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前基础回顾(一)
一、离子方程式正误判断
1.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向澄清石灰水滴加稀硫酸:2H++SO42-+Ca(OH)2= 2H2O+CaSO4↓
B.硫化亚铁与溶于稀硝酸:FeS+2H+=Fe2++H2S↑
C.小苏打与氢氧化钠溶液混合:HCO3-+OH-=CO2↑+H2O
D.氢氧化铝中和胃酸:Al(OH)3+3H+=Al3++3H2O
2.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石灰石溶于醋酸: CaCO3 + 2CH3COOH = 2CH3COO-+ Ca2+ + CO2↑+ H2O
B.钠与硫酸铜溶液反应: Cu2+ + 2Na = 2Na+ + Cu
C.铁屑溶于过量稀硝酸:3Fe + 8H+ + 2NO3-=3Fe2+ + 2NO↑+ 4H2O
D.FeI2溶液中通入少量氯气:2Fe2+ + Cl2= 2Fe3+ + 2Cl-
3.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用醋酸除水垢:CaCO3 + 2H+=Ca2+ + H2O + CO2↑
B.用小苏打治疗胃酸过多:HCO3-+H+=CO2↑+H2O
C.向溴化亚铁溶液中通入足量氯气:2Br-+Cl2=Br2 +2Cl-
D.向澄清石灰水中通入过量二氧化碳:Ca2++2OH-+CO2=CaCO3↓+H2O
4.下列化学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向FeCl3溶液中加入Cu粉:2Fe3++3Cu=2Fe+3Cu2+
B.向酸性碘化钾溶液中滴入双氧水:2I_+2H++H2O2=I2+2H2O
C.NaOH溶液中通入少量二氧化硫:SO2+2OH-=SO32-+ H2O
D.碳酸氢钙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混合:HCO3+OH-=CO32-+ H2O
5.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Fe3O4与稀硝酸反应:Fe3O4 +8H+ = Fe2++2Fe3++4H2O
B.Na2S溶液呈碱性:S2-+H2OHS-+OH-
C.用惰性电极电解饱和氯化钠溶液:2Cl-+ 2H+ H2↑+ Cl2↑
D.Ca(HCO3)2与过量Ca(OH)2溶液反应:Ca2++2HCO3-+2OH- = CaCO3↓+CO32-+2H2O
6.在下述条件下,一定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A.无色透明的水溶液中:K+、Ba2+、I-、MnO4-
B.含有大量NO3-的水溶液中:NH4+、Fe2+、SO42-、H+
C.c(HCO3-)=0.1mol·L-1的溶液中:Na+、K+、CO32-、Br-
D.强碱性溶液中:ClO-、S2-、HSO3-、Na+
7.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小苏打中加入过量的石灰水:Ca2++2OH-+2HCO3-=CaCO3↓+CO32-+2H2O
B.氧化铁可溶于氢碘酸:Fe2O3+6H+=2Fe3++3H2O
C.电子工业上用30%的氯化铁溶液腐蚀敷在印刷线路板上的铜箔: Fe3+ + Cu=Fe2+ + Cu2+
D.过量的NaHSO4与Ba(OH)2溶液反应:Ba2++2OH-+2H++SO42-=BaSO4↓+2H2O
8.下列离子方程式中,错误的是
A.氯化铁溶液中加入铜粉:Fe3++Cu == Fe2++Cu2+
B.将含等物质的量的NaHCO3和Ba(OH)2溶液混合:HCO3-+Ba2++OH-== BaCO3↓+H2O
C.少量SO2通入次氯酸钙溶液中:Ca2++2ClO- +SO2+H2O == CaSO3↓+2HClO
D.少量AlCl3溶液滴入过量的NaOH溶液中:Al3++4OH-== [Al(OH)4]-
9.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①无色溶液中:K+、Na+、MnO4-、SO42-
②酸性溶液中:Fe2+、Al3+、NO3-、I-、Cl-
③pH=13的溶液中:CO32-、Na+、[Al(OH)4]-、NO3-
④有较多Fe3+的溶液中:Na+、NH4+、SCN-、HCO3-
