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六上:写作4:笔尖流出的故事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语文六上:写作4:笔尖流出的故事 教学设计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41.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6-15 09:31:1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四单元 写作 笔尖流出的故事
【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几篇故事或讲述英雄人物在生死关头的抉择,或歌颂普通人美好的心灵,或展现人民在战争中遭受的深重苦难,读者能从中看到不一样的人生,从而获得情感的熏陶和心灵的启迪。学生都喜欢阅读故事,那么如何引导学生写出一个故事呢?《语文课程标准》中说:学生的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激发学生展开想象和幻想,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而让学生编写故事则可以展开他们的想象力,开发他们的情节创造力思维,这对于写作能力的提高是非常有好处的。因此这节课就是引导学生在具体的编故事实践中了解一个好故事的标准,学会编写故事的基本方法。
【教学目标】
1.小组合作探究,了解一个好故事的要素。
2.解析课文范例,初步学会构思故事情节,设置悬念,塑造人物的方法。
3.运用以小见大,尽量做到故事主题新鲜深刻,感受真善美的熏陶。
【教学重难点】
重点:明确虚构故事创作中应该注意的问题,根据给出的环境和人物,创编故事。
难点:关注故事的情节、环境,感受人物形象。
【预习提示】
1.思悟发现:课前复习本单元的《桥》和《穷人》等几篇课文,思考一个好故事应该具备的条件。
2.牛刀小试:参照本单元“写作”中给出的三组环境和人物,从中挑选一组或自己创设一组,展开丰富的想象,初步创编一个故事。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本单元我们学习的几篇小说都是虚构的故事,或讲述英雄人物在生死关头的抉择,或歌颂普通人美好的心灵,或展现人民在战争中遭受的深重苦难,从中我们看到了不一样的人生,从而获得情感的熏陶和心灵的启迪。故事让我们如醉如痴、浮想联翩,甚至让许多人都有了当一个作家的梦想。今天,我们就来做一回写故事的人吧!
(板书:笔尖流出的故事)
二、合作探究,讨论“好故事”要素
(一)个人预习回顾:请每个同学结合本单元的《桥》《穷人》《在柏林》等几篇课文,思考一个好故事具备的要素。
(二)小组合作探究:下面以小组为单位,综合每个同学的意见,总结形成你们的好故事标准,不少于三条。然后各小组选派代表把本组的标准写到黑板上,我们全班同学再继续交流讨论,求同存异,形成大家一致认可的好故事标准。
(三)讨论结果明确:
全班一致认可的好故事标准如下:
1.故事情节一波三折。《桥》课文最后才交代老汉与年轻人的关系,这样设置悬念,前后呼应,让人觉得更加悲壮,更加感人。《穷人》前后设置了两个悬念:渔夫是否能平安回来?渔夫回家能否同意收养孩子?吊足了读者胃口。
2.故事人物个性鲜明。《桥》中老支书:沉着冷静,临危不惧,不徇私情,先人后己;《穷人》中的桑娜:善良勤劳、积极乐观、富有同情心、宁愿自己受苦也要帮助他人的人。
3.故事立意新鲜深刻。《在柏林》这篇小说写于1915年,小说没有正面描绘第一次世界大战战争的惨烈场面,而是选取了后方普通民众生活的一帧剪影,以小见大,展现了战争带来的沉重灾难和作者对普通民众的深切同情。
(四)教师引导:这节课,就让我们对照这个标准,以本单元“写作”中给出的三组环境和人物为例,尝试创编一个故事。
三、解析范例,学习编故事的技巧
(一)设置悬念,构思巧妙情节。
1.教师引导:“文似看山不喜平”。情节就是事件的细节经过,是矛盾生成、发展、解决的过程。故事之妙则在于情节的起伏曲折、跌宕多彩。而故事的情节是否生动、曲折,是否具有吸引力和感染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悬念”的设置是否高超巧妙,能扣人心弦,引人入胜,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请学生以本单元的课文为例,思考讨论一个故事该怎样设置悬念?
