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守株待兔 表格式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5 守株待兔 表格式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6.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6-15 19:05: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学科
语文
年级/册
三年级(下)
教材版本
部编版
课题名称
第二单元 5《守株待兔》
教学目标
能借助注释读懂课文,懂得不要心存侥幸,不要不劳而获,要靠自己的劳动去创造美好的生活。
重难点分析
重点分析
对学习文言文已经有一定的方法。但是由于文言文的特点,学生还是会有一定的陌生感,学生难琢磨寓言故事中的道理。
难点分析
学生难以联系实际进行类比,难理解寓言故事中的道理。
教学方法
1.通过借助注释和文中插图,给予引导、讲解让学生准确感知故事内容。
2.通过探究,“农夫为什么被宋国人笑话”,从中受到启发。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导入
1.你们读过寓言故事吗?你能根据图片说出相应的语言故事吗?
2.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则寓言故事。(出示课题《守株待兔》)理解课题。猜猜“守株待兔”的“守”是什么意思?“株”是什么意思?“守株待兔”的意思是?
3.介绍作者:韩非子。韩非子:战国人,姓韩名非,子是人们对他的尊称。《韩非子》这本书是后人集结他的作品编辑而成的,书中记载了300多个小故事。今天我们学的就是其中的一篇。
知识讲解
(难点突破)
4.将文言文读通顺。
(1)听录音范读
(2)自己读,遇到不懂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3)跟老师读。
5. 理解句意,感悟道理。
(1)出示“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耕”是什么意思?“株”的意思是“树桩”。
(宋国有个农民。他的田地中有一个树桩。)
(2)出示:兔走触株,折颈而死。“走”是什么意思呢?
“走”在古代是跑的意思,与今义的差别很大,同学们要注意区分。“折”就比较好理解了,是折断的意思。整句话的意思就是(一只兔子奔跑时撞在了树桩上,扭断脖子死了。)
(3)出示: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因”是“于是”的意思;“释”的意思是“放下”;“耒”的意思是“农具”;“ 冀”是“希望”的意思。(于是,那个农民就放下农具,天天等在树桩旁,希望能再得到一只兔子。)
(4)你猜猜,这个种田人看到撞死的兔子,他心情怎么样呢?
(5)结果怎么样呢?这个宋人还能再次捡到兔子吗?
出示: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复”的意思是“又、再”;“身”的意思是“自己”
句意:(兔子没有再次得到,而他自己却被宋国人笑话。)
(6)那个农夫为什么会被宋国人笑话?
(因为这个农夫把一次偶然事件当成了会经常发生的事,心存侥幸,想不劳而获,最后却一事无成,所以被宋国人笑话。)
(7)你从这个故事中悟出了什么道理呢?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要把一件偶然发生的事情,看成是不断发生的事情,而想靠碰好运过日子,是不会有好结果的。我们要勤劳务实,不能心存侥幸。
课堂练习
(难点巩固)
6.思考 :生活中有没有像农夫这样的人呢?
(有,比如有的同学希望能考出好成绩,但上课的时候不认真听,却不努力学习。这种做法不对,要想实现梦想,必须努力付出,认真去做。)
7.巩固课文内容。
(1)这个宋国人是做什么的? (宋人有耕者)
(2)兔子是怎么死的?(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3)种田人捡到兔子之后,他是怎么做的,想什么?(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4)结果怎样?(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小结
全班齐读。
《守株待兔》通过讲述一个宋人因偶然获得一只野兔,而心存侥幸,从此放弃劳动,期望再捡到野兔,最后却一无所获,还被大家取笑的故事,告诉我们:做任何事情都不能心存侥幸,不能指望不劳而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