⑤加入Al能放出H2的溶液中:Cl-、HCO3-、SO42-、NH4+
⑥由水电离出的c(OH-)=10-13mol·L-1的溶液中:Na+、Ba2+、Cl-、Br-
A.①② B.③⑥ C.②④ D.⑤⑥
10. 下列离子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A.漂白粉溶液中通入过量的SO2:ClO+SO2+H2O===HClO+HSO
B.FeBr2溶液中通入过量的Cl2 2Fe2++4Br+3Cl2===2Fe3++2Br2+6Cl
C.过量NaHSO4与Ba(OH)2溶液反应:Ba2++OH+H++SO===BaSO4↓+H2O
D.向FeI2溶液中通入Cl2至Fe2+恰好完全被氧化 2Fe2++Cl2===2Fe3++2Cl
11下列是某同学对相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所作的评价,其中评价合理的是
编号 化学反应 离子方程式 评价
A 碳酸钙与醋酸反应 CO32-+2CH3COOH =CO2↑+H2O+2CH3COO- 错误。碳酸钙是弱电解质,不应写成离子形式
B 苯酚钠溶液中通入少量CO2 2C6H5O-+ CO2 + H2O →CO32- +2C6H5OH 正确。
C NaHSO3的水解 HSO3-+H2OSO32-+H3O+ 错误。水解方程式误写成电离方程式
D 等物质的量的FeBr2和Cl2反应 2Fe2++2Br-+2Cl2 =2Fe3++Br2+4Cl- 错误。Fe2+与Br-的物质的量之比与化学式不符
二、氧化还原反应
1.下列有关海水资源综合利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蒸馏法是海水淡化的方法之一 ②海水蒸发制海盐的过程中只发生化学变化
③从海带提取碘单质的过程涉及氧化还原反应 ④只需经过物理变化就可以从海水中得到钾单质
⑤海水提溴涉及的反应类型包括复分解反应
A.①②③ B.④⑤ C.①③ D.①②⑤
D.1molA和足量的NaOH溶液反应,最多可以消耗3molNaOH
2.下列是某学生自己总结的一些规律,其中正确的是
A.氧化物不可能是还原产物,只可能是氧化产物
B.有些化学反应不属于化合、分解、置换、复分解中的任何一种反应
C.一种元素可能有多种氧化物,但同种化合价只对应一种氧化物
D.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的浓度大
3. 科学家发现了如下反应:O2+PtF6=O2 (PtF6),其中O2(PtF6)为离子化合物,其中Pt为+5价。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O2 (PtF6) 中不存在共价键 B.O2 (PtF6)中氧元素的化合价是+l价
C.在此反应中,O2是氧化剂,PtF6是还原剂
D.在此反应中每生成1mol O2 (Pt F6),转移6.02×1023个电子
三、阿伏伽德罗常数
1.设阿伏加德罗常数(NA)的数值为nA,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相对原子质量N :14 O:16 C:12)
A.1.5 mol NO2与足量H2O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nA
B.常温常压下,28g的N2和CO混合气体含有的原子数为2nA
C.22.4 L Cl2中含有nA个C12分子
D.1 LpH=1的硫酸溶液中含0.1 nA 个H+
2.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M(Fe)=56]
A.常温下,pH=1的醋酸溶液中,醋酸分子的数目一定大于0.1NA
B.22.4LCH4和CH3Cl的混合物所含有的分子数目为NA
C.5.6 g铁粉在0.1mol氯气中充分燃烧,失去的电子数为0.3NA
D.1mol过氧化氢分子中共用电子对数为3NA
3.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常温常压下的33.6L氯气与27g铝充分反应,转移电子数为6NA
B.标准状况下,22.4L己烷中共价键数目为19NA
C.由CO2和O2组成的混合物中共有NA个分子,其中的氧原子数为2NA
D.1L浓度为1mol·L-1的Na2CO3溶液中含有NA个CO32-
4.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mol硫单质在足量氧气中燃烧,电子转移6mol
