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轮复习训练:各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二轮复习训练:各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1-06-14 22:01: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各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一、什么是地理要素
  地理要素是存在于地球表面的各种自然和社会经济现象,以及它们的分布、联系和时间变化等,是地图的主体内容。地理要素根据其性质,可以分为自然地理要素和人文地理要素两大类。
主要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1.自然地理要素
  自然地理要素是某个区域的地理景观和自然条件,如位置、气候、地形、地势、河流水文、土壤、自然资源、自然灾害等。
2.人文地理要素
  人文地理要素(或称社会经济要素)是指由人类活动所形成的经济、文化,以及与之相关的各种社会现象,如农业、工业、交通、人口、人种、宗教、语言、服饰、民居、环境污染、环境保护等。
二、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1.地理位置与气候
  主要从两个方面分析,一是纬度位置决定所属温度带;二是海陆位置影响气候的性质(大陆性、海洋性、季风气候等)。
2.地形、气候与河流
(1)地形与气候。
①一般而言,海拔越高,气温越低,产生了“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景观,在中低纬高山地区表现尤其明显。
②同一海拔,山体阳坡气温高于阴坡。
③就同一山体而言,从山麓到山顶,降水先增加后递减,山腰降水最多。
④山体的迎风坡降水远远大于背风坡。
⑤地形对气候类型分布的影响:南北走向的山地,对海陆之间的气流交换有阻碍作用,使沿海地区气候类型的分布呈狭长带状特征,例如南北美西海岸的地中海气候和温带海洋性气候;东西走向的山地使气候类型分布向内地延伸,例如欧洲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分布。
⑥气候对地形的影响:高寒地带,气候寒冷,冰蚀地貌广布;沙漠地带,降水稀少,温差大,风力作用强,风蚀地貌、沙漠广布;湿润地带,降水较多,流水作用强大、普遍,既有侵蚀作用形成的地貌(沟谷),又有沉积作用形成的地貌(三角洲、冲积平原)。
(2)地形与河流。
①地形影响河流流向。例如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大部分河流自西向东流。
②地形影响河流的流域面积和水系形状。例如亚洲河流发育于中部的高原、山地,河流呈放射状流向周边海洋。
③地形影响河流的流速:在山区,流速较大,水能资源丰富;在平原地区河流流速较慢,水流平稳,航运价值较高。
④地形影响河流的航运条件:一般而言,平原、盆地地区河流航运条件较好,山地、丘陵地区河流航运条件较差。
⑤地形影响河流的水能资源:一般而言,地势落差越大,水能资源越丰富。
⑥河流对地形的影响:流速大的山区,侵蚀作用强烈;流速较慢的平原地区,沉积作用显著。
(3)气候与河流。
①气候要素中的降水、气温直接影响河流的流量和结冰期。雨季长、降水多,河流流量大;反之,河流流量小。冬季最低月平均气温0 ℃以上,河流无结冰期;反之,河流有结冰期,而且气温越低,结冰期越长;受气温影响,以高山冰雪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汛期出现在夏季。
②降水的季节变化、年际变化直接影响以雨水补给为主的河流径流量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例如季风气候区的河流径流量季节和年际变化大,热带雨林气候区和温带海洋性气候区河流径流量的季节和年际变化小。
③我国夏季锋面雨带的推移影响东部外流河汛期的长短、迟早。
3.气候与植被、土壤
(1)干湿状况影响植被。例如湿润区植被多为森林,干旱区多为荒漠。
(2)每种气候都有相应的植被,有些气候类型以植被名称命名,如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等。
(3)受气候的影响,土壤的类型也不同。例如我国东北的黑色土壤、华北的黄色土壤、南方的红色土壤等。
