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9张PPT)
第一单元巩固强化复习
人教版
七年级上
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
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
打制石器
中国境内早期人类的代表
人工取火
农作物种植
水稻
干栏式
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
原始农耕生活
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
原始农耕生活
粟
半地穴式圆形
才德
舜
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
远古的传说
综合点1:原始农耕文化
中国的新石器时代早期阶段出现了原始农业的雏形,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优越的自然条件孕育了南北两种不同风格的农耕文化:河姆渡文化和半坡文化。原始农耕文化的产生是人类发展史上的重大进步。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是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以及聚落、磨制石器的发展。
其特征是:(1)生产工具简单落后,以石刀、石铲、石锄和棍棒等为主;(2)耕作方式原始粗放,采用刀耕火种;(3)主要从事简单协作的集体劳动,获取有限的生活资料,维持低水平的共同生活需要。
综合点2:炎帝、黄帝推动华夏族形成
提示:点击
进入习题
4
5
C
A
1
2
3
A
D
A
6
A
7
A
8
见习题
9
见习题
1.美国学者摩尔根认为,蒙昧时代分为低级、中级、高级三个阶段。其中,低级阶段的特征为食用鱼类和使用火,以采集野生植物为生。下列远古居民符合此特征的是( )
A.北京人
B.河姆渡人
C.半坡人
D.大汶口人
A
2.【2020·福建】神农教民种粟、黄帝“蒸谷为饭”的传说,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当时已经( )
A.出现原始农业
B.进入青铜时代
C.实行分封制度
D.掌握冶铁技术
A
3.【2020·北京】2019年,北京平谷上宅遗址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该遗址中发现了大量陶器、磨制石器和半地穴式房屋遗存,这三类考古发现还出现在( )
A.元谋人遗址
B.北京人遗址
C.河姆渡遗址
D.半坡遗址
D
4.【2021·许昌期末】考古发现是研究历史的重要证据,陕西西安半坡遗址出土的以下石器说明半坡原始居民( )
A.已从事农业生产
B.以捕鱼狩猎为主
C.能够人工取火
D.会制作陶器
【点拨】分析图片下的文字信息可知,这些石器都是农业生产工具,由此可见,当时的人类已经开始从事农业生产。
【答案】
A
5.【2021·聊城期末】考古学者在河南、陕西、山西、甘肃、浙江等地发掘出距今8000—6000年的独木舟、骨笛、蚕茧和丝织品等。这些发现( )
A.全部是炎帝黄帝二人亲手做出的伟大发明
B.是河姆渡、半坡聚落生活状况的集中反映
C.反映了我国原始社会晚期的社会发展水平
D.证明我国在七八千年前就出现了早期国家
【点拨】独木舟、骨笛、蚕茧和丝织品等都是当时生产生活和手工业发展水平的体现,而距今8000—6000年属于我国原始社会晚期,所以这些发现都反映了我国原始社会晚期的社会发展水平,故选C;炎黄二帝生活的时间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A;河姆渡、半坡聚落不能涵盖题干中的全部地区,排除B;这些物品的发现并不能证明我国当时出现了早期的国家,排除D。
【答案】
C
6.【2021·北京海淀区期末】东胡林人遗址位于北京市门头沟区,碳-14测年结果显示距今约10000—9000年,遗址中发现了房址、灰坑、火塘、墓葬等,出土了陶器、石器、骨器、蚌器以及大量动物遗骸,鉴定出了粟(如下图所示)和黍两种栽培谷物。据此,可以推断当时东胡林居民的生活状况是( )
A.采集狩猎向农耕定居的过渡
B.使用旧石器并建立城邦国家
C.制定“夏历”指导农业生产
D.与“诸夏”长期交往并交融
A
