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课《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课件+学案(岳麓历史必修2)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9课《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课件+学案(岳麓历史必修2)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岳麓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2-04-08 21:36:28

文档简介

第18课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
审核人:徐晓虹 2010年4月20日
课标要求:概述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总结其经验教训。
重点:过渡时期及总路线;三大改造;中共“八大”。
难点: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训。
历史分期
1.1949—1956年(过渡时期)
2.1956—1966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3.1966—1976年(文革时期):国民经济遭到严重破坏。
【自主学习】
一、1949年——1956年(过渡时期)
1. 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开端
(1)条件
(2).方针:1953年中共中央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提出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主张。
(3).实施:
(4)成就
(4).成就
(
2.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1).目的:为了适应国家 的要求,早日建成 。
(2)过程
农业
手工业
资本主义工商业
(3).结果: 年底,国家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 基本完成。
(4).意义:社会主义 基本确立,为社会主义 发展开辟了道路。
【合作探究】:
探究一:新中国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的目的是什么?三大改造的实质是什么?从改造的目的看,三大改造与工业化之间是什么样的关系 ?这体现了过渡时期总路线有什么特点?
探究二:通过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确立了,推动了新中国社会
主义经济建设的发展。这里的经济制度是指计划经济体制,请你结合历史和现实谈谈你对计划经济的理解。
【疑难问题】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自主学习】
二、1956年——1966年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一)探索
1.1956年中共“八大”
( 思考): 你如何看待中共八大关于形势、主要矛盾、主要任务的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思路点拨)1958年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主观上反映了广大人民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文化落后的愿望;但是客观上忽视了客观的经济发展规律 。
3.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思考:从实质上说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都是“左”倾错误,阅读教材84、85页三段小字内容及图片,你认为它们各自错在哪里?
大跃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民公社化运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八字方针”
(思考):你认为“八字方针”的中心环节是什么?在当时背景下这样的提法有无必要?你怎样评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成就
阅读教材85页小字及图片,了解十年探索时期的成就有哪些?
初步建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得到长足发展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无到有,逐步壮大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油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铁路、公路、航空运输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国民收入___________、工业总产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1966——1976 年(“文革”时期)
阅读课本最后一段,回答:“文革”的十年对我国经济建设的危害。
危害:①严重干扰和破坏了 。②导致 长期在低水平线上徘徊。③“文革”十年中国民经济
(思路点拨):在社会建设过程中,我们面临的主要问题有两个:
一是社会主义制度确立之后的社会主要矛盾问题(由此决定我们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一是经济建设的规模和速度问题(即如何建设经济的问题)。
【合作探究】
探究一:在社会主义建设探索的最初十年,你认为成功的探索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探索中的失误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经过十年的探索这两大问题解决了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年文革期间更大的“左”倾错误表现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认为造成失误的原因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们在二十年探索中,遭受了严重的挫折,为什么仍然取得了那么多重大的成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建设可以从历史中吸取哪些经验教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疑难问题】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自主课堂小结】
【当堂达标】
1.。下列对第一个五年计划的表述,错误的是
A.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 B.建立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基础
C.暂时不发展交通运输轻工业和农业 D.有步骤的促进三大改造
2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实质是 ( )
A、废除旧的剥削制度 B、改变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革命
C、促进社会经济全面发展 D、引导农民走集体化道路
3.“1958年,中共中央号召全国人民为生产1070万吨钢而奋斗。各地迅速组织起生产钢铁的大军,学校、工厂、机关。农村、军队……几千万人在钢铁生产战线日夜苦战。全国城镇到处建小高炉,炉火日夜不熄。为了提供炼钢原料,许多人把家里的锅砸了,把铁锹扭弯,连秤砣也不放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②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
③人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空前提高 ④经济建设成就瞩目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4.1956年中国社会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表述错误的是
A.中国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 B.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发生根本的变化
C.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 D.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
5.不符合过渡时期总路线特点的是:
A.社会主义工业化与社会主义改造并举 B.发展生产力与变革生产关系互相促进
C.“一体两翼”的关系 D.优先发展轻工业
6.1958年“左”倾错误泛滥的原因应排除:
A.片面追求高速度 B.修改了八大主要矛盾的论断
C.坚持“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经济建设方针
D.经济领域里出现了严重的“左”倾错误。
7.中共“八大”关于国内主要矛盾的判断是正确的,因为这一论断( )
A、借鉴了苏联的经验教训 B、反映了剥削阶级在我国已经基本被消灭的客观实际
C、明确了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
D、强调了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8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建国之初毛主席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 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是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并且告诉大家:”牛皮不要吹得太大,尾巴不要翘起来.”
