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习题课件 第2章 全章整合与提升(35张)

文档属性

名称 沪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习题课件 第2章 全章整合与提升(35张)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1-06-13 21:08:2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二章 运动的世界
HK版 八年级上
全章整合与提升
B
v甲<v乙<v丙;南风
1
2
3
答案呈现
A
C
7.50
4
5
6
自己;运动
B
7
8
9
9∶8;8∶9
10
1.20;140
A
50;1.4
运动;1.25
11
12
13
答案呈现
A
0.2 m/s;0.5 m;西
B
14
15
16
200 s
17
18
(1)秒表 (2)慢;正
见习题
1.【中考·枣庄】如图是穿行在餐厅的机器人端着托盘送餐的情景。若认为托盘是静止的,则所选择的参照物是(  )
A.地面 B.机器人
C.餐桌 D.墙壁
【点拨】以地面、餐桌、墙壁为参照物,托盘相对于它们的位置都在发生变化,所以托盘是运动的;机器人相对于托盘的位置没有变化,以机器人为参照物,托盘是静止的,故选B。
【答案】B
2.【中考·恩施】我们每天背着书包上学。如果说书包是静止的,选择的参照物可能是________。放学出校门时,若以教室为参照物,书包是________(填“运动”或“静止”)的。
自己
运动
3.【中考·绥化】甲、乙、丙三人在平直的公路上,向北匀速骑自行车,甲感觉顺风,乙感觉无风,丙感觉逆风,则甲、乙、丙三人的骑行速度大小关系是______________(填“v甲<v乙<v丙”“v甲>v乙>v丙”或“v甲= v乙= v丙”);这时的风向是________(填“南风”或“北风”)。
v甲<v乙<v丙
南风
4.在通常情况下,人1 min呼吸的次数约为(  )
A.20次 B.40次
C.60次 D.140次
A
5.【2021·海口华中师范大学海南附属中学零模】我们现在使用的初中物理课本的长度约为(  )
A.30μm B.30 mm
C.30 cm D.30 dm
C
6.【中考·黔南】如图所示,铅笔的长度为________cm。
7.50
7.【中考·广东】如图甲所示,圆形物体的直径是________cm,如图乙所示,秒表的读数为________s.
1.20
140
8.【中考·玉林】某辆汽车启动后,经过20 s,速度表的指针指在如图所示的位置,由表可知(  )
A.此时汽车的速度是90 km/h
B.此时汽车的速度是90 m/s
C.启动后20 s内汽车的平均速度是90 km/h
D.启动后20 s内汽车的平均速度是90 m/s
A
9.【2020·武冈第二中学月考】一物体做直线运动,前一半路程的速度为4 m/s,后一半路程的速度为6 m/s,那么物体在整个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是(  )
A.4 m/s B.4.8 m/s
C.5 m/s D.6 m/s
【答案】B
10.【2021·湖南岳阳八年级期末】两个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甲和乙,它们通过的路程之比为3︰4 ,所用时间之比为2︰3,则甲、乙两物体速度之比为________________;若它们通过相同的路程,则甲、乙所用时间之比为________________。
【答案】9∶8;8∶9
11.世界上时速最快的真空高温超导磁悬浮直道试验线已在四川建成,试验线安装在一条直径4.2 m、长140 m的特制管道里,测试时可以将单人乘坐的列车模型最大加速到400 km/h。若测试时,在2.8 s时间140 m距离内将列车模型加速至360 km/h,加速过程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m/s;若列车模型以360 km/h匀速通过该实验管道,通过时间是________s。
50
1.4
12.甲、乙两人从矩形跑道的A点同时开始沿相反方向绕行,在O点相遇,如图所示,已知甲的速度为5 m/s,乙的速度为3 m/s,跑道OC段长度为50 m,如果他们从A点同时开始都沿A→B→C→D同向绕行,则再一次相遇需要的时间是________。
【答案】200 s
13.【2020·遵义】小芳站在斑马线路口等绿灯时,以行驶的汽车为参照物,小芳是________的;若马路宽度为25 m,绿灯亮的时间为20 s,等绿灯亮后小芳至少以________m/s的平均速度才能安全通过马路。
运动
1.25
14.【中考·沈阳】如图为某物体沿直线运动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下列对该物体在
0~5 s内运动情况的分析正
确的是(  )
A.物体在5 s内运动的路程为2 m
B.物体在3~5 s内通过的路程是0~1 s内通过路程的2倍
C.物体在5 s内的平均速度为0.67 m/s
D.物体在1~3 s内做匀速直线运动
A
15.【中考·烟台】甲、乙两小车同时同地向东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的s-t图像如图所示,甲车的速度为________,5 s时两车相距________,以甲车为参照物,乙车向________运动。
此时两车相距:Δs=1 m-0.5 m=0.5 m。由于甲、乙两车同时同地向东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同一时刻甲车在乙车的前面向东运动,如果以甲车为参照物,则乙车向西运动。
【答案】0.2 m/s;0.5 m;西
16.【中考·衡阳】在如图所示的斜面上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即可测出不同阶段的平均速度。
对上述实验,数据处理正确的是(  )
A.图中AB段的路程sAB=50.0 cm
B.如果测得AC段的时间tAC=2.5 s,则AC段的平均速度vAC=32.0 cm/s
C.在测量小车到达B点的时间时,如果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测得AB段的平均速度vAB会偏大
D.为了测量小车在BC段的平均速度vBC,可以将小车从B点由静止释放
如果将小车从B点由静止释放,则所测时间不是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时间,小车通过AC段的时间与AB段的时间之差才是下半程BC段的时间,因此测量小车在BC段的平均速度vBC时不可以将小车从B点由静止释放,故D错误。
【答案】B
17.【2021·南京模拟】如图是“研究气泡的运动规律”的实验装置。
(1)实验时所用的测量工具是刻度尺和________。
(2)要正确判断气泡是否做匀速直线运动,需要对气泡运动时的相关物理量进行测量,为便于测量,应使气泡在管内运动得较_______(填“快”或“慢”),气泡的运动如果是匀速运动,收集到的数据特点是运动的路程和时间成________比。
秒表


18.2019年,江西省已全面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其中有一项督导工作就是检查实验报告。以下是小璟同学做“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时的实验报告(摘要)。请你将其报告中的问题补充完整。
【实验目的】
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
【实验原理】________。
【实验器材】
小车、________、________、斜面、金属挡板、长方体木块。
【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刻度尺
停表
【实验数据】如表所示。
测量的物理量
AB段
BC段
AC段
路程s/cm
45
56
101
时间t/s
3.0
2.8
5.8
平均速度v/(cm·s-1)
?
?
17.4
【答案】15;20
【实验分析】
(1)小车全程是做________(填“匀速”或“变速”)运动。
【点拨】由上面实验知AB段的速度小于BC段的速度,故小车做变速运动。
变速
(2)实验时,为了使小车在斜面上运动的时间长些,应________(填“增大”或“减小”)斜面的坡度。
【点拨】斜面的倾角越小(坡度越小),小车运动时间越长,便于测量小车的运动时间;所以,实验时,为了使小车在斜面上运动的时间长些,应减小斜面的坡度。
减小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