)按说明对象来划分。理清说明对象,看文章是从哪些方面来说明这一对象的。有时,一个说明对象里又分许多小的方面,要能把这些小的方面结合起来。
(4)抓联系纽带。即过渡句或者过渡段,文章中有总结性和过渡性的关键词语常常是理清文章结构层次的关键。
考点3 分析说明方法及作用
{5940675A-B579-460E-94D1-54222C63F5DA}常见
问法
①第×段(画线句)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②判断第×段(画线句)的说明方法。
③文中第×段运用了××说明方法介绍事物,请具体分析其作用。
④文中多处运用了××说明方法,请任选一处具体分析其作用。
{5940675A-B579-460E-94D1-54222C63F5DA}解题
技巧
【方法指导】
(1)判断说明方法:锁定题干要求的句子或段落,根据标志性语言(词语)判断其所运用的说明方法。具体判断方法详见“说明文的文体知识”中的“(五)说明方法及作用”。
(2)分析作用:
①根据句子的具体说明对象或说明内容,再结合相关说明方法的作用,联系语境进行作答。
②要体现出说明方法作用的关键词,如打比方形象生动,作比较是突出强调××特征等。
{5940675A-B579-460E-94D1-54222C63F5DA}解题
技巧
【答题模板】
判断说明方法+说明方法作用关键词+说明了……在文中……的作用(说明了说明对象的特点、成因、变化、发展等)。
考点4 疏通文意(内容理解与概括)
{5940675A-B579-460E-94D1-54222C63F5DA}1.信息提取与概括
常见
问法
①文章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说明对象的?
②结合全文概括说明对象的特点(功能)。
③阅读全文,说说说明对象可能会对实际生活造成什么影响。
④根据上下文,在文中横线处填写恰当的内容。
解题
技巧
(1)根据题干信息通读全文,在文中找到与题干相关的语句,做好标记。
{5940675A-B579-460E-94D1-54222C63F5DA}1.信息提取与概括
解题
技巧
(1)根据题干信息通读全文,在文中找到与题干相关的语句,做好标记。
(2)把握文章内容,整理有用信息,剔除无用信息,进行分析归纳。具体可用以下方法:
①摘抄缩写法。对有关内容、段落摘取关键词进行缩写,使表达内容言简意赅。
②合并段意法。将不同段意合并,整理为一个表意完整的句子。
{5940675A-B579-460E-94D1-54222C63F5DA}1.信息提取与概括
解题
技巧
③提取中心法。在文(段)首或文(段)尾,提取中心句或中心段,常为概括性的句子,注意力求简洁准确。
(3)树立“答案就在文中”的理念。用准确简洁的语言,加工整合进行概括。
{5940675A-B579-460E-94D1-54222C63F5DA}2.




常见
问法
①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和分析不正确(正确)的一项是(  )。
②下列说法与原文意思不相符(相符)的一项是(  )。
解题
技巧
(1)一审:审清题目要求,看要求判断“√”“×”,还是选择正确或不正确的一项。
(2)二找:找出每句话内容在原文的位置,再从该段或某几段中找出与每句话表述相关的句子。
{5940675A-B579-460E-94D1-54222C63F5DA}2.




解题
技巧
(3)三比:比较原文句、段意与每句话表述是否严格一致。
(4)四定:根据比对结果确定对错。
注:有些句子在原文中找不到相关的语句,需要仔细辨别是否无中生有,然后进行合理的分析与判断。
考点5 标题理解
{5940675A-B579-460E-94D1-54222C63F5DA}1.




常见
问法
结合全文,说说文章标题的含义。
解题
技巧
分析标题的含义,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理解标题中词语在文中的语境义。分析标题中词语在文中的具体含义,看文章标题介绍了什么说明内容。
{5940675A-B579-460E-94D1-54222C63F5DA}1.




解题
技巧
(2)分析标题的修辞义。将标题中运用的修辞还原后理解文章标题的含义。
(3)弄清标题的指代义。结合文章内容分析标题中的修饰语,联系文章主要内容,理解标题具体的指代义。
{5940675A-B579-460E-94D1-54222C63F5DA}2.




常见
问法
①文章以“××”为题,有什么作用?
②文章以“××”为题好不好?请说明你的理由。
③标题采用提问的方式表达有什么好处?
④给文章拟写标题。
解题
技巧
(1)内容上,点明说明对象是××,说明对象××的特征(有些题目只有说明对象),揭示说明内容。
{5940675A-B579-460E-94D1-54222C63F5DA}2.




解题
技巧
(2)表达上,运用了××(修辞或写作手法),具体分析其作用。
①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或化用诗句、成语等,使文章生动、新颖、别致;
②运用问句的形式(设问句、疑问句、含“为什么”“什么”“为何”“?”等词语或符号)设置悬念;
③话题新鲜奇特,超出人们的认知常识;
④引用热门话题,贴近生活。
{5940675A-B579-460E-94D1-54222C63F5DA}2.




解题
技巧
(3)拟写标题。
①文章说明对象或说明对象的特征往往可以作为文章的标题。
②事理说明文说明的事理——“所要说明的问题”即可作为文章的标题。
③也可运用适当的修辞手法等来拟写标题。
注:答题时要联系具体的说明内容,以及标题运用的手法进行分析,切记不要盲目罗列空洞的套话,否则会失分。
考点6 品味说明文语言
{5940675A-B579-460E-94D1-54222C63F5DA}1.




