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柳永词两首》课件(37张PPT)2020-2021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第二单元

文档属性

名称 4《柳永词两首》课件(37张PPT)2020-2021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第二单元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6-13 07:36: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4课
柳永词两首
作者:柳永
词是宋代标志性文体,兴起于隋唐之际,经五代(冯延巳、南唐二主)过,至宋达到鼎盛。
合乐而歌的新体诗。
别称:曲子、曲子词、乐府、长短句、诗馀等。如《稼轩长短句》《东坡乐府》等。
关于词
词的分类
按字数的多少可分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至90字)、长调三类。
按阕(片、段)来分可分为单调、双调、三叠(段)、四叠(段)等
词牌与题名
词牌 是一首词的词调(曲调),决定着词的字数、句数和平仄声韵。如《沁园春》
标题 是词的内容的集中体现,如《沁园春·长沙》
望海潮
中平平仄,平平中仄,中平中仄平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中平中仄平平。中仄仄平平。仄中中中仄,中仄平平。中仄平平,中中中仄仄平平。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中平中仄平平。仄中平仄仄,中仄平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中平中仄平平。中仄仄平平。中中平中仄,中仄平平。中仄平平中仄,中仄仄平平。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词的简史 温庭筠与花间词派
菩萨蛮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温庭筠 花间鼻祖 开“词为艳科”传统
词的简史 柳永、李清照 婉约词派
定风波·自春来 【作者】柳永 【朝代】宋
自春来、惨绿愁红,芳心是事可可。日上花梢,莺穿柳带,犹压香衾卧。暖酥消,腻云亸(duǒ)。终日厌厌倦梳裹。无那。恨薄清一去,音书无个。
早知恁么。悔当初、不把雕鞍锁。向鸡窗、只与蛮笺象管,拘束教吟课。镇相随,莫抛躲。针线闲拈伴伊坐。和我。免使年少,光阴虚过。
宋 苏轼、辛弃疾 豪放词派
江城子·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欲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柳永,字耆卿,因排行第七,又称柳七,福建崇安人,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
柳永(约987~1053)字耆卿,初名三变,排行老七,世称柳七,著名词人。一生仕途坎坷,饱尝羁旅苦况,晚年中进士,做过屯田员外郎,故称柳屯田。他精通音律,是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作者,也是第一个大量创制慢词长调的词人。他的词深受人们喜爱。所谓“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

作者
严有翼《艺苑雌黄》:当时有荐其才者,上曰:“得非填词柳三变乎?”曰:“然”。上曰“且去填词,何要浮名。”由是不得志,日与儇(xuān)子纵游娼馆酒楼间,无复检约,自称云:“奉旨填词柳三变。”
《鹤冲天》
  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明代暂遗贤,如何向?未遂风云便,争不恣游狂荡,何须论得丧?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  
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堪寻访。且恁偎红倚翠,风流事,平生畅。青春都一饷,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张舜民《画墁录》:柳三变既以词忤仁宗,吏部不敢改官,三变不能堪,诣政府。晏公曰:“贤俊作曲子么?”三变曰:“只如相公亦作曲子。”公曰:“殊虽作曲子,不曾道:‘针线慵拈伴伊坐。’”柳遂退。
《词苑萃编》:东坡在玉堂日,有幕士善歌,因问:“我词何如柳七?”对曰:“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东坡为之绝倒。
望海潮 柳永
望海潮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词意疏通
文本探究
1.上阕词中,作者眼中的杭州有什么特点?表现在?
①形胜
东南、三吴都会
②繁华
参差十万人家、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2.下阕专写西湖,是从哪些角度来写的?
①景:重湖叠巘、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②人:羌管、菱歌、钓叟、莲娃、高牙(与民同乐)
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祝福孙何)。
西湖特点:景色秀美,人文鼎盛
3.本词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
①比喻:怒涛卷霜雪
②借代:千骑拥高牙、归去凤池夸
③白描: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④动静结合: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
⑤互文:羌管弄晴,菱歌泛夜。
⑥点面结合:上阕杭州这个面,下阕西湖这个点
宋人谢处厚评柳永《望海潮》:“谁把杭州曲子讴?荷花十里桂三秋。那知草木无情物,牵动长江万里愁!”据说完颜亮听人演唱柳永《望海潮》,闻“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遂起投鞭渡江、立马吴山之志”,隔年以六十万大军南下攻宋。
前人评诗
《望海潮》为山川颂歌,亦为投赠之作。作者路经杭州,欲谒见两浙转运使孙何而写此。词上片极力赞美杭州名都,自然环境秀美、城市经济繁荣。下片细腻描绘西湖美景,黎民安居乐业,政要与民同乐。词作有粉饰太平、讴歌孙何政绩的味道。
整体解读
雨霖铃 柳永
词意梳理
雨霖铃·寒蝉凄切 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作者才情卓著,早年屡试不第,一生仕途很不得意,生活穷困潦倒,处世抱着一种玩世不恭的态度。当时由于仕途失意,心情十分压抑,决定离开京城到外地去,“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但一想到从此将不能跟心爱的人生活在一起,失去爱的慰藉,便觉得痛苦万状。这首词就集中反映了他这种复杂的心情。
写作背景
整体感知
题材:
赠别词
内容感知:
①别时环境:
寒蝉、长亭、骤雨
悲秋易感,离别易伤,以景起情,奠定伤感基调
②别时场景:
都门送别、帐饮无绪、兰舟催发、执手凝噎、泪眼相看
依依惜别,黯然销魂
③别后念念:“念”字总领后文(包括下阕),榫接自然,一气呵成。
千里烟波,暮霭沉沉
多情伤别,冷落清秋
酒醒何处?晓风残月
好景虚设,风情难诉
前路迢迢、相见难期
情景叠加、倍加伤感
羁旅行役、孤苦凄凉
凄迷无依、孤苦无聊
概括场景,体悟情感
手法分析
本词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举例分析
①虚实结合:实写离别,虚写念念
②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③白描手法: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雨霖铃》先实写秋晚时分都城外设帐饯别的情景,别离时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流凝噎的种种,再现了景色的黯淡和情绪的低落。接着虚写烟波浩渺、楚天空阔的情景,人生的迟暮与前路的迷茫尽在不言中。下阕虚写“今宵酒醒”后的情景,白描 “残月、晓风、杨柳岸”三景,营造了凄迷无依、孤苦无聊的氛围,使整首词意境更为凄凉清丽、缠绵悱恻。“千种风情”呼应上阕“千里烟波” ,情景相生而不避重字,将天地间的悲情扩大,足以回肠荡气,叹为绝唱。
整体赏析
八声甘州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sì)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颙[yóng]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zěn)知我,倚栏干处,正恁凝愁。
整体把握
八声甘州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
一番洗清秋。
渐霜风凄惨,
关河冷落,残照当楼。
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
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
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
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
想佳人、妆楼顒望,
误几回、天际识归舟。
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闲愁?
2.这首词上下片在表达方式上是如何分工的?


