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教学设计——2020-2021学年六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五四学制)

文档属性

名称 13《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教学设计——2020-2021学年六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五四学制)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3.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五四学制)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6-13 17:50:5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叶永烈
一、教学目标
(一)识记生字词,熟读课文。
(二)明确本文的观点,梳理论述思路。
(三)体会课文语言的特点,学习用具体事例印证观点的写法。
(四)感受文中的科学精神,尝试思考真理的探求等“重要”“辩证”的问题。
二、教学重点
(一)识记生字词,熟读课文。
(二)明确本文的观点,梳理论述思路。
(三)学习用具体事例印证观点的写法,感受文中的科学精神。
三、教学难点
(一)体会课文语言的特点。
(二)尝试思考真理的探求等“重要”“辩证”的问题。
四、课时安排
2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灯不拨不亮,理不问不明”,问是开启成功之路的基石。历史上有很多科学家都是凭借对生活的细心、对追问的热心、对研究的痴心取得了不菲的成绩。来吧,让我们学习这篇课文,一起探寻真理的诞生过程。
(二)作家作品
叶永烈,1940年生,浙江温州人。196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化学系。著名科普作家、传记文学作家,是《十万个为什么》的主要作者之一。其新版《小灵通漫游未来》获第十三届中国图书奖。2005年获中国当代优秀传记文学作家奖。
科幻故事《小灵通漫游未来》;传记《历史选择了毛泽东》《毛泽东和蒋介石》等。
(三)预习检测
1.请准确读出下面加点字
漩涡(xuán wō) 花圃(pǔ) 石蕊(ruǐ) 诞(dàn)生
不慎 (shèn) 酸碱(jiǎn) 华(huà)罗庚(gēng) 机械(xiè)
2.辨析多音字
73914038100huá 华丽 精华
huá 华丽 精华
663575146685
73914091440huà 华山
huà 华山
-68580160020华

74676038100huā 同“花”,花朵
huā 同“花”,花朵
74676022860jiě 解除 解决
jiě 解除 解决
663575116205
739140121920jiè 押解 解差
jiè 押解 解差
-68580160020解