常见
问法
①文中(画线句)的加点词能否删去?为什么?
②文中(画线句)的加点词能否替换为“××”(另一个词语)?为什么?
③文中(画线句)的加点词是如何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的?
④第×段中的加点词语是什么意思?有什么表达效果(作用)?
{5940675A-B579-460E-94D1-54222C63F5DA}1.




解题
技巧
【方法指导】
题型一 加点词能否删去及原因
(1)表态:不能删。
(2)解释词语:解释这个词或带词理解句子,分析这个词在句中的含义——在程度、状态、性质、范围等方面加以限制。
{5940675A-B579-460E-94D1-54222C63F5DA}1.




解题
技巧
(3)比较:比较删去这个词语与没有删之前的区别,要结合具体的句子进行分析。
(4)总结: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
【答题模板】 
不能删。该词在这里起限制(修饰)作用,说明……。如果删去,则与事实不符(或不能起到……的作用),“××”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
{5940675A-B579-460E-94D1-54222C63F5DA}1.




解题
技巧
题型二 加点词语的作用/表达效果
(1)体现准确性和严密性。
①体会这个词语的字面意思,分析它在句子中的具体限定作用,例如对什么事物做了修饰、限制,或者修饰、限制了事物的什么特点等。
②总结说明该词整体上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什么特点(准确性、严密性)。
{5940675A-B579-460E-94D1-54222C63F5DA}1.




解题
技巧
(2)体现生动性和形象性。
①从语言风格角度分析。文章语言具有幽默风趣、含蓄凝练、文辞优美、富有生活气息、质朴自然、清新雅洁等特点。
②从修辞角度分析。例如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拟人化,写出了……的特点。
③总结说明该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什么特点(生动性、形象性)。
{5940675A-B579-460E-94D1-54222C63F5DA}1.




解题
技巧
【答题模板】
(1)“××”一词(字)表示……(限制、范围、程度等),突出强调了……特征,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
(2)“××”一词(字)在文中起……的作用,说明了……(说明对象)的……特征,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生动性、形象性。
{5940675A-B579-460E-94D1-54222C63F5DA}1.




解题
技巧
题型三 “××”一词能否替换为“××”?为什么?
(1)表态:不能。
(2)分别解释原词和替换词的意思。
(3)结合文章内容分析替换后句意发生的变化(与实际不符)。
(4)这个词语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和科学性。
{5940675A-B579-460E-94D1-54222C63F5DA}1.




解题
技巧
【答题模板】
不能。“××”词语是……的意思,而替换的“××”只有……的意思,如换成“××”,就与原文内容不相符,不能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和科学性。
{5940675A-B579-460E-94D1-54222C63F5DA}2.




常见
问法
①判断第×段的语言风格。
②文中运用大量的短语(或有特点的词语、句子),使文章的语言典雅而富有韵味,试简要分析。
③这篇文章在语言上有什么特色?请结合文章语句具体分析。
④本文的语言既准确严密又生动形象,请任选一个方面,简要分析。
{5940675A-B579-460E-94D1-54222C63F5DA}2.




解题
技巧
(1)首先明确说明文语言的分类:按说明文语言风格可分为平实说明文、生动说明文。具体分析时,如语言平实(朴实)自然、生动活泼、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幽默风趣等。
{5940675A-B579-460E-94D1-54222C63F5DA}2.




解题
技巧
(2)其次弄清楚说明文两种语言风格的区别:平实说明笔法朴素,介绍事物客观准确、具体科学、简明易懂;生动说明则运用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等),兼用描写的笔法,生动、形象、有趣,增强说明的形象性。
(3)最后根据题干定位到文章中的相关语段,抓住其语言特点来分析。
考点7 句段作用
{5940675A-B579-460E-94D1-54222C63F5DA}1.





常见
问法
①文章在介绍××事物时,有总起作用的句子是哪一句?
②文段中插入故事或引用传说、史料有什么好处? ③文章的画线句(某句话)有什么作用?
解题
技巧
题型一 根据作用找句子
(1)细读题干,明确题干要求找哪一种作用的句子。
{5940675A-B579-460E-94D1-54222C63F5DA}1.





解题
技巧
(2)根据该作用的句子的特征来找相关句:
①总启句(总领全文、引出下文):总启句是对全文或某段内容的概括,一般出现在文章开头或一段话的句首,其后的内容是围绕总启句展开的。
②过渡句(承上启下):该句中有的词或短语概括总结上文的内容,还有的词或短语引出下文的内容,则可确认该句是过渡句,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③总结句:起概括本段中心的作用,通常出现在段落的末尾。
{5940675A-B579-460E-94D1-54222C63F5DA}1.





解题
技巧
题型二 直接问句子的作用
(1)文中的句子:
①开头句:引出说明对象;通过引用故事等方式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引用诗歌(传说、趣闻),使文章更有文学性(趣味性)。
②中间句:起承上启下(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③结尾句:发出呼吁,总结全文等。
{5940675A-B579-460E-94D1-54222C63F5DA}1.