7.【2021·云浮郁南县期末】如果把元谋人、北京人、半坡原始居民、河姆渡原始居民、炎帝与黄帝、大禹治水等内容作为一个学习主题,那么这个学习主题应该是( )
A.中华文明的起源
B.中国社会的急剧变革
C.人类文明的诞生
D.神话传说的时代
【点拨】根据题干中“元谋人、北京人、半坡原始居民、河姆渡原始居民、炎帝与黄帝、大禹治水”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题干所含的内容都处于我国“史前”时期,这一时期的历史阶段特征是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故选A。
【答案】
A
8.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①河姆渡原始居民;②半坡原始居民。不同点:处于不同的地理环境;房屋建筑样式不同;种植的主要农作物不同。相同点:都使用磨制石器;都出现了原始农业、畜牧业和手工业;都会建造房屋,过着定居生活。
(1)①②处分别填写什么原始居民?据材料一,比较这两种原始居民在生活上有何异同。
材料二
炎帝神农氏……斫木为耜(农具),揉木为耒(耕地工具),耒耨(除草工具)之用,以教万人。始教耕,故号神农氏。
——司马贞《三皇本纪》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
反映了我国古代原始农业的兴起和发展:神农氏教民耕种,农具有耜、耒、耒耨等。
材料三
经过2000多年的发展,稻作和粟作农业在我国南北方逐渐推广,原始农业由最初的刀耕火种,发展到用耒耜等翻土工具进行耕种,农业在人们生活中所占比重逐渐增加。同时,家畜的饲养也开始出现。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以及聚落、磨制石器的发展,是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
(3)从材料三中,你能提取到哪些历史信息?
原始农业的代表性农作物是水稻和粟;我国原始农业是由刀耕火种发展到用耒耜等工具耕种的;农业发展的同时家畜饲养也出现;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标志是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以及聚落、磨制石器的发展。
(4)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原始农业兴起的作用。
原始农业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9.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任务。
【解读图片】
(1)简述上图所示文物承载的历史价值。
河姆渡遗址稻谷的出土,证明在河姆渡原始居民生活时期,我国先民们已经会种植水稻,原始农耕已经出现;我们的祖先在那个时候已过上定居生活;水稻的栽培是我们的祖先为人类文明作出的重大贡献。
【关注传说】
(2)传说炎帝、黄帝时期,产生了一些发明创造:造字、造船、制造指南车、建造宫室、养蚕织布、尝百草创医术等。这些发明创造反映了当时人们生活的哪些变化?你还能列举出哪些相关发明创造?你认为先民的传说是否有科学依据?
主要反映了人们衣、住、行等的变化。 举例:制作陶器;挖掘水井;制作衣裳;炼铜;发明弓箭;制作音律;发明算盘等。 炎帝和黄帝的发明,虽都是古人的传说,有些内容还近乎神话,但无一不有社会历史的近似史实作为根据。近年来大量的考古资料,证实了我国古代传说并非完全虚无。总之,先民的传说是有一定科学依据的。
【研读材料】
材料
“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太古以来,诸族错居,接触交通,各去小异而大同,渐化合以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谓诸夏是也。”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
华夏民族是在多民族不断兼并交融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
(3)从上面材料中可以看出华夏民族的形成有什么特点?(共38张PPT)
第2课 原始农耕生活
