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1.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x=v0t+,关于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t秒内的位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加速度大的物体位移大 B.初速度大的物体位移大
C.末速度大的物体位移大 D.以上说法都不对
2.某质点的位移随时间变化的关系是x=4t+4t2,x与t的单位分别为m和s,设质点的初速度为v0,加速度为a,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v0=4 m/s,a=4 m/s2 B.v0=4 m/s,a=8 m/s2
C.前2 s内的位移为24 m D.2 s末的速度为24 m/s
3.一个物体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第1 s末的速度达到4 m/s,物体在第2 s内的位移是( )
A.6 m B.8 m C.4 m D.1.6 m
4.—质点沿x轴做直线运动,其v-t图象如图1所示.质点在t=0时位于x=0处,开始沿x轴正向运动.当t=8 s时,质点在x轴上的位置为( )
图1
A.x=3 m B.x=8 m C.x=9 m D.x=0
5.某军事试验场正在平地上试射地对空导弹,若某次竖直向上发射导弹时发生故障,造成导弹的v-t图象如图2所示,则下述说法中正确的是( )
图2
A.0~1 s内导弹匀速上升 B.1~2 s内导弹静止不动
C.3 s末导弹回到出发点 D.5 s末导弹恰好回到出发点
6.质点做直线运动的v-t图象如图3所示,规定向右为正方向,则该质点在前8 s内平均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分别为( )
图3
A.0.25 m/s;向右 B.0.25 m/s;向左 C.1 m/s;向右 D.1 m/s;向左
7.竖直升空的火箭,其速度—时间图象如图4所示,由图可知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图4
A.火箭在40 s时速度方向发生变化 B.火箭上升的最大高度为48 000 m
C.火箭经过120 s落回地面 D.火箭经过40 s到达最高点
8.质点沿直线运动,其位移—时间图象如图5所示,关于质点的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图5
A.2 s末质点的位移为零,前2 s内位移为“-”,后2 s内位移为“+”,所以2 s末质点改变了运动方向
B.2 s末质点的位移为零,该时刻质点的速度为零
C.质点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大小为0.1 m/s,方向与规定的正方向相反
D.质点在4 s时间内的位移大小为0.4 m,位移的方向与规定的正方向相同
9.如图6所示为甲、乙两物体运动的x-t图象,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图6
A.甲做变速直线运动,乙做匀速直线运动 B.两物体的初速度都为零
C.在t1时间内两物体平均速度大小相等 D.相遇时,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
10.甲、乙两物体在同一直线上运动的x-t图象如图7所示,以甲的出发点为原点,出发时刻为计时起点.则从图象可以看出( )
图7
A.t2到t3这段时间内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 B.乙比甲先出发
C.甲开始运动时,乙在甲前面x0处 D.甲在中途停了一会儿,最终也没追上乙
题组四 刹车类问题和综合应用
11.汽车以10 m/s的速度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刹车后做匀减速运动经2 s速度变为6 m/s,求:
(1)刹车后2 s内前进的距离及刹车过程中的加速度;
(2)刹车后前进9 m所用时间; (3)刹车后8 s内前进的距离.
12.物体由静止开始在水平面上行驶,0~6 s内的加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8甲所示.
图8
在图乙中画出物体在0~6 s内的v-t图象; (2)求在这6 s内物体的位移.
13.在高速公路上,有时会发生“追尾”事故——后面的汽车撞上前面的汽车.某段高速公路的最高车速限制为108 km/h.设某人驾车正以最高车速沿该高速公路行驶,该车刹车时产生的加速度大小为5 m/s2,该人的反应时间(从意识到应该停车到操作刹车的时间)为0.5 s.计算行驶时的安全车距至少为多少?
参考答案
1、答案 D 解析 由x=v0t+at2知,x的大小与初速度、加速度、时间都有关,t一定时,x与两个量有关,不能简单地说初速度大或加速度大,位移一定大,A、B、C均错,D对.
2、答案 BC 解析 将位移随时间变化的关系与位移公式x=v0t+at2相对照即可判定v0=4 m/s,a=8 m/s2,A错误,B正确.把t=2 s 代入公式可得x=24 m,C正确.由于v=v0+at,即v=4+8t,把t=2 s代入可得v=20 m/s,D错误.