解题
技巧
(2)补充说明性句子:
①看是否是对前面句子的补充说明,如果是,则根据文章的具体内容分析补充说明了什么,一般来说,补充说明性文字很直接,让人容易理解。
②看是否涉及说明文语言的特点,若有,则从以下两个角度作答:补充说明性文字的作用主要是将一些比较深奥的知识用一种生动浅显的语言来表述,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生动性;另外,一般的说明文比较严肃,补充说明性句子还有使文章生动活泼,增强文章趣味性、可读性的作用。具体还是要根据句子前后的内容加以分析。
{5940675A-B579-460E-94D1-54222C63F5DA}2.




常见
问法
①文章第×段在全文结构上有何作用?
②文章第×段有何作用?
③文章开篇从××谈起,有什么好处?
解题
技巧
(1)内容上:需结合文章进行具体的分析,看语段在整体内容上起什么作用,具体说明了什么,强调了什么等。
{5940675A-B579-460E-94D1-54222C63F5DA}2.




解题
技巧
(2)结构上:
①开头段落的作用:A.引出(或交代)本文的说明对象(或说明对象的……特点);B.增加说明文的文学色彩(或故事性),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C.总领全文,引出下文。
②中间段落的作用:承上启下(过渡)、总结前文并引出下文的说明内容。
③结尾段落的作用:一般有总说的作用,或与题目、开头的说明相呼应,使结构更严谨。
考点8 拓展探究
{5940675A-B579-460E-94D1-54222C63F5DA}常见
问法
①对文中的某个问题谈谈你的认识。
②对文中的某种现象发表自己独特的看法和见解。
③根据文中对所写的现象(问题)提出解决的办法,拟写出一条或几条警示性标语。
④阅读全文,结合实际,对生活中的相关现象进行解释。
解题
技巧
(1)拟写类:
①审题。明确题目要求。如按照什么形式补写,补写几条。
{5940675A-B579-460E-94D1-54222C63F5DA}解题
技巧
②分析。分析示例在语言(句子长短、字数)、结构(由几句构成)、内容(从什么方面写,如功能)等方面的特点。
③按照示例特点,组织语言拟写。
(2)献策类(提建议、措施):
①审清题干。解题之前先仔细阅读题干,看是要结合文章内容来献策,还是结合生活实际来谈,找准答题方向。
②紧扣问题。紧紧围绕所要解决的问题想办法,拟措施。
{5940675A-B579-460E-94D1-54222C63F5DA}解题
技巧
③切合实际。所提的建议、措施,一定要联系生活实际,力求能够切切实实地解决问题,且要具有一定的操作性。④鼓励创新。此类题重在考查考生的创新思维及实践能力。在解题时应该力求想出新点子,找到新方法,提出新建议,拟定新思路。
{5940675A-B579-460E-94D1-54222C63F5DA}解题
技巧
(3)观点类(认识):这类考题通常要求考生对说明文中介绍的事物、事理或科学家身上所蕴涵的精神发表自己的看法或提出自己的观点。答题时要注意深入挖掘事物、事理、人物背后隐含的意义,再联系自身生活、联系时代特征作答。
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题目。
我国超六成儿童睡眠不足8小时
①近日,中国睡眠研究会发布《2019中国青少年儿童睡眠白皮书》。白皮书显示,约63%的少年儿童每天睡眠不足8小时,周一至周四晚上11点后仍有8.64%的中小学生忙于作业,电子产品的普及和学业压力是造成学生睡眠不足的最主要原因。调查还显示,父母当着孩子面玩手机会严重影响孩子睡眠。此次网络调查覆盖了全国各地近7万名6~17岁少年儿童。
对应训练
②对于调查结果,不少网友表示,“这年头谁还睡觉?有时间还想玩呢。”可是对于儿童来说,缺觉对其的不利影响可能比你想的要严重。
③首先,睡眠少的儿童易患糖尿病。美国《儿科》杂志15日发表的一项新研究显示,睡眠时间少的儿童罹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更高。研究人员分析了4500多名9到10岁英国儿童的相关数据,包括身高体重数据、血液检测结果和问卷调查表中的睡眠数据。
④研究结果显示,这些儿童上学日平均每晚睡眠10.5个小时,符合学龄儿童每天至少睡10小时的有关建议。总体而言,睡眠时间越长,糖尿病风险越低。平均每多睡一个小时,胰岛素抵抗水平下降2.9%,空腹血糖水平下降0.24%。胰岛素抵抗易导致2型糖尿病。
⑤其次,缺觉儿童记忆差。慢性睡眠不足对儿童学习记忆功能的损伤具有隐匿性。睡得少会影响儿童的神经系统功能,尤其是负责学习和记忆能力的海马神经功能,导致孩子学习和记忆能力下降。
⑥短时间的睡眠剥夺造成的损害还能弥补,长时间的剥夺就会对孩子的记忆功能造成影响。在学生主观嗜睡程度不增加时,会出现简单词汇记忆和算术工作记忆水平降低。这一现象是儿童特有的。也就是说,如果孩子出现背不下来单词或课文和做数学题做得慢时,不是孩子不专心,而可能是睡得少了。
⑦另外,睡得晚不容易长高。生活方式对生长发育的影响也很大。现在孩子睡眠都比较少,睡得很晚,这肯定会影响生长发育。生长激素在晚上10~12点左右分泌最多,这时候如果孩子没有进入