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
人教版
七年级上
提示:点击
进入习题
新知巩固·逐点练透
1
2
3
B
C
B
4
A
5
6
7
C
C
A
8
A
9
B
10
C
11
A
12
见习题
1
2
3
C
D
D
4
D
5
6
D
A
新题精题·培优提能
7
见习题
1.“民以食为天”,我国古代的原始居民很早就懂得农耕技术。我国在世界上最早种植的粮食作物是( )
A.水稻和小麦
B.水稻和粟
C.小麦和粟
D.水稻和玉米
B
2.原始农业的出现,是人类文明的一大进步。下列不能反映这一进步的是( )
A.家畜饲养的出现
B.狩猎活动的开展
C.农作物种植
D.磨制石器的发展
B
3.【2020·连云港】目前人们了解河姆渡人生活状况的科学依据是( )
A.神话传说
B.影视作品
C.考古发现
D.学者推断
C
4.【2020·宜昌】2019年7月,中国良渚古城遗址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其所代表的良渚文化具有“稻作、礼玉、黑陶”等特征。与良渚文化特征类似的文化遗址是( )
A.半坡遗址
B.河姆渡遗址
C.红山遗址
D.大汶口遗址
A
5.【2021·山西期末】考古发现是了解史前社会的重要途径。下面一组图片见证了我国某原始居民的生产生活状况。据此,下列关于该原始居民生产生活状况的判断,正确的有( )
①会制作陶器,饲养家畜
②开始捕鱼
③原始农业和手工业已经产生
④过定居生活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A
6.【2020·苏州】仰韶文化是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一种文化,因1921年首先在河南渑池仰韶村发现而得名。距今约7000—5000年,分布在陕西、河南、山西等地区,并分为不同的文化类型。下列哪一文化遗址最可能是考古学家研究仰韶文化类型的对象( )
A.元谋人遗址
B.北京人遗址
C.半坡遗址
D.河姆渡遗址
C
7.【2020·恩施】考古发现是了解史前社会历史的重要依据。下列考古发现中,可以用于研究半坡居民生产生活状况的是( )
C
8.【唐山路北区期中】半坡遗址出土了大量农具,并发现了200多个贮藏了食物、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具的窖穴(如图),这表明半坡人过着以______为主的定居生活。( )
A.农耕
B.工业
C.商业
D.狩猎
A
9.半坡人的房屋构造和河姆渡人的房屋构造(如图)明显不同的原因是( )
A.他们的聪明程度不同
B.生活的自然环境不同
C.他们的审美观念不同
D.他们使用的工具不同
B
10.晓东所在的学习小组为进行一项探究活动,利用网络收集了河姆渡原始居民、半坡原始居民和大汶口原始居民的生产生活资料。以下最符合他们探究内容的活动主题是( )
A.中国的朝代更替
B.中国的远古人类
C.中国原始农耕文化
D.中国古代世界之最
C
11.小口尖底瓶是半坡出土的最具特点的陶器之一,它是巧妙运用重心原理的一种汲水器(也有史学家认为:小口尖底瓶不是汲水器、取水器或一般的饮水器、盛水器,而应该是一种礼器,主要应用于祈雨、祭祀、庆典等礼仪活动)。这个瓶子可能是( )
A.彩陶
B.白陶
C.黑陶
D.青铜器皿
【答案】A
【点拨】本题应抓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半坡出土”“陶器”分析,半坡居民制作的是彩陶,符合题意的是A。
12.在古老的中华大地上,中国先民在艰苦的环境中,用勤劳和智慧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明。
【工具说进步】
(1)请指出图一、图二分别是什么原始人类或原始居民使用的生产工具。这些生产工具分别是采用什么方法制作的?
生产力水平有了很大提高。
(2)从图一到图二,生产工具的变化说明了什么?
图一是北京人使用的生产工具;图二是河姆渡人使用的生产工具。 图一是打制而成的;图二是磨制而成的。
【食物话变迁】
水稻:河姆渡人;粟:半坡人。
(3)请分别举出以种植水稻和粟为主要农作物的原始居民。(各举一例)
(4)稻种和粟种的大量出土,说明了什么?
说明当时的人们开始大面积种植水稻和粟。
【住房见发展】
材料
上古穴居而野处,后世圣人易之以宫室,上栋下宇,以待风雨。
——《易经》
(5)远古居民实现定居的原因有哪些?