典例剖析
  (2018·福建省改编)图22.1示意朝鲜半岛地形。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图22.1
(1)朝鲜半岛地处东、西半球的   半球,全部位于低、中、高纬度的   纬度地区,位于五带中的   。
(2)朝鲜半岛地形类型以   为主,地势特点是       。太白山脉大致呈         走向。
(3)朝鲜半岛上的河流短、急的原因是            。
解析:本题考查朝鲜半岛的自然地理特征及其地形与河流之间的关系。第(1)问,描述的是半球位置和纬度位置,纬度位置决定温度带,朝鲜半岛位于30°~60°,为北温带。第(2)问,从图中获取有效信息,归纳出地形类型以山地为主,从图例颜色推断,朝鲜半岛地势特点北高南低、东高西低。图示太白山脉呈西北—东南走向。第(3)问,从图中可以看出朝鲜半岛东西距离短,地域狭小,河流发源于地势比较高的山地,很短距离地流入海洋,落差大,所以半岛河流短、急。
答案:(1)东 中 北温带 (2)山地 北高南低(东高西低) 西北—东南 (3)地域狭小;多山地,落差大
三、自然地理要素对人文地理要素的影响
1.气候对人文地理要素的影响
(1)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①对作物熟制的影响:如热带作物一年三熟,亚热带作物一年两熟到三熟,暖温带作物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中温带和寒温带作物一年一熟。
②对农业部门的影响:受气温和降水的影响,不同气候区农业部门不同。如我国东部地区以种植业为主,西北和青藏地区农业以畜牧业为主;欧洲西部畜牧业发达;澳大利亚不同牧羊带的分布;美国农业地区专业化的形成;等等。
③对种植业类型的影响:如光照、气温、降水的差异是形成我国北方旱作农业、南方水田农业、西北灌溉农业、青藏河谷农业的重要原因。
④对农作物种类的影响:如我国南北方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和水果的差别。
(2)交通:雨雪、大雾、沙尘暴等恶劣的天气条件会对交通运输业产生严重的影响;气候不同,传统的交通工具不同,如东西伯利亚气候寒冷,狗拉雪橇为当地亚库特人的传统交通工具,沙漠地区以骆驼为主要交通工具;我国南方水运发达,而北方地区以陆路交通为主等。
(3)人口城市分布。
①分布疏密:中低纬度地带,温暖湿润的沿海地区人口稠密,例如亚洲东部和南部、欧洲和北美洲东部等地区;气候过于寒冷、干旱、湿热的地区人口稀少,例如湿热的热带雨林地区、寒冷的高纬度地区和干旱的沙漠地区等。
②风与城市工业分布:污染大气的工业要分布在城市常年盛行风的下风向,或与风向垂直的郊外。
(4)气候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①对服饰的影响:如热带地区的人们一年只穿单衣,寒带地区的人们终年都穿毛皮衣服;藏袍是适应青藏地区气候的藏族服饰等。
②对饮食的影响:气候影响着各地的农业类型,进而影响着人们的饮食结构。如我国南方人爱吃大米,北方人喜欢吃面食,青藏地区人们的主食为糌粑,西北地区的主食为牛羊肉,四川盆地居民习惯吃辣等。
③对传统民居的影响:
地区 气候特点 传统民居及特征
东南亚 高温、潮湿 竹楼,通风防潮
西亚 炎热干燥 墙厚、窗小,隔热,防风沙
黄土高原 冬冷夏热、降水稀少 窑洞,冬暖夏凉
北极地区 终年寒冷 冰屋,保温效果好
热带草原地区 全年高温,分干湿两季 草屋,遮阳避雨
2.地形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1)农业生产: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平原地区宜农则农,山地宜林则林,高原宜牧则牧,河、湖宜渔则渔。例如青藏高原农业以畜牧业为主,种植业分布在海拔较低的河谷地区。
(2)交通:地势低平的地方,节省交通建设投资,交通网络密集;崎岖的山区,交通建设成本高,且易遭受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破坏,交通不便。一般的公路应避开陡坡,沿等高线修建,爬坡时选择“之”字形线路;高速公路与铁路则应尽量平直,在山区要多建隧道和架设桥梁;港口应考虑建在避风的港湾,港阔水深,表现为沿岸等深线密集并且数值较大。
(3)人口和城市的分布:中低纬平原(赤道附近的平原地区除外)地区人口分布密集,有利于城市的形成和发展,如欧洲西部平原地区;温带和寒带的山地、高原地区地势较高,人口分布稀少,不利于城市的形成,如青藏高原地区;热带地区高原比较凉爽,适合居住。