睡眠,或者没有深度睡眠,激素分泌自然达不到应有的水平,生长发育肯定就不好。
⑧新桥医院儿科主任赵聪敏教授说,儿童睡眠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他们的身心健康。孩子身高除了与遗传相关外,还和很多因素相关,如内分泌、营养、睡眠、环境及疾病等。充足的睡眠是长高的必要条件之一,生长激素的分泌高峰是在熟睡后出现,所以想让孩子长得高,不仅要睡得多,还要睡得香。
⑨让孩子睡得好记住三点:
⑩第一,让孩子每天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如一致的上床睡觉及起床时间,平时和周末、上学和放假作息时间相差不要超过1小时。
?第二,上床睡觉之前要让孩子安静,不要进行剧烈的体育运动,不要训斥、打骂孩子以免产生情绪波动。可以洗洗热水澡、讲些故事给孩子听。
?第三,孩子卧室内应保持安静、舒适、无灯光。不摆放电脑、电视及手机一类可能会影响到睡眠的东西,不要将床作为活动的场所,如在床上玩耍、玩电子游戏等,床只是睡觉的地方。
(选自《健康时报》)
1.下列说法与原文意思不相符合的一项是( )
A.睡得少会影响儿童的负责学习和记忆能力的海马神经功能。
B.孩子身高与很多因素相关,如内分泌、营养、睡眠、环境、疾病及遗传等。
C.《2019中国青少年儿童睡眠白皮书》显示,63%的少年儿童每天睡眠不足8小时,电子产品的普及和学业压力是造成学生睡眠不足的原因之一。
D.如果孩子在晚上10点~12点左右没有进入睡眠,或者没有深度睡眠,生长激素分泌就达不到应有的水平。
C
【解析】 C.第①段原文是“约63%的少年儿童每天睡眠不足8小时……电子产品的普及和学业压力是造成学生睡眠不足的最主要原因”。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依次说明了中国少年儿童的睡眠现状、缺觉对儿童的危害及让孩子睡得好的方法。
B.第④段画线句子主要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准确地说明了总体而言,睡眠时间越长,糖尿病风险越低。
C.在说明缺觉对儿童的不利影响时,文章采用了由主要到次要的逻辑顺序。
D.“也就是说,如果孩子出现背不下来单词或课文和做数学题做得慢时,不是孩子不专心,而可能是睡得少了”一句中“可能”二字可以删去,不会改变句子原意。
D
【解析】 D.“可能”表示不确定,说明孩子出现这些问题也许是因为睡得少。如果删去,意思就变得太过绝对,就改变了句子的原意。所以不能删去。
3.阅读下面链接材料,结合文章相关内容,分析小明出现以下情况的原因。
【链接材料】生地会考在即,小明为了提高成绩,夺得中考第一名,每天晚上复习到深夜12点,又因为担心身体缺乏锻炼,他坚持睡前跳绳5分钟。可是开学一个多月以来,他的生地成绩不但没有提高,反而下滑,连睡眠质量也下降了,他非常苦恼。
原因:①小明晚上复习到深夜12点,缺觉会影响记忆力,导致学习和记忆能力下降。②小明睡前跳绳5分钟,做了剧烈的运动,要想睡得好,睡前应保持安静,否则会影响睡眠质量。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题目。
水豚抗癌的秘密武器
邱宸玥
①南美洲生活着世界上最大的啮齿类动物——南美无尾大水鼠,又称水豚。水豚常年栖息在河畔、沼泽等各类靠近水的低地,以食草为生。水豚的体重是同类啮齿类动物(比如老鼠、天竺鼠)的60多倍,身长可达1.3米。
②虽然水豚身材高大,很威风,但“大”也有“大”的麻烦,除了需要更多的食物来补充能量,水豚似乎也面临着更高的患癌风险。有理论认为,假如每一个细胞都有着一定概率发生癌变 ,那么拥有更多细胞的动物将有更大的概率患上癌症。但这种理论并非处处适用。就以大象为例,其体型是老鼠的好几千倍,但至今并未发现其患癌可能性更大,南美洲的水豚也是这样的幸运儿。
③那么,水豚到底是如何剿灭癌细胞的呢?科学家研究水豚的基因发现,它们的免疫系统能更好、更快地检测出并破坏分裂太快的细胞。也就是说,水豚有一套独特的癌症免疫疗法。
④一般来说,在人、老鼠或是其他哺乳动物体内,细胞会不断生长分裂直到碰到其他细胞,这种接触会使它们停止分裂或者直接死亡,该机制就是接触抑制。然而,水豚细胞对其他细胞的接触更为敏感。相比普通老鼠细胞,水豚细胞会在相当于普通老鼠1/3的细胞密度的时候就停止生长。不仅如此,科学家还发现了水豚细胞的另一个“秘密”。罗彻斯特大学的生物学家将水豚体内的细胞放入营养液中,几天后,他们发现细胞将这些液体变成了黏黏的浆状。这些浆状的胶体由一种名为透明质酸的链状分子所组成。水豚体内的透明质酸浓度高于人类和老鼠,而且其透明质酸的长度是人类的5倍。
⑤这些更长的透明质酸到底是不是水豚抗癌的关键呢?科学家又进行了进一步的实验, 他们将质酸分解酶加到水豚身上,发现细胞并未减缓生长速度,而是向着更厚、更大的细胞群移动,这一现象和易患癌的老鼠细胞是一样的。接下来,科学家关闭了水豚身上编译透明质酸的基因,再将致癌因子导入水豚体内,结果失去了透明质酸作用的细胞开始快速地野蛮生长。当科学家把这些水豚细胞转移到老鼠身上时,细胞迅速变为完全成熟的肿瘤。霎时间,水豚已和对癌细胞没有抵抗力的老鼠们没有区别了。