3、解析 根据速度时间公式v1=at1,得a== m/s2=4 m/s2.第1 s末的速度等于第2 s初的速度,所以物体在第2 s内的位移x2=v1t2+at=4×1 m+×4×12 m=6 m.故选A.
4、答案 A解析 在v-t图象中图线与时间轴所围的面积表示了质点的位移,由v-t图象可知,在0~4 s内图线位于时间轴的上方,表示质点沿x轴正方向运动,其位移为正,x1= m=6 m,在4~8 s内图线位于时间轴的下方,表示质点沿x轴负方向运动,其位移为负,x2=- m=-3 m,8 s内质点的位移为:6 m+(-3 m)=3 m,故A正确.
5、答案 D解析 v-t图象的斜率代表加速度,0~1 s斜率不等于0,且斜率恒定,即物体在做匀变速运动,A错.1~2 s内斜率为0但速度不等于0,为匀速直线运动,B错.v-t图象与时间轴所围成的面积代表位移,时间轴以上代表位移为正,时间轴以下代表位移为负,所以3 s末导弹位移最大,即到达最高点,5 s末总位移为0,导弹回到出发点,C错,D对.
6、答案 B 解析 由题图得前8 s内的位移x=[×3×2+×5×(-2)] m=-2 m,则平均速度== m/s=-0.25 m/s,负号表示方向向左.B正确.
7、答案 B 解析 由速度—时间图象知,火箭前40 s向上匀加速运动,40~120 s向上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所以A、C、D错.上升的最大高度x=×800×120 m=48 000 m,B对.
8、答案 D 解析 由题图可知:质点从距原点负方向0.2 m处沿规定的正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经4 s运动到正方向 0.2 m 处,在x-t图象中,“+”号表示质点在坐标原点正方向一侧,“-”号表示质点位于原点的负方向一侧,与质点实际运动方向无关,位移由“-”变为“+”并不表示质点运动方向改变.由图象的斜率可得质点运动速度大小为0.1 m/s,综上所述,选项A、B、C错误,D正确.
9、答案 ACD解析 由x-t图象形状可知,甲做变速直线运动,乙做匀速直线运动,两物体的初速度大小不能确定,故A对,B错.0~t1时间内,甲、乙的位移相同,平均速度相同,C对.t1时刻甲、乙相遇,根据x-t图象斜率等于速度大小的特点知,v甲>v乙,D对.
10、答案 AC 解析 在t2~t3这段时间内,甲的图线斜率大于乙的图线斜率,所以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A项正确.由题图知甲和乙同时出发,且乙在甲前面x0处,故B项错,C项正确.在t3时刻,甲追上了乙,D项错.
11、答案 (1)16 m -2 m/s2 (2)1 s (3)25 m
解析 (1)取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 汽车刹车后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由v=v0+t1得 a== m/s2=-2 m/s2,
负号表示加速度方向与初速度方向相反. 再由x=v0t+at2可求得x1=16 m,
(2)由位移公式x=v0t+at2
可得9=10t+×(-2)t2,解得t2=1 s(t3=9 s,不符合实际,舍去),即前进9 m所用时间为1 s.
(3)设汽车刹车过程所用时间为t′, 则汽车经过时间t′速度变为零.
由速度公式v=v0+at可得t′=5 s, 即刹车5 s后汽车就已停止运动,
在8 s内位移即为5 s内位移, 故x′=v0t′+at′2=(10×5) m+[×(-2)×52] m=25 m.
12、答案 (1)见解析图 (2)18 m
解析 (1)第1 s内为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末速度v1=at1=4 m/s,速度—时间图象是倾斜的直线,1~4 s加速度为0,速度不变为匀速直线运动,4~6 s初速度即第1 s的末速度v1=4 m/s,加速度a′=-2 m/s2,末速度v6=v1+a′t2=0,第1 s和最后2 s的速度—时间图象是倾斜的直线,图象如图所示.
(2)速度—时间图象与t轴所围成的面积代表位移,即x= m=18 m
13、答案 105 m
解析 汽车原来的速度v0=108 km/h=30 m/s 运动过程如图所示
在反应时间t1=0.5 s内,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为x1=v0t1=30×0.5 m=15 m
刹车后,汽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滑行时间t2= s=6 s
汽车刹车后滑行的位移为x2=v0t2+at=30×6 m+×(-5)×62 m=90 m
所以行驶时的安全车距应为x=x1+x2=15 m+90 m=105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