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水车》
教
案
课题:《森林水车》
课时:一课时
课型:综合课
教具:钢琴
打击乐
卡纸
PPT
教学方法:启发法
游戏法
比较法
体验法
想像法
教学目标:
1.体验歌曲轻松自由的风格,用轻松自然的声音学唱歌曲,感受歌唱劳动歌唱春天之情。
2.在听辨、模仿中感受顿音和升记号。
3.创设情景选择打击乐为歌曲伴奏。
教学重难点:在听辨、模仿中掌握顿音和升记号
教学过程:
1、
组织教学
㈠、听音乐拍手进教室(《森林歌声》为背景音乐)
㈡、音乐常规问好。
2、柯达伊手势练习。
【设计意图:把音乐贯穿真个课堂,为歌曲中的音阶学习埋下伏笔。】
2、
新课导入
过渡:刚才进教室的音乐你们熟悉吗?(《森林的歌声》),非常动听的一首乐曲,今天老师来当一回导游,让我们一起乘着《森林的歌声》去森林里游玩!
1、
情境导入水车(播放ppt)
师:瞧走进森林,一股清新的空气扑面而来,阵阵微风向我们吹来,小树在向我们招手,小草伸了伸懒腰,在它身上的露珠晶莹透亮。荷花池里的荷花也舒展开了叶子,在微风中摇摇摆摆,一堆蜻蜓在空中飞舞,悠闲自在,树林里的小鸟也从睡梦中醒来,飞到枝头唱歌,咦?远处传来什么声音?(播放水车的音乐)对了是水车!你们知道水车的作用是什么吗?在古代水车是灌溉农田的工具,现在水车已经成了森林里一道靓丽的风景线,这么美的画面老师想为她配上一首歌曲,请你们仔细听听,当你听到水车转动的乐句时请举手。
2、初次感受歌曲,学唱象声词。
【设计意图:运用情景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带着问题欣赏引出歌曲难点教学,为歌曲象声词坐铺垫】
3、
歌曲教学
过渡:你们的耳朵可真厉害,水车转动的声音是怎样的?你能模仿一下吗?学唱象声词
㈠学习歌曲第一部分
1、
画图谱学唱重难点旋律旋律
师:你觉得水车转动声是沉重的还是轻巧、欢快的?
师:
这个欢快的水车声一共出现了几次?(边听边画图谱)
1
了解三个乐句的特点
小结:一共出现了三次?第一
乐句和第二乐句
旋律不一样
第三乐句和第一乐句一样。
2
对比演唱特点
师:同学们听听前后演唱特点有什么不一样?(请学生试试唱)
小结:前面是跳跃有弹性的,后面是连贯的旋律像水车转动的弧线。我们一起来把这种对比的特点唱出来,伸出你们的手试一试。
3
接龙唱第二部分歌曲。最后一个乐句老师唱
师:你们唱的太好了,我们一起接龙唱第二部分,最后一个乐句老师唱。
4
学生完整演唱第二部分
师:你们唱的太棒了,谁能为它配上动作呢?
师:随老师的动作一起来表演唱吧。用耸肩和画圈的动作来完成。
【设计意图:运用图形谱、律动简单直观且趣味的让学生掌握歌曲的演唱特点】
㈡学习歌曲第一部分
过渡:你们表现太棒了,现在我们一起来学习歌曲的第一部分,请你们一边听一边观察,这几个乐句有什么特点?
1、画图谱感受四个乐句的特点?
师:这四个乐句旋律很相似,旋律起伏大吗?不大,就像森林当中的小山坡。
师:伸出你们的小手,让我们一起翻越山坡,同时用“啦”来哼唱旋律。
师:森林里的小精灵在迎接我们?我们一起去看看?瞧,小精灵在音乐当中称什么记号?(“#”升记号。)
2、掌握升记号的音准
师:现在我们一起把带升号的这两组音唱一唱。
3
#2
3
2.
3
#
4
5
6
#4
3
2
①请个别同学唱一唱
②全体完整唱一唱
3、视唱第一部分乐谱
①师:请同学们一边画图谱一边视唱,注意升号的地方。
②最后一个乐句2
1
大跳强调。(用红笔划出)
4、完整演唱第一部分
①学生自主填词唱(请个别学生试一试)
②完整演唱第一部分
【设计意图:运用图谱直观感受四个乐句的演唱特点,用图谱和律动掌握升记号增加教学趣味性】
㈢表演歌曲
1、完整演唱歌曲
2、为歌曲伴奏
过渡:你们歌声太动听了,森林的小马、小鸟都吸引来聆听水车的声音
(出示三种动物,和乐器)你们听那种代表马蹄的声音?小鸟抖翅的声音?和水的声音?
①分组练习乐器(请个别学生示范)
a.出示马的节奏,教师示范双响同节奏
X
X
X
X
师:轻轻敲击像马蹄一样匀速
b.出示小鸟的节奏
教师示范小鸟的节奏
X
X
c.出示水流的声音
教师示范三角铁的节奏
X
-
指导学生联系器乐
②用不同的器乐为歌曲伴奏
师:注意看老师的指挥,我们一起举行森林音乐会吧
出示伴奏谱
师:我们来体验下不同器乐的使用方法,快速安静的交换器乐
③表演唱歌曲
师:带上你们的歌声让我们的音乐会更热闹些
【设计意图情境设计贯穿这个环节,增加教学趣味性,用分组联系由慢到快,分到合循序渐进完成表演,交换器乐让学生体验更多器乐】
㈣、小结
过渡:同学们表现真是太棒了!音乐总是给我们带来许多欢乐,在音乐中我们也能领悟到很多道理,今天我们学习这首《森林水车》,水车日夜咕噜咕噜转着,你们从中体会出什么道理呢?
①师:对了,水车日夜不停勤勤恳恳的工作,就是告诉我们要珍惜时光努力学习迎接美好的明天。让我们在欢乐的歌声中结束今天的音乐课吧!、
②唱《森林水车》拍手走出教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