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2 两级混合运算苏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2 两级混合运算苏教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14.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1-06-13 15:52:5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两级混合运算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含有两级运算(没有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按照运算顺序进行脱式计算。
2. 借助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学生理解 “先乘除后加减”的道理。
3. 使学生在尝试探究计算方法的过程中,养成先看运算顺序,再进行计算的良好习惯,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教学重难点:
1. 正确理解和运用含有两级运算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进行计算。
2. 理解规定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的必要性。
教学过程:
故事引入
很久很久以前,数学王国里就住着加减乘除四位魔法勇士,他们为了争当国王,打得不可开交。后来慢慢地,加和减成了好朋友,乘和除也成了好朋友,它们按秩序排队,谁在前面先算谁。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它们和谐的场景吧!
1.说出各题的运算顺序,再计算。
12+4+30= 12-4+30=
15+10-8= 6÷3×2=
像这样算式中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的运算成为同级混合运算,它们的计算顺序是从左往右。
学生作业反馈,指出它们错在哪里?
复习巩固同级混合运算进行脱式计算时的计算顺序。
后来加减和乘除这两家兄弟相遇了,它们看起来成熟了,睿智了,它们不再选择用暴力一决高低,因为这样只会两败俱伤,而是选择用智慧科学的方式一决高低。到底谁的级别会更高一些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两级混合运算。
探究新知
春天来了,万物复苏,春暖花开,加减和乘除这两家兄弟一起高高兴兴地走进跷跷板乐园。
师: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谁能把信息看得更全面一些吗?语言再简洁一些吗?)
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谁能提一道更全面些的问题?)
谁能把信息和问题完整地说一说。
跷跷板乐园有3个跷跷板,每个跷跷板上有4人,有7人在观看,跷跷板乐园一共有多少人?
怎样列式解答呢?(生独立做)
生汇报:
连加算式。
分步列式(分式),说出每一步表示什么意思。
综合算式。(1)乘法在前加法在后。(2)加法在前乘法在后不含括号。(3)加法在前乘法在后含括号。
(如果学生想不到这种方法,可引导回顾2+1=3还可以写成1+2=3,也就是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的规律,那这道题能不能写成7+4×3呢?此时我们能不能先算4×3呢?为什么?)
重点辨析加法在前乘法在后需要不需要加括号的问题。
既然这两道算式加不加括号都要先算4×3,为了让算式更简洁,这个括号还有必要加吗?重点探究加法在乘法在后如何进行脱式计算。板书时可用彩色粉笔标注。
让学生充分说一说每种方法先算的是什么,再算的是什么?
发现无论哪种列式方式,第一步都是先算出3个跷跷板上一、共有多少人,再与观看的7人相加算出总人数。
对比连加算式和其他几道算式?你认为加和乘谁的本领更大呢?为什么?数学王国最喜欢用最简单的方法解决问题。于是脱式计算时,加、减就只能先“低声下气”地抄一遍自己,乘、除则“得意洋洋”地先计算了。从此人们就把加减定为一级运算,乘除定为二级运算。乘除永远都比加减高一级。
10-15÷3(学生独立做)
小结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既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后 算加、减法。 在混合运算中,如果加、减法在前,乘、除法在后的,脱式计算时,要先将加、减法写下来。
混合运算儿歌:混合运算有顺序 一级运算是加减,二级运算是乘除 同级从左往右算 两级先乘除来后加减
两级混合运算中,乘除虽然比加减高一级,但从来没有小瞧过加减,它们在数学王国里总是团结协作,共同面对困难,为社会服务,还成为我们解决问题的得力助手。下面我们就一起看看今天遇到了哪些问题?能顺利解决吗?
巩固强化
下面各题第一步要先算什么?把它圈出来,并进行脱式计算。
这些题里有乘、除法,还有加、减法,我们按什么顺序进行计算?
分组选1题进行脱式计算。
20-8÷2 7×5-3
4+4×6 81÷9+2
送小动物回家。
3 4÷4+4
20 4×4÷4
4 4+4×4
5 4-4÷4
下面的计算对吗?如果不对,把它改正过来。
8×3+4 12-3×4 4+4÷4
=24+4 =9×4 =8÷4
=28 =36 =2
刚才大家都是火眼金睛,快速准确地找到了错误的原因,现在能不能自己编一道最容易让大家掉进“陷阱”的题,再算一算,说说“陷阱”在哪里?如何预防掉进“陷阱”?
四、全课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