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第四节 地图的判读
主备人: 备课日期:3.9
章节 第一章 课型 复习课 课时 1课时
考标导航 1.懂得利用地图,计算海拔与相对高度。
2.能够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判断坡度的陡缓。
3.能够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判读山体不同部位。
4.通过比较了解各种地形等高线分布特点。
教学重难点 1.运用地图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
2.等高线形态与地势高低、坡度陡缓的关系。
3.识别等高线地形图上的山峰、山脊、山谷、鞍部、陡崖等。
4.在地形图上识别五种主要的地形类型。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修改调整
一、目标导学
二、知识梳理
[考点一]地面高度的计算——海拔与相对高度。
1.海拔: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2.相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
3.等高线:在地图上,把海拔相同的各点连接而成的线。
4.等深线:在地图中,把海洋深度相同的各点连接而成的线。
[考点二]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1.地势高低的判读
同一条等高线上的各点海拔相同;等高线上的数值越大,海拔越高数值越小,海拔越低。
2.坡度陡缓的判读
同一幅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坡度陡;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坡度缓。
3. 山体常见地形部位的判读
【拓展】①山谷处容易发育成河流,可进行漂流活动。
②陡崖处等高线重叠,比较适合攀岩活动
③水坝应选址在洼地开口的最窄处,施工较为容易上游处洼地有利于蓄水。
④山区修建公路应沿等高线的弯曲方向修建,这样坡度小,施工难度小。
⑤自来水厂要修建在河流的上游;化工厂要建在河流的下游,且远离居区。
4.分层设色地形图(绿色代表平原,蓝色代表海洋)
①在绘有等高线和等深线的地形图上,把不同高度和深度的范围,着上不同的颜色来表示地表的高低形态和海底的起伏状况,这种地图叫分层设色地形图。
5.五种基本地形
地形类型
海拔(米)
地表状况
高原
海拔在500米以上
面积较大,外围较陡,内部起伏较和缓
山地
海拔在500米以上
地势起伏大,有耸立的山峰、陡峭的山坡
盆地
无一定标准
四周高,中间低
丘陵
海拔在500米以下
地势起伏较大,坡度较缓
平原
海拔一般在200米以下
起伏小,宽广平坦
6. 地形剖面图
①地形剖面图是以等高线地形图为基础转绘成的,它是沿等高线线地形图的某条直线下切而显露出来的地形垂直剖面。
②地形剖面围可以更直观地表示地面上沿某一方向地势的起伏和坡度的陡缓。
三、典例精讲
【例1】我国南方地区某校学生开展地理野外研学活动,下图为“考察区域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考察区域是______地形类型。甲部位名称为______。
(2)图中居民点附近等高线的分布特征是 。
(3)图中居民点之间的最长距离约为2厘米,其实地距离约为_____米。
(4)同学们从A点出发沿考察线路到居民点B处结束,描述考察线路的大致方向是___________________。
【例2】读“某学校平面图”,完成下列问题。
(1)地理园在生物园的_____方向,校门位于学校的_____方向。
(2)校园里有一小山丘,从等高线图可知该图的等高距是___米;如果从B坡或C坡爬上山丘顶部,从___ 坡省力。
(3)假如升旗台到荷花池的图上距离为8厘米,则两地间的实地距离为___米。
四、链接中考
1、(2020·益阳)读“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判断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地势平坦开阔的是②处
B.最有可能发生地质灾害的是③处
C.海拔最高地是甲处
D.爬到乙山顶,最省力的是C线路
生
2、(2020·随州)随州某校学生到我国南方某地进行地理研学活动。如图为“该地等高线地形图”,读图,从图中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山峰的海拔可能是520米
B.①河段比②河段水位季节变化大
C.③处的山体部位是鞍部
D.该地主要的地形类型是山地
3、(2019·益阳)居住在益阳市某山区李村的小明,每周在公路上骑自行车,以8km/h的速度上、下学(如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李村与学校之间的公路没有按直线修建,其原因是
(2)图中李村与学校之间的公路起伏不超过_____米。
(3)图中甲、乙两处的地形部位名称分别是_____________
(4)小明上学时,“出发路段”和“到校路段”哪段感觉轻松些?为什么?
(5)如果①②之间的图上距离为2厘米,小明骑车跑完这段路程需___分钟。图中河流干流的流向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拓展】等高线的特征
①等高线是连续、闭合的曲线。
②同一幅图中,等亮线一般都不相交,不重叠(陡崖除外)。
③同一条等高线的各点海拔都相等。
④相邻等高线之间的高差相等,即等高距全图一致。
【名师点拨】
(1)图示区域大部分海拔在200~500米之间,是丘陵地形,甲处两边高,是鞍部。
(2)首先在图中找出居民点然后观察等高线的特征。
(3)图例中有比例尺,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200米。
(4)从图中可以看出从A到B有一次大的转向,分两段来描述方向。
【课后反思】