⑥这种更长的透明质酸本质上没有抗癌功能。最初,透明质酸的作用是使水豚的皮肤能收缩自如,以方便它们钻入窄小的岩石通道。“抗癌能力也许是个幸运的意外。”当水豚体内的超长透明质酸向细胞传递信号时需要通过CD44受体,这些信号本是给细胞传达指令从而改变生长分裂情况的。在水豚身上,传递信号过程中可能也将抗癌信息一并传达了。 罗彻斯特大学的生物学家们解释道。也许透明质酸不是水豚们抗癌的唯一解释,但寻找真相的路途永远不会结束。
⑦抗癌物质和其机能的研究一直是科学医药领域的热门话题,水豚体内超长透明质酸的发现,给科学家带来了新的灵感和思路。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水豚的抗癌机制会被科学家完全解密,为人类抗癌带来新的希望。
1.下列关于“水豚”的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水豚生活在南美洲的河畔、沼泽等各类靠近水的低地。
B.水豚是世界上最大的啮齿类动物,以食草为生,其身长可达1.3米。
C.水豚细胞对其他细胞的接触更为敏感,其体内的透明质酸浓度高于人类和老鼠。
D.水豚高大威风的身材除了需要更多的食物来补充能量,也面临着更高的患癌风险。
D
【解析】 D.由第②段中“水豚似乎也面临着更高的患癌风险……就以大象为例,其体型是老鼠的好几千倍,但至今并未发现其患癌可能性更大,南美洲的水豚也是这样的幸运儿”可知, D项说法有误。
2.下列对选文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水豚的体重是同类啮齿类动物的60多倍”运用了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B.水豚有一套独特的癌症免疫疗法; 它的免疫系统能更好、更快地检测出并破坏分裂太快的细胞。
C.水豚体内超长透明质酸的发现,给科学家带来了新的灵感和思路,它的抗癌机制已被科学家完全解密,为人类抗癌带来了新的希望。
D.接触抑制一般是指在人、老鼠或是其他哺乳动物体内,细胞会不断生长分裂,直到碰到其他细胞,而使它们停止分裂或是直接死亡的机制。
C
【解析】 C.由第⑦段中“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水豚的抗癌机制会被科学家完全解密,为人类抗癌带来新的希望”可知, C项说法有误。
3.水豚体内的透明质酸对水豚抗癌起到了怎样的作用?试结合文章内容分析。
水豚体内的透明质酸虽然本质上没有抗癌功能,但在抗癌过程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正如罗彻斯特大学的生物学家们所说,当水豚体内的超长透明质酸向细胞传递信号时,可能也将抗癌信息一并传达了。
三、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综述
非连续性文本是相对于以句子和段落组成的连续性文本而言的阅读材料。它往往围绕一个事物或主题,提供不同角度的阅读材料,材料相互独立,单独看是完整的,合在一起又能综合地表达意义。材料之间的顺序并不固定,打乱后仍然可以表达原来的意义。呈现的文本以说明、议论性文字为主,是一种“接地气”的生活化阅读。
在内容上,非连续性文本大多由多种材料组成,除了文字之外,还有数据表格、图表和曲线图、图解文字,凭证单、说明书、广告、地图、清单、时刻表、目录、索引等,具有直观、简明、醒目、信息量大、概括性强、易于比较等特点。
在文体上,非连续性文本不同于议论文、说明文等一般文章体裁,它强调各种文体的综合应用,把连续的线性思维和零散的点状、碎片思维有机结合起来,让我们在众多跳跃的信息中感知文本内容。
非连续性文本在现代社会运用广泛,生活中随处可见,其实用性特征十分明显。学会从非连续性文本中获取我们所需要的信息,得出有意义的结论,是一项重要的阅读能力。比如,我们买到一种药品,会配有药品说明书,不能读懂这份说明书,轻则贻误病情,重则关乎生命安全;我们出门旅游,读懂手中的地图才不会迷路;在商场刷卡后,能看懂文字和数据结合的凭证单才能知道自己的消费金额……这些说明书、地图、凭证单就是非连续性文本的呈观方式。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常见考点有:
(1)梳理材料之间的关系,如并列、补充、因果、总分等;
(2)理清图文之间的关系,图文信息的筛选和解释;
(3)多则材料的共同说明内容;多则材料之间的不同点;
(4)学会概括图表,关注表头、题干要求,读懂图表中的数字;
(5)根据所给材料,发表观点看法,谈启示,提出合理化建议措施。
{5940675A-B579-460E-94D1-54222C63F5DA}1.
把握
主要
内容
常见
问法
①概括某则材料的主要内容。
②材料向读者报道了哪些信息?请简要概括。
解题
技巧
首先查看标题,了解文本的阐述方向;其次快速浏览全文,概括每则材料和图表在内容和观点上的共同点,从而归纳出文本的主要内容。
四、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答题方法总结
考点1 内容理解与概括
{5940675A-B579-460E-94D1-54222C63F5DA}2.






