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0张PPT)
联想与想象
联想篇
01
想象篇
02
训练篇
03
目
录
它是什么
什么来历
思考
与你的交集
讲一个关于“它”的故事
01
把握联想和想象的特点
02
学会运用联想和想象来写作
学习目标
01
联想篇
下图中的圆让你想到了什么?
1.1
联想的定义
1.2
联想——由某一人物或事物想到与之相关的另一人物或事物。
怎样使我们联想的事物更加丰富呢?
1.3
想到篮球(形似)
想到圆滑(神似)
看到圆形
看到猫
看到乌云
高
大
胖
相似联想
相关联想
因果联想
反向联想
矮
小
瘦
想到篮球(形似) 想到圆滑(神似)
想到下雨
相似联想
01
抓住事物的相似性进行联想
由一件事物联想到与之相关的任何事物
由事物的一方向想到其对立面
由因而果,由果而因
相关联想
02
反向联想
03
因果联想
04
联想的方式
1.4
《天上的街市》《荷叶·母亲》中运用了哪些联想?
1.5
《荷叶·母亲》:
作者由荷叶对红莲的庇护,联想到母亲对孩子的爱,这是基于相似性做出的合理联想,同时要清楚如果由此联系到环境保护,助人为乐,就显得牵强附会了。
远远的街灯
美丽的街市
天上的街灯
天上的明星
相似性
相似性
相关性
明确:(见课本)
《天上的街市》:
小练笔
1.6
看到小佩奇你会想到了什么,运用联想写一段话。
02
想象篇
想象的定义
2.2
想象——人在头脑里对已储存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它是一种特殊的思维形式。
正嚷处,真君到了,问:“兄弟们,赶到那厢不见了?”众神道:“才在这里围住,就不见了。”二郎圆睁凤目观看,见大圣变了麻雀儿,钉在树上,就收了法象,撇了神锋,卸下弹弓,摇身一变,变作个饿鹰儿,抖开翅,飞将去扑打。大圣见了,搜的一翅飞起去,变作一只大鹚老,冲天而去。二郎见了,急抖翎毛,摇身一变,变作一只大海鹤,钻上云霄来嗛。大圣又将身按下,入涧中,变作一个鱼儿,淬入水内。二郎赶至涧边,不见踪迹,心中暗想道:“这猢狲必然下水去也,定变作鱼虾之类。等我再变变拿他。”果一变变作个鱼鹰儿,飘荡在下溜头波面上。等待片时,那大圣变鱼儿,顺水正游,忽见一只飞禽,似青鹞,毛片不青;似鹭鸶,顶上无缨;似老鹳,腿又不红:“想是二郎变化了等我哩!”急转头,打个花就走。二郎看见道:“打花的鱼儿,似鲤鱼,尾巴不红;似鳜鱼,花鳞不见;似黑鱼,头上无星;似鲂鱼,鳃上无针。他怎么见了我就回去了,必然是那猴变的。”赶上来,刷的啄一嘴。那大圣就撺出水中,一变,变作一条水蛇,游近岸,钻入草中……
《小圣施威降大圣》
感受想象的神奇魅力
2.3
通过想象,可以提高选材构思能力,使表达内容更丰富,思路更开阔,形象更生动。
想象的作用
2.4
假设你是某人或你变成了某人。如《假如我是市长》
上天入地,穿越时空。
如某些科幻电影等
根据现在的情况推测以后的发展。如补写故事,推测结局等等
通过设置梦境来想像。
如《爱丽丝梦游记》、“黄粱梦”的故事等
童话、寓言故事等。如《匹诺曹》
异化事物,神话形象、科幻人物等。
如孙悟空=人+猴子
想象的方式
2.5
变异
拟人夸张
梦幻
推测
时空转换
角色错位
想象
口头作文
2.6
终点
起点
词语桥
运用联想和想象,从“圆”到“佩奇”之间搭一座词语桥,也就是说,思维的起点是“圆”,思维的终点是“佩奇”。
口头作文
2.7
示例:
圆——月亮——嫦娥——猪八戒——佩奇
圆——团圆——回家——《啥是佩奇》——佩奇
圆——小行星——小王子——小狐狸——佩奇
圆——圆圆(人名)——喜欢动画片——佩奇
03
训练篇
01
观看《啥是佩奇》视频,说说里面有哪些联想和想象的运用,有怎样的效果。
02
结合刚才的两次作文片段训练,以《讲桌上的佩奇》为题,进行加工整合,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小故事。
训练篇
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