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盼》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16《盼》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6.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6-15 09:23:3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教材分析】
《盼》是一首童心的赞美诗。文中的“我”因为妈妈送了一件漂亮的雨衣,而急切地盼望下雨,在无数次的焦急等待中终于天随人愿。儿童的思维方式和心理状态呈现的惟妙惟肖,充满了童真童趣。在教学中要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在朗读中揣摩人物的情感,品味语言的精妙,体会作者选取具体事例表现中心的写法。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感知文章内容。
2.品味精妙语言,揣摩人物心理。
3.体会巧妙描写,学习写作方法。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梳理情节把握文章围绕“盼”字所展开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透过细膩的心理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和环境描写感知人物情感变化。
【预习提示】
1.日积月累
(1)我搜集的资料(课文和作者)
(2)我积累的字词(字音和字形)
2.边读边悟
(1)你的生活经历中有过哪些“盼”的事情?哪一件给你留下的记忆最深刻?
(2)朗读课文,勾画出你认为重要的词语,特别体会体会文中叠词的运用效果。
(3)文章中都写了哪些事情来表达“我”的渴盼之情呢?
(4)读完全文,我的阅读感受是:
3.学贵有疑
预习中,我遇到的困惑是: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一件透明的淡绿色雨衣,一个雨天的早晨,成为一个可爱的小姑娘心中最美丽的画面。让我们走进著名女作家铁凝的作品《盼》,去聆听这个故事,体悟这段心理历程。
二、、整体感知:读“盼”之事
1.朗读全文,你从文章中都读到了哪些“我”盼望的事情?
“我”盼着 。
2.我盼望的这些事结果是怎样的?(用文章中的句子来回答)读一读这些句子,你体会到“我”什么感情呢?
“我”盼望 ,(结果) 。
课堂预设:
1.“我”盼着变天,(结果)为什么天气预报总是晴呢?
我渴望下雨,但天气总是晴的,一个“总是”写出了自己的失落,一个“为什么”将有了雨衣和下雨这两件本无逻辑联系的事放到一起,体现出儿童的特有思维,赋予文章以童真童趣。
2.“我”盼着妈妈能让我去买酱油,(结果)看来不会有出去买东西的希望了。
终于变天了,终于下雨了,我终于能穿上漂亮的雨衣了,妈妈却不让我到街上去,尽管费尽心思找了好多借口,最终也没能实现自己的愿望。有了能穿雨衣的条件却没有穿雨衣的机会,“看来不会有出去买东西的希望了”,表现出我极度的失望与沮丧。
3.“我”盼着今天晚上不要下雨了,(结果)雨果真像我希望的那样停了。
我心想事成了,盼着不下雨,雨果真停了。我会真的高兴吗?
(过渡语:同学们,你们觉得上面三件写“我”盼望发生的事件中,哪一件结果让我最失望呢?谈谈你的理由。)
三、品读赏析:悟“盼”之情
(一)品读第4--15段,你认为作者的哪些描写体现了“我”的渴盼之情呢?
温馨提示:你可以从文章的环境描写、心理描写、语言描写以及词语标点等方面品读体会。
示例:
196850128270
1.“我今天特别特别不累。妈妈,我给你买酱油去吧,啊?”我央求着。
2.“我今天不累。妈妈,我给你买酱油去吧,啊。”我央求着。
比较上面两个句子在表达上有什么不同?
“特别特别”这个叠词,重点突出“我”的“不累”,起强调的作用,表达出我迫切想要去没酱油的愿望。同时这个叠词的运用,更传神的描写出“我”当时的情态,富有童真童趣。“啊?”这句话中“?”的运用,传达出我的央求之情,渴求之心,读时应通过声调的起伏变化读出我的央求、渴望之情。
学习活动:
1.学生朗读
2.自主学习,勾画句子,写赏析
3.班级内交流:赏析所选句子,并有感情地朗读
课堂预设:
1.人物对话:分角色朗读第5--14段
“妈妈!”我嚷着奔进厨房。
“蕾蕾回来得正好,快把头发擦擦,准备听英语讲座!”
“可是……还差半小时呀。”我嘟囔着,心想,你怎么就不向窗外看一眼呢?
“那就休息一下。”妈妈说完,只听吱的一声,原来她正往热油锅里放蒜薹呢。
“我今天特别特别不累。妈妈,我给你买酱油去吧,啊?”我央求着。
“你看,酱油我下班带来了。”妈妈冲我笑了笑,好像猜着了我的心思。
这段对话要读出人物心理的变化,由回家看到“妈妈”的兴奋高兴,到“可是”的失落,到满怀希望的找到“买酱油”的借口,到最后“酱油我下班带来了”的希望破灭,人物的情绪一波三折。
朗读的时候要注意语调(高低、快慢、升降、长短)、重音(轻重、托音)、停连(中断与延续)等。如:“妈妈”、“可是”与“啊”等要通过声音的处理体现出心理的变化。
“可是……不是还要炖肉吗?炖肉得放好多好多酱油呢。”我一边说,一边用眼瞟着窗外,生怕雨停了。
“我什么时候说过要炖肉?”妈妈焖上米饭,转过身来看了我两眼。
“你没说,爸爸可说过。”这话一出口,我就眼红了。因为我没见爸爸,也没人告诉要炖什么肉。
“真的吗?”妈妈问我。
我不再说话,也不敢再去看妈妈。
这段对话写出“我”一计不成,又生一计,但最后心虚的被戳穿。朗读时注意“可是”、“好多好多”等词语表达了我怎样的心情,要体现出我内心的迫切以及谎话被戳穿后的慌张与心虚。
2.心理描写
我却放慢了脚步,心想,雨点儿打在头上,才是世界上最美的事呢!