74676038100xiè 解县 姓解
xiè 解县 姓解
3.请说一说下面词语的意思
司空见惯:看得多了,不以为奇。
无独有偶:虽然罕见,但是不只一个,还有一个可以成对儿。
追根求源:追溯事物发生的根源。
见微知著:微:隐约;著:明显。见到事情的苗头,就能知道它的实质和发展趋势。
锲(qiè)而不舍:雕刻一件东西,一直刻下去不放手,比喻做事情能坚持到底,不半途而废。也形容有恒心,有毅力。
(四)整体感知
1.作者在文中提出的观点是什么?
明确: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2.作者用哪些事例来说明自己的观点?
明确:
(1)波义耳从“溅上盐酸的花瓣竟奇迹般地变红了”的现象中,发明了石蕊试纸。
(2)德国气象学家魏格纳发现南美洲东海岸的凸出部分与非洲西海岸的凹陷部分互相吻合,从而提出了“大陆漂移学说”。
(3)俄裔美国睡眠研究专家阿瑟林斯基发现儿子在睡觉的时候,眼珠忽然转动起来,从而发现脑电波的变化与做梦有关。
(五)再读课文
1.快速浏览课文,根据课文内容,将课文划分成三部分。
明确:
第1—2 自然段——开门见山,提出观点。
第3—5自然段——运用事例,证明观点。
第6—7自然段——总结全文,重申观点。
2.本文是采用什么结构来写的呢?
明确:
按“总分总”的结构写的,先提出中心论点,用三个事例证明中心论点,最后总结全文,重申论点。
第二课时
(一)导入
上一节课我们知道,为了证明“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这个观点,课文具体写了三件事例,这节课我们就来看看每个事例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来介绍的?
(二)精读思考
1.默读第一个事例(第3自然段)。想一想这个事例中的“?”是什么?由此发现的“真理”是什么?
明确:
“?”:是什么物质,让溅上盐酸的紫罗兰花瓣变红?
“!”:他认为,大部分的花草受酸或碱的作用都会改变颜色,其中以石蕊地衣中提取的紫色浸液最明显:它遇酸变成红色,遇碱变成蓝色。
2.按照第一个事例的学习方法,对照表格自己完成。
人物
“?”
从“?”到“!”的过程
“!”
魏格纳
阿瑟林斯基
明确:
人物
“?”
从“?”到“!”的过程
“!”
魏格纳
南美洲东海岸的凸出部分与非洲西海岸的凹陷部分,竟然不可思议地相互吻合!
认真研究,阅读大量文献,搜集古生物学方面的证据
欧洲大陆与美洲大陆本来是连在一起的。
阿瑟林斯基
眼珠转动会不会与做梦有关呢?会有什么关系呢?
对自己八岁的儿子进行实验,又对二十名成年人进行了反复的观察实验。
睡眠中眼珠快速转动的时候,人的脑电波也会发生较大的变化,这是人最容易做梦的阶段。
3.每个事例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来介绍的?
明确:
从细小的、司空见惯的现象中看出问题——不断发问——不断解决问题——追根溯源,找到真理
4.本文在事例的选择和表述方面有什么特点?
链接:
“我写科学杂文,偏重于事例,觉得议论可少些,事例可多些,用生动而又贴切的事例来印证自己的观点,寓思想于事例之中。可以说,我是以针对性强、有说服力的科学事例作为论据来说明论点,把形象的描写与简洁的议论结合起来。”——叶永烈
明确:
总体而言,本文的事例选择体现了一致性和丰富性的特点。所谓一致性,就是说这三个事例都能体现科学发现的“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紧扣文章的观点。所谓丰富性,并非仅指事例的数量多,而是指这些事例并不雷同;波义耳的发明,是一位的、突发的事件引发的;维格纳的发现,基于自主观察到的奇怪现象;阿瑟林斯基的发现,则来自偶然的注意。从科学工作的类型来看,维格纳和阿瑟林斯基属于“发现”,波义耳则既有“发现”,又有“发明”。这些各有特点的事例,涵盖了科学研究、科学发现的多种方式,增强了文中事例的代表性,也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在事例的表述方面,议论性文章多采用概述的方法,本文则在以概述为主的同时,注意了具体和生动,不仅比较详细地叙述了事例中人物的思考过程,还适当进行了动作、场景、心理描写。这种写法增强了文章的生动性,使这样一篇讨论科学发现规律的文章不显晦涩、枯燥。
(三)品读探究
有人认为课文在第六段已经完成了对观点的证明,并且回应了开头,全文已形成整体,因此第七段有“画蛇添足”之嫌。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说说理由。
明确:
第六段告诉我们,只要你“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那么当你解决了若干个问号之后,就有可能发现真理”。第七段告诉我们如何才能“见微知著,善于发问”。这是对第六段的有力补充,更是对文章深层次的探索。
另一方面,第六段中说“科学并不神秘,真理并不遥远”,意在鼓励、激发大家投身科学事业,但多少有把科学说的过于“轻易”的嫌疑,在第七段中强调科学事实上非常“不易”,文章就显得客观而严密。所以第七段不能去掉。
(四)语言品析
1.他们都善于从细小的、司空见惯的现象中看出问题,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追根求源,最后把“?”拉直变成“!”,找到了真理。
这里的“?”是发现问题,是不断的追问,“!”是通过探索,解决了疑问,发现了真理。
这个句子把一个抽象的道理,用直观现象的方法进行表述,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善于“打破砂锅问到底”的人,却从中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成就。
“打破砂锅问到底”是一句俗语,形象表达了锲而不舍、不断探索的精神。
“发现”“发明”“创造”“成就”,这四个词按收获由小到大排列,也说明平常的事情中蕴涵着真理,蕴含着伟大的成就,而这些只有“打破砂锅问到底”的人才能做到。
3.只要你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那么,当你解决了若干个问号之后,就有可能发现真理。
这句话用“只要……就……”的句式说明“科学并不神秘,真理并不遥远”,发现真理的前提条件就是“见微知著”,能从平常的现象中发现问题,看到本质,并“不断探索”。“可能”表示有机会,但不一定,这体现了议论文语言的严谨性。
4.如果说科学领域的发现有什么偶然的机遇的话,那么这种“偶然的机遇”只会给那些善于独立思考的人,给那些具有锲而不舍精神的人。(“只会”二字是否过于绝对?为什么?)
不绝对。这里的“只会”并不是简单地对事实做判断,而是用一种看似“绝对”的方式,说明了科学研究中的“普遍规律”,与前面提到的“偶然的机遇”形成呼应。“只会”体现了“独立思考”“锲而不舍”的极端重要,是一种强调,并非武断。
5.读一读最后两个自然段,说一说“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这句话的含义。
这句话对发现真理的条件作了说明 ,科学发现中存在“偶然的机遇”,说明科学真理就存在于我们身边,它并不神秘。“只能给……”说明科学发现也并不容易,指出了科学真理的发现是有条件的,那就是给那些“有准备”“独立思考”“锲而不舍”的人。“真理诞生与一百个问号之后”就是要敏锐地发现问题,坚持不懈地思考,深入地解决问题。
(四)主题概括
本文开门见山提出论点“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接下来主要用科学发展史上的三个有代表性的事例,证明了只要善于观察、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锲而不舍地追根求源,就能在现实生活中发现真理。
(五)小练笔:仿照课文的写法,选择下面任一观点用几个具体的事例来说明。
有志者事竟成
玩也能玩出名堂
勤能补拙
示例: 有志者事竟成
清代小说家蒲松龄在自己后期的科举考试屡次不中、落魄至极之际,亲自写下励志自勉联:“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开始时是刻在铜尺之上,后悬置于书屋聊斋书房。终于他凭着自己的雄心壮志,不懈努力,以一部《聊斋志异》名垂青史,成就一番大事。
春秋时期,吴越相争,吴胜越败,越王勾践沦为阶下囚。但他不甘屈服,立志复仇,最后终于打败了吴国,留下了“卧薪尝胆”的千古美谈。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小时候面对“没有数学头脑”的斥责而确立志向,虽然连初中毕业文凭都没有,但最终成为数学领域的巨人……
古今中外诸多的政治家、科学家,都以其自身的行动证明了“有志者事竟成”这句话的正确性。
(六)总结
我们已经懂得了“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含义:只要善于观察,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锲而不舍地追根求源,就能在现实生活中发现真理。
同学们请牢牢记住,科学发现的“偶然机遇”只能给有准备的人,而不会给任何一个懒汉。你们是祖国的未来,世界是属于你们的。行动起来吧,做一个“有准备的人”,我们的生活中有无数个未知的真理,正等待你们去发现!
(七)教学设计
7531103670303543301175385真理诞生
于一百个
问号之后
真理诞生
于一百个
问号之后
388620914400提出观点
提出观点
-381009023352007870167640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223266035814043662601294765见微知著
善于发问
不断探索
见微知著
善于发问
不断探索
44037251043305总结观点
总结观点
409765599187023114001009015证明观点
证明观点
22180551282700花瓣变红
海岸线吻合
睡觉时眼珠转动
花瓣变红
海岸线吻合
睡觉时眼珠转动
21621756673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