2.学生讨论,成果预设:
(1)以贯穿全文的细节为悬念。如《在柏林》这篇课文,在不长的篇幅里,三次描写身体虚弱而多病的老妇人数数“一、二、三……”,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文章自然引起了读者的注意。全文以老妇人不停地数数为线索设置悬念,层层展开,引人细读。
(2)以人物某一时刻的言行心理为悬念。如《穷人》中写道:“桑娜脸色苍白,神情激动。她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桑娜自作主张把两个孤儿抱到自己家中,丈夫能同意吗?桑娜这些心理描写既紧紧地抓住了读者的心,也自然展开了情节,为后文情节的发展埋下了伏笔。
(3)以某个特定场面或细节为悬念。如《桥》中洪水眼看吞没小桥的危机关头,“小伙子”和“老汉”为什么都想让对方先脱险?他俩是什么关系?“老汉”要喊什么?这一情节自然会引起读者浓烈的兴趣,增强了故事的表达效果。
3.教师小结:所谓悬念就是观众对情节的发展变化、人物命运的一种期盼和猜疑,以及期盼知道后事如何的心理要求。故事如果没有悬念,情节就不能吸引人,这就要求故事的写作要认真把握情节的趣味性。本单元的几篇课文,都很好地设置了巧妙的悬念,从而起到了引人入胜、激发读者阅读兴趣的作用。
4.学以致用。请同学们以课本上给出的第一组环境和人物为例,构思故事情节,至少设置一个悬念。(ppt投影第一组环境和人物)
第一组
环境:开满丁香花的校园
人物:淘气包张明
外号“小辣椒”的班长王寒冰
充满活力的年轻班主任李军
预设: 六(3)班新分来的班主任李军老师听说,连续四周,每个周五下午放学,班里的淘气包张明都要跑到校园西北角的丁香小花园里去。这个张明,可是班里的捣蛋大王,不过这段时间他好像老实了不少。可是这个淘气包去丁香小花园干什么呢?经过几天的明察暗访,李老师发现,张明每次去都会从长得最高、花叶最多的那棵丁香花丛里取出一个折叠精致的小信封,偷偷地揣兜里就跑。李老师更加纳闷了,这些小信封到底是谁放的呢?一个周五的早上,躲在大槐树后的李老师看到六(3)班的女班长、外号“小辣椒”的王寒冰掏出一个小信封准备藏进丁香花丛时,他有点不解,也有点儿恼火:难道他品学兼优的大班长和淘气包张明有了什么花季雨季的小心思,用这种浪漫的方式来传递悄悄话?李老师走了过去。在班主任面无表情地凝视下,王寒冰有些犹豫,但是还是老老实实地拆开了那个小信封,把里边的一张剪成五角星状的红纸片儿递给李老师。上面写着:嘿,张明!你这周表现比上一周还好,可以评四颗星哦,我一定和上周一样,给你家长打电话,表扬你至少四次。如果下一周你能改掉从网上抄作业的坏习惯,我就评你五颗星……
教师点评:这个故事情节一波三折,尤其是以近段时间“每个周五放学,淘气包取信”这一反常举动巧妙地设置悬念,又以李老师的误会引导读者“上当”,结尾揭示真相,大班长用心良苦,淘气包不断进步,挺令人感动的。
(二)精雕细琢,塑造个性人物。
1.教师引导:人物,是故事中的角色,是故事最主要的材料,是故事的体现者、推动者,也是故事的最终归宿。请同学们从本单元的课文中挑选你认为精彩的人物描写片段。
学生挑选、交流。
结果预设:
(1)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
人们停住脚,望着老汉。
老汉沙哑地喊话:“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
有人喊了一声:“党员也是人。”
老汉冷冷地说:“可以退党,到我这儿报名。”
……
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
——《桥》
(2)桑娜脸色苍白,神情激动。她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
——《穷人》
2.教师引导:上面的几个片段,写得精彩的原因有哪些?
