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青山不老》教学设计——2020-2021学年六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五四学制)

文档属性

名称 19《青山不老》教学设计——2020-2021学年六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五四学制)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51.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五四学制)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6-13 16:49:12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青山不老
梁衡
一、教学目标
(一)积累生字词,梳理课文主要内容,理解种树老人的形象。
(二)感受老人所创造的奇迹,理解“青山不老”的含义。
(三)把握文中对比手法的运用,体会其妙处。
(四)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所蕴含的道理,体会作者对生命价值的思考。
二、教学重点
(一)积累生字词,梳理课文主要内容,理解种树老人的形象。
(二)感受老人所创造的奇迹,理解“青山不老”的含义。
三、教学难点
(三)把握文中对比手法的运用,体会其妙处。
(四)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所蕴含的道理,体会作者对生命价值的思考。
四、课时安排
1.5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一个人的力量有多大?假如只论一时的爆发,能做的实在不多。但是,如果给人以时间,任他坚持不懈持之以恒,那么,结果很可能让你瞠目结舌。今天,我们将要认识一位普通的老农,他用十五年的时间,在贫瘠的晋西北创造了一个奇迹!让我们走进课文,在《青山不老》中了解他的故事吧。
(二)文学常识
1.作家作品
梁衡,山西霍州人,1968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著名散文家、学者、新闻理论家、科普作家。曾任《内蒙古日报》、《光明日报》记者、国家新闻出版署副署长、《人民日报》副总编辑。 现任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博士生导师
代表作有《觅渡,觅渡,渡何处》《大无大有周恩来》。先后有《晋祠》《觅渡,觅渡,渡何处》《跨越百年的美丽》《壶口瀑布》《夏感》《青山不老》《把栏杆拍遍》等60多篇次的文章入选大、中、小学教材。
梁衡的散文创作讲究谋篇布局,注重炼字铸句,所谓“意匠惨淡经营中”。崇尚“以常人之心言大情大理”,其散文尤显“大气”,即题材大,所谓“宏大叙事”;气魄大,感应大时代、大人物的精、气、神;抱负大,从忧国忧民到体察百味人生,探究生命本真。
2.写作背景
山西地处沙漠化扩展前沿,而晋西北土地沙漠化日趋严重,属于沙尘暴高发区,素有“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无风三尺土,风起土满天”的说法。这些主要分布于大同、朔州、忻州三市的16个县(区)的风沙带,土地沙漠化面积每年都在增加。右玉县老城12米高的城墙如今已被黄沙埋没,人可以沿坡直接上到城墙;五寨县许多村庄,由于风沙侵害,每一二十年就被迫搬迁一次,风沙已经成为当地人最大的敌人。
(三)预习检测
1.请准确读出下面加点字
粼粼(lín) 拐杖(zhàng) 擎(qíng) 肆虐(nüè) 铁锹(qiāo)
土炕(kàng) 盘踞(jù) 记载(zǎi) 荡漾(yàng) 劲挺(jìng) 淤泥(yū)
2.辨析多音字
3.请说一说下面词语的意思
参天:(树木等)高耸在天空中。
肆虐 :任意残杀或迫害;起破坏作用。文中指西伯利亚大风经常吹刮,给当地造成很大的破坏和损失。
盘踞:非法占据;霸占(地方)。 文中指这儿经常发生干旱、霜冻、沙尘暴等灾害。
三番五次:指屡次、多次的意思。
归宿:人或事物最终的着落。文中指青山是老人奋斗一生的地方。
风雨同舟:比喻共同度过困难。
恭敬:对尊长或宾客尊重有礼貌。
劲挺:坚韧挺拔。文中指在山洼山腰里的杨树、柳树挺立着,生命力非常旺盛。园。
日月同辉:日月的光芒交相辉映。
山川共存:与山川融为一体。
不紧不慢:形容心情平静,行动从容。
(四)初读感知
默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概括层意,然后概述文章的主要内容。
明确:
结构划分:
第一部分(1):描述院子外面绿意浓郁的喜人画面。
第二部分(2-5):写老人改造山林、绿化山沟所面临的困难以及所取得的业绩。
第三部分(6-7):写“我”的感悟:青山是不会老的。
主要内容:
一位老农面对恶劣的自然环境和艰苦的生活条件,义无反顾地投身到植树造林工作中,用15年的艰苦奋斗和不懈努力,将原来狂风肆虐、沙尘暴盘踞的山沟改造成了绿意荡漾的青山。
(五)再读理解
1. 文中的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
明确:
文中的老人用十五年的时间,绿化了八条沟,造了七条防风林带,三千七百亩林网, 将原来狂风肆虐、 沙暴盘踞的山沟改造成了绿意盎然的青山。
2.老人是在什么样的条件下创造奇迹的?