B. 22.4L CO2所含的分子数为NA个
C. 6.02×1023个NO分子的物质的量约为1mol
D. 1mol/L FeCl3溶液中,Fe3+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mol/L
5.用NA表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25℃时,pH=13的1.0LBa(OH)2溶液中含有的OH-数目为0.2NA
B.标准状况下,2.24LCl2与过量的稀NaOH 溶液反应,转移电子总数为0.2NA
C.室温下,21.0g乙烯和丁烯的混合气体中含有的碳原子数目为1.5NA
D.78gNa2O2固体中含有的阴离子数为2NA
6.设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为nA,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molNa2O2和水完全反应,转移电子数为2nA
B.0.5L0.2mol·L-1FeCl3溶液中,含Fe3+ 离子数为0.1nA
C.理论上氢氧燃料电池负极消耗11.2L标准状况下气体,外线路通过电子数为nA
D.常温常压下,28g乙烯和丙烯混合气体含有的碳原子总数为2.5nA
7. 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0.25molNa2O2中含有的阴离子数为0.5NA
B.pH=13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所含Na+数为0.1NA
C.14 g乙烯和丙烯的混合气体中所含原子总数为3NA
D.标准状况下,0.5NA个SO3分子所占的体积约为11.2L
四、元素周期律 原子结构
1.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6Li和7Li的电子数相等,它们是同种核素 B.127I和131I是不同的核素,它们的质子数相等
C.14C和14N的质量数相等,它们的中子数不等 D.78Se和80Se属于同一种元素,它们互为同位素
2.下列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①热稳定性:H2O>NH3>CH4 ②离子半径:Na+>Mg2+>F-
③酸性:盐酸>硼酸>醋酸 ④结合质子能力:OH- > > HCO3-
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②③
3.元素X、Y、Z原子序数之和为36,Y、Z在同一周期,X、Z在同一主族,X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Y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3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同主族元素中X的气态氢化物最稳定 B.Z的最高价氧化合对应的水化物最稳定
C.X与Y可以形成共价化合物 D.X与Z所形成的化合物属于酸性氧化物
4.X、Y和Z是短周期元素组成的三种单质,X的组成元素是第三周期原子半径最大的元素;Y和Z均由元素R组成,Y由两个原子组成,R最外层电子数是内层电子数的3倍,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A. Y和Z互为同位素 B. X和Y能化合成两种化合物
C. X和Y化合的产物中一定不含有共价键 D.X离子比R的离子半径小
5.短周期元素A、B、C原子序数依次递增,它们的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0。A与C在周期表中同主族,B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等于A原子次外层电子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AC.B的氧化物的熔点比A的氧化物高 D.A与C可形成离子化合物
C.B与A的化合物比B与C的化合物熔点低 D.A与C的化合物属于大气污染物
五、电化学
1.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钢铁电化学腐蚀的负极反应式:Fe-2e - == Fe2+ B.电解法精炼粗铜时,精铜作阴极
