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音版 (五线谱) 三年级上册音乐 5《妈妈的心》 教案(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人音版 (五线谱) 三年级上册音乐 5《妈妈的心》 教案(表格式)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50.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音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21-06-13 23:09:0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妈妈的心》教学设计
一、基本信息
名称 《妈妈的心》
授课教师姓名
知识点来源 学科:音乐 年级:三年级 教材版本:人音版
二、教学分析
教学内容分析 1、学唱歌曲《妈妈的心》
2、表演歌曲《妈妈的心》
3、音乐知识:掌握四分休止符,了解女声、童声的演唱形式
4、选用内容:学习用竖笛演奏歌曲
学生特征分析 学生跟录音轻轻哼唱自已创编动作进行表演,体验母亲的深情。节奏的松、紧变化。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欣赏歌曲《妈妈之歌》,进一步体验感受乐曲中音乐作品旋律婉转起伏、宽广绵长,充分表现了母子间的真挚。歌曲的歌词朴实无华,母子之情溢于字里行间。初步感受音乐作品中通过母子两人的对答,表达了母亲对孩子的挚爱和期望以及孩子深情的回报
过程与方法: 学习用听视唱结合学习歌曲《妈妈的心》,引导学生认真仔细地聆听音乐作品,音乐作品充满激情地表达了幸福生活的儿童热爱祖国妈妈的一片深情。初步感受音乐作品中在音调上节奏的松、紧变化,唱出了“妈妈的歌”、“儿女的歌”使人感到心潮起伏,激动万千,把情绪推向高潮.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用听视唱结合学习歌曲《妈妈的心》,引导学生认真仔细地聆听音乐作品,音乐作品充满激情地表达了幸福生活的儿童热爱祖国妈妈的一片深情。初步感受音乐作品中在音调上节奏的松、紧变化,唱出了“妈妈的歌”、“儿女的歌”使人感到心潮起伏,激动万千,把情绪推向高潮。
教学重点 学习用听视唱结合学习歌曲《妈妈的心》,引导学生认真仔细地聆听音乐作品,音乐作品充满激情地表达了幸福生活的儿童热爱祖国妈妈的一片深情。初步感受音乐作品中在音调上节奏的松、紧变化,唱出了“妈妈的歌”、
教学难点 学习用听视唱结合学习歌曲《妈妈的心》,引导学生认真仔细地聆听音乐作品,音乐作品充满激情地表达了幸福生活的儿童热爱祖国妈妈的一片深
教学方法与策略 1.练习:1)念与拍: ХХ 0∣ХХ 0‖
0 ХХ∣0 ХХ‖
2.再听录音范唱,轻声跟唱
3.讨论:这首歌中的休止符“0”起到什么作用?表达怎样的心里状态?
4.结论:这里四分休止符表达出儿女与妈妈心心相印之情
教学媒体 这是一首云南纳西族民歌,纳西族是我国西南地区的少数民族,主要聚居于云南省丽江纳西族自治县,民歌中以“阿哈巴拉调”抒发对母亲恩情的歌腔。)
复听(设问:这首歌是男声唱?女声唱还是童声唱?学生交流)
再次复听
学生跟录音轻轻哼唱自已创编动作进行表演,体验母亲的深情。
三、教学过程
请采用下述的表格式描述,尽量采用写实的方式描述教学过程的真实情景,尽量将教学中的关键环节以及教学过程中某些值得注意和思考的现象和事件描述清楚。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观察和考查,以及设计意图
一、常规练习
1:随乐曲自编动作进室, 1:随乐曲自编动作进室,(要求自创,无规范动作要求,但要引导学生跟随音乐节拍或节奏)。
结合学习结合学唱歌曲演奏6、1、2三音进行练习作品的节奏进行)
二、新课学习: 1、导入(师:出示大歌片《妈妈的心》听录音范唱两边,学生轻轻跟着录音哼唱
注意区分: 5 3 3 . 1 │2 3 0│
妈 妈 的 心 里
3、 入四分休止符
(问:你们有没有发现歌谱上有“0”?板书“0”简单介绍:休止符,音乐中用休止符表示停顿,在简谱中就是用“0”表示,“0”是四分休止符(板书)四分休止符与四分音符的时值是一样的,都是一拍。)
4、练习:1)念与拍: ХХ 0∣ХХ 0‖
0 ХХ∣0 ХХ‖
2)再听录音范唱,轻声跟唱
3)讨论:这首歌中的休止符“0”起到什么作用?表达怎样的心里状态?
结论:这里四分休止符表达出儿女与妈妈心心相印之情
4)竖笛演奏《妈妈的心》旋律
5)学生轻声跟唱(注意四分休止符的停顿)
谈话:歌曲中“儿女”“妈妈”“祖国”三者的关系能理解吗?你能唱出对妈妈、对祖国的爱吗?