(4)选址:水库宜选择在“口袋形”地形区(山间盆地、谷地)修建,大坝宜建在“口袋”的出口处(峡谷地段);引水渠道宜大致沿等高线延伸,由高处向低处引水;疗养地应选择在地势坡度较缓、阳光充足、空气清新、景色优美的地方;气象观测站应选择在地势适中、地面开阔、周围没有或很少有其他屏障物的地方。
3.河流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1)农业生产:世界农业发达区,多分布在大河中下游的冲积平原和三角洲上;半干旱、干旱地区种植业多沿河分布。
(2)人口和城市的分布:河流能满足城市生活用水和生产用水的需要,人口和城市多沿河分布。
(3)交通:在有优良港湾的海岸地区和大河河口处,河流交汇处,水陆交通转运点、水运起点和湖岸地区,交通便利,有利于对外联系,往往形成较大城市。
(4)选址:有些公路、铁路、桥梁选址考虑河流因素。
4.矿产、水能等自然资源与工业生产
  有些重工业多靠近矿产资源丰富的地区,如东北的重工业、俄罗斯工业区、美国东北工业区等,水电站分布在水能资源丰富的河段等。
典例剖析
  (2019·福建省)图22.2示意我国西南地区,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图22.2
(1)甲地位于   山脉,乙地位于   高原。该地区河流的水能资源丰富,原因是            。
(2)我国民族分布特点是“      、交错杂居”。西南地区少数民族多,风俗各异,从地形角度看,原因是            。
(3)西南地区少数民族文化多元,风情独特,有利于发展   业。为促进当地自然资源的开发,加强对外交流,首先需要改善    。
解析:第(1)问,考查区域定位和自然地理各要素之间的关系。主要山脉和主要高原是省考纲中要求记住的知识点,甲地位于横断山脉,乙地位于云贵高原。该地区山高水深、落差大,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丰富、水量大。第(2)问,考查自然地理因素对人文地理要素产生的影响。我国民族分布特点是“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由于该地区地形复杂、崎岖闭塞,交往不便,不利于沟通,所以居住在该地的居民各自形成不同风俗习惯。第(3)问,考查人文地理要素与人文地理要素之间的关系。由于西南地区少数民族文化多元,风情独特,因此有利于发展旅游业。该地区自然资源丰富,必须先发展交通,才有利于对外交流。
答案:(1)横断 云贵 水量大 落差大 (2)大散居、小聚居 地形崎岖闭塞,交往不便 (3)旅游 交通
四、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1.气候:人类活动造成植被覆盖率升降会影响局部地区气候(降水、气温日较差)变化;人类砍伐森林和排放温室气体造成全球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
2.植被:过度砍伐森林加剧水土流失;在干旱半干旱地区过垦过牧容易造成土地荒漠化。
3.河流:破坏森林加剧水土流失,使河流含沙量增加;不当排放造成河流污染;人工水库使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减小。
4.海陆变迁:填海造地影响海陆变迁,影响海洋生物的生存空间及环境。
典例剖析
  读图22.3,完成下列问题。
  图22.3
(1)巴西主要的气候类型有 热带雨林 气候、 热带草原 气候和 亚热带湿润 气候。
(2)巴西的热带雨林主要分布 亚马孙河平原 (地形区),该雨林遭到严重破坏,由此产生的环境问题有 亚马孙河平原 全球气候变暖、水土流失加剧、环境质量下降、生物多样性减少、全球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等 。
解析:本题考查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巴西是最大的热带雨林区,热带雨林具有净化空气、对气候有调节作用、防止风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除尘和对污水的过滤作用、保持生物多样性、保护环境、维持生态平衡等作用,一旦热带遭到破坏,就会产生很多环境问题,如全球变暖、水土流失加剧、环境质量下降、生物多样性减少,生态平衡被破坏,从而全球环境遭到严重破坏。
