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一步,再走一步
六三制统编语文教科书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01 学 习 目 标
目录
02 感 知 文 意
04 总 结 提 升
03 聚 焦 心 理
1.练习默读,圈点勾画关键词句,理清文章思路并复述故事。
2.利用旁批和阅读提示,自读课文,交流感受,探究心理描写的方法。
3.联系自身生活体验,感悟人生哲理。
学
习
目
标
默读课文,圈点勾画作批注,与组内成员互相复述故事情节,并任选以下句式与组内成员交流阅读感受:
我知道____
我发现____
我认为____
我对____有疑问。
感
知
文
意
把书读薄 感知文意
自读指导
可以用“——”直线画出标志时空转换的语句,帮助你理清故事情节。
理清情节
可以从字词理解、内容概括、人物评价、心理活动、主题思考等方面交流感受,也可以质疑,问几个为什么。
交流感受
可以用“~~~”波浪线画出优美或关键语句;用“△△”着重号标出关键词或者精彩词语;用“?”疑问号用在有疑问的语句末尾。
圈点勾画
把书读厚 聚焦心理
默读课文,圈点勾画表现“我”心理活动的语句,并以作批注的方式分析本文心理描写的方法。
聚
焦
心
理
直接心理描写
01
内心独白。
“我犹豫了。我渴望像他们一样勇敢和活跃。”
02
幻觉描写。
“我听见有人在哭泣、呻吟;我想知道那是谁,最后才意识到那就是我。”
课堂撷珍
内心独白,我想我感。幻觉描写,仿佛听看。
“直到其他孩子都爬到了上面,这才开始满头大汗、浑身发抖地往上爬。手扒在这儿,脚踩在那儿,我的心在瘦弱的胸腔中怦怦地跳动,我努力往上爬着。”
你读出了“我”怎样的心理状态?
请参照文中第三个批注,通过写外在行为来表现“我”的心理状态的语句还有哪些?找一找,读一读,品析动词的妙用。
写外在行为表现,实际在写心理状态。
对比二者的变化
我缓慢地爬着,尽可能贴近里面,紧紧地扒住岩石的表面。其他的孩子则站在靠近边缘的地方,这种情景让我感到反胃,我偷偷地抓住背后的岩石。
我爬着,贴近里面,扒住岩石的表面。其他的孩子则站在靠近边缘的地方,这种情景让我感到反胃,我抓住背后的岩石。
你读出了“我”怎样的心理状态? 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父亲?
爸爸!但是他能做什么?他是个粗壮的中年人,他爬不上来。即使他爬上来了,又能怎样?
现在,下来。要吃晚饭了。
我不行!我会掉下去的!我会摔死的!
你能爬上去,你就能下来,我会给你照亮。
不,我不行!太远了,太困难了!我做不到!
听我说,不要想有多远,有多困难,你需要想的是迈一小步,这个你能做到。看着手电光指的地方,看到那块石头没有?看到了吗?
看到了。
好的,现在转过身去,然后用左脚踩住那块石头,这就是你要做的。它就在你下面一点儿。你能做到。不要担心接下来的事情,也不要往下看,先走好第一步。相信我。
这看起来我能做到。
模拟对话,再探心路
环境描写烘托了“我”怎样的心理?
“时间在慢慢地过去。影子在慢慢拉长,太阳已经没在西边低矮的树梢下,夜幕开始降临。”
间接心理描写
语言描写
动作描写
课堂撷珍
言为心声,行是心生。
环境烘托,心理照映。
环境描写
走一步
再走一步
这节课你收获了什么?
总
结
提
升
把书读透 总结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