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
【六三制统编语文教科书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作者:郑振铎
激趣导入
活动任务
活动过程
拓展延伸
推荐阅读
01
02
03
04
05
目 录
激 趣 导 入
01
郑振铎
(1898—1958),福建长乐县人。现代作家、文学家,我国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1958年10月率中国文化代表团前往阿富汗等国进行友好访问时,因飞机失事不幸遇难。他的主要著作有《欧行日记》《海燕》《山中杂记》等 。
相称 郁闷 娱乐
污涩 怂恿 婢女
蜷伏 惩戒 怅然
·
chèn
yù
yú
sè
sǒng yǒng
bì
quán
chéng
chàng
·
·
·
·
·
·
·
·
·
检查预习
活 动 任 务
02
1.读课文,了解故事,体会情感。
2.谈感悟,关爱动物,善待生命。
活动任务:
活 动 过 程
03
初读课文,了解故事
活动一
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直接摘录或自己概括相关内容,填写下表。
方法:学生分小组讨论,而后以小组为单位展示。
初读课文,了解故事
来历
外形
性情
态度
结局
感情变化
第一只猫
第二只猫
第三只猫
从隔壁要来
舅舅送的
蜷伏在家门口
花白
黄色
不好看很瘦、毛烧脱
很活泼
更有趣更活泼
忧郁懒惰
喜欢
喜欢
不喜欢
死了
丢失
屈死
快乐-难过、酸辛
快乐-怅然、愤恨、诅骂
不关心-难过、良心受伤
细读课文,欣赏生命
活动二
细读课文,欣赏生命
2.找到你认为最生动的句子,读读品品,欣赏生命之美好。
方法提示:试从动词的运用、描写生动形象等角度进行赏析。自主学习完成后,同位互相交流。
它便扑过来抢,又扑过去抢 。
(“扑”、“抢”两个动词的运用,传神地写出了小猫玩耍时的动态和情态。)
细读课文,欣赏生命
有时蝴蝶安详地飞过时,它也会扑过去捉。
(写出小猫的脑袋、眼睛随着蝴蝶的飞舞而转来转去并伺机捕捉的样子。)
细读课文,欣赏生命
有时由树上跃到墙上,又跑到街上,在那里晒太阳。
(活泼、淘气、顽皮的小猫给我们带来了快乐。)
细读课文,欣赏生命
从细小的方面写尽了前两只猫的活泼可爱、顽皮、淘气。这样的描写,叫做细节描写 。它可以使文章生动而富有情趣。
细读课文,欣赏生命
研读课文,体悟情感
活动三
3.分角色朗读课文17至29段,关注“芙蓉鸟被害案”。
研读课文,体悟感情
同学们,假如你是第三只猫,面对作者、三妹、张妈,你最想说什么话?
活动方式:以小组为单位学习。
研读课文,体悟感情
4.案件反思:
在知道案件的真相后,我的心情是怎样的?请朗读品味30—34段,找到我直抒胸臆的语句。
研读课文,体悟感情
(1)我的什么过失使我的良心受伤了?表现了我怎样的品格?
(2)第二只猫丢失后,作者写道:“自此,我家好久不养猫。”第三只猫死后,作者又写道:“自此,我家永不养猫。”联系课文中的描写,体会这两句话中包含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
(3)写前两只猫有什么作用?
研读课文,体悟感情
5.我们应以怎样的态度对待生命?
研读课文,体悟感情
第一种观点认为,《猫》中寓有作者对当时社会人生的感触,表现了一个进步知识分子严于律己的精神和仁爱之心。
第二种观点认为,《猫》的主题是:无论做什么事情,千万不能凭个人的好恶、私心和偏见加以处置,否则就会出差错。
研读课文,体悟感情
背景链接:《猫》是郑振铎从事文学创作的早期作品,适逢“五四”青年要求自由平等、个性解放等问题,即使对不会说话的猫也应如此。在他这一时期的作品中,表现出新思想、新观念;表达出同情弱小无辜,谴责专制霸道;弘扬公道、民主、博爱的思想。
研读课文,体悟感情
2.为人处事要公平公正、一视同仁。不能全凭个人好恶、私心和偏见。
3.善待生命,同情弱小,关爱动物。
1.凡事要实事求是,不能主观臆断,妄下断语。
感悟启示:
愿我们都能伸出自己的友爱之手,平等地对待每个生命。让我们用心架桥,用爱感悟,为弱小搭建一方幸福的生活空间,让他们的心情永远像阳光般灿烂!
教师寄语:
拓 展 延 伸
04
小练笔:
描写自己喜爱的一种小动物,抓住特征,运用细节描写,300字左右。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推 荐 阅 读
04
推荐阅读
夏丏尊 《猫》
靳以 《猫》
王鲁彦 《父亲的玳瑁》
德格雷 《我的野生动物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