“最美的事”,就是“我”能穿上那件漂亮的淡绿色的、透明的新雨衣。这处的心理描写写出了雨天来临我渴盼的事情就要实现时的高兴之情。
3.环境描写
有一天,快到家时,路边的小杨树忽然沙啦啦地喧闹起来,就像在嘻嘻地笑。
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喧闹”与“嘻嘻的笑”表面上看是写路边的小杨树, 实际上是写作者自己的感受。 因为“我”盼望的即将实现,内心喜悦无比, 所以他感到周围的一切事物也会有同样的感受。
4.教师总结:人物的情感与心理可以通过若干适宜的方式将他表达出来,这篇文章作者铁凝为了更好表达“我”的“盼”之心情,主要采用了:环境描写、心理描写以及人物对话。
(二)运用刚才我们所学习方法,读一读,找一找,你从文章其他的哪些段落和语句还体会到“我”的渴盼之情?
学习活动:
1.小组合作,朗读品味,圈点勾画。
2.组内交流,组间交流,师生评价。
课堂预设:
1.环境描写
(1)白天天上都是瓦蓝瓦蓝的,夜晚又变成满天星斗。
“瓦蓝瓦蓝”这个叠词的运用强调了天之蓝,描写了清空万里的景色。这让前文“我渴望变天”的愿望难以实现,借这种景物反衬我的无奈、失落的心理。
(2)凉爽的空气扑了过来,还带点儿腥味。路灯照着大雨冲刷过的马路,马路上像铺了一层明晃晃的玻璃;路灯照着路旁的小杨树,小杨树上像挂满了珍珠玛瑙。
这组句子从触觉、嗅觉与视觉描写了雨后的夜景。同时运用比喻,将马路上的水比作“玻璃”,将挂在小杨树上的水滴比作“珍珠玛瑙”,描绘出雨后的美丽。
2.心理描写
(1)每天在放学的路上我都这样想:太阳把天烤得这样干,还能长云彩吗?为什么我一有了雨衣,天气预报总是“晴”呢?
可用删词法和换词法赏析语言的妙处,能否删除“都”和“总”,把“长”换为“飘”?
(2)望着望着又担心起来,要是今天雨都下完了,那明天还有雨可下吗?最好还是留到明天吧。
(3)可雨点儿要是淋在淡绿色的雨衣上呢,那一定比珍珠玛瑙还好看。
用淋在雨衣上的“雨点”与“珍珠玛瑙”做比较,体现出我对于穿上雨衣在雨中行走的盼望之情。
3.语言描写
“妈妈,下呢,还在下呢!”
“下呢”,一个词的反复运用,体现了在我已经“决心不再想什么雨不雨”的失望中,突然发现自己急切渴盼就要实现时的兴奋之情。
朗读时通过语调的变化读出急切与兴奋。
(三)“我”的“盼”最终实现了,实现的过程是一波三折的,如果让你用一个线条来画出“我”的心理的变化你准备用什么线条表示。
学习活动:
1.学生描画
2.学生黑板演示并解释。
课堂预设:
1023620187325 得到雨衣(希望) 下雨了 (希望) 渴“盼”实现(欣喜)
天晴无雨(失落) 不得出去(失望)
教师总结:轻易实现的愿望可能不会让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而经历希望、失望、欣喜、沮丧这样曲折的心理历程之后的愿望实现才更让人回味不已。这一篇文章我们要注意读出小小的“我”那种曲折的不断变化的心理历程。
四、拓展延伸:写“盼”之景
下面这段描写富于想象,反复朗读,试着用你自己的语言描写你所看到的雨后的场景。(温馨提示:可以试着从多个角度去写,鼓励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我推开窗子,凉爽的空气扑了过来,还带着点腥味。路灯照着大雨冲刷过的马路,马路上像铺了一层明晃晃的玻璃;路灯照着路旁的小杨树,小杨树上像挂满了珍珠玛瑙。可雨点儿要是淋在淡绿色的雨衣上呢,那一定比珍珠玛瑙还好看。
学生活动:
1.学生练习;
2.学生交流,师生评价。
五、结束语
一件透明的长袖雨衣,承载着一个小小的美好心愿;一段曲折的心理体验,记载了一段难以忘怀的美丽记忆。一篇小小的文章,是否也让我们学会张开善于发现的眼睛,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让我们的生命更美丽、丰富而充实。
附:板书设计

铁凝
2813685101600247078563500环境描写 希望 渴盼
心理描写 盼 (童真童趣)
对话描写 失望 沮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