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农业的出现;生产技术的进步等。
1.【2019·苏州】许倬云在《万古江河》中提到:现在常说的“新石器”与“旧石器”时代,以人类生产食物来维持生计的方式为分界线。从旧石器时代采集食物,到新石器时代生产食物。许倬云认为划分新、旧石器时代的分界线是( )
A.天然火的运用
B.打制石器的使用
C.群居生活出现
D.原始农业的兴起
【答案】D
【点拨】根据题干材料中“从旧石器时代采集食物,到新石器时代生产食物”可知,许倬云认为划分新、旧石器时代的分界线是原始农业的兴起。D符合题意。
2.【2020·黔东南州】原始农业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下列能反映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是( )
A.北京人狩猎
B.山顶洞人捕鱼
C.河姆渡人种植水稻
D.半坡人制作衣服
【答案】C
【点拨】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我国最早的原始农业是河姆渡居民种植水稻和半坡居民种植粟,所以C符合题意。A、B、D与原始农业无关。
3.【2021·定西期末】考古发掘发现,今河南的舞阳贾湖遗址中出土了大量石器、陶器和骨器;还出土了碳化谷粒和家猪骨骼;出土的骨笛,可以发出七声音阶。据此不能判断舞阳贾湖原始居民可能掌握了( )
A.音乐技术
B.手工业制造
C.农业和畜牧业技术
D.建筑技术
【点拨】据题干信息“出土了大量石器、陶器和骨器;还出土了碳化谷粒和家猪骨骼;出土的骨笛,可以发出七声音阶”可知,舞阳贾湖原始居民可能掌握了农业和畜牧业技术,会种植农作物、饲养家畜;手工业比较发达,会制造石器、陶器、骨器;可能掌握了音乐技术,会使用骨笛。材料中没有涉及建筑的内容,不能判断出舞阳贾湖原始居民可能掌握了建筑技术。故选D。
【答案】D
4.【史料实证】史书记载:“神农耕而作陶。”这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
A.当时制陶技术已达到很高水平
B.上古居民发现了陶土的巨大用途
C.半坡人过着以农耕为主的定居生活
D.原始农业的发展促进原始手工业的发展
【答案】D
【点拨】分析题干中史料,“耕”指农业,“陶”指陶器,属于手工业,符合题意的选项是D。
5.秋收后,半坡人和河姆渡人互访,在餐桌上他们的食物中,应该包括( )
①大米饭
②小米粥
③猪肉
④鱼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答案】D
【点拨】题干中的半坡人和河姆渡人都属于农耕时代的原始居民,农耕时代的人们开始栽培稻、粟、黍,饲养家畜,并会钓鱼,因此选项中的食物在当时的饭桌上都可能出现。
6.【2021·重庆渝中区期末】原始人类经历了从群居到聚族而居、从采集到种植、从狩猎到饲养家畜的演进过程。推动上述演进的主要因素是( )
A.生产工具的改进
B.饲养水平的提高
C.人工取火的发明
D.原始种植业的兴起
【答案】A
【点拨】原始人类的进化过程中,起到重大推动作用的是生产工具的改进。
7.中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之一,与世界其他文明相比,中国历史记载最为完整,历史遗存最为丰富。今天,我们就进行一次“远古祖先的拜访”活动,请你按要求完成下列探究任务。
洞穴中的祖先
?
定居时代的祖先
?
任务一【对号入座】
(1)请将下列相关名词填入表格中的相应位置。(只填序号)
①河姆渡原始居民 ②元谋人 ③半坡原始居民
④北京人 ⑤山顶洞人
②④⑤
①③
任务二【分析论证】
(2)根据下列图文资料,结合史实,完成探究问题。(两个问题须分别作答)
材料
在北京人居住的岩洞里,科学家们所获的大量化石和石器,为古人类研究提供了丰富的、价值极高的研究资料,有助于我们较为清楚地了解北京人的劳动和生活。
问题一:结合上述图文材料和所学知识,分别从体质特征、使用工具、用火、人与人的关系等多角度举例说明北京人是怎样向现代人进化的。
北京人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但手脚分工明显,具备早期人类的体质特征;北京人制造和使用打制石器;北京人使用天然火,会保存火种;北京人过群居生活,具备早期人类的基本生存能力和社会组织特点。这些都说明北京人已经向现代人进化了。
问题二:河姆渡遗址和半坡遗址是我国原始农耕时代的典型代表。通过考古发现,我们知道了这两种不同风格的农耕文化。原始农耕文化的产生是人类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请你结合具体史实,举例说明这两种文化的不同点及形成原因。
