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
识
面
积
教学目标:
1、通过摸一摸、看一看、比一比、想一想、说一说等活动认识面积的含义,初步学会比较物体表面和平面图形的大小。
2、引导学生探究发现比较面积大小的策略和方法。
3、在学习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锻炼数学思维能力,发展空间观念,激发进一步学习和探索的兴趣。
教学重点:
认识面积的含义。
教学难点:
通过操作得到比较面积大小的方法,并会运用。
教学准备:①
作业纸2组,②正方形、圆形纸片、尺子,③方格纸④教学课件。⑤树叶,
教学过程:
课前活动:1、自我介绍。2、蚂蚁运动场的游戏。
【设计意图]:活跃气氛,拉近与学生的距离。为导入新课做好铺垫。】
一、板书“面积”,揭示课题。
1、情境图:蚂蚁和树叶(画面积大小不同的树叶)
(板书:“面积”)对于这个面积,你们有没有什么问题要问呢?
问题预设:(1)、面积是什么
(2)、哪里有面积
(3)、面积是干什么用的
(4)、面积和周长有什么关系
2、“面积是什么?”初步感知面积。
(1)树叶运动场铺塑胶。(涂色:红色、绿色)
(2)复习周长。注意面积与周长相区别(周长是树叶的边线,而面积是树叶表面的大小)。并引导用不同的手势表述被划分树叶的周长与面积。
师:你对“什么是面积”有没有什么新的感悟
?
二、“面积在哪里?”找一找,摸一摸,说一说:
课件2:树叶有面积,那这些物体有没有面积?你发现哪里还有面积?
(1)教室里的面积、周围物体的面积(注意手势的描述)
桌子面的面积、手掌面的面积、教室地面的面积,足球场的面积,足球的面积……
(2)小结:物体表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
3、(面积有大有小)比一比,谁一说:课本的封面和黑板的表面比,那个面大?
提示:语句说完整,如:黑板表面的面积比课本封面的面积
大,文具盒盖面的面积比课本封面的面积小。
4、平面图形的面积
(1)问:物体有面积,平面图形有面积吗?
课件3:猜想,你认为哪个大?
(2)给∠加上一条边,让它变成封闭图形:你会比较了吗?
(3)小结: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三、操作实验,比较大小
1、作业纸A(两张):
猜想你认为哪个面积大?如何验证?
(重叠)
2、课件出示例2:作业纸B(两张)
这两个图形哪个面积大呢?观察行吗?重叠行吗?
你用什么方法能比较这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
工具:正方形纸片、圆纸片(也可以自选工具)。
(1)提出要求:你可以用老师给的方纸片、圆制片等等,也可以用自己身边的材料来比较。(同学在小组内活动,教师巡视。学生交流汇报。)
(2)分享一下你的方法。(注意学生用尺量长度来比较,防止将周长和面积混淆)
(正方形纸测量法,剪拼法。)
(3)面积与周长有什么关系吗?
预设1:学生有可能会用测量的方法得出,“周长大面积就大”的结论,鼓励学生只要用一个反例,就可以推翻这个理论。
预设2:学生想出“凹、凸”两个周长相等但面积不等的图形。
预设3:学生想出不规则图形,周长大面积反而小。
预设4:学生想不出,教师撕下正方形一个角,让学生发现面积相等但周长变了。
(4)、
用数格子的方法,打开书P76,第三题,把数的结果写在旁边。
重点讨论梯形的格数。(课件放大)
总结:1、刚才我们同学通过自己的探索发现了比较面积的常用的几种方法。板书:观察、重叠、测量、数格子
2、周长相等的图形,面积不一定相等。
四、实践运用,解决问题
1、轻松一刻:用你的动作来表示一下老师所说的场面是表示周长呢还是面积?如果你觉得和周长有关就用周长的动作表示,如果觉得和面积有关就用面积的动作表示。
A、大课间我们沿着操场跑3圈;
B、足球场铺上了绿色的草坪;
C、学校宣传栏四周镶上了金色的边框;
D、工人叔叔把学校的院墙刷得洁白;
E、值日生把教室地面扫得干干净净。
2、“我的家乡”(课件出示中国地图)这是一张中国地图,说出哪个省的面积最大,那个省的面积最小。“我的家乡”在哪里?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刚才咱们是用观察法来判断这四个省哪个省面积大哪个省面积小,对于这四个图形你觉得用什么方法来比较它们的大小合适呢?
五、活动延伸:参观校园。下面咱们一起去一所漂亮的小学去看看,(课件出示)这是这所小学的平面图,你觉得这所小学建的怎么样?你最喜欢这里面的什么地方?你觉得这个地方的面积怎么样了?
六、全课总结,反思得失
这节课你学习了哪些知识?(加“认识”,完整课题)有什么收获?你认为自己学得怎么样?你还有什么疑问?
七:作业布置
在方格纸上画两个大小不同的图形。
八、板书:
认识面积
物体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
观察法
重叠法
比较面积大小的方法
测量法
数格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