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高中语文必修三10过秦论 导学案(答案不全)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高中语文必修三10过秦论 导学案(答案不全)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6-13 10:20: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过秦论》导学案
  【学习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掌握、积累课文中常用的实词,巩固词类活用中的使动用法、名词作状语的用法。
  2.体会文章叙事时极力铺陈,议论时使用对比论证的写作手法
  二、能力目标
  1.根据课文的特点朗读文言文,培养语感。
  2.学习作者把研究历史与指导现实相结合的可贵精神,从而明白“以史为鉴”“古为今用”的意义,把知识转化为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理解贾谊对秦王朝速亡原因和他所提倡的仁政思想在当时条件下的进步意义及其历史局限。
  【学习重难点】
  1、学习作者从史实对比中引出结论的写作方法。
2、掌握文章重要字词句。
一、自主学习  
1.作者简介
 作者贾谊(公元前200~前168),西汉洛阳人,    、    ,世称贾生。18岁时即以博学能文称于郡中,22岁召为博士,曾做太中大夫。他主张政治改革,削弱诸侯王势力,加强中央集权,重视农业生产,以巩固封建国家。他的改革主张遭到一些贵族和大臣的打击、诬陷。贾谊的文章气势雄伟、畅达,辞赋以      、《鹏鸟赋》为最,政论文以       、      等文章脍炙人口。后人编纂了他的政论文集《新书》10卷。
 2.写作背景
 战国时代,各主要诸侯国竞相进行改革。而秦国的商鞅变法最为彻底,功效最卓著,使秦国富强起来。于是开始了以秦统一为主线的多年兼并战争,并且最终在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了全国。旷日持久的连年战争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秦始皇统一天下之后,施用严刑苛法,实行专制统治。秦始皇的暴政使人民忍无可忍,天下纷纷反抗,很快灭掉了秦朝。贾谊生活的西汉初年,由于战国以来战乱频繁,加之秦统一后的暴政,秦末农民起义和楚汉战争,社会经济遭受了五百年来的特大破坏。新建立的西汉政权,府库空虚,财政困难。针对这种现象,贾谊借“过秦”以“规议”,极力主张施行仁政,给百姓以喘息机会,以求发展经济,安定社会。
 3.题解
本文是史论。“过秦”意思是        ,“过”是   。“论”是一种   文体,重在阐明自己的意见,“过秦论”意为“指责秦的(政治)过失的一篇政论”。这是贾谊最著名的作品,分上、中、下三篇。本文是上篇,总论天下形势,指出秦灭亡的原因,提出中心论点,主要论述秦始皇的政治过失。中篇剖析秦统一天下后没有正确的政策,秦二世没有能够改正秦始皇的错误政策,主要指责秦二世的过失。下篇秦在危迫的情况下,秦子婴没有救亡扶倾的才力,主要指责秦子婴的过失。
二、自读课文
(一)文言知识积累
1.重点实词
2.通假字
合从缔交(“从”通“纵”,战国时六国联合抗秦的策略,称为“合纵”)
倔起阡陌之中(“倔”通“崛”,译为“突起”)
赢粮而景从(“景”通“影”,即“影子”)
耰棘矜(“
”通“锄”,即“锄头”)
百有余年矣(“有”通“又”)
秦有余力而制其弊(“弊”通“敝”,困顿,失败)
3.词类活用
有包举宇内(名词作状语,译为“像用包裹把东西全包起来一样”)
席卷天下(名词作状语,译为“像卷席子一样”)
囊括四海之意(名词作状语,译为“像口袋把东西装起来一样”)
内立法度(名词作状语,译为“对内”)
外连横而斗诸侯(“外”名词作状语,译为“对外”,“斗”动词使动用法,译为“使……斗”)
南取汉中(名词作状语,译为“向南”)
吞二周而亡诸侯(动词使动用法,译为“使……灭亡”)
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名词作状语,译为“在北面”)
以愚黔首(形容词使动用法,译为“使……愚昧”)
却匈奴七百余里(动词使动用法,译为“使……退却”)
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名词作动词,译为“称帝、称王”)
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名词作动词,译为“用瓮作”“用绳子系”)
天下云集响应(名词作状语,译为“像云一样”“像回声一样”)
序八州而朝同列(动词使动用法,译为“使……朝拜”)
4.古今异义词
以致天下之士 古义:以,来;致,招纳 今义:连词;表结果
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 古义:以(之)为,把它设立为 今义:认为
才能不及中人 古义:一般的人 今义:中间介绍人,公证人
(二)课文分析
1、第1自然段,作者就用精湛的语言,铺陈的手法,非凡的气势、叙述了秦国从孝公一代开始强盛,并有并吞天下的野心。这段话共三句,表达了怎样的三层意思?
  答:
2、第2段叙述了哪几位秦国国君时期的事?九国的强大是从哪些地方表现出来的?这些内容在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
答:
3、第3段从哪两个方面详细铺叙秦始皇的功业?作者总写秦始皇的功业,从政治、军事、文化、刑法、地理防务五个方面来谈,请用选文中的语句回答各个方面的具体内容。
答:
4、第4段写了强秦的灭亡。“陈涉起义,天下响应”有哪几方面的铺叙呢?选文中语句回答。用意何在?

5、请概括作者从哪几方面将陈胜与九国之师作比较。
  答:
6、作者借古讽今,强秦的速亡给后人的启示是什么?
  答:
7、对比是本文主要写法,指出有哪几组对比?
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