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9.1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苏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9.1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苏教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5.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1-06-14 11:32: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二)
教学目标
1.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学会用统计表表示数据整理的结果,体验统计结果在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2.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回答简单的问题,同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学情分析
通过二年级下册《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一)》的学习,学生已经学会用打钩、做标记、画正法等方式统计数据,例题中对出生月份的讨论也容易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中,学生有化整为零的经验,当调查的面较广,被调查的对象较多,产生的数据较为复杂时,收集与整理数据的方法和准确性就值得重视。学生还得在正确收集、整理数据的基础上学会分析统计的结果,学会体验统计结果在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按不同的标准分类、整理数据,并学会用统计表来表示数据整理的结果。
教学难点:根据统计的需要,正确地分类收集整理数据。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问题
1.谈话:燕语鸠鸣,轻絮舞风,我校三年级全体学生即将迎来了一个特殊的日子——十岁成长仪式。成长礼那天,学校会赠予每个班一个大大的生日蛋糕,老师们也会亲手为同学们插上生日蜡烛,共同庆祝我们10岁生日,你们期待吗?
2.一问:同样是十岁,但每个同学出生的月份却不尽相同。你的生日是在哪个月?(随机问4-5名学生),在一月、二月……十二月中,三年级280名同学,每个月各有多少人生日?
这就需要我们做调查!
3.二问:有什么好方法吗?
(1)一个一个调查,相同月份的举手;
(2)分班级调查;
(3)在班级中还可以分组调查。
看来,分组是一个好办法。可以先分组调查,再将数据进行汇总。(即时板贴:分组,汇总)
指出:这个组不仅可以指班级中的小组,还可以指像班级这样更大的单位。
【设计意图】通过谈话和有层次的设问让学生感知统计方法的多样性,体会“分组”其实是化整为零的一种方式,有助于接下来课堂活动的顺利展开。
二、探究与交流
活动一、全班同学出生月份统计
1.谈话:今天这节课,我们的活动就从统计小组内同学出生月份开始。
2.开展小组活动
明确要求:每组推选一位小组长(挂牌),组长从1月报至12月,其它同学认真倾听,当组长报到你出生的月份时举手,组长把人数记录在表格内。
【设计意图】讨论活动的有效性,避免活动中无谓的时间浪费。
3.板贴一组数据
? 提问:数据统计结束后,如何快速检查它的准确性呢?你可以得到什么信息?(预设:1-12月份人数加起来是否等于小组中的总人数)
? 提问:想知道另外几组同学的情况吗?
4.板贴另一组数据
师:迅速检查一下准确性。其余三组的信息也反映在黑板上,你发现的信息与第一小组一样吗?为什么?
【设计意图】指导用求和的方法迅速检查统计数据的方法,为接下来的几次数据统计准确性打下基础,引导学生从收集的数据中获取有用信息。
师:调查的对象不一样,获得的信息也不一样。
【设计意图】为接下来分析全班和全校范围内调查结果的不同埋下伏笔。
师:可是,老师想让你们调查的是全班同学出生月份,有什么好方法吗?
(可以把刚才的表格汇总成一张表格)
师:同学们的意思是把这三张表格合并成一张表格。
【设计意图】通过一个问题让学生有汇总数据的意识。
5.汇总表格
请同学们在书本97页蓝色表格内填写完整。(学生汇总与黑板上的校对)
提问:你能获得什么信息?
师小结:合理地收集和整理数据可以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设计意图】体会数学是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增加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6.谈话:在老师课前也统计了三年级另外两个班的出生月份,比较一下这三张统计表,你有什么想说的?(调查的对象不同,得到的结果不一定相同)
7.改变分类方式
师:除了按月分统计外,我们还可以按什么分?(预设:按季度分)
提问:你能将上面的数据按季度分类,看看那个季度出生的人数最多吗?
完成97页黄色表格内,重新将我们的数据进行整理。
提问:仔细观察2张表格,得到的信息一样吗?为什么?
师总结:分类的标准不一样,得到的信息也不一样。
【设计意图】通过实践活动,分析数据提炼书本的第二个知识点:把数据按不同标准分类,可以得到不同的信息。
8.小结揭题
?回顾一下,我们是如何解决实际问题的?
(先分组,再汇总,并且进行了不同标准的汇总。)
的确,先分组统计、再将数据进行汇总是我们经常使用的方法,也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即时板贴: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设计意图】通过猜测提炼书本的第三个知识点:调查的对象不同,得到的结果不一定相同。
三、灵活选择方法
1.谈话: 十岁成长仪式,要准备的内容很多,老师想更多地了解同学们,收集同学们的信息。这里有3项调查,请和你周围的同学讨论一下,分别用什么方法调查比较合适呢?
