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神奇的压强》单元卷-2020-2021学年沪粤版物理八年级下册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八章《神奇的压强》单元卷-2020-2021学年沪粤版物理八年级下册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492.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粤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1-06-14 11:09: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八年级下册物理第八章《神奇的压强》单元卷-2020-2021年沪粤版物理
一、单选题
1.小秋利用砝码、小木桌、海绵等器材,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图示为该实验过程中的情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图甲、乙探究的问题是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大小是否有关
B.图甲、丙探究的问题是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是否有关
C.由图甲、丙可知,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无关
D.由图乙、丙可知,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大小有关
2.如图所示,放在水平桌面上的两个容器分别装有相同高度的纯水和盐水(),下面关于液体中a、b、c三点(其中b、c两点在同一水平面上)压强大小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B.
C. D.
3.托里拆利实验中,当玻璃管内的水银柱稳定后,在管顶开一个小孔,那么管内水银将(  )
A.往上喷出 B.稍微下降
C.降到与管外液面相平 D.保持原来的高度不变
4.如图所示的实例中不是利用了连通器原理的是(  )
A.过路涵洞
B.洗手间下水管
C.拦河大坝
D.船闸
5.如图所示,甲、乙为两个实心正方体,它们对水平地面的压力相等。若在两个正方体的上部,沿水平方向分别截去相同高度的部分,它们切去的质量为Δm甲和Δm乙,则(  )
A.Δm甲一定大于Δm乙
B.Δm甲可能小于Δm乙
C.Δm甲可能大于Δm乙
D.Δm甲一定等于Δm乙
6.一密度为的钢制轴承,由粗细不同的两部分圆柱体构成,粗细圆柱体的高度均为。如甲图所示放置时,轴承对水平面的压强为,如乙图所示放置时,轴承对水平面的压强为(  )
A. B. C. D.
7.如图所示,是甲、乙两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关系图像。若用质量相等的甲、乙两种物质分别制成均匀实心正方体、,把它们平放在水平地面上,则两正方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之比为(  )
A. B. C. D.
8.如图所示,盛有水的容器静止在水平桌面上。杯子重2N,高5cm,底面积20cm2;杯内水重0.3N,水深4cm,水的密度为1.0×103kg/m3,g取10N/kg。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
A.水对杯底的压强为500Pa B.水对杯底的压力为0.8N
C.水杯对桌面的压强为1000Pa D.水杯对桌面的压力为2N
9.如图所示,完全相同的两个密闭容器内装有不同液体,液面相平.液体密度分别为ρ1和ρ2,它们分别在水平拉力F1和F2的作用下沿同一水平面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分别为v和2v,容器底部受到液体的压强分别为p1和p2,若F1>F2,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
A.ρ1>ρ2 B.ρ1=ρ2 C.p1=p2 D.p110.如图所示,质量均匀分布的实心正方体甲、乙置于水平地面上,甲、乙分别对地面的压强相等,甲的边长大于乙的边长,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甲的密度小于乙的密度
B.甲对地面的压力大于乙对地面的压力
C.将甲、乙沿水平方向切去相同的厚度后,甲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强大于乙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强
D.将甲、乙分别沿竖直方向切去相同体积后叠放在各自剩余部分上,甲对地面的压强大于乙对地面的压强
二、填空题
11.意大利科学家______首先测定了大气压的值,一个标准大气压的大小约相当于______毫米水银柱所产生的压强,大气压强随着海拔髙度的増加而______。(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12.如图是学校的防疫消毒壶,值日生按要求喷洒部分消毒液后,将消毒壶放回原处,此时消毒液对壶底的压强将______(变大/不变/变小),这是因为液体压强与液体的______有关。
13.如图所示,甲、乙两支完全相同的试管,分别装有质量相等的两种液体,甲试管竖直放置,乙试管倾斜放置,两试管液面保持相平。设液体对两试管底的压强分别为和,则___________;将乙试管竖直后,液体对试管底的压强为,则___________(以上均选填“”“”或“”)。
14.如图(a)所示,一块长木板放在水平桌面上。
