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
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一、单选题
1.莎士比亚在《哈姆雷特》中写道:“人是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这表述体现的思想是( )
A.民族主义
B.禁欲主义
C.拜金主义
D.人文主义
2.彼特拉克说道:“自然之物即使是真实的,对幸福生活也是无关紧要的。因为我了解动物、鱼类和蛇类的本性,却忽视或蔑视人的本性、人生的目的以及人的起源和归宿,这对我又有什么用处呢?”这表明彼特拉克( )
A.重视人在社会的价值
B.对宗教信仰表示怀疑
C.追求自由平等的权利
D.以自然界为研究对象
3.“他(莎士比亚)在向我们述说人的内心——爱与悲、嫉妒与野心、绝望与生死,以斐然的文采全方位地展现了人性,以惊人的笔墨表达了我们无以言说的情感。他明白我们有多伟大,也知道我们可以有多残酷。”下列对莎士比亚作品的评价中,不确切的是( )
A.语言优雅流畅,且情感丰富细腻
B.刻画了极其复杂的人类内心世界
C.谱写人性的善美,歌颂人性的伟大
D.提升了人性的高尚、伟大与尊严
4.16世纪的法国作家拉伯雷曾说过:“我不相信屋顶以上的事。”这反映了他的思想主张是( )
A.追求人的自由
B.追求现世幸福
C.反对禁欲主义
D.反对等级观念
5.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的政治哲学家马基雅维利不再从《圣经》和上帝出发,而以历史事实和个人经验为依据来研究社会政治问题,所著的《君主论》强调君主必须同人民保持较好的关系,通权达变,要真正了解国情。这些思想表明( )
A.理性主义深入人心
B.文艺复兴民族主义成为主流
C.民族国家最终形成
D.世俗统治要求摆脱宗教束缚
6.有学者研究指出,“宗教改革的动机与社会的要求相融合”,较早响应宗教改革的教堂,会众大多由“码头工人、工匠、熟练工人、商人和大学教职人员组成”。这反映岀当时欧洲( )
A.市民阶层的成长壮大
B.理性主义广泛传播
C.教会权威进一步提升
D.新教理论初步形成
7.德意志宗教改革前夕,各种社会矛盾的焦点是( )
A.分裂局面严重阻碍社会经济的发展
B.封建主不断加重对下层人民的剥削和压迫
C.封建统治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D.天主教会对德意志的神权统治和经济掠夺
8.文艺复兴后,高耸入云、冷峻阴沉的哥特式建筑不再流行,建筑师们热衷于重现古希腊的柱式以及古罗马的穹顶拱券,从而营造出欢快充实的空间感受。这表明当时(
)
A.建筑的宗教功能和意义被弱化
B.几何学发展彻底改变了设计理念
C.复古风格成为建筑领域的主流
D.市民阶层追求世俗化的生活体验
9.马丁·路德说,世俗权力是受上帝的委托来惩治奸邪,保护善良的。无论什么人,不管他是教皇、主教,或是修士、修女,世俗权力都有权来管他。据此可知,宗教改革( )
A.挑战罗马教廷的权威
B.批判封建君主专制
C.质疑上帝的至高无上
D.主张三权分立学说
10.有人说“牛顿革命的影响远远超出了自然科学的范畴,事实上极大地改变了整个欧洲思想界的精神气候”。这主要说明牛顿革命( )
A.激发了法国人极富玄想的探索精神
B.促进了文艺复兴运动的开展
C.确立了理性化或科学化的思维传统
D.推动了宗教改革运动的兴起
11.马克思说,启蒙思想家“已经用人的眼光来观察国家,并且从理性和经验中而不是从神学中引出国家的自然规律”。启蒙思想家的“理性和经验”基于(
)
A.君主的权力与党派的信仰
B.权威的判断与历史的传统
C.自然科学进步和资本主义发展
D.民族国家的意志与精神的寄托
12.孟德斯鸠写道:“商业时而被征服者摧毁,时而受到君王骚扰,于是商业就远离遭受压迫之乡,走遍全球,落脚在可以自由呼吸的地方”,材料可以用来说明( )
A.商品经济发展推动对外扩张
B.自由精神是商业发展的土壤
C.君主专制摧毁了商业的发展
D.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必然性
13.法国启蒙运动主将、百科全书派领袖狄德罗说:“若无英国人,理性和哲学在法国可能还处在最可鄙的蒙童状态。”据此推断,下列表述符合史实的是( )
A.狄德罗忽视了法国人对理性的创造性
B.英国启蒙思想直接导致法国启蒙运动
C.牛顿力学体系为法国启蒙运动奠定基础
D.英国是欧洲启蒙运动的发源地和中心
14.有人说,17世纪末的英国国王开始被套上“紧箍咒”。这里的“紧箍咒”主要指(
)
A.“光荣革命”的胜利
B.《权利法案》的颁布
C.责任内阁制的形成
D.进行议会改革
15.1689年英国议会颁布的《权利法案》沿袭了罗马法的精神,又开启了近代民主代议制的先河。其在世界民主化进程中最为深远的影响是( )
A.确立了英国的君主立宪制,为世界各国普遍接受
B.以明确的法律条文捍卫了资产阶级的利益,巩固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