C.将地下输油钢管与外加直流电源的正极相连可以保护它不受腐蚀
D.在海轮外壳上镶入锌块,可减缓船体的腐蚀速率
2.高铁电池的总反应为:
3Zn + 2K2FeO4 + 8H2O 3Zn(OH)2 + 2Fe(OH)3 + 4KOH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放电时每转移6mol电子,负极有2mol K2FeO4被还原
B.充电时阴极反应为:Zn(OH)2 + 2e— = Zn + 2OH—
C.放电时正极反应为:FeO+ 3e— + 4H2O = Fe(OH)3 + 5OH—
D.充电时阳极附近溶液的碱性增强
3.钢铁在潮湿的空气中会形成原电池而被腐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电池的正极反应为:O2 + 2H2O + 4e-=4OH- B.原电池的负极反应为:Fe-3e-=Fe3+
C.钢铁设备上连接铜块可以防止腐蚀 D.钢铁与外加直流电源的正极相连可以防止腐蚀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铅蓄电池放电时铅电极发生还原反应
B.电解饱和食盐水在阳极得到氯气,阴极得到金属钠
C.给铁钉镀铜可采用CuSO4 作电镀液
D.生铁浸泡在食盐水中发生析氢腐蚀5. 镁及其化合物一般无毒(或低毒)、污染小,且镁原电池放电时电压高而平稳,越来越成为
人们研制绿色原电池的关注焦点。其中一种镁原电池的反应为:
MgxMo3S4 x Mg + Mo3S4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放电时Mg2+向正极迁移 B.放电时负极反应为:xMg —2xe— = xMg2+
C.放电时Mo3S4发生氧化反应 D.充电时阴极反应为:Mo3S42x-- 2xe-= Mo3S4
高考前基础回顾(二) 学生讲义
六、化学反应速率与平衡
1.把l mol CO2和3mol H2通入l L的密闭容器中,在某温度下发生反应:
CO2(g)+3H2(g)CH3OH(g)+H2O(g) △H=– 49.0 kJ·mol-1
测得CO2和CH3OH的浓度随时间变化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3min时,v正=v逆
B.0~10 min内,氢气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225 mol·L-1·min-1
C.该温度下,反应的平衡常数K=5.3 mol-2·L2
D.若升高温度,CO2的平衡转化率大于75%
2.在容积固定的密闭容器中存在如下反应:A(g)+3B(g)2C(g);△H<0。某研究小组研究了其他条件不变时,改变某一条件对上述反应的影响,并根据实验数据作出下列关系图:
下列判断一定错误的是
A.图I研究的是不同催化剂对反应的影响,且乙使用的催化剂效率较高
B.图Ⅱ研究的是压强对反应的影响,且乙的压强较高
C.图Ⅲ研究的是温度对反应的影响,且甲的温度较高
D.图IV研究的是不同催化剂对反应的影响,且甲使用的催化剂效率较高
3.一定条件下的密闭容器中:4NH3(g)+5O2(g)4NO(g)+6H2O(g);△H= - 905.9kJ·mol-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4molNH3和5molO2反应,达到平衡时放出热量为905.9KJ
B.平衡时v正(O2)= v逆(NO) C.平衡后降低压强,混合气体平均摩尔质量减小
D.平衡后升高温度,混合气体中NO含量降低
4.已知Cl2和H2O(g),在一定条件下达成下列平衡,2Cl2(g)+2 H2O(g) 4HCl(g)+O2(g);△H>0下列的操作X改变时,下列量Y的变化符合右图曲线的变化的是
X Y
A 恒容下,加入O2 HCl的浓度
B 升高温度 平衡常数K
C 增大压强 Cl2的物质的量
D 加入催化剂 O2的物质的量
5.反应:L(s)+aG(g) bB(g) 达到平衡,温度和压强对该反应的影响如右图所示,图中:压强p1>p2,x轴表示温度,y轴表示平衡混合气体中G的体积分数。据此可判断
A.上述反应是放热反应
B.无法确定a、b的大小
C.a>b
D.上述反应是吸热反应
6.对于反应:2SO2 (g)+O2 (g) 2SO3 (g) △H<0 ,下列有关曲线图示正确的是 AC
七、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c(NH4+)相等的(NH4)2SO4、(NH4)2Fe(SO4)2和NH4Cl溶液中,溶质浓度大小关系是:
c[(NH4)2Fe(SO4)2] < c[(NH4)2SO4] < c(NH4Cl)
B.无色透明的酸性溶液中,Cu2+、K+、SO42-、NO3- 能大量共存
C.0.2mol·L-1 HCl溶液与等体积0.05 mol·L-1 Ba(OH)2溶液混合后,溶液的pH=1
D.NaHCO3溶液中:c(H+) + c(H2CO3)=c(CO32-) + c(OH-)
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0.1 mol·L-1NH4Cl溶液:c(NH4+)=c(Cl-)
B.pH=4的盐酸与pH=10的氨水溶液等体积混合后pH>7
C.0.1 mol·L-1与0.2 mol·L-1氨水溶液中c(OH-)之比为1︰2
D.中和pH与体积都相同的氨水和Ba(OH) 2溶液,消耗HCl的物质的量之比是1∶2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CH3COONa、BaSO4都是强电解质; ②硬铝、碳素钢都是合金材料;③合成纤维、光导纤维都是有机高分子化合物;④ 0.1 mol·L-1 NaOH溶液与0.1 mol·L-1 Ba(OH)2 溶液的PH相同;⑤适量CO2 分别通入饱和碳酸钠溶液和澄清石灰水中,都会出现浑浊。
A.①②④ B.①②⑤ C.②③⑤ D.③④⑤
4.下列溶液中各微粒的浓度关系正确的是
A.向醋酸钠溶液中加入适量醋酸,得到的酸性混合溶液:c(Na+)>c(CH3COO-)>c(H+)>c(OH-)
B.物质的量浓度相等的(NH4)2SO4、NH4HSO4、NH4Cl溶液中c(NH4+):(NH4)2SO4 > NH4HSO4 > NH4Cl
C.1.0mol/L Na2CO3溶液:c(OH-)=c(HCO3-)+c(H+)+2c(H2CO3)
D.某二元弱酸的酸式盐NaHA溶液中:c(H+)+c(Na+)=c(OH-)+c(HA-)+c(A2-)
5.关于浓度均为0.1 mol/L的三种溶液:①CH3COOH、②NaOH、③CH3COONa溶液,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c(CH3COO-):③>①
B.水电离出的c(OH-):②>①
C.①和②等体积混合后的溶液: c(OH)=c(H+)+ c(CH3COOH)
D.①和③等体积混合后的溶液: c(Na+)>c(CH3COO-)>c(H+)>c(OH)
6.下列关系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A.0.1mol·L-1NaHSO4溶液中:c(Na+)+ c(H+)= c(SO42-)+c(OH-)
B.中和pH和体积都相同的盐酸和醋酸,消耗NaOH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
C.pH=3的盐酸和pH=3的FeCl3溶液中,水电离的c(H+)不相等
D.0.1mol·L-1NaHCO3溶液中:c(Na+)>c(HCO3-)>c(CO32-)>c(H2CO3)
7.在下列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加入铝粉生成H2的溶液中,K+、Cu2+、SO42-、ClO-能大量共存
B.在c(OH-) = 10-2 mol·L-1的溶液中,NO3-、Ba2+、Cl-、Br-能大量共存
C.0.1 mol/L Na2CO3溶液中:c(Na+)>c(CO32-)>c(OH-)>c(HCO3-)>c(H+)
D.0.1 mol/L Na2CO3溶液中:2c(Na+) =c(H2CO3)+c(CO32-)+c(HCO3-)
八、化学实验基础
1..下述实验设计能够达到目的的是
编号 实验目的 实验设计
A 除去CO2中少量的SO2 将混合气体通过饱和Na2CO3溶液
B 除去Cu粉中混有的CuO 向混合物中滴加适量稀硝酸
C 检验溶液中是否含有Fe2+ 向溶液中滴入氯水后,再滴加KSCN溶液
D 证明H2CO3酸性比H2SiO3强 将CO2通入Na2SiO3溶液中
2.为提纯下列物质(括号内的物质是杂质),所选用的除杂试剂和分离方法都正确的是
序号 被提纯的物质 除杂试剂 分离方法
① 氯化钠溶液(碘化钠) 氯水、四氯化碳 萃取、分液
② 氯化铵溶液(氯化铁) 氢氧化钠溶液 调节PH=4,过滤
③ 二氧化碳(一氧化碳) 氧化铜粉末 加热
④ 苯(苯酚) 氢氧化钠溶液 过滤