不同点:在房屋建筑方面:河姆渡原始居民住干栏式房屋,半坡原始居民住半地穴式房屋;在农作物种植方面:河姆渡原始居民种植水稻,半坡原始居民种植粟。原因:这些是由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两种不同的自然环境造成的。
任务三【方法总结】
(3)结合上述探究,请你归纳研究人类起源的主要证据。
化石和考古发现。(共29张PPT)
第3课 远古的传说
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
人教版
七年级上
提示:点击
进入习题
新知巩固·逐点练透
1
2
3
D
A
B
4
C
5
6
7
A
B
D
8
D
9
D
10
见习题
1
2
3
C
C
D
4
C
5
6
D
见习题
新题精题·培优提能
1.【2021·襄阳枣阳期末】“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指南车,平定蚩尤乱……”这是孙中山对黄帝的评价。与“平定蚩尤乱”有关的战役是( )
A.阪泉之战
B.涿鹿之战
C.牧野之战
D.巨鹿之战
B
2.【2020·东营】从黄帝、炎帝的古老传说中,我们可以获取的历史信息是( )
A.北京人会使用火
B.河姆渡人栽培水稻
C.半坡人种植粟
D.华夏族形成
D
3.【2020·云南】对远古传说时代文明作出杰出贡献,被后人尊崇为中华民族人文初祖的是( )
A.炎帝和黄帝
B.尧和舜
C.黄帝和蚩尤
D.炎帝和尧
A
4.【2020·郴州】五岭广场的神农雕像是郴州人民为纪念传说中炎帝的丰功伟绩而树立的。下列属于炎帝功绩的是( )
A.发明算盘
B.教民冶铁
C.教民耕种
D.创造文字
C
5.【2019·广东】《周易·系辞下》记载:“黄帝、尧、舜……舟楫之利以济不通。”以下考古发现能够印证记载中“舟楫”的是( )
A.辽宁建平出土的彩陶罐
B.河南舞阳出土的七孔骨笛
C.重庆巫山出土的筒形瓶
D.陕西宝鸡出土的船形彩陶壶
D
6.【2021·滑县期末】“吾祖赫赫,伟业煌煌,肇始文明,光被遐荒。制礼作乐,教民德尚,行造舟车,医重岐黄。”根据材料判断这篇祭文是在拜谒( )
A.黄帝
B.蚩尤
C.炎帝
D.大禹
A
7.【2021·深圳期末】《礼记·礼运》载:“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其中,体现“选贤与能”的制度是( )
A.世袭制
B.禅让制
C.宗法制
D.分封制
B
8.【2021·南阳期末】国庆期间,小明同学一家去浙江绍兴会稽山旅游,游览了一座祭祀中国古代某位历史人物的陵墓和庙宇,其中有歌颂这位历史人物的对联:“三过其门,虚度辛壬癸甲;八年于外,平成河汉江淮。”这副对联歌颂的是( )
A.炎黄大战阪泉
B.黄帝发明历法
C.神农尝百草
D.大禹治水
D
9.【青岛期中】通过对史前时期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一些早期文明社会出现前后先民们的生产与生活状况。下列哪个不是我们了解史前时期历史的途径( )
A.考古发掘
B.遗址和遗迹
C.神话传说
D.当时的历史典籍
D
10.“和谐”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题之一。自古至今,人类一直为追求“和谐”而努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古之人民皆食禽兽肉,至于神农,人民众多,禽兽不足。于是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作。
——《白虎通》
(1)材料一中“制耒耜,教民农作”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据材料指出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历史现象:我国原始农业生产的出现。
原因:人民众多,禽兽不足。
材料二
自古以来,人类通常是逐水草而居,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也是社会经济发展不可缺少和不可替代的资源,具有极重要的战略地位。自古至今,人类一直在合理用水、科学治水方面进行不断的探索。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在远古时期曾在“科学治水”方面作出探索的英雄人物是谁?