(1)用水平推力,向右缓慢而匀速地推木板,使其一部分露出桌面(木板未倾翻),如图(b),在推动木板向前的过程中,木板受到桌面的滑动摩擦力______,木板对桌面的压强______;(以上均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在图(c)中,若将静止时的长木板左侧切去移走,木板对桌面的压强______;在图(d)中,若将静止时的长木板左侧切去移走(剩余木板未倾翻),木板对桌面的压强______。(以上各空均选填“变小”、“不变”或“变大”)
15.大气压随海拔的升高而___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小力同学将自制气压计如图,从山脚下带到山顶的过程中,玻璃管内的水柱高度___________(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16.如图所示,重的物体B放在水平地面上,重的物体A叠放在B上,A对B的压力与B对地面的压力之比为___________;若A的底面积与B的底面积之比为,则A对B的压强与B对地面的压强之比为___________。
三、实验题
17.小聪同学利用A、B两物体、泡沫等器材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什么因素有关”,如图甲所示。
(1)实验中小聪是通过观察______来比较压力作用效果的。
(2)比较甲、乙两图实验,能够得到的结论是:在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______有关;
(3)若要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的关系,则他应选取______两图进行探究。
(4)完成本探究后,小聪同学还想“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中他对实验进行了一些改进;
按图乙改进了实验方案,水平向右匀速拉动长木板,弹簧测力计示数是1.6N,此时木块受到的摩擦力方向为____________;若小聪增大拉力,用5N拉力加速拉动长木板,木块受到的摩擦力为________N;若继续拉动长木板,当长木板与木块分离后,长木板受到地面的摩擦力_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8.如图所示,是小明在做“探究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实验:
(1)小明从左管口向图A中的U形管内注入适量的水,当管内的水静止时,U形管左右两侧液面的高度______(选填“相同”或“不同”)。他连接好橡皮管和金属盒,在使用压强计前,发现U形管内左侧水面高、右侧水面低,通过______(选填序号)方法可以进行调节;
①向U形管内添加适量水;②拆掉软管,重新安装。
(2)重新调节器材后,小明将金属盒深入水面以下进行了如图C、D、E、F所示的实验。由C、D两图可知,在同种液体内部,液体压强随着______的增加而增大;
(3)小明保持C图中金属盒的位置不变,并将一杯浓盐水倒入烧杯中搅匀后,他发现U形管两侧的液面的高度差变大了,于是得出了“液体的密度越大,其内部的压强就越大”的结论。你认为他得出结论的过程是______(选填“可靠”或“不可靠”)的,原因是______;
(4)小明在分析实验E和F时发现U型管液面高度差相等,这说明在同一液体同一深度,液体向______的压强相等;
(5)换用其他液体继续探究液体压强与液体密度的关系,当探头在液体中的深度相同时,U形管左右两侧水面的高度差对比不明显,下列操作不能使两侧液面高度差对比更加明显的是______;
A.烧杯中换密度更大的液体;B.U形管中换用密度更小的酒精;C.换成更细的U形管
(6)小明想知道浓盐水密度是多少,于是找来刻度尺、水和上端开口下端用橡皮膜密封的玻璃管等器材测浓盐水的密度,操作步骤如下:
a.用刻度尺测出玻璃管内水柱的高度为h3(如图甲所示);
b.将玻璃管缓慢插入装有浓盐水的烧杯中,直到橡皮膜的表面相平(如图乙所示),测得此时管底到浓盐水液面的高度为h4,玻璃管内水柱的高度为h5,用小明测得的物理量推导出盐水密度的表达式为ρ盐水=______(用上述步骤中所测得的物理量及ρ水表示)。
四、计算题
19.消防员趴在淤泥地上,受困者伏在其背部用力即可从淤泥里成功脱离,这与压强的知识有关。图甲模拟受困者双脚站立时的场景,他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为15000Pa;图乙模拟消防员趴在淤泥地上的场景。当受困者完全伏在消防员背上后,消防员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为0.5 m2。受困者与消防员的质量分别为60kg和50kg,g取10N/kg。
(1)受困者双脚与地面的接触面积;
(2)当受困者完全伏在图乙中消防员背上后,消防员对地面的压强。
20.重庆轻轨9号线施工工地上某型号货车如图所示,部分参数如表所示,货车司机在执行一次运输任务时,开着刚好装满沙子(ρ沙=2.5×103kg/m3)的货车在一段平直的公路上匀速行驶,求:
自重 5×104N
车轮个数 10
每个轮胎触地面积 3×10﹣2m2
车厢容积 10m3
(1)车箱内所装沙子的质量是多少?
(2)按照规定,我国载货车辆的轮胎对地面的压强应控制在7×105Pa以内,请通过计算货车对地面的压强判断这辆车是否超载?
21.如图所示,实心正方体A、B放置在水平地面上,物体A、B的边长分别为10cm和20cm。A的密度为4×103kg/m3,B的质量为10 kg (g取10N/kg),求
(1)物体B的重力。
(2)物体A对水平地面的压强。
(3)现将A、B各自沿水平方向切去相等的质量,使剩余部分对水平地面的压强相等,求切去部分的质量。
参考答案
1.D2.D3.C4.C5.A6.B7.D8.B9.A10.D
11.托里拆利 760 减小
12.变小 深度
13.
14.不变 变大 不变 变大
15.减小 升高
16.
17.海绵凹陷程度 压力大小 甲丙 水平向右 1.6 变小
18.相同 ② 深度 不可靠 没有控制深度不变 各个方向 C
19.(1)0.04m2;(2)2200Pa
20.(1)2.5×104kg;(2)这辆车超载
21.(1)100N;(2)4000Pa;(3)2k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