答案:(1)热带雨林 热带草原 亚热带湿润 (2)亚马孙河平原 全球气候变暖、水土流失加剧、环境质量下降、生物多样性减少、全球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等
五、自然地理要素与人文地理要素相互影响,形成某个区域独特的区域特征
  例如:台湾自然环境要素的相互关系及对人文、经济特征的影响。
典例剖析
  读“台湾岛水系图”(图22.4)和“台湾岛年平均气温分布示意图”(图22.5),完成下列各题。

图22.4      图22.5
(1)台湾地形类型,中部和东部主要是   ,西部多   。
(2)台湾西部地区河流流入      。该地区河流的特点是   ,河流落差大,   资源丰富。
(3)从图22.5可知,台湾岛等温线大体呈   分布,影响气温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
(4)根据地形、气候、河流特点推断,台湾人口和城市主要集中分布在      。
解析:区域内各地理要素的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构成区域的整体性。本题以台湾为案例,运用资料分析台湾的区域特点及各要素之间的关系。第(1)问,从河流的流向推断地形,河流发源于山区,所以台湾的中部和东部以山地为主,西部是平原。第(2)问,台湾西部河流发源于台湾山脉,自西向东流入台湾海峡,因为从源头到入海口距离较短,台湾降水丰富,所以推断台湾的河流具有短、小、急的特点,由于河流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第(3)问,从等温线的形状可看出其呈环状分布;从分层设色气温图可看出北回归线以北的地区比北回归线以南的气温低,如纬度较低的高雄气温比纬度较高的火烧寮气温高,所以主要影响因素是纬度位置和地势。第(4)问,人口和城市主要分布在气候温暖降水适宜的平原地区,所以推断主要分布在西部平原地区。
答案:(1)山地 平原 (2)台湾海峡 短、小、急 水能 (3)环状 纬度和地势 (4)西部平原地区
针对训练
  读“北半球人口分布示意图”(图22.6),完成1~2题。
图22.6 
1.据图可知,人口稠密地区大多分布于( A )
A.中低纬度的临海地区      B.中低纬度的内陆地区
C.中高纬度的临海地区      D.中高纬度的内陆地区
2.甲处人口稠密,其适合人口居住的气候条件( D )
A.冬冷夏热  B.冬雨夏干 C.终年高温多雨 D.终年温和多雨
  图22.7为“我国部分地点春耕春播时间示意图”。读图完成3~4题。
 图22.7
3.导致乙、丙、丁三个地区春耕春播时间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D )
A.地形  B.水源
C.光照  D.热量
4.地膜覆盖可以减少水分蒸发,让地温迅速上升;滴灌是目前干旱缺水地区最有效的一种节水灌溉方式。滴灌技术与地膜的配合称为“膜下滴灌”技术,该技术的使用,可以使农作物获得良好的生长条件。以下地区,最需使用该技术的是( A )
A.甲地区 B.乙地区  C.丙地区  D.丁地区
  梅关古道位于江西省大余县与广东省南雄市交界处,是全国保存最完整的古驿道。历史上,梅关古道是广东和外界联系的主要通道之一。图22.8示意梅关古道与关楼景观,完成5~6题。
 图22.8
5.梅关是一座古老的关楼,位于梅岭之巅,是岭北与岭南分界线,游客每到此处,都要在关口两侧分别留影。留影时不逆光拍摄,下列时节在关楼留影效果最佳的是( B )
A.清明节傍晚,关楼南侧 B.劳动节日出,关楼北侧
C.国庆节日落,关楼南侧 D.元宵节中午,关楼北侧
6.梅关古道现已被列为广东省文物保护遗迹,造成这一职能转变的直接原因是( C )
A.南北文化的交流融合 B.区域经济水平的提高
C.交通运输方式的改变 D.社会政治的发展演变
“南方丝绸之路”是一条起于现四川成都,经云南,到达印度的通商古道,也是中国最古老的国际通道之一。目前我国正在沿此路建设高标准公路、铁路,与缅甸境内的公路、铁路相接,以实现与海上丝绸之路的连通。读图22.9,完成7~8题。
图22.9
7.“南方丝绸之路”的东南亚路段,分布特点是大致沿( A )
A.地势低缓处 B. 山脊
C.500 米等高线 D.河流
8.在现代“南方丝绸之路”的高标准道路建设中,可能面临的主要困难是( B )
①桥梁、隧道施工量大 ② 全年多暴雨洪涝 ③冻土深厚,高寒缺氧 ④地震、滑坡多发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