A.①②③④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①装置甲可防止铁钉生锈 ②装置乙可除去乙烯中混有的乙炔
③装置丙可验证HCl气体在水中的溶解性 ④装置丁可用于实验室制取乙酸乙酯
⑤装置戊可用于收集H2、CO2、Cl2、HCl、NO2等气体
A.①③⑤ B.③④ C.①②④ D.③⑤
4.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①蒸馏时,应使温度计水银球应插入蒸馏烧瓶液体中
②测溶液pH时,用玻璃棒蘸取溶液点滴到放在表面皿上的pH试纸上
③制乙酸乙酯时,把乙醇和乙酸依次加入浓硫酸中
④制乙烯时,为防止暴沸,向反应液中加入碎瓷片
⑤滴定管洗净后经蒸馏水润洗,马上注入标准液进行滴定
⑥加热坩埚中的硫酸铜晶体,失水后在空气中冷却,再称量
⑦分液时,分液漏斗中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
A. ①③⑤⑦ B. ②④⑥ C. ②④⑦ D. ④⑤⑥⑦
5. 下列实验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将一小块pH试纸放在表面皿上,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点在试纸上,再与标准比色卡对照
B.取出分液漏斗中所需的上层液体:当下层液体从分液漏斗下端管口流出后,及时关闭活塞,然后更换一个接收容器,打开活塞将分液漏斗中的液体放出。
C.将H2和O2混合气体通过灼热氧化铜,除去混合气体中的H2
D.将固体加入容量瓶中溶解并稀释至刻度,配制成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6.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的说法正确的是
A.SO2通入品红溶液和高锰酸钾溶液中,溶液均褪色,说明SO2具有漂白性
B.用蒸馏水将PH试纸先润湿,可用于检验氨气
C.在常温下,将氯化铝溶液蒸发结晶,最后能得到氯化铝晶体
D.某无色溶液中加Ba(NO3)2溶液,再加入稀盐酸,沉淀不溶解,则原溶液中一定有SO42-
7.下列实验中,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
A.用过滤法除去Fe(OH)3胶体中的FeCl3 B.用25mL碱式滴定管量取20.00mLNa2CO3溶液
C.向某溶液中滴入BaCl2溶液和稀HNO3,来检验溶液中是否含有SO42-
D.将Na投入到CuSO4溶液中置换出铜,来证明钠的金属性比铜强
8.下列实验操作或对实验事实的描述正确的是
A. 用瓷坩埚熔化各种钠的化合物
B. 向氨水中滴加Al2(SO4)3溶液和向Al2(SO4)3溶液中滴加氨水现象相同
C. 配制一定浓度的溶液时,俯视容量瓶的刻线,会使配制的浓度偏低
D.实验室配制氯化亚铁溶液时,将氯化亚铁先溶解在稀盐酸中,然后用蒸馏水稀释并加入少量铁粉
九、常见有机物的性质与用途
1.下列涉及有机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等物质的量的乙醇和乙烯完全燃烧时所需氧气的质量相等
B.棉、麻、丝、毛及合成纤维完全燃烧都只生成CO2和H2O
C.2,3—二甲基丁烷分子内共有两个甲基,一氯代物有两种
D.乙烯和聚乙烯都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乙烯和聚乙烯都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B.淀粉和纤维素都可作为工业生产葡萄糖的原料
C.用水可区分乙酸乙酯和苯
D.钠跟乙醇反应比跟水反应剧烈
3.下列关于有机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石油液化气,汽油和石蜡的主要成分都是碳氢化合物
B.1,2—二氯乙烷在NaOH水溶液中发生消去反应得到乙炔
C.由CH2=CH—COOCH3 合成的聚合物为
D.能与NaOH溶液反应且分子式为C2H4O2 的有机物一定是羧酸
4.某有机物A是农药生产中的一种中间体,其结构简式如右,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有机物A属于芳香烃
B.有机物A可以和Br2的CCl4溶液发生加成反应
C.有机物A和浓硫酸混合加热,可以发生消去反应
D.1molA和足量的NaOH溶液反应,最多可以消耗3molNaOH