3.该词上片用了哪些意象?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气氛?
4.下片抒情,可分几个层次?
1.全词中哪个语句最能体现词人情感的?词眼?
2、该词上片用了哪些意象?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气氛?
该词上片描绘的是一幅暮秋之景。词人用暮雨、霜风、冷落的关河、残照、红衰翠减、无语长江等意象。营造了一种凄冷、荒凉、肃杀的气氛。
3、自由诵读词的下片抒情,可分几个层次?
①“不忍登高······何事苦淹留”
哀叹长年漂泊,有家难归。
② “想佳人······识归舟”,设想佳人也在楼上盼望自己
③“争知我······正恁凝愁”,回应上层,再抒相思之愁。
苏轼之评价
苏轼一向看不起柳永,但他也曾说:“世言柳耆卿词俗,非也。如《八声甘州》云‘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此真唐人语,不减高处矣。”
如何理解?
李白《忆秦娥》“西风残照,汉家陵阕”

柳句在物像上选取大尺度、大范围,广阔辽远的景象。风既寒且急,行旅必少,只留下空寂的山河、渡口和楼头孤悬的残照,所用的描写词语更寒冷,肃杀落没。可以感到意境更凄冷。形象鲜明,使人读之如亲历其境。
南宋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评说:“柳词格固不高,而音律谐婉,词意妥帖,承平气象,形容尽致,尤工于羁旅行役。”
前人评诗
俗白美
柳永词不喜堆砌词藻,多以本色语言(俚语、俗语、白话)、白描笔意来描摹对象。语俗情真的魅力,让柳永的词跨越了时空而存在,故有“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的说法。
婉约美
柳永笔下景物多有轻柔纤巧的特质,色彩柔和里缠绵一种凄艳哀婉的情绪。柳词写景,不同凡响,借景抒情,融情入境,词意上多能达到物我交融的至境。
风格说要
群星璀璨的北宋词坛,柳永是第一个居处民间的词家。失意仕途后,他没有隐逸于山水,而是走进市井深处,并成就了他的文名。
宋代城市崛起,市民文化也呼唤着自己的文化巨人,这时柳永出现了。他年少应试汴京,结果流连秦楼楚馆,为歌伎填词作曲而有所待。世人以他为风流浪子,有“晓风残月柳三变”的谑语,甚或致潦倒一生。饱受世态炎凉,后死于润州,群伎集资以葬。
回望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