(1)调查三(6)班语、数、外三位老师的年龄;
(2)调查三(6)班同学喜欢节目的类型;
(3)调查三(6)班同学准备赠送父母的感恩礼物。
(预设:调查1可以挨个问;调查2、3先分组后汇总)
2.汇报:同学们都提议对调查二和调查三采取先分组再汇总的方式进行调查,那思考一下,什么时候我们才需要分组呢?
3.小结:看来,当要调查的对象比较广,需要统计的数据比较多时,可以采取先分组统计,再将数据进行汇总。(即时板贴: 调查的对象比较广, 统计的数据比较多)
【设计意图】思考运用方法的灵活性(统计的数据比较少时,一一询问或举手即可;当数据比较多时,才需采用先分组再汇总的方式),理解分组的意义。
四、巩固新知
活动二、最喜欢的文艺节目类型统计
过渡:“在自信中成长”。步入小学的几年,同学门像春芽一样茁壮成长,像雏鹰一般展翅翱翔,在成长仪式那天,全校师生都会欣赏到三年级每个班的精彩文艺演出。
谈话:你最喜欢什么文艺节目?下面我们就调查全班同学中最喜欢的节目类型?根据刚才的经验,请学生谈谈可以怎么统计?
2.出示活动要求(课件出示)
(1)组长依次报出每个种类,其它同学认真倾听;
(2)听到你最喜欢的类型时举手,每位同学只能选择一种;
(3)组长把人数记录在表内,填写完毕后迅速检查数据的准确性。
提问:有了同学的不同信息,咱们还可以做什么?
(预设:汇总得到全班信息)
3.学生完成1号作业纸中表格
提问:你可以得到哪些信息?你还能想到什么?
小结:这次的活动,同学们用先分组后汇总的方法收集和整理了数据,解决了问题,真的是太了不起了!
【设计意图】重心下移,将课堂充分地还给学生,是学生在自主活动的过程中运用新学知识,体会成功的喜悦。
活动三、感恩礼物统计
过渡:“在感恩中成长”。我们走过的每一步,都渗透着父母对我们的爱。
1.谈话:同学们可以在成长仪式那天,赠送给父母一份感恩礼物。你觉得可以送给父母一份什么礼物?对,这份礼物可以用零花钱购买,也可以亲手制作,还可以为父母做一件有意义的事。现在,就让我们就来一起统计我们班感恩礼物的种类?
2.出示活动要求(课件出示)
(1)组长依次报出每个种类,其它同学认真倾听;
(2)当听到与你准备的感恩礼物种类相同时举手,每位同学只能选择一种;
(3)组长把人数记录在表内,填写完毕后迅速检查数据的准确性。
提问:有了各组的信息,我们还可以得到什么?
(预设:汇总得到全班信息)
3.学生完成2号作业纸中表格
提问:你可以得到哪些信息?
师:同学们,你们想知道父母最希望得到哪一种礼物吗?课前,老师也做这项调查,并整理汇总出了这张统计表。从这些统计图中,你们发现了什么?
用感恩的行动作为礼物,更有意义!
师:老师在做这项调查时,还感受了父母对你们的期盼,让我们一起来聆听这些心灵深处的声音吧!(播放录音:希望你能健康快乐地成长;希望你能努力上进,充满自信;你是我们心里永远的“天使”,希望你能自信健康地成长;希望你能健健康康、永远幸福;你是我们一生的寄托,希望你能永远快乐;希望你能独立自主、自信快乐)
其实,父母们不求回报,你们的健康、自信、快乐,就是给他们的最好礼物,大家说是吗?
【设计意图】感恩是一种美德,是一种生活态度,也是做人基本修养。通过布置统计给师长的感恩礼物,让感恩走进每一位同学的心灵,同时也体现的数学的人文价值。
五、全课总结,课外延伸
“在梦想中成长”
“学会感恩 放飞梦想”,最后大家会在许愿树下许下美好的愿望。而实现我们梦想的基石就是文明守纪。为了使学生具备良好的文明素质,自觉遵守良好的日常行为规范,我们辛庄小学开展了文明校园 “阳光班级”评比活动。你知道吗?介绍“辛小乐雅成长”评比活动。
【设计意图】介绍了学校的德育特色,让学生感受数学的实用性。
2.亲爱的同学们,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吗?
3.总结:希望你们今后都能快乐学数学,在数学中体会快乐!
【设计意图】通过回顾再一次地经历整节课的学习过程,增加学生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