5.下列有关生活中常见的有机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汽油、苯、乙醇都属于烃类物质
B.油脂皂化后可用渗析的方法使高级脂肪酸钠和甘油充分分离
C.乙醇能被氧化成乙酸,两者都能与金属钠反应
D.煤的干馏可得煤油,甲烷、乙烯和苯能从石油分馏得到
6.有关下图所示化合物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既可以与Br2的CCl4溶液发生加成反应,
又可以在光照下与Br2发生取代反应
B.1 mol该化合物最多可以与3 molNaOH反应
C.既可以催化加氢,又可以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D.既可以与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又可以与NaHCO3溶液反应放出CO2气体
7.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蔗糖、淀粉、纤维素水解的最终产物都是葡萄糖B.误服重金属盐,立即服用牛奶或豆浆可解毒
C.油脂、乙酸乙酯都属于酯类,但不是同系物 D.煤的干馏可以得到苯、甲苯等芳香烃
8.有人将工业染料“苏丹红4号”非法用作饲料添加剂,使得某些“红心鸭蛋”中含有对人体有害的苏丹红。“苏丹红4号”的结构简式为:
下列关于“苏丹红4号”说法中错误的是
A.分子式为C24H20N4O B.能发生加成反应
C.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 D.属于苯的同系物
9.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①可燃冰和乙醇是较清洁的能源;②甲醇、乙二醇、丙三醇是同系物;③某烷烃叫做2-乙基丁烷;④镀锌铁比镀锡铁更耐腐蚀;⑤石钟乳的形成是因为石灰石在水中存在溶解平衡;⑥甘氨酸和丙氨酸可生成4种二肽;⑦蔗糖和萄萄糖均能发生银镜反应;
A.②③⑦ B.①④⑤ C.②③⑥ D.③④⑥
十、常见元素化合物性质与用途
1.我国研制的新型“连续纤维增韧”航空材料宇航服,其主要成分由碳化硅、陶瓷和碳纤维复合而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它耐高温,抗氧化 B.它比钢铁轻、硬,但质地较脆
C.它有固定的熔、沸点 D.它是一种新型有机高分子材料
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氯水通入SO2后溶液的酸性减弱B.向明矾溶液中加入过量NaOH溶液会产生大量白色沉淀
C.Na、Mg、Fe等金属在一定条件下与水反应都生成H2和对应的减
D.浓硫酸、浓硝酸在加热条件下能将木炭氧化为二氧化碳
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工业上用铝槽盛放浓硫酸,因为铝不与浓硫酸反应
B.Cl2具有很强的氧化性,在化学反应中只能作氧化剂
C.Si是半导体材料,光导纤维的主要成分是SiO2
D.NaHCO3溶液中含有少量Na2CO3可以用澄清石灰水除去
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将二氧化硫气体通入浅黄色的溴水中使其颜色褪去,说明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
B. SiO2为碳族元素的非金属氧化物为酸性氧化物,故不能与任何酸发生化学反应
C.用砂纸打磨过的铝箔放在酒精灯焰上不燃烧,说明铝不易与O2反应
D.向装有NaHCO3溶液的两支试管中各滴入CaCl2和MgCl2的饱和溶液,后者有沉淀呈现
5.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①汽车尾气中的氮氧化物与光化学烟雾形成有关 ②大量燃烧含硫燃料是形成酸雨的主要原因
③硅是制造太阳能电池和光导纤维的主要原料 ④减少CO2排放,可遏制全球气候变暖
⑤纯铁比碳素钢易生锈
A.①③⑤ B.②③④ C.②④⑤ D.①②④
—O-
充电
放电
CO2
CH3OH
t / min
10
3
0
0.25
0.50
0.75
1.00
c / mol·L-1
C的浓度
0
时间
Ⅰ
乙
甲
混合气体总压
0
时间
IV
乙
甲
0
B的转化率
时间
Ⅱ
乙
甲
0
B的转化率
时间
Ⅲ
乙
甲
X
Y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