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 一年级下册美术 第3课 象形的文字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沪教版 一年级下册美术 第3课 象形的文字 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1.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教版
科目 美术
更新时间 2021-06-13 20:31: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题:象形的文字
课时:1课时
课型:绘画(想象)
年级:一年级
教材:上教版美术教材 一年级第二学期
--------------------------------------------------------------------
教材分析:
本课教学内容主要是通过学习,引导学生了解象形文字及相关知识,了解古文字和图画之间的巧妙关联,感受象形文字的独特美感和象形文字与彩色背景协调搭配所产生的美感。学习装饰背景的各种涂色技法,而涂色技法的学习对于学生日后的美术创作和学习是一种良好的铺垫。本课旨在以象形文字为载体,通过对象形文字的了解、学习和艺术创作,丰富学生的美术创作体验,激发学生对祖国文字的学习兴趣和对传统文化的了解。
学情分析:
一年级的学生正好处于识字的阶段,由于语文教材中有介绍象形文字的课文,所以象形文字对他们来说并不陌生。汉字是由象形文字演变而来,对孩子们来说每个象形文字都像是一张画,简单却有趣,很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以象形文字为主,根据字义联想添加背景的目标设置符合学生此阶段的认知特点,难度合适,兼顾学生的想象力及相对有限的实践能力。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初步了解象形文字的特点,尝试书写象形文字,根据字意联想,学会用平涂、接色等方法,并为文字配上合适的背景,形成画面。
2.过程与方法——在欣赏比较的过程中,发现象形文字与现代文字的不同,学习利用文字与底色创意作品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象形文字的独特美,体会其简单内涵,激发对祖国文字的学习兴趣和对传统文化的了解。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象形文字的书写与背景协调搭配
难点——根据字义添画内容
教学过程:
一、欣赏观察, 激发学习兴趣
1、欣赏视频《三十六个字》,找找象形字。
2、小结:我们的祖先结合事物的特点,用简单的线条来创造文字,这就是象形文字。
3、揭示课题:象形的文字。
二、新授 象形字的绘画方法探究
1、认字游戏
教师提供汉字和象形字的图片,引导学生分组。
2、找区别
象形字像画,圆笔多。现代字不像画,方笔多。
3、出示小羊图片,观察羊的特点
4、教师示范
教师画象形字“羊”。
三、学生作业(1)
1、要求:画一个认识的象形文字;文字写大,且加粗。
2、教师巡视辅导。
四、背景装饰方法探索
1、出示已涂画背景的作品,进行联想。
2、学习背景表现的方法:
色块法、点彩法、条纹法、接色法等涂色方法的介绍。
3、欣赏作品:同一文字“羊”背景的不同表现方法。
五、学生作业(2)
1、请学生交流自己想绘画的背景。
2、要求: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添加背景,合理想象,搭配协调,色彩丰富,画面整洁。
3、教师巡视辅导。
六、欣赏与评价
1、展示学生作品。
2、请学生说说自己喜欢的作品。
3、自评、互评和教师点评。
七、拓展:
欣赏具有象形文字特点的奥运图标,启发学生将象形文字运用于现代设计。
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内容主要是通过学习,引导学生了解象形文字及相关知识,了解古文字和图画之间的巧妙关联,感受象形文字的独特美感和象形文字与彩色背景协调搭配所产生的美感。学习装饰背景的各种涂色技法,而涂色技法的学习对于学生日后的美术创作和学习是一种良好的铺垫。本课旨在以象形文字为载体,通过对象形文字的了解、学习和艺术创作,丰富学生的美术创作体验,激发学生对祖国文字的学习兴趣和对传统文化的了解。
通过语文课上的学习,学生对文字已经有了一定的认知,通过找找象形文字的游戏来恰如其分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入课题。接着通过比较以及视频的介绍,发现象形字的特点和由来。而尝试环节仍然以学生喜欢的小游戏贯穿,解决构图和笔画问题。最后设置的拓展环节,作为本课的延续和补充,深化思维的同时能激励学生自主学习。
本课教学设计综合运用了观察比较法、自主探究法、直观教学法、尝试练习法、师生演示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发现、了解知识点和学习创作方法及步骤。注重调动学生视觉、听觉等多感官进行体验和学习,注重师生多层面的有效互动,注重学生的发现和体验。让学生在感知、体验及作品创作过程中提升绘画表现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