常见
问法
①“××”一词是什么意思?
②请简要谈谈对“××”一词的理解。
③请概括某则材料的主要信息。
④根据材料,探究这种问题(现象)出现的原因。
⑤下列对材料理解不正确(正确)的一项是(  )。
⑥下列表述与材料不相符(相符)的一项是(  )。
⑦有关部门在“××”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
{5940675A-B579-460E-94D1-54222C63F5DA}2.






解题
技巧
(1)仔细阅读题干,确定答题范围,在文本中找到相关信息的确切位置。
(2)在信息区间筛选关键词句,提取有效信息,分条归纳作答。
(3)对于选择题,要将每个选项与文中相关句子进行比对,寻找差异,辨别正误。注意选项有没有篡改内容,逻辑是否与原文相符,是否主观臆断,是否改变了原文中表范围、程度、数量、时间等限制性词语。
{5940675A-B579-460E-94D1-54222C63F5DA}图表
分析

探究
常见
问法
①写出你从图表中得出的结论。
②下列对图表分析不正确(正确)的一项是(  )。
解题
技巧
(1)掌握读图的方法:
①关注图表的表头、注释、图例等,读懂图表信息,明确比较分析的对象和内容,尤其要注意两类图表放在一起分析的材料;
考点2 图表探究
{5940675A-B579-460E-94D1-54222C63F5DA}图表
分析

探究
常见
问法
②注意极值和图表中数据的变化趋势,对图表进行纵向分析;
③注意图表中不同对象之间的差别,对图表进行横向比较;
④明确题干中的要求,在图表中找到限定区间内的数据。
{5940675A-B579-460E-94D1-54222C63F5DA}图表
分析

探究
常见
问法
(2)注意传达图表信息的词语的确切含义:主要有上升(上涨)、下降(下滑)、峰值(最大值)、低谷(最小值)、回升/回落(与之前相比升高/下降)、反弹、负增长、失衡(相对于平稳而言)、递增/递减、稳中有升/降(整体是升/降的,但幅度不大)、持续上涨、遥遥领先等。
{5940675A-B579-460E-94D1-54222C63F5DA}图表
分析

探究
常见
问法
(3)关注描述对象及图表的词语前的修饰限定语:
①表示数据差别比较大的有:明显、迅猛、井喷式、急剧等。
②表示数据差别比较小的有:略有、放缓等。
③限定表述对象的有:均、同步、每年/每月、逐年/逐月等。
注:需要同时关注两个或两个以上对象的数据变化趋势。
{5940675A-B579-460E-94D1-54222C63F5DA}图表
分析

探究
常见
问法
(4)正确判断对图表内容的推断。根据图表内容判断其发展趋势,需要注意两点:第一要注意选项表述用词的分寸,重点关注表意绝对的词语;第二要注意和其他材料中的信息相互印证。
{5940675A-B579-460E-94D1-54222C63F5DA}图表
分析

