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2.1 圆的认识西师大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2.1 圆的认识西师大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19.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西师大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1-06-13 15:39:2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西师版小学数学教材六年级上册第12页第例1和例2
教学目标:
1.认识圆,了解圆各部分的名称。
2.通过“直觉猜想——试验探索——合作交流——得出结论——实践运用”的探索过程,理解和掌握在同一个圆或者在等圆中半径和直径的关系的探究过程和学习的方法。
3.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求知精神,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能积极参与数学活动,自觉养成与人合作交流与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
4.让学生通过感受圆的美和了解数学传统文化知识,从而体会到数学的美以及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
教学重点:掌握圆各部分的名称及圆的特征。
教学难点:理解“圆上”的概念,归纳圆的特征。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圆规、直尺、圆片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1. 提问:孩子们,今天早上是怎么来到学校的?(学生的回答结果较多,教师以公交车为例)
2.老师这儿也有几辆公交车,【课件出示】你会乘坐哪辆车?
学生自由回答:我会选择车轮是圆的那辆。(师板书:圆的)
质疑:为什么只有车轮是圆的坐起来才会很平稳,相信通过今天的学习,孩子们就会发现其中的奥秘。(板书:认识)
二、自主探学,小组验证
(一)初步感知圆
1.说一说:咱们以前也研究过平面图形,请仔细观察,圆与其它图形有什么不同?
指名回答
师评价:对,这样弯弯的线我们称它为曲线。所以,圆是由曲线段围成的图形。(课件展示:圆是由曲线段围成的图形。)
2.说说咱们生活中哪些地方见过圆?
抽生说,说完后教师课件播放收集的有关圆的图片。
(二)认识圆各部分的名称
1.画圆
让学生用老师提供的学具画一个圆。画好后让学生把画的圆剪下来。
2.认识圆的圆心、半径、直径
让学生拿着自己画的圆跟着老师反复对折几次,然后打开。让学生观察圆上的折痕,小组交流:你有什么发现?(把小组的发现记录在学习单上)
预设一:圆上的折痕都汇聚于一点。教师相机板书:我们把这个点叫做圆的圆心。
预设二:圆上的折痕有无数条,它们都相等。(当学生这样回答时,教师一定要让学生指一指,究竟哪些折痕是相等的,它们有什么共同特征。教师相机板书:从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圆的半径,经过圆心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
预设三:圆是轴对称图形,折痕所在的直线就是它的对称轴。(也可以说直径所在的直线就是它的对称轴。)
预设四:圆上直径是半径的2倍。
抽小组上台汇报,教师都要相机板书。
(三)合作互学,验证圆的特征
刚才同学们通过观察,发现了圆的好多特征。那这些特征是否准确呢?实践出真知,我们去验证一下吧。验证时别忘了把你们组的结论,哪怕是任何细小的发现都记录在学习纸上,到时候一起来交流。
学生分组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四)交流展学
指名小组代表进行汇报交流。
指名学生说出不同的验证方法,学生互相评价。
质疑:是不是所有的圆直径都是半径的2倍呢?(教师有意拿出不同大小的两个圆)
学生发现:必须在同一个圆内或等圆内量出的半径直径才是相等的,它的直径才是半径的2倍。
引导学生正确描述得出的结论。
三、回顾课堂引入,渗透数学文化。
1.通过刚才的探究,你们能解释为什么车轮是圆的才平稳了吗?谁能说其中的奥秘吗?
可以小组讨论一下。因为圆的半径是相等的。
指名回答。【课件展示】
2.其实,我们的发现,早在二千多年前,我国就有了精确的记载。墨子在他的著作中这样描述道:“圆,一中同长也。”这儿的“一中”和“同长”是什么意思?
学生自由回答。
?? 我国古代这一发现要比西方整整早一千多年。听到这里,同学们感觉如何? (骄傲,自豪)带着骄傲,自豪的语气读一读。
3.出了车轮,咱们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运用了这个原理。
方向盘,锅盖,餐厅圆桌,下水道井盖,人们围在一起开篝火晚会等等。
四、课堂练习,巩固提升
1.判断,图中哪些是圆的直径,哪些是圆的半径?哪些不是?为什么?
指名回答,说明原因。
2.巩固练习
学生在题单上完成。
同一 圆内 r 2.3cm

4.5cm
d
6dm 12.8m
集体订正。订正时让学生说说怎么想的。
3.拓展练习

指名回答,说说怎么想的。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经过四十分钟的努力,你还有什么疑惑吗?又有哪些收获呢?
其实啊,生活中圆的魅力无处不在,只要你们用心观察,善于思考,就能探索出关于圆更多的奥秘。
板书设计:
圆的认识
圆心o
半径r 无数条且相等
直径d 无数条且相等
d=2r r=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