材料二:1957年,毛泽东前往苏联参加十月革命胜利40周年的庆祝活动......在各国共产党和工人党代表会议上,毛泽东宣布:”15年后我们可以赶上或者超过英国.”“大跃进”中,发展成了“赶英超美”的口号.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当时中国怎么样的经济状况 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国家制定了怎么样的政策 成果如何
(2)材料二与材料一相比有何不同 导致了怎么样的后果
①国民经济恢复:1952年底, 基本好转, 提上日程。
②中国借鉴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做出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决定。
1953年,国家开始实施 ,到 年底完成。
①初步建立了独立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②初步形成了合理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③社会主义工业化由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①初级农业合作社:1953年试办,以 、 为特征。
②高级农业合作社:1955年颁布《 》。
①1951年,开始试办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②1953年,决定推进 运动,开始从 方面入手,逐步按行业 改造;
①国家采取 、 、 的策略,运用 、 和 等形式,将其纳入 轨道;
②1953年底,实行 的公私合营。
③1956年,实行 公私合营。
(1)基本形势: 制度基本建立。
(2)主要矛盾:人民对于先进的 的要求同落后的 之间的矛盾,对于 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的经济文化不能满足 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3)主要任务:把中国尽快从落后的 变为先进的 。
(1)背景:中央领导人片面追求经济建设中的 。
(2)提出:1958年, 会议提出。
(3)内容: , , 地建设社会主义。
(4)影响:轻率地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运动。
(1)特点:大跃进以 为中心;人民公社化运动以 为特点
(2)标志:以高指标、 、 和 为标志。
(3)实质:________错误迅速发展
(4)影响
①使 和 遭到严重破坏;
②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③生产效率低下,严重挫伤农民的 ;
④造成 年连续三年的严重经济困难时期

(1)提出时间:
(2)内容:“ 、巩固、 、提高”。
(3)作用:国民经济转入 的轨道。到1962年底, 开始好转,城乡 有所改善。(共19张PPT)
中国现代史
过渡时期
国民经济恢复时期(1949.10---1952.12)
三大改造和有计划经济建设时期(1953.1---1956.12)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1957.1---1966.5)
文化大革命时期(1966.5---1976.10)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改革开放)时期(1978.10---)
新民主主义社会
社会主义社会
曲折发
展时期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分期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
一.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开端
1.前提:
1952年底,国民经济形势基本好转。
2.纲领:
1953年过渡时期(1949—1956年)总路线(“一化三改”)提出社会主义工业化的主张
3.开端:
1953年国家开始实施“一五”计划(1953—1957年)
4.特点:
借鉴苏联经验,作出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决定,并强调处理好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的关系。
5.成就:
初步建立了独立的工业体系,初步形成了合理的工业布局,社会主义工业化全面展开。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
一.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开端
材料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是集中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因为我们过去重工业的基础极为薄弱,经济不能独立,国防不能巩固,帝国主义国家都来欺负我们……”“资本主义国家从发展轻工业开始,一般是花五十年到一百年的时间才能实现工业化,而苏联采用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方针,从重工业开始,在十多年中就实现了国家的工业化”。 ---《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93年版
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中国为什么优先发展重工业?