C.解决了革命引起的政局动荡问题,为国家崛起提供了坚实的政权保障
D.实现了由“主权在君”到“主权在民”的革命性转折
16.1875年,法国国民议会仅以一票多数通过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在法律上确立了共和政体。1884年,法国议会又通过决议,规定“政府的共和国形式不得作为宪法修改提议的对象”。这表明法国(
)
A.借鉴了英国责任内阁制
B.总统共和制更符合国情
C.民主政治进程的曲折性
D.保皇派的力量仍然强大
17.近代俄国出现过两次较大规模的改革,第一次是1861年农奴制改革,还有一次是斯托雷平改革。后者准许农民退出村社,每个农民可以取得村社的份地作为私产,并允许出卖。这两次改革的共同之处是( )
A.废除了存在已久的农奴制
B.推动了俄国的近代化进程
C.破坏了村社的土地公有制
D.成为了十月革命的导火线
18.下表为美国1787年宪法的部分内容。这表明此时美国
( )
机构
权限
总统
是国家最高行政首脑和武装力量最高统帅,由选民间接选出,不对国会负责,但需要定期向国会提出国情报告,同时有权否决国会通过的法律。
国会
是国家最高立法机构,众议院议员由选民直接选出,参议院由每州议会选两名代表组成,两院以2/3的多数票可以通过遭总统否决的法律。
A.基本确立了联邦制
B.国会掌握了司法权
C.总统权力至高无上
D.遵循权力制衡原则
二、材料题
19.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是欧洲历史上两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对人的价值和地位的思考日益深入。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人来到世界,并非是为了经受苦难,而是为了享受快乐。世界是上帝创造的,但是,世界形成之后,则是人类自己努力的结果。”
材料二 不久以前,有人争论这样一个问题:凯撒、亚历山大、铁木真、克伦威尔等人,哪一个是最伟大的人物?像牛顿先生这样一个十个世纪以来的杰出的人,才真正是伟大的人物,至于那些政治家和征服者,不过是些大名鼎鼎的坏蛋罢了。我们应当尊敬的是凭真理的力量统治人心的人,而不是依靠暴力来奴役人的人;是认识宇宙的人,而不是歪曲宇宙的人。
英国是世界上抵抗君主达到节制君主权力的唯一的国家:在这个政府里,君主有无限的权力去做好事,倘使想做坏事,那双手就被缚了。
——摘编自伏尔泰《哲学通信》
(1)材料一中作者的主张反映了文艺复兴时期怎样的价值观?体现了这一时期的哪一核心思想?
(2)据材料二指出伏尔泰认为牛顿成为伟人所具备的素养。牛顿的科学成就启发了伏尔泰对人类社会的思考,他提出了哪些主张?
(3)综合上述材料,与文艺复兴相比,启蒙思想有何新发展?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689年2月,英国议会通过《权利法案》,使国家权力的中心无可挽回地由国王转移到议会。
1694年,议会通过《三年法案》,使议会成为一个常设性立法机构。
1701年,议会通过《王位继承法》,明确规定以后英国王位不得传给天主教徒,并规定国王的一切法律与条例非经议会通过均属无效。
——摘编自阎照祥《英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二
近代美国
近代德国
1775年,来克星顿枪声,美国独立战争爆发
1776年,《独立宣言》发表
1783年,英美签订和约,英国承认美国独立
1787年,《美利坚合众国宪法》通过
1789年,华盛顿就任美国第一任总统
1864年,普鲁士对丹麦开战,王朝战争开始
1866年,普鲁士对奥地利开战
1870年,普法战争爆发
1871年,德意志帝国宣告成立,《德意志帝国宪法》颁布
(1)根据材料一,指出英国议会通过这一系列法案的目的,概括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的特点。
(2)依据材料二,说明近代美、德国家形成的不同道路,并结合所学指出两国政治制度的差异。
参考答案
1——18:DACBD
ADDAC
CBCBD
DBD
19.(1)价值观:肯定人对现世幸福的追求,肯定人的价值与作用。
思想:人文主义。
(2)素养:理性(或尊崇真理);科学精神。
主张:自然权利说(天赋人权),反对君主专制,主张开明专制。
(3)发展:提倡理性主义;反对专制主权;提出资本主义社会的政治构想。
20.(1)目的:限制国王的权力,确保议会的权力。
特点:渐进性,不断完善;通过立法的形式。
(2)不同道路:美国通过反对英国殖民统治的独立战争,赢得了民族独立,建立近代国家;德国通过王朝战争,完成国家统一,形成近代国家。
差异:美国实行民主共和制,三权分立;德国实行君主立宪制,皇帝掌握国家大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