探究
常见
问法
注:
①图表信息量丰富。除图表外,还要注意图表后面的注释,两者构成一个整体,切不可把两者分离开。
②考查范围广。既有对图表数据变化的具体说明,也有对趋势特点的概括与分析,还有对图表所反映问题的解决措施和建议。
{5940675A-B579-460E-94D1-54222C63F5DA}品味
文本
语言
常见
问法
①文中加点的词语有什么含义?
②文中画线句的作用(表达效果)是什么?
解题
技巧
非连续性文本里面包含了若干个连续性文本的阅读,这些材料多采用记叙、议论、说明等表达方式。赏析文本语言时可以从表示修饰限制等作用的词语,从句式特点、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说明方法、论证方法等角度入手。
考点3 语言特点
{5940675A-B579-460E-94D1-54222C63F5DA}结合
文本
解决
具体
问题
常见
问法
①就“××”问题(或现象、事件),谈谈你的看法。
②结合生活体验,谈谈材料给你的启示。
③请根据材料,提出几点建议。
解题
技巧
(1)表达自己的看法、认识或感受,要结合文章相关内容精练清晰地表达自己的看法,组织答案时可以采用总分结构,即“我认为……,理由是……”。
考点4 拓展延伸
{5940675A-B579-460E-94D1-54222C63F5DA}结合
文本
解决
具体
问题
解题
技巧
(2)启示类答题时要注意联系文本的主题思想,看文中坚持什么、反对什么、提倡什么,不能反其道而行之。针对文中出现的问题、现象,着重回答应该怎么做。
(3)建议类答题时要紧扣阅读材料,提出的建议要合理,具有操作性,然后分条组织答案。
一、阅读下面的文本,完成题目。
【材料一】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其病原体为新型冠状病毒。以发热、乏力、干咳为主要表现,少数伴有鼻塞、流涕、咽痛、腹泻、呼吸困难等症状。
传染源主要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患者,隐性感染者(即无症状感染者)也会成为传染源。隐性感染者没有症状,难以及时被诊断和隔离,容易造成社区中传染源的积累,导致控制疾病传播的难度增大。除此之外,处于潜伏期的患者也存在一定的传染性,这种情况既往在SARS并没有发生过。
对应训练
其传播途径多,目前认为,经呼吸道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仍是主要的传播途径,多地已经从确诊患者的粪便中检测出新型冠状病毒,存在粪口传播风险,而气溶胶传播和母婴传播等途径有待研究证实。
新型冠状病毒究竟能在物体表面停留多久呢?一项新的分析发现,通过飞沫沉降在物体表面,或通过存有病毒的手接触物体表面,比如食物、快递包裹、门把手、电梯按钮等,病毒在物体表面可存活数小时,如果温度、湿度合适可能存活5天。
《第六版新冠肺炎指南》指出,基于目前的流行病学调查,其潜伏期一般为1~14天,多为3~7天。要注意的是已经有不少的临床病例发现,潜伏期有更长的现象,钟南山团队的研究也发现有潜伏期24天的情况。潜伏期的不固定,导致控制的难度加大。
正是这些特征导致了新冠肺炎在全球肆虐。不过做好以下防护措施,总能降低感染几率。
(一)尽量避免外出,如果外出需佩戴口罩,医用外科口罩也可以有效阻隔飞沫;
(二)勤洗手,用肥皂和流动清水洗手至少20秒,可有效带走病毒;
(三)对门把手、桌椅、马桶坐垫等用75%酒精或含氯消毒液擦拭,可以杀灭病毒;
(四)在家规律作息,适度、适当运动,保证身体状况良好。
【材料二】
【材料三】
新冠肺炎疫情来势汹汹,给人们造成了很大的心理压力,人们过度关注疫情可能产生过度焦虑。某研究所通过网络平台调查发现,所调查的全国样本网民中有焦虑心理的比例是21.3,也就是说每5个人中就有1人产生焦虑心理,且其平均焦虑指数高达42.2。疫情恐慌下,可能出现这几种焦虑障碍:
一、疑病
在铺天盖地的疫情阴影的笼罩下,部分人会更容易接受到负面消息的消极暗示,过分关注身体上的微妙变化,比如普通的咳嗽、流涕、头痛头晕、困倦等,并将各种不舒服与“疫情”联系起来。越是对比症状就越觉得像是肺炎,精神越是紧张,躯体的不适感就越是被放大、加剧,对自我产生强烈的心理暗示:“我要发烧了”“我肯定被感染了”。于是陷入到“疑病-焦虑-躯体不适-焦虑加剧”的死循环中。
二、惊恐发作
一些本来就高焦虑程度的人在压力之下,会出现程度更加剧烈的急性焦虑发作,即惊恐发作。常见表现为突然发作的胸闷、心跳加速、胸痛、大汗淋漓、手足发麻、头晕、窒息感等,大多数病人会描述这是一种濒临死亡感,非常可怕。
三、强迫症
疫情之下,所有的媒体都在宣传洗手、消毒与戴口罩的重要性,市面上很难买到口罩。在这种氛围下,有强迫性人格或本来就高焦虑的部分人群,可能因此患上强迫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强迫症状,如过度担心自己可能被感染,反复回忆自己有没有接触到某些可疑人或物品,纠结自己洗手的干净程度等。
四、分离焦虑
分离焦虑常见于儿童,偶见于成人。主要表现为过度担忧家人、亲属等亲密关系的分离,出现情绪波动或躯体不适的焦虑表现。例如因家人需要外出离开而情绪失控,担心被传染疾病、被隔离等,过分紧张反复叮嘱家人戴口罩、做好消毒等。
1.下列说法不符合选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新型冠状病毒在潜伏期也存在一定的传染性,而SARS在潜伏期没有传染性。
B.飞沫传播、接触传播、粪口传播和气溶胶传播都是新型冠状病毒传播的主要途径。
C.截止2020年2月11日,我国新冠肺炎确诊病例中,绝大部分在30到79岁这个年龄段。
D.出现呼吸困难的症状,可能是焦虑引起的惊恐发作,不一定是感染了新型冠状病毒。
B
【解析】 B.原文中“气溶胶传播和母婴传播等途径有待研究证实”说明“气溶胶传播”还不能确定是否是传播途径。
2.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为何具有很强的传染力?请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作答。
①传播途径多;
②呼吸道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是主要传播途径;
③30~79岁易感人群所占比率大。
3.材料三中画线句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运用列数据的说明方法,突出新冠肺炎给人们造成的心理压力很大。
4.疫情期间,全民戴口罩。很多人戴的是右边的这种一次性医用口罩,但很多人不知道怎样正确佩戴。请你根据下边的示意图,用说明的表达方式,介绍一次性医用口罩区分上下和正反的方法,以及佩戴方法。