①重工业基础薄弱(严重制约国民经济的正常发展);
②面临帝国主义的军事威胁和经济封锁(加强国防力量的迫切需要);
③借鉴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经验;
④重工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和主导产业(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基本设备和设施);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
二.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1.目的:
为了适应国家工业化的要求,早日建成社会主义。
2.概况:
①农业:1953年试办以土地入股、统一经营为特征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955年起,掀起兴办高级农业合作社。
农民申请加入农业生产合作社
1.1950年-1952年 土地改革,农民拥有土地的所有权(土地改革)①原因:解放战争基本取得胜利,新解放区还没有土改,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生产力发展;②核心内容:废除封建土地私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③意义: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为农业生产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2.1953年-1956年 农业社会主义改造,走合作化道路(农业合作化)①原因:分散的小农经济难以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②核心内容:把土地等主要的生产资料由私有制变为公有制,实行集体经营;③意义:进一步解放了生产力。
3.1958年-1983年 人民公社制度(人民公社化)①原因:党的一些领导人主观的认为农业合作化的规模越大,公有化的程度越高,就越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片面追求公有化的程度;②核心内容:提高公有化程度和扩大规模,实行“一大二公”。③影响:挫伤了生产者的积极性。
4.1978年至今,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①原因:党中央正确总结了合作化和人民公社化的经验教训,作出了实行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②核心内容:在坚持土地公有制的前提下,改革经营管理方式,实行分户经营、自负盈亏等;③意义: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农村各项事业的发展。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
二.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2.概况:
①农业:1953年试办以土地入股、统一经营为特征的初级业生产合作社;1955年起,掀起兴办高级农业合作社。
②手工业:1953年,国家开始试办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③资本主义工商业:采用和平赎买的办法,通过国家资本主义的途径,逐步将其改造为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企业。1953年底,实行个别企业的公私合营;1956年实行全行业公私合营。
上海工商界申请全行业公私合营
是中国共产党改造私人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基本政策。赎买的形式主要有两种,一是在全行业公私合营以前采取“四马分肥”的利润分配制度,使资本家的所得被限制在企业盈余的25%左右;二是在全行业公私合营以后采取了定息制度,即在一定时期内,由国家按照企业合营时核定的私股股额,每年付给资本家一定的股息。
新式的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它主要地不是为了资本家的利润而存在,而是为了适应人民和国家的需要而存在。带有很大的社会主义性质,是对国家和人民有利的。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
二.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3.实质:
变革生产关系,将生产资料由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4.意义:
标志着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基本确立,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发展开辟了道路,中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过渡到了社会主义社会。
它以国家指令性计划为主,由中央和地方各级相关部门构成自上而下的计划管理机构。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
三.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成就
1.中共“八大”:1956年
材料一 改变生产资料私有制为社会主义公有制这个极其复杂和困难的历史任务,现在在我国已经基本上完成了。我国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谁战胜谁的问题,现在已经解决了。
材料二 (中共)八大报告中所阐述的一些经济建设的重要方针,因为有“一五”计划的经验与教训作借鉴,所以比较适合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我国经济工作的实际。
请依据材料一、二,概括八大路线形成的重要背景。
(1)背景:
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实施“一五”计划,积累了一些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
三.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成就
1.中共“八大”:1956年
(2)内容:
①主要矛盾:
人民对于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与落后的农业国之间的矛盾。
②主要任务:
把中国尽快由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3)意义:
是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
2.八字方针
(1)背景:
1959年至1961年,我国经历了持续三年的经济困难时期。
(2)内容:
1960年冬,党中央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调整失衡的国民经济。
(3)结果:
到1962年底,国民经济形势开始好转,城乡人民生活有所改善。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
三.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成就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
3.经济建设成就
1957-1966年主要建设成就
1966-1976年主要建设成就
1956年9月8日中国试制成功了第一批新型喷气式飞机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
3.经济建设成就
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1967年6月17日,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1970年4月24日,我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
3.经济建设成就
时期 工业 交通 科技
过渡时期 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机床厂、沈阳飞机制造厂、鞍山钢铁公司 武汉长江大桥;宝成、鹰厦铁路;康藏、青藏、新藏公路
探索时期 武汉、包头钢铁基地;大庆油田、大港油田; 兰新、包兰铁路 原子弹爆炸、结晶牛胰岛素
文革时期 湖北第二汽车制造厂、胜利油田 南京长江大桥、成昆铁路、湘黔铁路 两弹一星、杂交水稻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
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失误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
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失误
1.失误表现:
①总路线:1958年八届二次会议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②大跃进:盲目追求工农业生产的指标;错在忽视经济规律,夸大人的主观能动性;如1958发起以大炼钢铁为中心的“大跃进”运动;
③人民公社化:盲目扩大合作化规模,提高公有化程度(一大二公),错在超越了生产力发展水平;
④60年代中期,“左”倾错误发展到以阶级斗争为纲,导致1966-1976年的“文化大革命”。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
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失误
2.影响:
①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1957年
1960年
704
1605
工业总产值:亿元
1957年
1960年
415
537
农业总产值:亿元
农业 轻工业 重工业
在总产值中的
比例 1957年 43.3% 31.2% 25.5%
1960年 21.8% 26.1% 52.1%
增长率 -22.8% 47% 223%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
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失误
2.影响:
②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③人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受到严重挫伤;④国民经济遭受巨大损失;
留下荒山秃岭
松松垮垮的田间劳动者
“文化大革命”动乱十年,在经济上,只是国民收入就损失人民币5000亿元。这个数字相当于建国30年全部基本投资的80%,超过了建国30年全部固定资产的总和。 ---李先念
五.启示:
①遵循客观规律,生产关系的调整要适应生产力的实际水平;
②立足国情,实事求是,量力而行;
③国民经济必须按比例协调发展,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
④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经济发展要有稳定的政治环境;
⑤坚持党的正确领导;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