、导入(师:出示大歌片《妈妈的心》听录音范唱两边,学生轻轻跟着录音哼唱
注意区分: 5 3 3 . 1 │2 3 0│
妈 妈 的 心 里
3、 入四分休止符
(问:你们有没有发现歌谱上有“0”?板书“0”简单介绍:休止符,音乐中用休止符表示停顿,在简谱中就是用“0”表示,“0”是四分休止符(板书)四分休止符与四分音符的时值是一样的,都是一拍。)
4、练习:1)念与拍: ХХ 0∣ХХ 0‖
0 ХХ∣0 ХХ‖
2)再听录音范唱,轻声跟唱
3)讨论:这首歌中的休止符“0”起到什么作用?表达怎样的心里状态?
结论:这里四分休止符表达出儿女与妈妈心心相印之情
4)竖笛演奏《妈妈的心》旋律
5)学生轻声跟唱(注意四分休止符的停顿)
谈话:歌曲中“儿女”“妈妈”“祖国”三者的关系能理解吗?你能唱出对妈妈、对祖国的爱吗?
5、教师范唱
6、分段练唱再连起来唱(教师弹旋律,学生用打击乐进行合作排练。
一部分学生演唱,一部分学生跳,一部分学生用竖笛与打击乐器伴奏,表演《妈妈的心》)
三、欣赏《妈妈之歌》 1、导入:(老师又带来一首《妈妈之歌》,听后说说歌曲又唱了什么)内容?
2、初听(师生交流歌曲所反映的内容。)
3、介绍(师:这是一首云南纳西族民歌,纳西族是我国西南地区的少数民族,主要聚居于云南省丽江纳西族自治县,民歌中以“阿哈巴拉调”抒发对母亲恩情的歌腔。)
(老师又带来一首《妈妈之歌》,听后说说歌曲又唱了什么)内容?
初听(师生交流歌曲所反映的内容。)
介绍(师:这是一首云南纳西族民歌,纳西族是我国西南地区的少数民族,主要聚居于云南省丽江纳西族自治县,民歌中以“阿哈巴拉调”抒发对母亲恩情的歌腔。)
(老师又带来一首《妈妈之歌》,听后说说歌曲又唱了什么)内容?
初听(师生交流歌曲所反映的内容。)
介绍(师:这是一首云南纳西族民歌,纳西族是我国西南地区的少数民族,主要聚居于云南省丽江纳西族自治县,民歌中以“阿哈巴拉调”抒发对母亲恩情的歌腔。)
四、 再次复听
复听(设问:这首歌是男声唱?女声唱还是童声唱?学生交流)
5、 再次复听
6、学生跟录音轻轻哼唱自已创编动作进行表演,体验母亲的深情。
再次复听
学生跟录音轻轻哼唱自已创编动作进行表演,体验母亲的深情。
学生跟录音轻轻哼唱自已创编动作进行表演,体验母亲的深情。
五、课堂小结 鼓励与表扬,并指出不足之处 在教学中注意体现新课标的理念,努力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悟能力。在唱旋律时,注意让学生用“la”来模唱,再通过有节奏的朗读歌词,进一步把握歌曲的节奏,进而填词唱。
四、使用效果分析
注意事项:
不仅要总结本次教学活动的优点和成功之处,也要注意指出本次教学活动激发的值得研究的课程问题、具启发意义的事件或教学实际实施过程中的缺陷。并就这些问题做出自己的思考,重在通过分析、找出问题的症结,提出改进教学的方法。
要突出重点,不一定面面俱到,建议采用小标题的方式提点反思的几个方面,不宜太多。要注意在事实的基础上加以总结和提升,不要单纯罗列事实和现象。但理论的总结又要注意语言通俗简明,并利用本次教学活动的具体证据来论证,不要长篇大论地引用他人文章,或脱离具体教学活动做笼统的理论阐述。
在教学中注意体现新课标的理念,努力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悟能力。在唱旋律时,注意让学生用“la”来模唱,再通过有节奏的朗读歌词,进一步把握歌曲的节奏,进而填词唱。在处理四分休止符时,强调遇到“0”休止符要记住“红灯停一停”,并要求学生碰到休止符“0”时拿出双手握拳,做“收”的动作,让学生较好地把握住了歌曲的节奏。再通过学生的自学与老师的指导,学生饶有兴致地唱会了第二段歌词,最后能用亲切、自然、优美的声音来完整跟琴声轻声唱全曲。最后,让学生欣赏赞美祖国的歌曲《爱我中华》,进一步深化了学生热爱祖国妈妈的情感。 值得注意的是,在课的引人部分,要注意时间的把握,
五、同行评价
学校其他听课老师对您这堂课的“新变化”有何评价,有哪些优点和不足?
在教学中注意体现新课标的理念,努力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悟能力。在唱旋律时,注意让学生用“la”来模唱,再通过有节奏的朗读歌词,进一步把握歌曲的节奏,进而填词唱。在处理四分休止符时,强调遇到“0”休止符要记住“红灯停一停”,并要求学生碰到休止符“0”时拿出双手握拳,做“收”的动作,让学生较好地把握住了歌曲的节奏。再通过学生的自学与老师的指导,学生饶有兴致地唱会了第二段歌词,最后能用亲切、自然、优美的声音来完整跟琴声轻声唱全曲。最后,让学生欣赏赞美祖国的歌曲《爱我中华》,进一步深化了学生热爱祖国妈妈的情感。 值得注意的是,在课的引人部分,要注意时间的把握,
附:教学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