学生讨论,成果预设:
(1)把人物放到特定情境中进行描写。人物的行为、心理都不是孤立的,应该依据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环境、气氛,合理想象,适当描写人物,才能够把人物写活写真,写出个性。
(2)抓住人物特征,或外貌、或语言、或动作、或心理,或者几方面相结合对人物进行细致地描摹,才能塑造出鲜活生动的人物形象。
教师继续引导:是不是所有的人物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描写都能表现人物个性呢?在具体写作的时候还有哪些注意事项呢?
学生发言,教师小结:
故事中塑造人物要注意从两个方面构思人物,一方面是对人物的静态把握,即人物的姓名、性别、年龄、职业、爱好、地位、性格特点,以及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文化程度、人物阅历等方面,给人物以定位,使人物成为真实可信、有根有据、扎实确定的人物;另一方面是考虑人物的动态变化,即人物在故事发展过程中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随着情节的发展变化,人物是否也会变化,要特别注意和把握这种变化,是否已达到戏剧性的效果。
3.学以致用:请同学们以课本上给出的第二组环境和人物为例,放在特定的情境中,抓住特征加以描写。(大屏幕投影第二组环境和人物)
第二组
环境:冬日黄昏时车来人往的街头
人物:充满爱心的少年陆天
流浪狗朵朵
预设:陆天背了书包,提了饭盒(因为起晚了,陆天来不及吃早饭,妈妈只好把陆天最喜欢的早餐黄油牛排给他带上,嘱咐他抽空在路上吃几口),匆匆赶往学校。突然,“哐”地一声,一只小狗摔落在陆天跟前。这只狗陆天认识,是前街独身老人李爷爷家的,叫朵朵。后来李爷爷突然去世,朵朵无处可去,就成了一只流浪狗。刚才因为吃了卖肉屠夫王老板扔到案板下边的几块碎骨头被他发现,被王屠夫狠狠一脚踹到路边。此时陆天再看地上的朵朵,已经被踢得晕头转向,也不知道逃命和躲避,只是睁大眼睛,对着陆天哀叫。想起李爷爷在世时,乐于助人,只要有时间就帮王屠夫照看肉摊儿,可李爷爷一死,王屠夫他——陆天悄悄抹一把快要流出的眼泪,慢慢蹲下,从头到尾轻轻抚摸小狗因惊恐而发抖的身体。然后打开饭盒,拿出牛排,放到小狗嘴边,温和地说:“朵朵,你肯定饿坏了,要不然你也不会吃他家的骨头的。牛排是我——吃剩的,快吃吧,可香了!”
教师点评:上面这段文字,详细描写了少年陆天偶遇被打的流浪狗朵朵后的心理、动作、神态和语言,特别是他把自己的早餐送给朵朵吃的细节,与王屠夫的冷酷无情形成鲜明对比,更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陆天的善良和爱心,人物形象也因此丰满而有个性。
(三)以小见大,追求新鲜立意。
1.结合范例,体会“以小见大”。文章作品中,通过小题材、小事件和细节来揭示重大主题、反映深广内容的写作方法。以小见大法的特点就在于抓住一事一物、一情一景,从大处着眼、小处落笔,深入发掘,展开联想,为读者创造一个比现实生活更为广阔、更为深远的艺术境界。请同学们分析讨论一下本单元的几篇课文是如何运用以小见大手法的。
2.学生挑选、交流、讨论,结果预设(ppt展示):
(1)从日常生活中选择一个具有典型意义的细节以揭示重大主题。如《在柏林》篇幅极为短小,主人公“老妇人”地位低微,故事借助老妇人不断数“一、二、三”的细节,深刻地揭示了战争带给普通民众的巨大灾难这一重大主题。
(2)借用具有典型意义的生活细节来刻画典型形象。如《桥》,文章刻画老支书这个典型形象,没有把他置于血与火的战场上去刻画,而是把他放在一场突然而至的洪水面前,写了有关他的几个生活细节:群众先走,共产党员靠后;想退党他签字;把插队的亲生儿子揪出来;父子两个双双牺牲。这些生活细节很好地展示了人物性格的闪光点,强有力地表现了共产党员的高风亮节。