示例:一次性医用口罩金属条所在位置为上方,金属条凸起且褶皱向下的一面为正面,佩戴时应正面朝外,金属条紧贴鼻梁并压紧,再将两边耳绳挂在耳朵上,然后把口罩下端往下拉,挡住下巴。
二、阅读下面的文本,完成题目。
【材料一】5月5日18时0分,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搭载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和柔性充气式货物返回舱试验舱在海南文昌升空。约488秒后,载荷组合体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首飞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美国专业网站NASA Spaceflight网站报道称,此次发射是中国未来载人航天计划的重要里程碑。该网站对新一代太空舱做了详细介绍,称中国的研发团队使用了新材料和新结构使太空舱的隔热能力
比神舟飞船大了三到四倍。该网站还着重关注了中国的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称这一新的运载火箭系列将满足未来发射服务市场的需求,将有助于保持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的发展趋势,并推动经济和相关高科技发展,包括新型火箭发动机的开发、新的焊接技术、飞行控制系统的升级等。
(摘编自《国际社会高度关注中国成功发射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光明日报》)
【材料二】长征五号B以长征五号运载火箭为基础改进研制而成,是目前我国近地轨道运载能力最大的火箭。长征五号运载火箭采用两级半构型,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采用一级半构型,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的超大整流罩是目前我国最大的火箭整流罩。长征五号运载火箭主要用于发射高轨道大型卫星以及各类深空探测器,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主要用于发射近地轨道的大型卫星及飞船,如载人空间站的核心舱等。作为专门为载人航天工程空间站建设研制的一款新型运载火箭,长征五号B的首飞成功,标志着我国载人空间站工程建设进入实质阶段。
(摘编自《“胖五”家族添新丁 “运人运货”本领强》,《陕西日报》)
【材料三】中国空间站命名为“天宫”,一般情况下驻留3人,在航天员轮换时最多可达6人,建成后将成为我国长期在轨稳定运行的国家太空实验室。它整体呈T字构型,基本构型包括1个核心舱和2个实验舱。核心舱居中用来控制整个空间站组合体,实验舱Ⅰ和实验舱Ⅱ分别连接于两侧。核心舱是空间站的主控舱段,主要对整个空间站的飞行姿态、动力性、载人环境进行控制。它包括节点舱、生活控制舱和资源舱三部分,有3个对接口和2个停泊口。停泊口用于连接两个实验舱,一起与核心舱组装形成空间站组合体。对接口
用于载人飞船、货运飞船及其他飞行器访问空间站。实验舱Ⅰ名为“问天”,主要任务是开展舱内和舱外科学实验和技术实验,也是航天员的工作生活场所和应急避难场所。实验舱Ⅰ配备了航天员出舱活动专用气闸舱,支持航天员出舱活动,配置了小型机械臂,可进行舱外载荷自动安装操作。实验舱Ⅱ名为“梦天”,具备和实验舱I类似的功能。实验舱Ⅱ还配置有货物专用气闸舱,在航天员和机械臂的辅助下,支持货物、载荷自动进出舱。
(摘编自《揭秘中国空间站》,《人民日报》)
【材料四】上世纪90年代开始启动的我国载人航天工程,规划了“三步走”战略。从发射载人飞船将中国航天员送入太空,到太空出舱、发射空间实验室,如今已走到第三步,即“建造空间站,解决有较大规模的、长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应用问题”。
根据飞行任务规划,空间站工程分为关键技术验证、建造和运营3个阶段实施。为完成空间站建造,共规划了12次飞行任务。在长五B首飞后,将先后发射“天和”核心舱、“问天”实验舱和“梦天”实验舱,进行空间站基本构型的在轨组装建造,也规划了发射4
艘神舟载人飞船和4艘天舟货运飞船,进行航天员乘组轮换和货物补给。11次任务的完成,将意味着中国空间站正式建成。空间站在轨运行期间,将面向前沿科学探索、人类生存和太空活动,支持开展大规模的空间科学实验、技术试验和空间应用等活动。
(摘编自《揭秘中国空间站》,《人民日报》)
1.此次长征五号B的成功发射,为什么被国外视为“中国未来载人航天计划的重要里程碑”?请结合材料简要回答。
①中国新一代太空舱使用了新材料和新结构,太空舱的隔热能力大幅提高;
②中国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系列将满足未来发射服务市场的需求,有助于保持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的发展趋势,推动经济发展和相关高科技发展。
2.长征五号B这款新型运载火箭有哪些独特之处?请简要概括。
①采用一级半构型;
②拥有目前我国最大的火箭整流罩;
③是目前我国近地轨道运载能力最大的火箭,主要用于发射近地轨道的大型卫星及飞船。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含有载人飞船试验船和柔性充气式货物返回舱试验舱的载荷组合体与火箭成功分离并进入预定轨道,标志着我国载人空间站工程建设进入实质阶段。
B.我国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战略,第一步是发射载人飞船将航天员送入太空并实现航天员太空出舱,第二步是发射空间实验室,第三步是建造空间站。
C.我国空间站将采用在轨组装方式完成建造,建成后为实现空间站正常运营,将发射4艘神舟载人飞船和4艘天舟货运飞船,进行航天员乘组轮换和货物补给。
D.我国空间站具有内部空间大、方便居住等优点,适于在轨进行大规模的空间科学实验、技术试验和空间应用等活动,它的建成将全面提升我国科学技术水平。
A
【解析】 B.第一、二步的表述有误,根据材料四“从发射载人飞船将中国航天员送入太空,到太空出舱、发射空间实验室”可知,第一步是将中国航天员送入太空,第二步是实现太空出舱、发射空间实验室。C.“建成后为实现空间站正常运营,将……货物补给”曲解文意,材料四是“为完成空间站建设……规划了发射4艘神舟载人飞船和4艘天舟货运飞船”。D.“它的建成将全面提升我国科学技术水平”于文无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