禹。
1.【2021·苏州昆山期中】“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太古以来,诸族错居,接触交通,各去小异而大同,渐化合以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谓诸夏是也。”从这段话中可以看出华夏民族( )
A.发祥地是黄河流域
B.创造了众多的文明成就
C.由炎帝和黄帝创立
D.在不断交往中融合而成
【答案】D
【点拨】依据题干材料可知,华夏民族是由各族交错杂居,在求同存异,相互交流、交融的过程中形成的,故D符合题意;发祥地是黄河流域在材料中未涉及,故A错误;创造了众多的文明成就在材料中未涉及,故B错误;由炎帝和黄帝创立在材料中未涉及,故C错误。故选D。
2.【2021·怀化期末】阅读下面《传说中炎帝、黄帝的发明表》,表中炎帝、黄帝有许多发明创造,这些发明创造反映了当时( )
炎帝
开垦耕种,种植五谷,制作工具
黄帝
建造宫室,制造船只,发明弓箭
A
.人们已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
B.炎帝和黄帝是人文初祖
C.人们生活衣食住行等的变化
D.炎黄部落联盟实力强大
【答案】C
【点拨】由表格中“开垦耕种,种植五谷,制作工具”“建造宫室,制造船只,发明弓箭”可知,这些发明创造反映了当时人们生活衣食住行等的变化,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发展水平,C符合题意;山顶洞人已掌握了磨光和钻孔技术,排除A;表格内容没有体现炎帝和黄帝是人文初祖,排除B;表格内容没有体现炎黄部落联盟实力强大,排除D。故选C。
3.【2021·临沂期中】传说华夏族的始祖教人们挖井,我们已经从考古中得到验证,河南汤阴和洛阳等地,发现距今数千年的水井遗迹。这说明( )
A.传说是不可相信的
B.传说就是历史事实
C.传说中有一定的历史真实
D.传说应该完全被否定
【点拨】依据“传说华夏族的始祖教人们挖井”“从考古中得到验证,河南汤阴和洛阳等地,发现距今数千年的水井遗迹”可知,材料反映传说中有一定的历史真实,C符合题意;A、B、D表述错误,排除。故选C。
【答案】C
4.【唯物史观】【2021·佛山顺德区期末】考古研究发现,中原地区彩陶向周围地区施加影响的年代和达到的区域,与传说中教民制作陶器的炎帝所处的部落联盟兴盛的时间、空间一致。其中可以相互印证的历史信息是( )
A.彩陶最早出现在中原
B.长江流域文化领先
C.先民已掌握制陶技术
D.炎帝鼓励发明创造
【点拨】半坡原始居民已学会烧制彩陶。中原地区彩陶向周围地区施加影响的年代和达到的区域与传说中教民制作陶器的炎帝所处的部落联盟兴盛的时间、空间一致,可以相互印证的历史信息是我国先民已掌握制陶技术,故C符合题意;彩陶最早出现在中原不能通过题干的考古发现相互印证,排除A;中原地区彩陶和炎帝都与黄河流域有关,排除B;炎帝鼓励发明创造不是从题干考古发现中印证的信息,排除D。故选C。
【答案】C
5.尧年老时,欲物色一个继承人,有人推荐尧的儿子。但尧认为应该传位给贤人:“终不以天下之病而利一人(我不能让天下人受害而一人得利)。”这段材料表明( )
A.禅让制遭到破坏
B.尧作风专断
C.自然灾害严重
D.尧任人唯贤
【答案】D
【点拨】尧年老时,物色继承人的标准是贤人,说明尧任人唯贤。
6.五千年华夏文明绵延不绝,足见我中华文明之伟大光辉,今天让我们一起来探寻华夏文明之曙光。
【华夏始祖】
材料一
(1)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传说中的黄帝有哪些贡献,炎帝又有哪些贡献。请各列举三项。
黄帝:建造宫室,制作衣裳,挖掘水井,制造船只,炼铜,发明弓箭等。炎帝:教民开垦耕种,制作生产工具,种植五谷和蔬菜;还制作陶器,发明纺织,煮盐等。(各答出三条即可)
(2)关于炎帝和黄帝的发明创造属实吗?可以通过什么来证明?
