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小数
教学目标:
1、在生活情境中知道以米或元为单位的数的具体含义,初步体会小数的含义,会读、写小数部分是一位的小数,知道小数各部分名称。
2、通过观察思考、比较分析、综合概括,经历小数含义的探索过程,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会交流、合作。
3、进一步认识数的发展,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初步理解以米或元作单位的一位小数的含义,能正确地读写小数。
教学难点:建立分母是10的分数与一位小数间的联系。
教学准备:课件、米尺、长方形纸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1、创设生活情境,引入小数(板书课题)。
2、小数在我们生活中经常用到,你在哪里见过或用过小数?
(设计意图:让学生从日常的生活现象中发现数学问题,开始数学学习,体现数学源于生活的观念。在引出小数时,让学生观察标价牌,比较异同点并进行分类,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二、自我实践,初识小数
1、动手实践,借助长度单位认识小数。
测量课桌的长度,先估计一下,桌面长有1米吗?
没有1米长,可以用什么作单位?怎样表示?
2、学生练习和反馈
你们会用分数来分别表示刚才的测量结果吗?
师对应板书:1/10米、4/10米、5/10米
(设计意图:联系以前所学的整数及分数,激活学生的相关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基础:从整数、分数自然过渡到小数,重视知识之间的联系,同时为下面学习一位小数埋下了伏笔。)
2、理解小数的意义
1分米是这么长,用分数表示是1/10米,它还是表示这么长,用小数表示是0.1米,它还是表示这么长。
4分米可以表示成几个0.1米?是多少米?5分米呢?(板书:0.4米、0.5米)
请同学们观察这些数,你什么发现?
5分米 4分米
5/10米 4/10米
0.5米 0.4米
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小结:像这样十分之几的分数可以改成零点几的小数。
(设计意图:把整数、分数、小数进行有目的的观察、比较、交流、讨论,加强它们间的联系,建构小数的数感,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知识的网络,便于他们整体性地掌握知识)
3、写小数
刚才我们认识了小数,还读了小数,想写吗?老师带来了3幅图,你能用分数和小数来表示涂色部分吗?(出示想想做做第3题)反馈(略)
没有涂色的部分,你能直接用小数表示吗?
4、游戏
小游戏“对口令”:师说一个用十作分母的分数,你能不能用小数表示?反过来,我说一个小数,你能不能改写成用十作分母的分数。
(设计意图:在轻松的游戏中初步学会表达小数,进一步认识小数与分数间的密切联系)
三、自主探索,加深理解
1、出示例2的情境图:
圆珠笔 笔记本
1元2角 3元5角
凭经验你能用小数表示出圆珠笔和笔记本各是多少元吗?
为什么1元2角不写0.2元,要写作1.2元?
(生先独立思考一段时间)出示友情提醒:
1元2角 1元 1.2元
2角→()/10元→0.2元
谁还能用这种方法说说3元5角为什么写成3.5元?
2、小结:几元几角分成两部分——几元和几角,先把几角想成十分之几元,也就是零点几元,再和几元合起来就是几点几元,这两个小数你会读吗?
3、试一试:出示想想做做第2题
(设计意图:给学生思考、交流的时间和空间,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相互交流、讨论,积极主动地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主动建构自己的认识结构,培养学生数学表达能力。)
四、自学课本,深化理解
1、自学第100页下面的内容,认识小数的每个部分名称。
学生自学课本后提问题,并请每个同学在练习本上写一个小数,然后考考同桌。(先读一读,再说说整数和小数部分各是多少?)
2、出示想想做做第5题
你发现如0.5和1.2有什么不一样吗?那小数中整数部分的0能不能不写?
看来通过自学我们可以学到很多知识。自学也是我们学习的一种方法。
(设计意图:自学是学生终生学习的必需方法,教学中采用有意义接受学习的方式,让学生看书自学,讨论交流,互相问答,并注意指导学生自学的方法,激励学生自学的成效,提高自学的能力。)
五、巩固提高,升华新知
1、出示想想做做第4题:读一读这些小数,说说该付几元几角?
指名回答。
2、观看视屏《一个小数点的疏忽》
听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启发?
(设计意图:在找生活中的小数时,让他们深刻地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深刻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一个小数点的疏忽》的故事介绍,从历史的角度引发学生的理解思考端正学习态度。)
板书设计
认 识 小 数
圆珠笔 笔记本图
1分米 4分米 5分米 1元2角 3元5角
1/10米 4/10米 5/10米
0.1米 0.4米 0.5米 1.2 元 3.5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