明确:
(1)山沟环境十分险恶。
(2)生活条件艰苦。
(3)老人年老、瘦小。
(4)同伴、老伴相继离世。
3.文中所写的这条沟,之前的环境情况是怎样的?现在这条沟又是怎样的?试着在文中找出来。
明确:
之前的环境是这样的:这是中国的晋西北,是西伯利亚大风常来肆虐的地方,是干旱、霜冻、沙尘暴等与生命作对的怪物盘踞之地。过去,这里风吹沙起,能一直埋到城头。”
现在这条沟的环境是这样的:“山上全是树。我们盘腿坐在土炕上,就像坐在船上,四周全是绿色的波浪,风一吹,树梢卷过涛声,叶间闪着粼粼的波 光。”“杨树、柳树,如臂如股,劲挺在山洼山腰。看不见它们的根,山洪涌下的泥埋住了树的下半截,树却勇敢地顶住了它的凶猛。这山已失去了原来的坡形,依着一层层的树形成一层层的梯。
4.用“老人___________,却______________,体现了他___________”的句式,说说老人的故事,试着概括老人的精神品质。
(六)品读语句
找出文中的重点语句进行品析,体会老人创造的奇迹。
示例:
1.窗外是参天的杨柳。院子在山沟里,山上全是树。我们盘腿坐在土炕上,就像坐在船上,四周全是绿色的波浪,风一吹,树梢卷过涛声,叶间闪着粼粼的波光。
两个“全”字点明了周围的环境:到处都是树。
比喻,把窗外满山的杨柳在风的吹拂下起伏的绿荫比作海上的波浪,描写了漫山遍野绿意盎然、林间松涛阵阵、叶间微泛绿波的画面,喻示着老人投身山林、为改造山沟所作的巨大贡献。
2.十五年啊,绿化了八条沟,造了七条防风林带,三千七百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
这一连串的数字背后是老人十五年的艰苦岁月,这一连串的数字面前却是漫山遍野的绿,表现了老人为绿化山林付出的艰辛之巨和取得的成果之大。
(七)研读感悟
品味下面的语句,结合文章内容说一说自己的理解。
1.杨树、柳树,如臂如股,劲挺在山洼、山腰……树却勇敢地顶住了山洪的凶猛。
2.保住了这黄土,我们才有这绿树;有了这绿树,我们才守住了这片土。
3.他觉得种树是命运的选择,屋后的青山就是生命的归宿。
4.他已经将自己的生命转化为另一种东西。他是真正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了。
5.青山是不会老的。
明确:
1.用拟人的手法表现出树木与环境做斗争的不屈精神,衬托出老人坚持植树、不畏艰险的精神。
2.黄土和绿树是不可分割的整体,绿树依靠黄土生存,绿树的根深扎在黄土之中,使之不流失。老人付出了艰辛的努力,让黄土变绿洲,用绿树保住了黄土,也让黄土滋养了绿树,实现了良性循环。
3.面临享福和吃苦的选择,老农选择了吃苦,选择了开辟山沟、改造山林的艰苦之路。这条山沟还需要他,他愿意将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山沟,将自己的生命奉献给青山。
4.表面上指的是老农创造的这片绿洲,事实上还包含着开辟山林,绿化家园的精神和造福后代的情怀。老人用自己的勤劳善良创造了这片绿洲,有限的生命创造了无限的价值,生命的意义在茫茫青山中得到无限扩张,而且将随着青山永垂不朽,这是不会因为年龄的增长而变老的。
老农不仅留下了这片青山,还留下了更为宝贵的东西——与环境作斗争的不屈精神,绿化家园,保护环境的奉献精神,造福人类的精神。这种精神不会随岁月的流逝,年龄的增长,老人的年迈,离开而消失。它将永远根植在我们心中,这一切将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
5.老人用自己的勤劳、勇敢创造了这片绿洲,用有限的生命创造了无限的价值,生命的意义在茫茫青山中得到无限的扩张,而且将随着青山永垂不朽,这是不会因为时间的流逝而变老的。
(八)深入探究
作者为什么说“青山是不会老的”?
明确:
老人用自己的勤劳、勇敢创造了这片绿洲,用有限的生命创造了无限的价值,生命的意义在茫茫青山中得到无限的扩张,而且将随着青山永垂不朽,这是不会因为时间的流逝而变老的。
(九)写作手法
1.选用准确的词语写出特征。
2.运用叠词叠句和对称、排比短句,增强语言表现力。
3.运用精彩生动的比喻句、拟人句,描绘景物特点,抒发感情。
(十)总结
本文用清新的笔触向我们描绘一位山野老人,面对恶劣的自然条件和艰辛的生活条件,义无反顾地投身到植树造林工作中,用十五年的时间在晋西北奇迹般地创造了一片绿洲,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造福了后代。赞扬了老人与环境做斗争的不屈精神和造福后代的情怀。
(十一)拓展感悟
望着连绵的青山、苍翠的树林,
我想轻轻地对老人说:
我还想大声地告诉世界:
(十二)拓展积累
1.地球是我家,绿化靠大家。
2.树木拥有绿色,地球才有脉搏。
3.欲揽春色入自家,无可奈何成落花。
4.生命和绿色拥抱,人类与生态共存。
5.一花一草皆生命,一枝一叶总关情。
(十三)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