基本属实。 可以通过考古发现来证明。
【禅位让贤】
材料二
传说舜年老时,召开部落联盟会议,禹因治水有功,被大家推举为继承人。于是,禹代替舜处理联盟事务。17年后舜死,禹正式成为部落联盟的首领。
(3)材料二中提到的民主推选首领的制度是什么?通过这种方式成为部落联盟首领的都有谁?
禅让制。 尧、舜、禹。
(4)这种制度对当今社会有无借鉴意义?为什么?
有。 禅让制中的民主精神值得现代社会借鉴。(共30张PPT)
第1课 中国境内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
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
人教版
七年级上
提示:点击
进入习题
新知巩固·逐点练透
1
2
3
A
A
A
4
A
5
6
7
A
B
A
8
D
9
C
10
见习题
1
2
3
C
B
B
4
C
5
6
C
见习题
新题精题·培优提能
1.【2019·娄底】我们一直对“人从哪里来”充满好奇。要探寻人类起源,最为可信的依据是( )
A.考古发现
B.文献记载
C.神话传说
D.调查问卷
A
2.【2020·咸宁改编】“彩云之南”的云南不仅有优美的风景,更有悠久的历史,这里曾生活的元谋人距今约( )
A.170万年
B.20万年
C.3万年
D.6000年
A
3.北京人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之一。最早发现该遗址古人类头盖骨化石的科学家是( )
A.裴文中
B.贾兰坡
C.步达生
D.安特生
A
4.【2020·张家界】向阳中学某历史研学小组计划暑假实地考察中国早期人类代表——北京人的生活遗址。他们应该去的地方是( )
A.周口店遗址
B.半坡遗址
C.河姆渡遗址
D.元谋遗址
A
5.【史料实证】下列各项中,能够为研究北京人的体貌特征和生活状况提供第一手资料的是(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A
6.【2020·黔西南州】北京人已经学会使用火,还会长时间保存火种,用火烧烤食物、御寒、照明、驱兽。最能支持这一结论的是( )
A.遗址中发现的灰烬、烧石和烧骨
B.《韩非子》中关于远古时代的记述
C.《山海经》中远古时代的神话传说
D.历史研究学者的推测和论述文章
A
7.【时空观念】观察下面的示意图,判断“北京人”应在什么位置( )
A.(a)
B.(b)
C.(c)
D.(d)
B
8.【兴城期中】在以下各项内容中,山顶洞人与北京人最明显的区别是( )
A.会直立行走
B.手脚分工
C.过群居生活
D.懂得人工取火
D
9.【抚顺新宾期中】下列远古人类生活的先后顺序是( )
①北京人 ②山顶洞人 ③元谋人
A.①②③
B.②③①
C.③①②
D.③②①
C
10.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问题。
材料一
①元谋人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②北京人不能直立行走。③山顶洞人所处时代是新石器时代。④元谋人遗址在云南地区;北京人遗址和山顶洞人遗址在北京地区。
(1)材料一中这段话有几处错误?请找出来,并纠正。
两处。②是错误的,北京人已经学会直立行走;③是错误的,山顶洞人处于旧石器时代。
材料二
三种头骨的比较
(2)观察材料二中的图片,比较三种头骨的区别。
北京人的脑容量比大猩猩大,现代人的脑容量比北京人大。
(3)北京人的发现有何科学意义?