教师小结:运用以小见大手法作文,要注意两个问题:一是所选小事物、小片断、小镜头和生活细节,必须是最典型、最能突出主题的;二是要挖掘出小中的大,认真思索其中所蕴含的深刻意义。
3.学以致用,尝试“以小见大”。请同学们以课本上给出的第三组环境和人物为例,以独特的眼光去挖掘、透视,提炼新鲜深刻的思想内涵,以小见大。(ppt展示第三组环境和人物)
第三组
环境:月光下的村庄
人物:铁蛋
铁蛋体弱多病的爷爷。
佳作预设一:
夏夜的月光下,农家小院。12岁的铁蛋发现,一向身体不好的爷爷这几天病情好像加重了:老人不吃不喝,昏昏沉沉,双眼紧闭。铁蛋很害怕,于是托人给在远方打工的爸爸妈妈打了个电话,说爷爷病势沉重。尽管家里条件不好,爸妈为了省钱,一般外出打工一走就是一年,可是,爷爷病入膏肓,他们总不能不回家吧。结果,第三天爸爸妈妈就急匆匆赶回了家。那天也正好是铁蛋的生日,更令人惊喜的是,爷爷的病,也奇迹般地好了,老爷子谈笑风生,该吃吃,该喝喝。原来爷爷发现半年没见爸妈的铁蛋非常想念爸爸妈妈,于是想出了这样一个“装病”的主意,满足孙子希望爸妈和自己一起过生日的愿望。
教师点评:通过爷爷装病骗儿子儿媳回家陪孩子过生日这件小事,反映了当下的一大热点问题,即留守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等各方面存在的严重问题,令人深思。
佳作预设二:
夏夜月光下,蛙鸣阵阵。农家小院里,12岁农家少年铁蛋等爷爷睡着了,偷偷跑到村外捉了一袋子青蛙和癞蛤蟆。准备第二天以高价卖给城里的饭店和小药铺,挣了钱给体弱多病的爷爷买补品。铁蛋溜进屋,准备睡觉,爷爷却突然睁开眼睛,不紧不慢地给铁蛋讲了两个故事。一个是村子闹蝗灾,村子里的青蛙们大战蝗虫,保住了村民口粮,村民才得以活命。另一个是早年间村子流行一种怪病,染上病的村民全身皮肤溃烂。结果有一天晚上,一群癞蛤蟆跳进村民吃水的大湾里,三天三夜才出来。村民喝了湾里的水,病就慢慢好了……铁蛋赶紧向爷爷鞠躬谢罪,然后解开蛇皮袋,青蛙和癞蛤蟆重新获得了自由。
教师点评:爷爷则通过不动声色的传说故事,告诉孙子青蛙是人类的朋友,人不能见利忘义,表达了人和自然应和谐相处的大道理。
四、群策群力,创编好故事比赛
(一)自查课前编写的故事,找出问题。请同学们用我们总结的好故事标准来衡量自己编写的故事,看看是否是一个好故事,如果不是,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哪些呢?
结果预测:
1.情节太平淡,没有吸引力;
2.描写不充分,人物形象不够鲜明;
3.故事的立意平庸俗套,缺少新意和深度。
(二)小组合作,创编故事。
1.挑选本组编写较好的一个故事,针对存在问题,集体修改故事。
2.小组同学依次发言,每人至少说一个完整的句子(或一个小情节),并且与前边的内容衔接自然,全组尽可能编出一个比较完整生动的故事。
3.推选一位同学将小组讲述的故事完整地讲给全班同学听。比一比,看哪个小组讲得最吸引人。
(三)师生点评,评选最佳故事。
五、总结提高,分享编故事心得
(一)学生自由发言,分享交流本节课编故事心得。
(二)小组整理总结编故事的一般方法和注意事项。
(三)教师小结,强调编故事的要点。编写故事,其实是考察大家的构思能力和写作能力。写故事,开头要有足够的吸引力,并制造期待和悬疑。情节要有变化,有跌宕,有意料之外。人物性格有独特性和鲜明性,同时恰当地使用联想和想象。只要你做到这些,就能使你写的故事充满趣味,引人入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