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14课大一统的汉朝

文档属性

名称 冀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14课大一统的汉朝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40.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冀教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2-04-08 21:53:4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1张PPT)
西汉建立的时间?
开国皇帝?
都城?
公元前202年
刘邦
长安
第 14 课
大一统的汉朝
汉朝
西汉
东汉
一、文景之治
二、汉武帝的大一统
三、东汉的统治




西汉建立后,面临的是一种怎样的形势?
民失作业,而大饥谨。……人相食,死者过半。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
——《汉书·食货志》
经济凋敝、社会残 破、满目疮痍
具体表现:人口大量减少,土地荒芜,粮价昂贵,人民贫困,国库空虚。
汉初经济萧条,国家贫困的荒凉景象是怎样造成的?
秦的暴政、
长期战乱造成的。
如果你是汉朝初期的皇帝,面对经济萧条,国家贫困的形势怎么办?
汉高祖
汉景帝
汉文帝
如果你是汉朝初期的皇帝,面对经济萧条,国家贫困的形势怎么办?
措施:
减轻农民徭役、兵役和赋税负担发展农业生产
推行轻刑慎罚的政策, 以宽缓的手段治理天下
君主自奉节俭,抑制奢侈。
回忆一下前一课中的秦始皇陵,对比汉文帝对修自己陵墓的要求,你觉得有什么不同之处吗?再对比一下他们在位时的作为,说说你的看法。
不同之处;秦始皇的骊山陵规模巨大,里面犹如堂皇的地下宫殿;汉文帝预修陵墓,要求从简,只用陶瓦装饰。
通过对比,可以看到:1.秦始皇实施的是暴政,刑罚残酷,激起反抗;汉文帝实施的是仁政,减轻刑罚,“以德化民”,反而促进社会的安定。 2.秦始皇好大喜功,徭役、兵役繁重,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汉文帝奖励农耕,减轻徭役兵役,社会经济因而得到了恢复和发展。
文帝景帝的统治时期出现了怎样的局面?被称为什么?
汉景帝
汉文帝
文景之治
海内安宁,家给人足。
——《资治通鉴》
“都鄙廪庾尽满,而府库余财。”
——《汉书·食货志》
汉初:民失作业,而大饥谨。……人相食,死者过半。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
——《汉书·食货志》
汉 初 国 家 贫 困
文景之治 民富国强
文景之治的具体内容
政治清明,国家实行与民休息、无为而治的政策,革除了秦朝暴政;
社会安定,当时很少有人犯罪,刑法用不上,几乎搁置起来;
经济繁荣,人口增加,粮食丰盈,百姓富裕,国库充实。
文景之治,为汉朝的大一统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沁园春 雪
刘彻(公元前156年—公元前87年)
雄才大略
汉武帝的大一统局面是怎样形成的?
汉武帝的大一统:
客观原因:景帝后期经济繁荣
主观原因:汉武帝雄才大略.善于用人
1.原因
汉武帝的大一统
政治上:削弱王国的势力,解除王国对中央政权的威胁,强化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实现了政治上的大统一
包括两个措施:一是、推恩令。二是、把全国划分为13个监察区,称13州部,委派官品不高的刺史监察。
思考:教材78页的“说一说”
教材78页的“说一说”
通过“推恩”这种相对和缓而“富有人情味”的方式,原来的王国被分割成许多小侯国,侯国不再属于王国管理,而归中央直接统辖的郡管理。不费一兵一卒,达到了削弱王国的目的,而得到封地的诸侯子弟,对皇帝感恩戴德,从而培养起了侯国的忠诚。
措施:
政治上:削弱王国的势力,解除王国对中央政权的威胁,强化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实现了政治上的大统一
军事上:三次战役—①公元前127年,卫青率兵夺回河套,史称淮南战役或河套战役。②公元前121年霍去病夺取河西走廊,史称河西战役③公元前119年卫青、霍去病进击漠北,大败匈奴单于,史称漠北战役。
思想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大力推行儒学教育,在长安举办太学。
“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董仲舒
汉武帝在位的50多年,由 于他广泛任用有各种才能的人西汉王朝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思想上实现了大一统,进入了鼎盛时期。
强大的汉帝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当时都居于世界首位。
汉武帝的大一统:
两汉进入鼎盛时期,也是中
国封建时代的第一个鼎盛局

3.意义:
东汉的统治:
公元9年,外戚王莽篡权。建立新。西汉灭亡。
---王莽改制
绿林、赤眉起义推翻王莽政权。
公元25年,汉光帝刘秀定都洛阳, 史称东汉。出现“光武中兴”。
东汉中后期,外戚宦官交替专权,政治黑暗。爆发黄巾起义,东汉名存实亡。
秦始皇和汉武帝
在我国历史上
谁的功劳大?
练习:
1、汉高祖和他的后继者汉文帝、汉景帝等吸取秦亡的教训,减轻农民的徭役、兵役和赋税负担,他们的根本目的是 ( ) A、发展农业生产 B、做给农民看 C、稳固自己的统 D、改善农民的生活状况
2、汉武帝的“罢黜百家”是指 ( ) A、诸子百家 B、除儒家以外的诸子百家 C、法家和墨家 D、道家和兵家
3、穿越时光隧道,来到汉武帝时期的最高学府太学,你将在这里学习 ( ) A、天文算术之理 B、法家治国之道
C、《孙子兵法》 D、儒家的经典
4、汉武帝颁布“推恩令”是为了 ( ) ①维护皇帝的权威 ②恩赐亲戚 ③巩固统一 ④加强中央集权 A、①③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③④
C
B
D
D
5、西汉王朝政治、思想、文化大一统的局面形成于 ( ) A、汉高祖时 B、汉文帝时
C、汉景帝时 D、汉武帝时
6、公元前202年,______称帝,建立汉朝,定都_____,历史上称为_______。
7、儒家代表人物______建议汉武帝排斥和抑制其他学说,把儒家学说定为治国的指导思想。汉武帝采用了这个主张,在全国推行“___________________”的政策。
8、秦汉时期,对待儒学态度截然不同的两个皇帝分别是_______和_______。
D
刘邦
长安
汉高祖
董仲舒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秦始皇
汉武帝
《一课一练》
第14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