北京人的发现对于研究古人类进化的历史具有重要的意义。
1.【孝义期中】化石是研究人类起源的重要证据。考古学者在云南元谋县发掘出远古人类的两颗门齿化石,以及一些粗糙的石器,还发现了炭屑和烧骨。仅立足上述考古发现,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
A.云南元谋县发现远古人类
B.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
C.元谋人已经能够制作工具
D.元谋人知道使用火
【答案】B
【点拨】分析题干,不能得出元谋人距今的时间。
2.【2021·保定期末】“北京周口店北京人遗址……考古发现包括:10万多件石器,成批的骨器,大量的动物化石,还有大量灰烬……其中最厚的灰烬可达6米。灰烬中有很多石头、骨头和朴树籽等。”这段材料说明了北京人( )
①会制作石器
②会种植粟
③会使用火和保存火种
④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C
【点拨】据“10万多件石器,成批的骨器,大量的动物化石”可知,北京人会制造和使用石器、骨器,故①正确;北京人不会种植庄稼,其食物来源主要是猎取动物、采集植物果实,故②错误;据“还有大量灰烬……其中最厚的灰烬可达6米。灰烬中有很多石头、骨头和朴树籽等”可知,北京人会使用火和保存火种,故③正确;材料中未涉及北京人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故④错误。故选C。
3.【2021·佛山顺德区期末】此前,虽已有印尼爪哇直立人的发现,但一直未被世界公认。北京人遗址的发现,使远古确有直立人存在的说法得到肯定,所以有“北京人挽救了爪哇人”的说法。材料反映了北京人遗址( )
A.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人类遗址
B.在世界考古界占有重要地位
C.与爪哇人发现意义完全相同
D.是研究人类起源的唯一证据
【点拨】北京人是旧石器时代远古人类的典型代表,它的发现成为古人类考古和研究的里程碑。此前,虽已有德国尼安德特人和海德堡人以及印尼爪哇人的发现,但一直未被世界公认。北京人的发现尤其是众多石器和用火遗迹的发现,使远古确有直立人存在的说法得到肯定,为“从猿到人”的伟大学说提供了有力证据。由此可知,题干材料反映了北京人遗址在世界考古界占有重要地位,故B符合题意;北京人遗址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人类遗址在题干材料中不能体现,排除A;与爪哇人发现意义完全相同和是研究人类起源的唯一证据的说法错误,排除C、D。故选B。
【答案】B
4.【2021·滁州期末】某科教电视栏目准备制作一期《我们的祖先是怎样生活的》专题片,为了真实还原史前时期中国境内远古人类的生活场景,下列情景符合史实、可以采用的是( )
①元谋人使用磨制石器②北京人从自然界获取火种
③北京人结成群体捕猎④山顶洞人在制作兽牙装饰品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C
【点拨】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元谋人生活在距今170万年,会打制石器,不会磨制石器,故①错误;北京人会使用天然火,会保存火种,用火御寒、照明等,故②正确;北京人过着群居生活,这是因为当时人类非常渺小,而且野兽经常出没,如果不一起生活非常危险,群居更容易保证种族的存活率,故③正确;山顶洞人已经掌握了磨光和钻孔技术,有爱美意识,会制作兽牙装饰品,故④正确。故选C。
5.山顶洞人比北京人进步,其进步表现在( )
①掌握了磨光和钻孔技术
②已经懂得人工取火
③会用骨针缝衣服,懂得爱美
④可以个人单独生活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答案】C
【点拨】结合山顶洞人的生活特征分析,山顶洞人使用的石器虽然仍是打制石器,但已经会磨光和钻孔;会人工取火;会使用骨针缝衣服,懂得爱美。这些都是比北京人进步的地方。
6.中国多地出土的大量古人类化石,足以证明中华大地是人类重要的起源地之一。
【远古第一人】
材料一
元谋人门齿化石
(1)材料一中的元谋人在我国的历史地位如何?
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
【发现新古人】
材料二
某古人类头盖骨化石
(2)仔细观察材料二中的图片,这是哪一古人类的化石?它是在何处被发现的?研究该古人类有何价值?
北京人。 在北京周口店龙骨山。 通过对北京人的研究,可以发现早期猿人向现代人类演进和发展变化的规律,为人类起源的研究提供了可靠的证据。
【看图找答案】
材料三
北京人生活想象图
(3)观察材料三中的图一,说说北京人进行的生产活动。观察材料三中的图二,说说火在北京人的生活中有哪些用途。
图一:北京人在进行狩猎活动。
图二:北京人用火烧烤食物、防寒、照明、驱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